怎么判斷一個咨詢師是靠譜的
咨詢師是否靠譜直接影響著心理疾病的治療效果,下面怎么判斷一個咨詢師是靠譜的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前陣子,“魏則西事件”用生命的代價揭開了“莆田系”模式醫療的種種黑幕。其實,在心理咨詢行業和醫療行業很相似,雖然你不太會因為心理咨詢沒有做好就丟掉性命,但是對很多人而言,自己的精神可能比身體更難以允許讓他人觸碰,怎可讓不靠譜的人隨意處置?
然而,在心理咨詢行業,也存在著良莠不齊,也有競價排名。很多人可能以為自己找了符合資質的心理咨詢師,但是對方未見得是合格的咨詢師,很多人以為自己參加的活動是比較有啟發的心理活動,卻不知道已經墮入歧途。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的辨識,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做了準備,在此刊發本篇《指南》,請您收藏。我們先刊發這個指南的第一輯:
怎么判斷一個咨詢師是靠譜的?
這可能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現在很多人咨詢師都會自稱自己是“資深”的,還會甩出很多證書、培訓經歷來做說明。王婆賣瓜自然自賣自夸,作為消費者,總不能“聽風是雨”。
其實要判斷一個咨詢師是否有經驗,是否靠譜,是否適合自己,可以通過以下渠道:
1、取得咨詢師證書的時間
首先,你要確定這個咨詢師是有證書的。有些人只是心理咨詢師在讀,或者自己比較感興趣,讀過幾本書。這些人可能也能談出很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能拽幾句很棒的專業語言,但是國家規定的是從事心理咨詢師工作,必須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如果你不介意“無證駕駛”,那就不必看這篇文章了。
心理咨詢師職業證書分“全國版”和“上海版”。雖然不能用證書來一概而論,但是從受訓的時間、考核的要求來看,“上海版”比“全國版”相對更偏向實務。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兩個同步學習的人,在拿到證的那個時候,考出“上海版”的咨詢師可能比“全國版”更懂得怎么做心理咨詢。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關鍵還看這個咨詢師接下來的培訓經歷、實踐經歷,以及本人的綜合素養。
和其他高端服務行業一樣,“有證”和“能做”還是一定距離的。一般,一個咨詢師從拿到證可以真正做咨詢要1-2年的時間。這1-2年里,這個咨詢師并不清閑,需要不間斷地培訓和實踐,來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操能力。
所以按今年(2016年6月)來論,如果咨詢師證書取得時間是2014或2015年的話,可能這個咨詢師還太“年輕”。找一個心理咨詢師,并不是看他長的是不是夠老,而是他的“咨詢資歷”是不是夠老。當然,這并不是說取得證書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沒有繼續教育和實踐經歷,“老人”一樣是新手。就像考過駕照,6年換駕照了,還一次沒用過的人,你敢坐他的車嗎?
2、實踐經歷
咨詢師的積累主要是時間積累,說到底是這個老師做過多少比較有質量的咨詢。一般咨詢師的介紹里,會注明這個老師的“個案小時數”,一般有幾百,上千不等。
這里指的有質量的咨詢,是指來訪者確實有做心理咨詢的意愿,而且愿意支付一定對價(多少錢暫且不論),按照正常設置時間(一般應確保有1個小時左右)完成了咨詢。以此作為計數基準進行統計:如果一個號稱做過1000小時咨詢的老師,如果他表示自己的“咨詢資歷”已經是5年的話,平均每年是200小時,平攤到每月是16個小時左右,也就是每個月有15-16個咨詢,相當于每周有3-4個咨詢。這樣的分析路徑用到任何一個咨詢師身上,幫助你分析這個老師目前的實踐經歷是否資深。請注意,上述舉例,對于一個兼職從業咨詢師而言,已經并不少了,很多人并沒有這樣的工作量。而一個1000小時的咨詢師,一般已經是比較專業和精進的咨詢師了。
需要指出的是,咨詢工作是需要積累的工作,有一個慢慢爬坡的過程。如果一個咨詢師剛剛出道(1-3年),就號稱自己做過多少百甚至上千的咨詢,往往并不靠譜,因為大多數咨詢師可能一開始的幾年是接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咨詢的。如果他能坦誠這點,倒是更值得信任,因為接不到倒是正常的。
3、培訓經歷
專業領域是非常需要專業培訓的,心理咨詢行業也概莫能外。所以能夠堅持參加專業培訓的咨詢師,是對自己負責、也對來訪者負責的咨詢師。如果你的咨詢師,都沒有參加過培訓,“裸奔”做咨詢,那是萬萬不能選的。
但是,如果一個咨詢師到處參加培訓,積累的證書有一大摞,寫在簡歷里的也有許許多多的培訓,倒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你可以做一次“偵探”:這個咨詢師,是培訓的時間多,還是做咨詢的時間多?他花了這么多時間參加培訓,如果都是認真參加的話,他還有多少余力做咨詢?
另外,并不是培訓參加的越多,咨詢能力就越強。首先,不是每個培訓都是質量比較高的。有很多“課”往往是一些咨詢師賺錢的工具,質量并沒有保障,很多新手咨詢師并不清楚,誤打誤撞就去參加了(關于咨詢師如何鑒別靠譜的培訓,今后我們會另行談這個話題),所以培訓不在量,在質。其次,培訓的內容也許不錯,老師也挺好,但是這個咨詢師是否認真的聽過,也不能確保。一般而言,如果參加過一些比較系統、有一定錄取要求、也有考核要求的培訓,相對而言,可靠性高些。當然,并不是說只有參加過此類培訓的老師是靠譜的,但是一個咨詢師要成為一個專業老師,是必須經歷這樣的繼續教育過程的,而且是經歷相對比較正規的繼續教育,這也是咨詢師需要有一定經濟基礎為前提的原因之一,不是花了幾千塊讀了一個心理咨詢師二級證就可以到此為止的。
這里特別補充一下的是,心理專業的畢業生是不是比非科班出身的咨詢師更有優勢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理論視角浸淫越長對長足發展是有利的。不過,由于心理咨詢主要還是實踐性學科,現有的學術培養體系對于解決實際問題是“水土不服”的,如果專業出身,但沒有實踐經歷,還是比不過實踐更強的咨詢師。況且,只有臨床心理咨詢與治療方向才是與心理咨詢相關的專業,更多的心理相關專業其實與心理咨詢的關系就不那么密切了,切不可僅僅憑借學歷來說明問題。當然,如果想在咨詢行業有所精進,有合適的機會的話,讀一個科班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只要不是那種靠買證或函授為主的培訓(目前,市面上此類所謂的學歷教育甚多,多為不靠譜),你的咨詢師有在進修正規的學歷教育,至少證明他(她)還是很愿意承認自己的學術不足,也努力在彌補,這種態度是值得提倡的。
4、咨詢師的口碑
服務行業,其實非?粗“口碑”。如果有一個咨詢師的“點評網”作為中立的平臺,評價每個咨詢師,我相信是會比較便利消費者的。不過也因為心理咨詢服務畢竟不同于統一、格式化的服務,對每個來訪者可能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甚至比醫學處理更為復雜,自然很難做到“中立”。另外, 作為咨詢私密性考慮,也不太可能公開自己接受了某個老師的咨詢服務。在沒有解決這個公開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只能通過口口相傳的“口碑”來作為參考依據。
這樣的“口碑”可以通過網絡檢索,了解這個咨詢師過去的社會活動情況、評價情況。當然未必是社會活動比較多的老師,就一定是好的老師,這個跟莆田系一樣,不是廣告打的多,就是好醫院好醫生。但是,一般而言,能夠參加一些學術活動的老師,相對而言可靠性要高一些。另外,加入一些微信社群,潛水冒泡,側面打聽,也能了解一些咨詢師的情況。
“口碑”可能更多的要關注這個老師的倫理操守。比如,他會不會私下向來訪者索取一些回報,比如來訪者是一個記者,咨詢師要求來訪者給自己做個宣傳或軟文,有這類行為的咨詢師,往往是不太靠譜的。還有,比如他會不會表示,可以給你免去一部分咨詢費用或者免費,但是希望能把你的故事寫成文字,用來推廣自己的咨詢成效,有這類行為的咨詢師也不建議考慮。比如,會不會暗示你自己所在的機構抽成高,你們偷偷的到其他地方做咨詢,作為回報可以減少一些咨詢費用等。另外,可能更重要的是,這個咨詢師的態度是不是比較認真,是不是能把來訪者當回事處理。因為過于專業的技巧,其實很難通過他人之口來轉述,但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工作態度,還是可以被觀察到的。而一個能夠堅持道德品質和工作態度的人,即便可能專業性不是特別強,也不至于亂來。
5、對外宣傳的方式
跟所有行業的廣告一樣,往往吹噓自己什么都可以的,有什么神奇療效的,一般都不太靠譜。在咨詢師的對外宣傳中,也經常可以見到此類比較夸張的宣傳方式:
包治百。菏聦嵣,心理咨詢并不是治病,談不上“治療”,用類似的詞,表達自己可以“醫治”什么疾病,如抑郁癥等,不僅夸大其詞,而且涉嫌違反我國相關法律。那么心理咨詢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如果用“表里”來做比喻,可以說,我們很多見到的問題,都是表象,而心理咨詢是由表及里的過程,探查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得病”了。心理咨詢和“雞湯”也不同,“雞湯”是用來打雞血,聽起來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沒法按道理去做。心理咨詢要探查的是,為何這些道理對我們是不起作用的,是什么在阻礙我們按道理去做,甚至可能有些道理本來就不適合我們。
頭銜很多:在宣傳中,往往咨詢師的頭銜越多,也越不靠譜。咨詢師行業目前官方認可的證書只有國家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一般而言,二級心理咨詢師才達到了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能力,三級咨詢師是不具備的,只能從事輔助性的工作。(當然,實際上,是大多數獲得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人也不具備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能力。)如果一個人的頭銜里,有過多XX師,可以問問他,這個證書是哪里來的?關于這個領域有接觸了解多少?如前所述,咨詢師主要是靠自己的專業素養來獲得,取得證書后,這個老師在這個領域做了些什么才是關鍵,如果僅僅只是拿到一個證,就出來從業了,比如拿了一個青少年心理咨詢師證(姑且認為確有一個靠譜的這樣的`證書),就開始和家長們講授怎么與青少年相處,為眾多家庭解決青少年問題,那是誤人子弟的。
著作等身:有一些咨詢師是很能寫的,經常會寫作一些關于咨詢方面的文章。總的來說,咨詢師善于寫作,愿意做一些心理科普工作,這本身可以作為心理咨詢師專業領域的一個方面,不能全作為軟廣告看待。如果確實是文采斐然,有一定藝術修養的咨詢師,是可以試著發展成為歐文亞隆那樣的文章大家,對這個社會有所助益的。但是并非所有寫字的都能稱為作品,有些文章你讀了就會發現寫的比較粗制濫造,并沒有多少干貨,甚至有些咨詢師以聽到的故事撰寫成文來說明自己的咨詢經驗,觸犯了職業倫理,這恐怕是值得來訪者警惕的。還有,有些人很適合搞創作,但是咨詢是面對面的交流的工作,寫的好未必做的好。
咨詢之外的身份:有些咨詢師除了咨詢之外,還有其他專長。比如有人會羅列占卜師、塔羅師,有人會羅列律師、法律顧問、HR等。一個人有很多特長本身并不影響作為咨詢師的工作,但是如果在咨詢工作中,代入其他的角色,這對來訪者可沒什么好處。我不清楚那些有其他專長的老師,要更多羅列與心理咨詢無關的職業身份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覺得自己的心理咨詢水平還不夠,所以要靠其他的身份來湊?來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強?但是這都有可能影響咨詢工作的專業性,一個要靠其他的身份來彰顯自己咨詢師身份的咨詢師,恐怕值得你思量思量了。如果是咨詢活動,那么,以咨詢師這一個身份示人就夠了,多了反倒是有可能影響咨詢效果了:你到底是在做心理咨詢,還是做別的咨詢呢?你搞得清嗎,他搞得清嗎?
6、收費
很多人對咨詢師行業收費是有些誤解的。一來會認為服務業一小時收幾百塊好像很貴,二來覺得心理咨詢并不像其他的服務業那么快有效果,坐下來主要還是自己在說,就收掉這么些許,是否劃算。我認為,以高端服務業的平均收入來說,心理咨詢師或許是過的最為“乞丐”的一幫人。以較為類似的律師業來說,一個律師,一個類似初步咨詢,起步一般在500元人民幣,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是在1000元人民幣。而這個價格,在許多老百姓眼中,也許是也覺得貴,但是畢竟所涉事情,關系自己大筆的財產,所以相較而言,也就能夠接受。而心理咨詢的收益沒有這么直觀(雖然我覺得收益可能是無價的,因為關系到我們到底接下去該怎么生活),所以容易被吐槽認為比較貴了。
而實際是,一個咨詢師要做的好,不是坐在那里聽故事,點點頭就了事的。要從這些故事里,抽絲剝繭,解開這個人一生困擾的“線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是經驗、培訓以及個人天賦綜合的成果。如果說收費能夠判斷咨詢師水準的話,收費在300-500一小時以上(上海標準)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不錯的老師,再高就另當別論了。如果在此價格之下,特別是本身就與機構合作、機構還有提成的,往往咨詢師實際從咨詢中獲利是非常有限的,這種往往是專業性并非很高的老師,或者是那些本身財務比較自由、對價格并不感冒的老師,后者就需要你了解這個老師的專兼職背景了,在后面會提到。
而那些以免費或非常低的價格招徠生意為主的咨詢,往往可靠性就不是很強了。如果確定要做心理咨詢,首先你要準備好出一定的費用。否則,你花了時間,花了精力,而且把自己的生命打開,解剖深層的內容,這本身是有巨大勇氣的,在錢方面節約,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
如果你了解到這個老師收費很低(200一小時以內),是因為他自己也是初學者,那大可有一個比較平穩的心態對待,因為確實對方確實可能幫助不到你太多。雖然這么說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護士們總要有第一批的扎針者,服務行業其實都可能需要這樣的一個過程,只要坦誠告知,雙方都能接受就好。
不建議做免費的咨詢,因為這純粹是給連自己都沒什么自信的人,或者借此招徠生意的人做小白鼠了。
7、合作方式
咨詢師是自己個人從業,還是在一個機構里做,還是有一些不同的。一般而言,一些大型或者相對比較正規的機構,可以了解機構的口碑,如果機構口碑比較“正”——具體指,并不是特別多商業色彩,主營業務是心理咨詢相關而非培訓相關,能夠有較好的職業道德,沒有違法違紀的有關報道和輿論,一般可以信任這個機構所在的咨詢師。畢竟,從機構角度,需要保障自己的品牌,一般不會隨便讓不合適的人擔任咨詢師角色。而且,如果覺得這個老師不合適,還可以有一個候補的名單。
而咨詢師如果個人從業,無形中就缺少了一道保障機制,這是需要來訪者做好思想準備的。
當然,現在有很多咨詢師是“多點執業”的,意思是說,這個老師,在這個機構也做,在那個機構也做?梢哉J為是這個咨詢師能力比較強,到處有人請,但是從這點可以反映出咨詢師多、個案量比較少的現狀,否則咨詢師就不用到處“謀生”了。如果有一個機構,咨詢師個案做都做不完,往往就沒必要到處轉悠了。這也是思考問題的一個路徑。
當然由于咨詢師是“多點執業”的,所以也有可能對機構的忠誠度并不高,容易更多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考慮問題,而機構默許的話,可見機構也允許不忠誠的存在,對咨詢師要求也不高,因此雙方對于來訪者的利益可能是比較忽略的,比如這個咨詢關系是否固定,咨詢的保障是否有考慮。這也是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的。
8、咨詢場地
一般而言,心理咨詢需要在專門場所進行。
由于一杯咖啡發起的公益心理咨詢主要在咖啡館等地進行,可以說是心理咨詢實踐的一大創新,在近些年也獲得了全國一些機構和個人的效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但是,作為發起人的我們,也要提醒大家,心理咨詢初期可以在咖啡館進行,如果進入到比較深入的階段,還是建議在更為私密的專門場所進行。
我們選擇在咖啡館進行初期的咨詢,以及一些初階段的心理活動的初衷,是為打破心理咨詢神秘的面紗,讓心理咨詢可以親近,沒有那么“嚇人”,但這不意味著將心理咨詢“娛樂化”。心理咨詢是觸及人內心深處的,本是一件嚴肅莊重的事情。一杯咖啡自己的“續杯”咨詢,一般也都是安排在咨詢工作室進行。所以如果你的咨詢師,經常性的約你在非正式場所進行咨詢或其他專業活動,并不提醒你這種場所可能會影響咨詢效果,不建議你也贊同這樣的做法。除非你自己覺得這種狀態反倒比較舒服。
9、培訓與咨詢
心理咨詢師除了心理咨詢,也會組織一些培訓活動,有些是面向心理咨詢師,有些是面向普通大眾的。這些培訓活動有必要參加嗎?
我覺得,面向咨詢師的就沒必要參加了,如果一個咨詢師連面向咨詢師的培訓和面向來訪者的培訓都是混搭的,這種不專業的態度首先就可以讓你把他排除在外了。至于面向普通大眾的,在確定此人是否適合做你的咨詢師前,不妨參加,借此了解這個老師的專業素養、個人風格。但是,這些活動并不替代心理咨詢。
現在市場上流行許多個人成長小組(如亞隆團體等),收費相對低廉,而且有許多人一起參加,且不說團體心理咨詢和個體心理咨詢是各有側重的,只說對當事人而言,如果只參加培訓性質的活動,充其量只能是心理知識普及,沒法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當然,如果能夠找到比較合適的團體咨詢帶領者組織的靠譜的團體,特別是用來解決一些跟人際關系有關的問題,也是可以考慮的。只不過,這可能比找一個一對一的咨詢師更難一些。一個好的團體帶領者的要求是遠遠超過一個一對一的咨詢師的。也許參加這些團體,能夠讓你覺得人多熱鬧,也許相比而言收費更低,但是在你確實很想處理自己個人心理問題的大前提下,還是建議你參加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或非常靠譜的團體心理咨詢),畢竟10幾個人的便宜,以時間而論,可能還是更貴了一些,一個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可全都是在給你服務啊!
10、專職與兼職
有很多人會問,“老師你是專職從事心理咨詢的嗎”?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在很多別的行業,估計不會有人問這個問題了。在中國,由于行業發展現狀,大量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人是兼職,也就是說,這并非是他的主要謀生手段,或者至少不是唯一謀生手段。很多人會認為,當然是專職的好,兼職的不好。對于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做以下解釋。
心理咨詢工作,本身是需要有一個較為安定的心理狀態的人從事才比較好,而經濟收入的穩定,是一個人內心安定的保障之一。如果咨詢師自己的謀生狀態不好,或者自己的內心比較急切,恐怕對于大多數本來也就碰到類似問題的來訪者是沒有多大幫助的,甚至咨詢師會因為利益驅使,而做出一些對來訪者不利的事情。
心理咨詢工作,需要是專注與投入,這個投入既有時間投入,也有精力投入,而且這個投入的要求還不低。沒法想想,一個本職工作已經非常繁忙的人,或一個家庭負擔已經很重的人,在業余時間,花幾個小時看會兒書,就可以輕松應付心理咨詢工作。
所以專職和兼職恐怕不是問題,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可以是兼職的,也可以是專職的,但前提是,這個老師可以做到并不因為心理咨詢工作收入的原因影響自己與來訪者的關系,也可以確保自己有時間投入到咨詢工作以及咨詢有關的研習活動中。所以,比較好的狀態或許是,這個老師并不依賴心理咨詢謀生,而他也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學習、思考,放慢自己的腳步,也能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別人的人生。
目前,有不少咨詢師從業者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打發時間的心態或者賺快錢的心態來從業,也有些是因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痛苦,自己卻不想面對,反過來通過拯救黎民大眾來獲得成就感,這是需要警惕的。專職兼職本身不是問題,而是面對一個工作,是抱著職業的態度,還是更多為自己考慮的態度,才是問題。咨詢工作畢竟是助人工作,是有一定的義務包含在內的,比如要對當事人負責,作為活動舉辦方,要對參加者、潛在的參加者負責。對很多心術不正的人來說,對自己負責都可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又何況是對他人負責?在選擇咨詢師的時候,比起專職兼職,多觀察這個咨詢師對于咨詢、對于工作的心態,可能更有幫助。
當下次,你關心你的咨詢師到底是專職還是兼職的時候,不妨問的更精確些,談談錢,談談時間,并不傷感情,這對于你理解你面前的這個男人和女人,到底是抱著什么心態做心理咨詢,是有很大幫助的。
11、理論取向
很多咨詢師的簡歷里會注明自己的理論取向,比如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存在人本、家庭治療……等等。理論取向是一個咨詢師看待問題的視角,這個很重要,所以,堅持只用一個視角看問題的咨詢師,也許會有很多局限性。事實上,現在從全球范圍看,更傾向于整合視角,也就是從各種理論視角出發看問題,而不局限在一個流派上。
理論取向有優劣高低嗎?不妨設問,你出門的話,地鐵1號線,上海南站汽車站,虹橋火車站,浦東機場,到底到選擇哪個?你可能會回答,這應該看我想到哪里去吧。是的,這樣的“比較”是沒有價值的,應該看到的是,我們要到哪里去(你希望解決什么問題, 解決到什么程度)。作為要解決問題的人,也不應該局限在“我一定要通過某個方法來解決我的問題”。不幸的是,目前不少來訪者會在出門到底選擇做什么交通工具上,自認為的選擇高大上的工具,而忽略了自己到底想到哪里去。事實上,用開放的心態看,甚至心理咨詢也只是解決心理問題一種方法而已,絕非唯一方法。
目前有一種現象,有些咨詢師為了招徠生意,在表達上多用“恐嚇”的方式:比如“你再不來學心理學,你的孩子一生就被耽誤了”、“光調養身體不調理心理有什么用”,甚至也有流派之間的互相攻擊,這是值得引起警惕的。你的咨詢師過于局限地看待問題、過于高估自己的作用,也許會妨礙你的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12、擅長領域
首先要說明的是,新手咨詢師(1-3年)是不太可能有什么擅長領域的,因為都不擅長,只能說自己可能對哪些方面了解的更多些。只有有一定積累之后,在某些方面鉆研比較深入,才能談的上擅長。
心理咨詢師的考核和學習目前主要還是以解決婚戀、家庭等人際關系問題為主,另外,大多數人都比較能理解婚姻家庭是什么樣,所以多數心理咨詢師在這些領域的表現更佳。但是,有些專業的問題,可能是需要尋找更為擅長的咨詢師。比如,職場問題特別是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如果心理咨詢有一定的職業工作背景會更好一些,更理解職場實際情況,比抱著書談職場,更能理解職場問題與一般心理問題的不同。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就是與性有關的問題。有相當數量的咨詢師是害怕談及這個話題的,特別是同性戀等性少數人群相關話題,而且由于性教育的不充分,許多心理咨詢師對于性的認識也是不科學、很匱乏的,尋求這方面的幫助恐怕需要更謹慎一些。
有人會關心,我的情況,找男老師還是女老師更好?性別會給人一些刻板印象,其實適合你的心理咨詢師,只有你自己見過、感受過他(她)的風格和氣場才知道。未見得男老師不能理解你的感受,也未見得女老師就不能承受比較復雜的人生經歷。一個專業的老師,是可以做到“無性別差”的,當不致于因為自己的性別,就忘記自己作為咨詢師的本色。當然,作為他本來的性別所具有的優勢,比如男性更為理性、女性更為溫婉,也許會成為錦上添花的東西,但這不應該成為選擇一個合適咨詢師的緣由。
無論如何,不管這個老師什么動機進入心理咨詢,職業化都是非常重要的,professional如何體現,我想差不多也就在上面羅列的12條了。
【怎么判斷一個咨詢師是靠譜的】相關文章:
美國留學怎么找到靠譜的房子11-01
專家認定:一個靠譜的保險代理人是咋樣的10-01
比較靠譜的創業方向10-11
靠譜的網賺項目分享09-20
靠譜的網絡賺錢平臺09-11
農村靠譜的創業項目10-19
靠譜的開店創業項目09-27
最靠譜的網絡賺錢方法08-24
日本留學中介哪家靠譜09-30
最靠譜泰山旅游路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