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12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1
不平凡的20xx年過去了,20xx年正在悄悄向我們走來,但在20xx年里,涌現出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人物。為了讓全國人民了解并記住他們的故事,特為他們舉行的頒獎典禮,我通過電視觀看了他們的獎儀式。
在受頒獎的人中,有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有志愿軍空軍飛行員王海,有武漢的著名志愿者王勇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開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他們所做的事幫助了許多人,并且一做就是十八年。
夫婦倆平凡而樸實,真誠而善良。有這種想法是從18年前開始的。當時有一個病人家屬來到他們面前(他們開的飯店緊挨著腫瘤醫院),說:"你們能借給我點火嗎?"夫婦倆爽快地答應了。因為他們明白病人家屬內心的痛苦,于是他們就產生了將火借給病人家屬,讓他們去做飯給病人吃的想法。他開始增添:煤球爐,增添炊具、調料等物品。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里,大家都愿意在這里做飯,而不是從街上買飯給病人吃,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到家的溫馨。18年過去了,這間廚房的炊煙從來沒中斷過。十幾年,夫妻生活不知貼進了多少錢,因為自己也不富裕,為了使這間廚房繼續開下去,從原來的免費到收取微不足道的1元炭火錢,就這樣夫妻倆在默默為社會作著貢獻。難怪頒獎詞中有這樣說:"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是啊,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做就是18年,有幾人能默默堅守18年?只有萬佐成,熊庚香他們夫妻倆。正像節目為他們愛心廚房寫的評價語一樣:“炊香萬灶煙!”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2
感動,一個微妙的字眼,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熱淚盈眶,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們退休后,沒有選擇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把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背著簡簡單單的行囊就上路了,當他們來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名孩子們,在這之前他們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給他們上課?吹竭@,他們更堅信他們來對了地方。
雖然他們做好了要吃苦的準備,但寨里的生活和條件超乎了他們的想像,他們的臥室離廁所只有一堵墻,孫麗娜老師說因為晚上睡覺太臭,他們要帶2個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池子,夏天時就在池里洗冷水澡,冬天時,因為水冷一個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強烈的紫外線,已經讓孫麗娜老師右邊眼睛失明,左邊的眼睛視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 ,因為山寨里缺少藥物,只有自己扛下來,為看病省下來的錢幫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朱爺爺甚至還有一條有很多洞的秋褲也不舍得丟,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來,太感動了。
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已經走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了美術、英語、數學等學習課程,也讓孩子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萬元,讓小學里充滿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向他們敬禮!向他們學習!做為00后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3
王婭是本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她就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堅持了30余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癥后,更是將唯一一套住房捐給基金會,用于資助寒門學子。此外,王婭還常年無償獻血,并于2016年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決心將自己的仁愛之心從生前延續到身后。
2016年7月,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1500余萬元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王婭知道此事后,通過郵件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取得聯系!拔沂枪ば阶,愿意為貧困孩子盡點心意!蓖鯆I述說了她樸素的心愿。于是,她開始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先是匯去6000元資助了甘肅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費,隨后又捐出6000元資助了另一名學生。王婭常說:“雖然我沒有孩子,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孩子是未來!
當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強的王婭一邊和病魔抗爭,一邊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就在化療進行第五個療程的時候,王婭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本應用于治療的錢全部捐給貧困學生,就這樣,一筆3萬元的捐款匯到基金會賬戶上。不僅如此,王婭還將僅有的也是最大的資產--一套商品房捐贈給基金會,用以資助更多的貧寒學子。
2月16日22時21分,王婭因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按照她的遺愿和生前協議,她的遺體被送到了天津醫科大學,這位生前堅持助學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為醫學教育事業燃盡自己的光輝。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4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蓖鯆I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半m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5
在上周五的時候,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成功落下了帷幕。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溫暖,是不用任何語言去傳遞的,而是用每個人的行動來表達,這就叫感動。頒獎禮上的這十位平凡的人都在做不平凡的事,因此,許多人都為此叫好,讓所有人都很感動、震驚。這一個又一個感人的事跡,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許多帶給我們溫暖的人出現。
感動中國里,有于敏、孫麗娜、朱敏才、朱曉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朱敏才,是眾多中國外交官中的一員,他經常在全世界來回奔波,工作期間他已去過了許多地方。自從他退休以后,所有人都認為他會回到北京,與老伴共度晚年;可他并沒有那么做,他選擇了與自己的老伴孫麗娜一起去偏遠鄉村教書,讓鄉村的孩子們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他們一起教書,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間,他們幫助了許多鄉村的孩子,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就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朱敏才因為過度勞累,他倒在了教學的路上,送到醫院時,醫生診斷出他得了腦出血,但是他很幸運,在妻子和孩子們的期待下,他從死神那成功走了出來。他病好后一心只想著給孩子們教學,他們夫妻寧愿為鄉村的孩子們教書,也不愿過著舒服的生活,他們寧愿住著簡陋的小房子,也不愿住著豪宅......
在觀看完感動中國后,不只是兩位老人讓我感動,獲獎者們都做著很偉大的事。他們都有著共同共同的特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樂于助人,他們一心只想要幫助別人。我要向他們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多做善事,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6
通過這段時間學校組織的對張桂梅先進事跡的學習,同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自感羞愧。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的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她工作30余年來,愛生如子,對待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即使被病魔糾纏也沒有一絲懈怠,仍然帶病忍受著劇烈的疼痛站在講臺,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仍然牽掛著她最熱愛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教師,很多無法做到的在張桂梅看來像是舉手投足的小事,其實不然,正因為對她來說是小事,是她心系學生,心系她的工作,無論在什么崗位,她始終一直堅守,不但自己做好,還要樹立榜樣,帶動同事一起做好教育。從她教學取得的成績證明了她對教育事業的衷心。
盡管現實殘酷,她先是喪夫,然后自己幾經病魔折磨,但她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將自己的.一生為教育事業作奉獻,她忘我的精神,愛學生如子,愛教育事業勝過愛自己生命的精神讓我十分崇敬。作為一名黨員的教師,盡管我一直以來也在熱愛教育事業,認真對待我的每一位學生,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會繼續努力,像張桂梅同志,學習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學習她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崗位,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為學校的教育盡一份力,為貧困地區的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7
開學第一天我們照?戳恕陡袆又袊笕宋铩罚渲凶钭屛腋袆拥氖且晃患绕匠S址欠驳慕處。
她,用36個春秋,用自己最寶貴的年華,去當了一個偏遠大山學校的老師。她,辛辛苦苦、日日夜夜照顧的,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而是一群可憐的留守兒童。她,培育著涂莎和她的母親等兩代幾乎都成功走出大山的人。她,就是一位偉大的老師——支月英。
這是位山中留守兒童的救星,更親切地說應該是每天叫他們起床、教他們知識的母親。所以她被評價為芳蘭振蕙葉。還有一位偉人和她一樣,他是郭小平,他的紅絲帶學校接收了無數無人照顧的患有艾滋病的兒童。他認為,瘦弱的孩子需要關愛,而不是歧視。
支月英和郭小平像父母一樣照顧需要關心的孩子。我快要上幼兒園小班時去了江西的革命老區-銅鼓縣,在那里我體驗了一天銅鼓的幼兒園。那時太小,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只模糊隱約地記得那個十分溫柔體貼的老師十分關心我。
做游戲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十分關心有沒有人受傷,并幫助我和其他人交流,而不是在一旁觀看。中飯時,我被分到一碗南瓜泥,旁邊的小朋友被分到一碗紫薯泥。我不愛吃甜到難咽的泥,習慣吃媽媽做得清新可口的菜。我難以下咽,被老師發現了。
“快吃吧!會餓的!崩蠋熞娢也怀,把別的小朋友吃的紫薯泥喂給我,我哇哇大哭,老師只好安撫安撫我走開了。現在想想,覺得小時候太嬌,這其實是個十分體貼,關心我的老師。
感動了中國的人,都是從身邊開始的。讓我們做一個關心他人的人,像郭小平、支月英一樣,對別人有簡單但意義非凡的關心。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8
看了這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真的很感動,觸動心靈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蜀道難,蜀道難,臺灣娘子上涼山?缭胶{,跨越偏見,她抱起麻風村孤單 的孩子 ,把無助的眼神 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辈诲e,她就是張平宜老師。有人說當老師就是每天講紀律,不怎么快樂 ,是不是這句話就是老師們的心聲呢?
不是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感覺 ,同樣,做一名老師應該用心 去體會教孩子們的快樂,聽到孩子們整整齊齊的說句:“老師,這堂課我學會了!”這便是老師的快樂。
張平宜老師竟然在生活艱難的麻風村里教沒有書讀的孩子們,“無助的眼神”“世界的希望”這不就是張平宜老師所期待的嗎?
有人還說“好人難做。”我倒覺得不是。當一位好人,其實就是隨手撿撿垃圾,給素不識路的老奶奶 指路,這,便是好人。就如那位阿姨,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居然受傷 了一只胳膊,值得我學習。
讓我學會堅持的是擁有 “隱形的翅膀”的大哥哥,因為小時候的意外 ,兩只胳膊離他而去,他哭過,怨過,罵過,后來他覺得人生活著就應該創造價值 ,于是他去參加艱難的游泳訓練,正在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準備參加奧運會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情,讓他不得不放下游泳這個夢想。
看到這里,我干脆索性捂住雙眼。原以為他會放棄,會自暴自棄,竟沒想到他沒哭、沒放棄、堅持自己的價值、夢想,他開始學音樂 、堅持適應用腳去彈鋼琴,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 了!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你做了一件事 ,可能會失敗 。但你不去做,一定會失敗!比松钪褪菫閲覄撟鲀r值。這,便是理智的選擇 。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9
人有七情六欲,當愛匯成長河,我們便會潸然淚下,歷史不能磨滅它,時間追不上它,它是愛的延續。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消防英烈陳陸、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志愿軍英雄王海、快遞員汪勇、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學者葉嘉瑩、“當代愚公”毛相林、國測一大隊入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人人都稱她是一名園丁,一名真正的園丁。園丁是什么意思呢,園丁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她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華坪縣“兒童之家”大家長。她的一生都沒有孩子但卻是無數孩子的母親,她幫助了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和孤兒,讓他們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找到了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會了他們高尚的品質。
她的一生都在幫助別人中度過的,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園丁,也是人們的楷模。就在昨晚,張桂梅來到了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白巖松稱呼她為大姐,看到她雙手貼滿膏藥,心疼不已,問起了貼膏藥的原因。張桂梅低沉回答,“關節疼,如果不貼它,我就伸不開就不能動了,貼上它還能動一點。”在白巖松老師的談話中,了解到她已經連續貼了幾年膏藥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擾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的時候還需要吃五種的中藥,中西藥都得吃。她總是忍著身上的疼痛去堅持,只為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環境去學習和成長。
愛既是虛無而飄渺的,但又讓人覺得溫暖而真實的。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10
《無手老師》這部影片不同于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著眼角,我的內心也涌動著的難以言說的情緒。
影片是根據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一個個去找,將失學輟學的孩子一個個找回;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捐贈學生,補貼學校;甚至供養,資助學生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感動每一個人。不禁讓我感慨,這是當今真正所謂的師之魂!
代課老師馬復興,經歷人生不幸,各種異樣眼光,命運終于給了他機會:他成為了一個小學代課老師。他倔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片中馬復興那被高原烈日拉長的身影和滿眼黃土卻閃爍希望之光。是何等的震顫人心,就只是因為那么一個簡單的信念和職責!
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評論名家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11
劉伯明,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劉伯明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xx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xx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20xx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xx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正師職,少將軍銜。
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8月20日,航天員劉伯明第二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xx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后,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xx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劉伯明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篇12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16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的根據地,所以有很多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里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勇敢戰斗著。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里,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么想,他卻說: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06-02
感動中國人物的觀后感10-31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11-04
感動中國人物2017觀后感12-08
感動中國人物2017觀后感11-06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范文11-30
2015感動中國人物頒獎人物郎平觀后感12-08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觀后感12-06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后感04-10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觀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