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天堂》觀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見天堂》觀后感范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聽見天堂》觀后感1
有幸在運河影評院觀看了《聽見天堂》。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米可的意大利男孩,因為一次意外事故,眼睛只能看見物體模糊的影子。根據法律規定,米可只好進了盲人學校。盲人學校的校長堅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讓學生學習紡織和接線,因為他認為,盲人不會獲得自由。一次關禁閉,米可意外地發現了一臺舊錄音機,在唐老師的點撥下,他把興趣轉向了錄音。后來,米可提出在校慶大典上表演錄音話劇,得到了伙伴的支持,幾經波折,在校慶那天,向父母們展現出了一個神奇的聲音世界。
“千里馬常有,然伯樂不常有。”唐老師那句“人有五個感官,你不過是眼睛看不見了,為什么要放棄別的器官呢?”就是因為唐老師的這句話讓米可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夢想。
小時候的我,有許許多多夢想,但,大多都隨著時光流逝而漸漸消失。而米卡沒有放棄夢想。他堅持他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一位聲音剪輯員!
夢想,要去努力實現。
《聽見天堂》觀后感2
前些天看了一直想看的電影《聽見天堂》,這是一部意大利的影片,雖然我不懂意大利語,但絲毫不影響我看原語言版本,我可以從屏幕上的中文字幕去理解故事情節。以前一直覺得天堂是用眼睛看到的,看完電影才知道原來天堂也可以用耳朵來“聽”。
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米克在他十歲那一年,趁家里大人不在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玩起了家中的獵,但是卻不小心摔倒,誤扣了扳機而導致獵走火造成了終生遺憾。從那以后,米克陷入了巨大的黑暗中,這一度讓米克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因為米克一直有個當電影大師的夢想。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注意到音樂家在彈奏時,他們會把眼睛閉上,為什么?這樣可以感受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音樂仿佛變成具體的觸感。你有五個感官,為什么只用一個呢?”這是影片中對米克影響最大的一段話。也正是聽了這些話以后,米克開始正視自己已經是一個盲人的事實,然后開始去改變,努力開始新的生活。感動我的是米克哪怕失去了光明卻始終存在對自由的渴望、對生活的向往。他的眼睛是盲了,但是他無時無刻不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誰都沒有權利剝奪他表達自我的自由。在我看來,這種改變與適應是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對抗精神,也是一種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探究精神。而對于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說,大部分人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對生活的勇氣,碌碌無為,也因此丟掉了創造的能力。
西方人常說,上帝在關上你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是的,缺陷也是另一種美。早晨迎著朝陽開始新的一天,耀眼的陽光、藍色的天空、黑色的柏油路,我能清晰的看到這么多東西,但是我似乎從來沒想過這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因為當我們擁有時,往往忘記了珍惜跟感動。
人無完人,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陷,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某種原因造成的。有缺陷的人都比較自卑,事實上,只要你有勇氣與毅力,正視自己,努力拼搏,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斷臂的維也納依然楚楚動人,折翼的天使更加美麗。缺陷是一筆財富,既然無法改變,我們就換個角度去欣賞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包容它,接納它。缺陷也是生命的另一種賜予,肯定它,相信它,用缺陷來造就自我的另一種完美。有時候失去一樣東西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好與壞的界定只是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就像殘疾與否沒有區別,只有有夢想的人跟沒有夢想的人。
輕輕的閉上雙眼,打開耳朵,用心聆聽,你會聽到來自天堂的聲音,溫暖而有力。
《聽見天堂》觀后感3
今晚看了《聽見天堂》?粗埃覟g覽了一下電影簡介。本認定是一部勵志片,也醞釀好了“悲憤”的情緒去看。而看著看著,我卻發現這些純系個人偏見。這更是一部有趣的童年故事片。除此之外,如《海上鋼琴師》一樣,是一部要用心去聽的電影。
本片取材于意大利一位著名電影音效師的真實故事。劇情簡單,說的是主人公米可在十歲時的一場意外,致使雙目失明,而后在父母師友的關愛下漸漸挖掘出在電影音效制作方面的天賦。
電影氣氛舒緩,善于捕捉細膩的情節。故事人物的每一寸感想,通過意象唯美的畫面、和諧的配樂層層剝筍。
“褐色,就如樹皮,摸起來有點粗糙。我喜歡藍色,就像踩著單車時,微風拂過臉頰的感覺……藍色,也是大海的顏色!泵卓摄裤降氖切撵`的自由。
失明是悲慘的。而這部電影卻不用這個去鋪開話題,賺取觀眾的眼淚。童趣是這部電影的基調。因為有愛,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過是一時遮蔽的烏云罷了。
這也是本片格調不俗一面,不刻意制造悲傷氣氛,讓人一哭到底。而是告訴你什么是夢想、勇氣和愛。
童趣在整部影片中無處不在,米克一進學校就跟小伙伴打架,和同伴偷偷溜進校長室偷錄音帶,學黃蜂的嗡嗡叫聲,騎單車去劇院“聽”電影,組織一群同學進行音頻劇的創作,無不讓人回憶起生氣勃勃的童年。
雖是盲人,可他們那顆心卻無比清朗,他們執著于自己的興趣,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彼此關愛。不屈服于陳腐的校規。否則,這個世界只可能多了一個編織工,而少了一位電影音效大師。
如我,很多人童年夢想,隨著童年的逝去而完全褪色。也許,夢想不在乎大小與時限,而在于熱情和勇氣,也算是生活的一種態度吧。
讓人感動的是,唐老師付出的關愛。他能夠寬容米可的任性,并時時鼓勵著他,逐漸使他內心生長出一股力量。
“米可,無論你到什么地方,一定要堅信自己身上的天賦……”叔本華說,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格完善過程。(這里的人格,是一個更廣泛的意義,例如關愛、寬容、誠信等等在內)。也許,電影想告訴人的就是這些。開頭提到這是要用心去聽的電影。(我坐在最后排,聲音特別大。)。通過一個個婉妙的音符將人物內心一層層傳遞給觀眾。
《聽見天堂》觀后感4
觀看了《聽見天堂》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米可在他十歲那一年,因為好奇,玩起了家中的獵,結果不小心摔倒,誤扣了扳機而導致走火,從此,米可便只能與五彩繽紛的世界永遠告別,只能在特殊學校讀書。
人們常說:上帝關上了你的一道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米可無意間用雙手摸到了錄音機。漸漸地,他明白了錄音機的功能,也喜歡上了這個“神奇的小盒子”,并用它來領略這個多彩的世界。經過老師的幫助,米可最終成為了著名的電影音效大師。
是呀,正如電影里的唐老師所說:人有五個感官,為何只選擇其中一個?失去了雙眼,還可以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大腦去思考。有些名人,像愛迪生,他兒時雖然生活艱苦,甚至被學校老師稱為“低能兒”,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依然研究出了多項發明。
通過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了自己。我們身心健全,生活的也無憂無慮。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嘲笑那些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的人。其實,他們和我們沒什么兩樣,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諷刺、嘲笑他們呢?只要肯花功夫,肯努力,任何人都有追求夢想,取得成功的權利!
《聽見天堂》觀后感5
看完《聽見天堂》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陷入了沉思。
《聽見天堂》是真人實事改編,講述了一個男孩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從小就熱愛電影,可因為一次意外眼睛失明,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特殊學校就讀。然而在唐老師的幫助下,他的心態和生活開始轉變,一個嶄新的世界為他而開啟。然而主張盲人不該擁有夢想的校長打斷了米可的夢想。雖然并不被校長認同,但米可仍為著夢想而努力,他的熱情逐漸感染周圍的同學,引導著他們重新定義自己的夢想與能力。雖然米可是盲人,但是他以一個盲人的身份,用聲音演繹生活,最終成為聞名全歐洲的聲音剪接師。
影片中我最敬佩唐老師。當米可無法適應自己是個盲人的事實時,唐老師告訴他,“人有五個感官,你不過是眼睛看不見了,為什么要放棄別的感官呢?”;在米可屢次被校長打擊時,唐老師總是適時地出現,并肯定他。而他最后決定做他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而不是服從于校長。
而我心中又有一股憤怒。片中,在校長的眼中,孩子們就該好好地走大人們已經規定好了的路,而當他無法改變米可的時候,就把米可趕出學校,不要讓他帶“壞”了別的盲人孩子。雖然他同為盲人,但他在與唐老師的對話當中大聲呵斥“因為他們是瞎子!”說明他早已經被當時黑暗的社會吞沒了。
當時的社會使盲人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特殊學校就讀,否則就算是犯法,這就是對盲人的不公平與歧視,意大利直到1975年經過數年的壓力后才通過律法廢除盲人學校,這才讓盲人能進入一般學校就讀。而還有社會中許多這種類似的對殘疾人的不公平現象呢?
《聽見天堂》觀后感6
我最喜歡的影視劇作品是一部名叫《聽見天堂》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從小失明的孩子--米可,他從小出生在托斯卡尼,從小便熱愛電影,卻因為一次意外,而讓他不得不與黑暗為伍,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的特殊學校就讀,然而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學校找到一臺老舊的錄音機開始轉變,一個嶄新的世界為他而展開。然而這個生命中重新點燃的希望卻被主張盲人不該擁有夢想的校長硬生生地打斷。即使不被認同,米可仍是朝著夢想邁進,他的熱情逐漸感染周圍的同學,引導著他們重新定義視障者的夢想與能力。
影片中米可那蕩人心腹的話語令人刻骨銘心!昂稚,或許就像樹皮,摸起來有些粗糙。喜歡藍色,就像踩著單車時,微風拂過臉頰的感覺。藍色,它是象征著天空和大海的顏色!彼裤降氖切撵`的自由。
失明是悲慘的。而這部電影卻不用這個去鋪開話題,賺取觀眾的眼淚。童趣是這部電影的基調。因為有愛,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過是一時遮蔽的烏云罷了。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只是有時候我們會被現實中的冷落和自卑所蒙蔽,擁有的時候并不知道它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只有到真正失去它的時候,你才會感到,其實它早已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及生命。高雅并不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只有對人內心的挖掘才可以獲知生的意義。即使自己平凡又怎樣,一定要成為那樣的人嗎,他們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是因為他們的出生?我想我會盡力拼搏,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只要我努力,我將離成功近,觸手可及。當我快要走進成功的時候,我想我會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因為對我來說從來就沒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須這樣做。世上沒有回頭路,當我意識到這點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斗,看看究竟會怎樣。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很累?墒菬o論我們多累,或者別人對我們的處境有多大偏見,每天只是想熬過夜晚,直到太陽升起,這時一切可以重新開始,重新再來。生活總是這樣:一會兒所有東西都有意義,下一刻一切又都變了。人會生病,家人會離開,你的朋友會關閉曾對你敞開的那扇門。我坐在那里,經歷過的那些快速的變化折磨著我,心里卻沒有悲傷。不知從哪里,也不知為什么,一種異樣的感情偷偷地占據了悲傷的位置,那就是希望。我想,如果生活可以變得很糟糕,那么,它就可以變得更好。努力吧,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人時刻準備著告訴你事情應是怎樣的,什么事情是現實可行的,但同時我也體會到其實沒有人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除非他親自去嘗試了。
這動人心弦的清潔,讓多少觀眾的眼淚悄然落下;這震撼人心的故事,讓多少人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
《聽見天堂》觀后感7
《聽見天堂》是一部意大利的關于夢想與勇氣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面,我們看到了純真與希望。
在盲人的世界,興許剛開始的時候剩下是絕望。兩種對于我們來說的世界,恐怕是光明與黑暗的對比吧。
我想說,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叫米可,一個勇敢的孩子。
米可出身在窮鄉僻壤,但從小就有一個夢想,成為一流的電影大師。只因他是那么的熱愛電影,然而上帝跟他開了一個最殘酷的玩笑。在他十歲那年,米可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鏡頭緩慢而又那么的殘忍。即使再次看到那個場景,也會捂住耳朵,緊閉雙眼,不忍看到。"這僅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嗎?"我想。也許是人生途中不可避免的考驗吧。
從此米可的世界是模糊的,父母再三決定把他送入盲人學院。只是,這樣的做法難道不覺得是對一個還是孩子的米可一種侮辱嗎?
對于才進學院的米可是不順利的。但他卻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唐老師。曾在冬季交流會上,米可的作業受到了校長的批評。原因是米可拿了學校的錄音機。任性的孩子,在第二天沒去上課。唐老師去看望米可。米可躲在了床下面。但是不小心被老師看見了。唐老師為了滿足孩子的感受,特意對著空蕩的房間喊了幾聲:"米可。"接著就坐在了床邊的椅子上。
"奇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我有東西要給他。嘿,給他留個字條好了。好,就這么辦。來,開始吧。""米可,我是你的老師。我代表你的同學們給你寫信,我們都非常的想念你。關于你對大自然的觀察作業,其實沒那么糟。有點怪就是了。也許我們的批評太嚴厲了。所以我決定給你一個禮物。也許你會用的到。"唐老師把包放到地上,慢慢推進床下面。"但別告訴別人,這是我們的秘密?上卓刹幌矚g學點字,所以他看不懂我的留言。我想我還是拿走好了。"說完,便想將包重新拿回,米可拽著包不說話。
"我不應該帶走嗎?"唐老師輕聲問著。
"不要。"米可回答道。
"我真希望米可學會點字。那他就會讀懂我的留言了。他會好好學點字嗎?"
"會。"那個孩子應了聲。
"好極了。"說完,老師便走了出去。
這個老師啟發了米可的天然的物資,這個天分是別人沒有的。還記得因為被校長發現米可和他的朋友們在演習一個故事。錄音機被沒收,學校決定開除米可。米可對唐老師說:"我沒有和別人說你給我錄音機的事情。"
最后的表演,很精彩。每個家長將眼睛蒙住,一次特殊的表演,讓所有家長萬分感動。
最后的最后,場景再現,米可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奔向廣闊的草地,耳邊還回蕩著那句:"米可,我們好想你!"不再是譏諷,只剩溫暖。
透過《聽見天堂》傳遞著一個共通的理念:不論處在何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聽見天堂》觀后感8
時間就在慢慢的流動,有快樂,有傷心,也有你一輩子都不想得到的事情,每分鐘,就可以讓你開開心心,但有時候,卻讓你獲得一生的不幸。
主人公是一個名叫米克的小男孩,他從小家里經濟困難,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就是能成為一位一流電影大師,他對自己的夢想從來都沒有過抱怨,可是上天就是不愿意讓他為人生開啟一條路,讓他在一次意外負槍走火,而失明了,但他沒有放棄希望,就這樣,父母把他送到了盲人學校,他第一次觸摸了音樂,對音樂有了美好的感覺,對音樂有了希望。
米克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音樂大會,讓他的父母大吃一驚,本以為兒子對生命失去希望,對未來的路放棄,他的父母想到恰恰相反,讓這兩位人為兒子而驕傲。
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陷阱,米就是在農民的手下長出來的,那有可能有害蟲,那你也必須把它找出來,不要為意外而放棄人生后面的精彩。
《聽見天堂》觀后感9
有些東西不能光用眼看,啊。還要用心聆聽才行!
常言道“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自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啊。就像這部影片的主人公一樣,不要總是埋怨這抱怨那的要學會面對生活。
不知道為什么失眠老是困擾著我自己去找了一些催眠的CD來聽,近一年來。這句話我印象很深:靈魂和心靈永遠堅持清明的關照,能照見一切卻什么也不是。準確的說,從未被真正的催眠過,每次我都很清醒,做不到放松下來,從未體會過這種感覺。完全的相信一個人,完全的依照他暗示去睡眠,想電影里的主角米克一定能夠體會到這樣美妙的感覺,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我大概找到答案,什么讓我如此緊張?一直很疑惑。太依賴外界的一些繁瑣的東西,依賴我眼睛,近視450度,看東西很模糊,于是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戴眼鏡,沒有眼鏡我茫然不知所措。
每天要接受很多聲音,依賴我耳朵。不敢戴團購來的MP3上街,怕因此錯過車子的鳴笛聲;依賴我嘴巴,每天要說很多話,要吃很多東西,不敢讓它停下它工作,每天要拿很多東西,走很多路,需要他帶我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甚至依賴著我自身制造進去的很多東西,比如電腦、電視、電話,如果有一天,依賴我四肢。這些消失,會煩躁不安,總覺得自己缺失了什么。
這遠遠不夠,盲校的唐老師這樣跟米克說:也能看見。當你看到一朵花,不想去聞聞它味道嗎?下雪時,不想走在上頭嗎?捧著它看著它手中融化。注意到音樂家在彈奏時,告訴你一個秘密。會把眼睛閉上,為什么?這樣可以感受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的更有力量,音樂仿佛變成具體的觸覺。有五個感官,為什么只用一個呢?
突然變的有那么一點點清明起來,看到這里。失去一樣東西,也許還不算太壞,還擁有著其他東西。不戴眼鏡,還能依稀看見影象,有敏銳的耳朵,不太壞;戴上耳機,還能看見周圍事物的發展,不太壞;閉上嘴巴,還有鼻子可以呼吸,還有手可以寫字,同樣能表達我想法,不太壞。
還有身體可以挪動,綁上手腳。不太壞;不上網,不看電視,不說電話,還能看書,看風景,穿越千山萬水來到電話的另一端,不太壞。突然發現,這個世界也許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壞,只要你靈魂和心靈永遠堅持清明的關照。
還有敏銳的耳朵,米克眼睛看不見。于是選擇了用聲音來記錄他所看到一切。也學著閉上眼睛,相信自己的耳朵。
聲音粗而短促的客車,聽到很多車呼嘯而過。聲音尖銳而刺耳的摩托車,聲音處于兩者之間的轎車;聽見雨夾著風凜冽的撲面而來,聽得我打了一個冷顫;聽見往來的人談話聲吵鬧聲孤獨行走的落寞聲;偶爾還有一只小狗的'吠聲。原來聽的世界也可以這樣的豐富多彩。米克依靠著這些聽得到世界,成為意大利電影界最著名的聲音剪接師。
聽到世界,看到世界。品嘗到世界,聞到世界,觸摸到世界,底有什么不同呢?可以看見一朵花開的艷麗,可以聽見一朵花開的聲音,可以品嘗一朵花開的甜蜜,可以聞一朵花開的芬芳,可以觸摸一朵花開的綻放。所有事物就象這朵花,美麗而充滿芳香,不只僅可以用眼睛去看到還可以聽到品嘗到聞到觸摸到原來沒有什么不同。
不只可以看見天堂,所以天堂也是如此。還可以聽見天堂,品嘗到天堂,聞到天堂,觸摸到天堂。
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寂寞的夜晚。眼里看著影片中的畫面,手里拿著燒烤,腦海里回憶著過往的總總一切,頗有感觸!
《聽見天堂》觀后感10
不久前,無意間打開網頁,看了電影網的提到的電影《聽見天堂》,于是就在網上搜索來看。靜靜地觀看了這部意大利的影片,雖然全是意大利文,但從屏幕上的中文字幕絲毫不影響我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影片大意是一個意大利小鎮的男孩米可,因為一時的貪玩和好奇,被槍射傷了眼睛,只能夠看見朦朦朧朧的影子,從此他的世界從天堂掉落到地獄。更悲慘的是,根據當時的政府規定,年僅十歲的他被迫離開了父母的身邊,來到了一個陌生的教會制盲人學校里住讀,在那里認識了許多與他相同的盲人小孩,以及頑固保守的校長,善良的引路人唐老師,可愛的法蘭絲(米可的女朋友),煉鋼廠的盲人青年艾特瑞等各式各樣的人物。
影片中唯一的反派校長先生,雖然同為盲人,但他卻早已經被眼前的黑暗給徹底吞沒了,也許他根本沒有去努力,去奮爭過,早早就向現實妥協,他無法理解孩子們對光明和顏色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孩子們就該好好地去做個紡織工或是接線生,走大人們已經規定好了的路,而不是突發奇想搞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當他無法制伏和改變米可的時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把米可趕出學校,不要讓他帶“壞”了別的盲人孩子。
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是真有一種靈魂深處的某種東西被喚醒的感覺良知被所謂的傳統壓制,自由被所規定條條框框。如果說應試教育是一間鐵屋子的話,對于這些昏睡的孩子,你怎么辦?
有百年歷史的這所意大利盲人學校的教學方法很簡單,就是讓盲童學會簡單的識字,然后重點學習紡織和接線一類的工作,將來做紡織工人或者接線員,有一個可以糊口的一技之長。因此,在這里只有訓誡,并無真正的自由可言。唯有極具天賦的盲童米可,借一個錄音機來捕捉和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受,最終影響了一批盲童,他們錄制了自己制作的故事,在優秀的唐老師的協助下,感動了所有家長,改變了這所學校。
感動我的,不是這群孩子特別是米可的天賦,而是他在黑暗世界中始終存在的對生活,對自由的渴望。在我看來,米可的意義不在于天賦,而在于始終保持著的這種渴望,這種對于世界的敏感,這種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不屈的探究精神。而對于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來說,或許真的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生活勇氣以及對生活的新鮮感覺,也因之失掉了創造力,離天堂越來越遠。
人有無限可能,沒有人有權限制了任何人的發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當然”的偏見,而限制了自己及別人。眼盲心不盲,人的世界還是可以很豐富,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巨龍校長先生那樣心盲的人?
缺陷雖然使人無法很方便,一樣還有前進的能力,只是不在那條主流的路線,但同樣可以做到成功。所以前進不了,不該怪環境,也不是沒能力,只是沒有去找路或沒有走對路。
貝多芬同樣是殘疾人,走的路比很多人都成功,不是因為天賦,也不是沒能力,而在于始終保持著的一種種渴望,而不是理所當然。
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生活之路從來都是曲折的,愿我們每個人都懷揣夢想,像米可一樣不折不撓地把夢想變成現實。不要成為可怕的巨龍校長先生。
【《聽見天堂》觀后感范文(通用10篇)】相關文章:
《聽見天堂》觀后感08-16
《聽見天堂》勵志電影09-06
天堂的張望觀后感01-03
《海洋天堂》觀后感13篇01-12
《海洋天堂》觀后感(合集15篇)01-11
天堂電影院電影觀后感12-24
觀《海洋天堂》有感(通用10篇)01-11
鳥的天堂導游詞(通用15篇)01-12
小學音樂說課稿《天堂》12-08
鳥的天堂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