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1
《論語》當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仁愛”思想,縱觀全書,一萬五千余字的《論語》,“仁”這一個字就前后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仁愛是儒家哲學里的基石,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何謂仁,簡單二字—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去關懷別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愛的使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當面臨抉擇時,個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殺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儒家的一種態度,是那些面臨國破家亡,興衰榮辱的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然而,身處在當下的較為和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所謂的仁已無需是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舉,而是僅僅在生活中多去關心別人,用一種善意的心態去待人接物?鬃拥膶W生問孔子如何為仁,孔子說:“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這五點乃是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它就體現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自己待人時恭敬,別人也就會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恭敬之心帶來寬和的態度,擁有寬廣的胸襟和眼界,眾人自然樂意和你相處,當你已經和他人了交往后,誠信就是你和他人相處的潤滑劑,是友好關系的保障卡。接下來,你要學會的就是抓住機遇,敏捷做事,如此,你將建立成就,在這一切之后,似乎你已經達到做人的高度,但這時才是你體現仁愛的集中,身居高位而不自傲,仍然施惠與他人,與他人分享,最終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這就是我們做人的最高境界,它不是像古時那種極端的選擇,而是日常生活里的一種為人方法,它讓我們改變生命狀態,以歡樂的信念去面對世界,去建立與他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是一種生命的態度。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碑斘覀冋嬲敢馊碛羞@顆心的時候,仁愛就來到了我們的生命里,我們與世界將會變得美好!
論語讀后感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小學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著漁家的燈火,帶著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濕”,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閱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說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采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說:“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說法處于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后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后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cao!我們應勇于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論語讀后感3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薄墩撜Z·子路第十三》
近日,我品讀了一部國學經典《論語》,它是儒家思想代表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共同完成的一部智慧的精華!墩撜Z》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思想襟懷,千百年來,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我閱讀完諸多極富哲理和教育意義的言論與闡述,自然百感交集,收獲了許多真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莫屬“欲速則不達”這一篇了。
我不但知道了這個成語的意思,而且自己也有過刻骨銘心的體會呢!日前,老師在班級考了一次試,試卷一發下來,我就立刻奮筆疾書,做起了試卷。“快,速度”,心里想的全是第一個做完,忘了還要有質量。整個班級鴉雀無聲,靜的連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偶爾聽見那筆尖“飛舞”在試卷上的“沙沙”聲。“!終于寫完了!”我把鋼筆往課桌上一擲,身體往后一傾,背倚在書包上。
時間不等人,“嗒…嗒…嗒”分鐘轉到了收卷的時分!笆站恚 蔽倚判臐M滿地交上了試卷。第二天,成績出來了,“小明100分,小芳100分,小田95分……”我急了,怎么還沒有自己的卷子。我自我安慰,也許后面也有高分插在那兒,可同時又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考砸了!果然,我考砸了,一題5分,我才考了75分!那個75分是那么的刺眼,但它是我真實的寫照,不去檢查,怎么會考得好?不光要追求速度,同時需要注重質量,那就不會考得如此差勁了……想想自己,不正是文中的那個賣橘人了嗎?那樣地急于求成,因小失大。同時,我從自己的“影子 ”中總結了一個道理,做事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向目標前進。
這就是《論語》的智慧所在,這就是孔子的睿智所在。每一句看似平常的話,卻能折射出那么富有深意的哲理,讓我們一起享受國學帶來的智慧啟迪和精神愉悅,讓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論語讀后感4
早就在報紙、電視中了解到于丹的《論語心得》如何如何了得,于是一直盼望能讀到這本書。拿到書,便迫不及待地讀,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
事實上,那天我讀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我心里有些不爽,然而于丹的《論語心得》如同一碗心靈的雞湯,讓我迷茫的心漸漸趨于平靜……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我聆聽孔子,心通孔子,神交孔子,我突然間感悟了生命的意義。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因而,不能不令我嘆服——沒有有淵博的文化作為基礎,沒有博大的氣度作為支撐,不可能有這樣理性、深刻的見解!正如于丹教授說的:境界有大小。
看看于丹關于“小人”的精彩言論吧!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比如說你給他施一點小恩小惠,幫他一個小忙,甚至你請他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即便你取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的,他也還是會很高興。但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后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財,打通了關節,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你的才干給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也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標,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他會想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尷尬。所以這樣的人你很難與他相處!
當你如此透徹地看清“小人”的嘴臉,還有什么可以多說?還有什么值得計較?——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當然,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論語》固然要看,但重在實行。孔子塑造了中國人的特性和行為準則,昭示了禮樂調和的人生境界。人之為人的奧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讀,用力實踐,《論語》才有價值,否則就只是滑稽的裝飾。
于是我又想,要把于丹心得給予我的許多人生的道理,融入自己的生命里。
論語讀后感5
《論語》每個人肯定多少都讀過一些,一開始我也覺得很無聊,一些讀不懂的古文放在誰面前都會覺得無聊,但有一次,我又從書柜里發現了我那本陳舊的《論語》,閑來無事就坐在沙發上看了起來,誰知一看就是兩個小時,里面的內容好像無師自通,一看就懂,也許是讀過好幾遍的緣故吧,這已經是我第四次讀《論語》了,從中我不僅體會到了孔子淵博的知識,更體會到了孔子流傳千古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他生在世風日下的亂世,但孔子卻從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來殉人生的理想?鬃佑质莻品德高尚的賢人,他不因為自己地位卑微而隨波逐流,正像曾子所說的,他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自己,去偽存真,終生提醒自己除惡向善?鬃舆是一位充滿睿智的圣人,這絕不是個人的小聰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個人創造的大智慧,無論是歷代權貴、士子文人還是普通百姓,都從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靈的花朵。
讀過《論語》之后,最敬佩孔子的就是他的思想,在教育上,孔子重視“文、行、忠、作”。不僅重視課本知識,更強調社會實踐,這正是當今世界很多人所不具備的。如果拿孝道與學業來比的話,那就像孔子所說的“行有余力,則以學之”。
《論語》其實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不光講了文、史、哲、人生、教育這些大的方面,在很多生活瑣事上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沒讀《論語》之前,我覺得歷代文人都只注重“文”,對“道”視而不見,讀過《論語》之后,我發現孔子與歷代文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是站在以人為本的更高境界上,喊出了“人以德為本”的千古絕唱。
《論語》無論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是一部有巨大吸引力的著作,只要用心去讀,就會讀懂其中的道理,領悟人生的真諦。
論語讀后感6
簡潔而經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開《論語》這本書,我發現里面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都充滿了哲理,這讓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三名話,也是《論語》中比較著名的句子。從小,媽媽就經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話來教育我。學過的功課一定要時常加以溫習,不要學一點兒忘一點兒,到最后不就是什么也沒有學到嗎?如果經常回顧復習過去的知識,那么所學的所有知識都會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腦海里,這樣不是很快樂嗎?是呀!在復習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把所有學過的東西都熟記于心,的確是很快樂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弊x了這句話,我的感觸很深。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很好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所以,我們要從別人身上學習優點,發現他們的不足,并且借鑒改正自己的不足。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嗎?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兩小兒辯日》。講述的是孔子向東游學時,遇到兩個小兒在爭辯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為此,兩個小兒爭論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后,十分誠實地告訴了兩個小兒,他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讀到這兒時,我想到了《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笨鬃幼约旱拇_做到了這一點,在兩個小兒爭辯時,孔子沒有賣弄自己的學問,依然實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時刻銘記先人們的教誨,努力學習,讓未來更加豐富多彩!
論語讀后感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就應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就應說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情緒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鬃拥倪@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透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刻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構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后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僅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論語讀后感8
《論語》為四書之一,經典之一,過去考取功名的教科書,這個過去指的是科舉時代,明代起,還必須用朱老夫子的注解,論語別裁讀后感。在我,所謂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只聽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至于《論語》是個什么樣子,沒有讀過。覺得那是舊的東西,沒用的東西,如果去看是個搞笑的事情。這是南懷瑾老師講解《論語》的書,南老謙虛地稱為《別裁》, 原來自己曾經那么多耳熟能詳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論語》,如: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弊釉唬骸俺劦,夕死可矣!敝邩匪收邩飞;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 后生可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讀后感《論語別裁讀后感》。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南老師娓娓道來,用平直易懂的語言,親切地述說著孔子思想的精髓,敢于挑戰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權威,重新詮釋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引領著我去解讀儒家真正的意義。讀來不枯燥,不是老學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釋一句,那樣肯定會打嗑睡的!墩撜Z》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后連貫,不可分割。都在說明一樣東西: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完善自己的品格修養。南老師以自己半生修習佛法的經驗,從“體、相、用”上來解釋儒家思想的“仁”,也說了宋代理學家盜用佛、道家的觀點來解釋儒家學說,最后又打擊佛道的不應該,讓人心中一亮!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學”,原來不僅僅是學習,而是“學問”,這個學問不是通常的知識,是做人做事的修養,這一點是始終貫穿整部論語,也是孔子的偉大之處,這是南老師的觀點,讓人信服。書中這樣被先儒們誤讀的詞還很多,“里”、“命”…..儒學能夠流傳幾千年,孔子能夠尊為圣人,聽了南老師解讀才覺得原來他是名至實歸的,原來這位圣人竟如此地被冤枉過?磥硪环N學說或思想流傳久了也有流弊,后人總是以自己的認為來解釋前圣先賢,傳統文化離我們竟漸行漸遠。
論語讀后感9
我們總說,教書育人,教書,就是傳授知識技能,但人怎么育?學生的品德培養,應從哪里做起?《論語》給了我們答案,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倍潭潭嘧,卻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做起,孝是為人之本,其次要言行謹慎,講誠信,其次要關愛他人,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后,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么就可以學習其它知識了。反思我們的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道德教育嚴重缺失,學生只要考個高分,就能一俊遮百丑,這是多么的本末倒置啊。
孔子認為,要想快樂,就得學習,《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自己也認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一生,好學不倦,以至“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萬世師表,一代圣人孔子。
每個人都在社會的大海中,沉沉浮浮,每個人都在人生的旅途中,艱難行走,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結交朋友,如何讓生活快樂無憂,這張人生的答卷擺在所有人的案頭,要想找到正確答案,請你翻開《論語》這本書,讓圣人幫助你,為你迷茫、困惑的人生指路。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不用說半部,哪怕只記住其中的幾句話,比如,“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并踐行它,就是一個謙謙君子,就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能干什么,就像牛車沒輗 ,馬車沒軏一樣,那車怎么能走呢?這真是至理名言,振聾發聵,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把誠信擺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啊,生活在塵世,總要和人打交道,若不講誠信,就沒人相信,他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這是無數事實證明了的,失信的后果多么可怕。一個人是如此,但如果一個社會出現信任危機,欺詐成風,那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真是不敢想象了。
論語讀后感10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于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于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長弄個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于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仿佛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煙熏繚繞間,細細品茗!墩撜Z》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蕩胸壞。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向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么?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的心,澆濕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干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論語讀后感11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每天都要讀書,不僅僅是課本,還有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我喜歡看的課外讀物里最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儒家學派的語錄集——《論語》。雖然我還不能透徹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奧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淺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
《論語》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語錄集,全書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內容可謂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謂是能讓人受益終身。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想必同學們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要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從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體會,這樣就可以把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當別人的老師了。作為學生,我們更需要有溫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學習起來就會更輕松地掌握新的知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毕嘈糯蠹叶紝@句話也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則語錄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必定會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而對于他們的缺點,我們就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可以和另外一句語錄一起理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蔽矣X得這都是在教給我們怎樣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養。
我還喜歡一則語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睕]錯,你不喜歡的東西,不要強壓給別人,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同時也告誡我們,如果你想要求別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這樣才是尊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可以教你怎樣更好地做人和做事。《論語》一書對我的一生將有很大的影響,我要好好珍藏起來,不斷地汲取它的精華,讓它的精髓代代相傳!
論語讀后感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出自《論語》的第二章——《為政》。它的大意是:“學習而不去思考就會使人迷惘,只思考卻不去學習道理就容易誤入歧途!
這句話看似普通,但其實相當的貼切。就像我們學習《論語》,若只是通讀字面的字句詞意,卻不去深思其中隱藏的深意,便往往會鬧出笑話。
先就“學而不思則罔”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論語》中的一篇“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毋憚改”,其中“無友不如己者”,光看字面上的意思:“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闭б豢春孟駴]什么問題,但仔細一想,要是人人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學問一般的不理學問低的,學問高的又不管學問一般的,這樣一來大家不就都沒有朋友了嗎?這明顯就是錯的。
所以我們需要去仔細認真的思考,查證,這就是所謂的學而思了。在古代,同門的師兄弟之間稱作“朋”,有共同志向的才叫做“友”,再想想孔夫子說過的:“道不同,不相為謀!边@一下就撥云見日,豁然開朗了——不再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是“不和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
你看,這就是“學而不思”和“學而思”的差距,這也是為什么孔夫子會說“學而不思則罔”的原因了。
說完了前半句,再來說說下半句“思而不學則殆”,同樣用《論語》舉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同是出自《論語·為政》,其中的“輗”和“軏”都是古代馬車牛車上的類似于承軸的重要部件,沒有它車怎么也跑不起來。
現在,我們來看“思而不學”的后果。就這句話來說,如果不知道“輗”,“軏”的意思,那么便不能理解整句話的含義。要是哪天被朋友問起,為了不丟面子只好瞎蒙,萬一被識破了,那真是無地自容了。
這為了不丟面子而不懂裝懂,胡亂猜測不就像是誤入歧途一般嗎?這正是“思而不學”的后果。
無論是“學而不思則罔”還是“思而不學則殆”,終究都是沒有學通透,學徹底。這“學”和“思”,就像孔子口中君子的“文”和“質”,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梢姟墩撜Z》的以小見大,前后貫通,亦可見孔夫子那超凡的處事理念和人生智慧。
論語讀后感13
進入了懷鐵一中,我們一開學就學習了一篇非常有意義的課文:《論語》六則。它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這篇《論語》六則就記錄了六則孔子說的話,他的話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整篇課文是針對兩個內容的。前三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后三則則是講學習態度。
第一則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講的是學習并經常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同學從遠方來(與我探討學問),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因此惱恨,不也是君子嗎?這則論語教育了我們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寬容的品質。特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告訴我們學了知識就要溫習知識,這樣學習一定會好的。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是我經常說的話。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溫習舊的知識,從中可以學到新的東西,就可憑此當老師了。我們一定要養成預習復習的好習慣,這樣可以從中得到新的知識,這樣我們也了解得,知道得。
最重要的就是第三則,第三是告訴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過不知道該怎樣學習,千萬不要只知道讀書而不知道思考,這樣就會迷惑不解。也不要只知道空想而不讀書,就會陷入困境。所以我們不能走兩個極端,既要讀書,也要思考,這樣才是對的。
后三則則是講學習態度了,那就要看看我們的學習態度端不端正。端正的態度就是學好的關鍵。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這是孔子的弟子對孔子提的一個問題。說明了孔文子學習好又喜歡學習,不以為向比自己成績低的人請教看做恥辱。這種優良的學習態度真值得我學習。
這一則是表現學習態度的精華: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告訴我們,學了知識而不說出來,刻苦鉆研不知道疲倦,教導別人不知道疲倦,這些我哪一點做到了呢!孔子非常謙虛,其實這幾點他都有,但是他還是說他沒有做到,這是多么謙虛呀!
最后一則是大家都知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我們幾個人同行,其中必有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學習,他們的缺點要加以改正。我們要取長補短,這樣我們才能做得更好。
論語讀后感14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他的言行不僅僅影響了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不小的影響力。在聯合國評選的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位列榜首。而《論語》則是孔子儒學思想的精髓之一,讀了這本書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融入我的身體,慢慢地就領悟到了生活的酸甜。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將他的言行經歷,編撰成冊,以智慧面對生活,讓后人受益匪淺,F在的社會越發浮躁,高速信息更新時代每個人都是步履匆匆,儒家,道家,墨家等當初在百家爭鳴之時鼎盛又流傳至今的思想都開始漸漸被淡忘了,但孔子思想在今仍是智者之見,古代這些流傳千古的思想,毋庸置疑都是我們“黃沙吹盡始見金”的寶藏。
讀了《論語》,我越發的欣賞孔子思想,喜歡他的闊達,喜歡他的謙遜,喜歡他的見仁見智,喜歡他的治學觀念。
其中我對他的一句話格外印象深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币馑际窍诺臅r光就像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去。這是孔子對河水流逝的感悟,也是對白駒過隙的時光,人生苦短世人碌碌無為的感慨?鬃右粤魇诺暮铀扔鲿r光飛逝,給人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生命的價值正在與不斷的努力和奮斗中,讓自己更加優秀,讓生活更加精彩,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時光不會因任何事物而停下他的腳步,他永遠都是步履匆匆,永遠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現在的拼搏是為了日后的無悔。不論何時的努力都來得及是沒錯,但是再不努力就晚了也是真的。
《論語》教會了我許多,學習上的,為人處世上的,讓我的靈魂仿佛得到升華,學會這些,會讓我們的生活漸漸有了變化,讓我們活的更加闊達。
平時想多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凈化自己的心靈,洗刷內心的浮躁,用外界的力量獲得意志力,提醒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讓自己成為一個沒夠泰然自若面對一切的強者,成為一個無愧于世界的君子。
論語讀后感15
文中提到了交友的原則,于丹教授就列出了《論語》中從來不主張你去結交那些富豪、有權勢的人。她教育我們要去多想一想那些快樂的事情,去放大快樂的光芒,去抑制心底的不快,這就是一個朋友能夠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在那個時代,物質文化生活都是極度匱乏的,但是陶淵明所倡導的田園山水詩派依然擁有著自己的快樂,這樣看來生活中真正心靈的快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真的不見得有緊密相關的聯系。真正的快樂正如于丹教授說的那樣,來自于一種心靈,來自于一種教養,來自于一種憧憬。
當然了,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也是同等的重要的,“過猶不及”的重要性被強調了出來。這出自于一個典故,說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他的同學子張和子夏哪個更賢明一些?鬃诱f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常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子貢又問,子張能超過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說超過和達不到的效果是一樣的。這里就提到了三個原則,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說話了,這叫毛毛躁躁,這是反映一個人的急躁,這不好。還有另外一個極端,第二種情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本褪窃掝}已經說到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說,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猶未盡,不跟大家說心里話,這種朋友讓大家心里也會存有隔膜。然后第三種情況,就是今天我們老百姓所說的沒眼色。拿捏好了這三個原則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像我們常說的一樣,對待友誼要我們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樣。我們會羨慕伯牙與鐘子期那樣知心,高山流水,碎絕琴緣的友情,也會羨慕李白與杜甫那樣的忘年好友,以及馬克思與恩格斯在事業上有所幫助,志同道合的朋友。
讀罷于丹教授的朋友之道令我對朋友的含義又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使我體會很多,使我明白了要認真面對生活,持有一個樂觀的生活態度,對他人真誠,心胸寬闊,做一個善待朋友,善待生活的人。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治理聰明》緒論:為什么是《論語》10-15
論語格言11-08
論語的座右銘05-24
論語名句精選08-12
論語的句子11-08
論語的經典句子12-24
《論語》讀后感11-05
《論語》名句與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08-28
孔子論語經典格言10-21
關于論語格言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