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視頻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F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于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視頻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于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視頻觀后感1
周六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她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目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完之后,引發了我對于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人格、溝通、學習、健康成長問題的諸多思考和感觸。
一、于丹主張教育的根本是快樂的學習,是自我潛力的開發。
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階段,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鍛煉操作能力、強健體魄的課程,譬如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這就是于丹所謂的工藝教育的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結果絕大部分的孩子從小都不會做家務,從來沒有做過家務。
我想通過這一點,需要家長和學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脫節的學習,是不會快樂的,同時自我潛力的開發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和發展。
二、于丹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家庭幾乎無一例外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無所不及。這樣一來,子女會認為給予是本份,不給是虧欠。一切都是應得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某個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就會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還有的子女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要求而和父母斷絕往來。用古代傳統的孝順理念去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于比全天還難。
簡單的一個道理:子女要學會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師的觀點還有挫折教育,為人處事的能力,人際關系的融合能力。
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會前所必備的素質。但是,我們周圍的孩子卻令人遺憾的發現,他們獨自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在有限。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于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視頻觀后感2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于丹導師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于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并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著,于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閱歷和人格;最后,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干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里,為我們娓娓道來,并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里,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于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扎在書本里,由于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于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于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說,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于協調、融入群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于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視頻觀后感】相關文章:
1.于丹現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