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后感1
嗯,沒啥吃驚的,沒上小學的時候就讀了唐詩,百家姓也看了,12歲之前也開始接觸諸子了,歷史書也沒少看,恰恰就是沒有看三字經。這次為了自己的外甥讀書,買了本三字經,不是啥圖文的,就是地道的中華書局出的,一點都不fancy?戳酥筮是挺有感觸的: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這個說明了讀書的順序,三字經作為啟蒙讀物,四書學習做人的基礎,六經則是進一步闡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確的人身觀世界觀(說難聽了就是所謂的對錯的判斷之后)才進一步的去讀諸子,等這些都明白了才開始去接觸歷史。這個順序說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書不是亂讀的,一切都要循序漸進,所謂的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也是這個道理,小時候不能上來就接觸所謂的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開始讀歷史。經史,經史,只有明白了經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這個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說我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讀多了還沒人教,最開始沒什么理解,以后逐步發現了讀書卻是要有這個步驟,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字書應該是孫子兵法,然后通過這個開始研究兵家,通過兵家而去了解歷史,通過歷史去學習法家,通過法家來去了解自己還有這個世界。
結果雖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沒辦法接受所謂的對錯善惡,歷史上的對錯又是什么呢:因為勝者為王敗者賊,所以成功者不會被指責,那么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也是合理的。雖然我覺得現實就是如此,但是這也是種悲劇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應該學會怎么做人。
三字經讀后感2
你知道《三字經》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這本書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巔,源遠流長。
《三字經》以少兒啟蒙讀物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凈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于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它的意思就是說: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上床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溫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讀到這里,我慚愧地想:我和黃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別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呀。爸爸媽媽平時既要上班,又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多么辛苦呀!記得有一次,媽媽剛下班回來,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賴在紅木椅上,大聲喊:“你自己吧,大結局了!闭f完,又賴在椅子上看電視。吃飯了,媽媽沒幫我拿碗筷,我也無可無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后感3
我讀過很多課外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記載了許多歷史文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記憶猶新的《三字經》有許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庇癫淮蚰サ窨蹋粫蔀榫赖钠魑;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它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就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等于一個平庸無知的人,我讀了之后懂得人務必要學習。比如,我剛剛學《三字經》時,只會讀,不明白它的含義,之后,我經過查資料才理解它的意思,并把它記住了。之后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經》,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歲,能讓利。弟于長,宜先知!睗h代人孔融四歲時,就明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自私自利是每個人從小就就應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尊重。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來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久祥和,所以每個人都就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讀了《三字經》后,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積累了很多豐富的詞匯,了解國家的歷史,學會了怎樣為人處世。
三字經讀后感4
在誦讀課上,老師給我們讀了《三字經》,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我覺得它太有趣了,每句話都只有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請媽媽陪著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讀完了這本書,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義。原來《三字經》里面包含了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經典故事,它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學習的方法等等。
《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冬天把被窩捂熱后再請父母睡;而孔融年僅四歲,就懂得尊敬兄長,把大梨讓給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讀到這里,我就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媽媽把什么最好的都給我,我卻覺得理所當然,還一不順心就哇哇大哭威脅他們。想到這,我的臉又紅又燙,心里真慚愧。
有一次,我自己定了計劃,每天自覺地練兩頁字,剛開始幾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寫,慢慢地就沒有耐心了,寫出來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著:“兩頁太多了吧,要不還是改練一頁好了!”這時,我讀到了《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通過寫一塊沒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沒有長年累月的細琢,是不能成為一塊美玉的,教育我們人也是這樣,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最終才能成功。我也應該學習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字經》教了我們善、惡、學、孝、禮、儀,我每天都要背誦它,還可以不時地提醒自己呢!
讓我們人人都讀懂《三字經》,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傳承一代又一代!
三字經讀后感5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贊揚;只是為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瓦@樣,我拿著《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采蜜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后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為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學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將來怎么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輔導教師:曹新杰)
三字經讀后感6
今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同學們你們對三字經要都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給你們朗誦一段吧。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同學們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為人們總是把墳埋在山下做喪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墳人做喪事。然后孟母把家搬到鎮上,可是鄰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個賣肉的,孟子又跟著學起賣肉來。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孟子這才跟著學生們學起讀書來。有一天,孟子從學校逃學回到家,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機子上的線剪斷了,以此來教育孟子。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孟子這么做是不對的。以前有的家里因為太窮沒有錢上學,那些人其實都非常想上學。后來,經過無數次的努力終于變成了有用的人。我們現在有那么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同學還不愿意圖書。我們現在就要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說: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孫,東漢時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當他四歲的時候,懂得謙讓之禮。一天別人給他家送來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覺的把大的放到一邊,挑了個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吃。大人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說:“哥哥們比我大,要吃大的`,而我是弟弟,要吃小的!贝笕藗冇纸又鴨枺骸澳氵有一個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要吃大的嗎?”他說:“我比他大,更要讓著他!
同學們,我們都要像孔融學習,把好的、大的讓給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這樣我們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7
說起《三字經》,那可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讀后感8
在暑假里,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么用呀?能讓我學到什么呀?”看了之后,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呢?從那以后,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后悔,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吃的!
它雖然短小的篇幅,卻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記得這個學期離中斷考試的前一天,我剛做完功課,便想出去玩了。后來腦子里突然想到了一句話就是: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這句話的意思不就是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嗎?我立刻又拿起書認真地讀起來了。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讓我得到了許多的道理。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后感9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三字經》三個字為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度纸洝分饕菍懭说纳、惡、學、孝、禮、儀,它是一本很有教育好處的書,它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于讀書……它教會我們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最經典的臺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明白。意思是:人生下來,天性都是好的,只是之后由于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構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不同。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個性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蔽艺娴暮芨袆樱S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兹谒臍q時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此刻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明白了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就應的,那樣老的時候就不會有所作為。俗話說的好:“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弊x“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笔刮颐靼琢擞癫唤涍^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明白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里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義和道理,也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10
當我讀到《中華少兒愛國三字歌》中的“故土熱,家鄉親,思養育,貫終身”時,便引起我一連串的思索:這句話說得是多么深刻!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對于生養他的父母及家鄉的故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而這句話也無疑批判了當今社會的“出國風”。
如今中國有許多人認為能夠出國是一件時髦的事,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而我國的設備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確是落后了很多,所以,許多“才子”們為了自己的前途,出國去了。國外的五彩繽紛,豐厚的薪水,誘惑了一個個“才子”遠走他鄉,并且一去不復返……
再看看老一輩的科學家們,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幾經周折,在國外學成又歸來了!他們要在自己的故土上散發光和熱!
我們不否認國外的條件好,待遇優厚,不否認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是個“窮”國?墒牵芯湓捳f“子不嫌母丑,狗不謙家貧!痹噯柲切┧^有才華的哥哥姐姐們,你們學識淵博,又為何不肯為自己的.祖國添磚加瓦,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富強起來呢?
愛國并非一句空話,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做才行。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睘楹握f“天下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化為“易”事,不做則反之。作為一個中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為我國的將來出一份力量。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于我們,我們只有發奮學習,將獻我們的才華無保留地貢獻給我們的祖國,才能夠使我國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發達國家!
同學們,請記。骸罢衽d中華靠我輩!我們不能紙上談兵,而需要我們把愛放在行動中。
三字經讀后感11
最近,我讀了中國古書的《三字經》,其中《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她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她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家里連柴也不多一根,更不要說什么取暖的設備,躺在被窩里,半天仍是冰冷冰冷的,確實很難入睡。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就走進父親的房里,給她鋪好被,然后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看了這個故事后,有沒有觸動到你的心靈呢?在我們許多小讀者眼里,父母似乎只是給我們“服務”的: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輔導功課……這一切在小朋友的眼中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認為這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們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誰叫她們是父母呢?的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的義務,同樣,我們是不是也有責任和義務去回報她們呢?想想自己,是否曾經給父母煮過一次飯,泡過一碗面?為什么同樣9歲黃香有這么孝順?
看看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好,煮飯,有電飯煲;熱菜,有微波爐;熱了,有空調、冰箱……生活條件蒸蒸日上,可我們的心靈卻荒廢了,長滿了自私冷漠的雜草,不懂得關心別人,還認為父母的關心不夠而滿腹牢騷,耿耿于懷。相比之下,難道不自慚形穢?其實,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心滿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好吧。如果這種與生俱來的愛我們都不珍惜,又怎么可能懂得珍惜其她人給你的愛?愛人,要先學會愛父母。
三字經讀后感12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十分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三字經》里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明白了這兩個故事后,覺得十分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并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齊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著媽媽的樣貌,系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著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么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嘗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須是最好吃的`!”媽媽不知什么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三字經讀后感13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可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終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注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可是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贬屃x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獲,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后學習會持之以恒,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14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使我很感悟。
《三字經》是一本以三個字為文的教育古書!度纸洝纷运纬詠,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等,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此書作者是宋代人王應麟。初著傳說為宋朝王應麟,明、清兩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間王相與清末大學問家章太炎)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
《三字經》這書精確講到如何尊重他人、熱愛學習和勞動、尊老愛幼等良好行為,能使我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拿什么來說,就說我家樓下的小峰吧!以前他并不愛好學習,調皮、任性……可在一年級的一天,我發覺他改變了許多。我聽他媽媽講,原來是那本《三字經》的功勞呀!就在前幾天,小峰媽媽給小峰買了一本《字經》,小峰可愛看極了。天天捧著那書,看呀、讀呀。他不光看,還學里面的內容呢!小峰媽媽下班回來,小峰就倒來了熱茶,還給媽媽拿來了拖鞋。由此,我肯定的.認為《三字經》這書是個“大功臣”。
我讀了這書,深深地感覺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很值得我們傳授給下一代的子子孫孫。讓我們好好的學習這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吧。讓我們成為講禮貌、愛學習、愛勞動、尊老愛幼的好學生,讓我們這中華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閃閃發光吧!
三字經讀后感15
寒假期間,我重新讀了《三字經》這本書。爸爸說,《三字經》是我國的文化經典和精髓,閱讀它可以學習古文化,增長知識,增加涵養,從中汲取智慧。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度纸洝分挥萌齻字,就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梆B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边@是我閱讀《三字經》里的幾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而現在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以為是。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學習黃香的高尚品德,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
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9-18
讀后感《三字經》02-10
《三字經》讀后感02-04
三字經讀后感06-29
《三字經》小學讀后感08-03
三字經學生讀后感07-29
《三字經》優秀讀后感08-23
關于《三字經》的讀后感12-08
最新三字經讀后感02-08
三字經初中讀后感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