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
再一次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找到了差距的原因。
三十而立。尤其是從農村出來的男孩,我也夢想有一天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家族的生活環境,社會地位,給子孫后代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所以,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就顯得分外的必要。讀書畢業到參加工作這么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總結和感悟,也從書籍,電視,自媒體,等多方面了解到成功人士都擁有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又冷靜下來仔細閱讀這本書,期望能從中收獲不一樣的東西。對照[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我逐一思量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期望能從自己的總結和分析中厘清頭緒,把握此刻,展望未來,力爭做一個成功人士。
我自認為是一個做事積極主動的人。從直銷經理分享直銷經驗中我學到了他們的做事積極主動有激情,生活陽光開朗有熱情。做事積極也可以等同于俗話說的勤快,雖然我做事勤快,但是在展現自己,發揮自己的優點,運用自己的想象力等方面我還是挺被動的。佛家說,人生是有因果輪回的,人生是一場修行。
我也是在社會摸爬滾打了多年才有一點體會,以前總是說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此刻社會需要展現自己,沒有人有耐心等待你慢慢開屏。可能這也是我缺少自信的表現吧。上大學后我就熟悉到自己缺少自信,在有些事情不夠積極,所以我努力融入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努力讀書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展現自己,去學校外面做兼職鍛煉自己的溝通表現能力。從我這種由內發出的改變欲望,我慢慢活躍起來。我也從身邊優秀的同學同事身上學到了很多,養成了堅持讀書,和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成功人士的積極主動,涵蓋很多方面,我還在繼續努力,最起碼已瞄準了方向。成為一位成功人士,也算是我的目標。我期望我能為身邊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緩解生活壓力,為他們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模范,讓農村出來的孩子也能擁有和大城市人一樣的成功機會。我特殊喜愛哪些自己成功了,帶動身邊的人成功的人,他們大度,謙和,低調,有內涵。我不斷讀書,不斷更新自己。
學習和個人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要從一而終,砥礪前行,這也和當前國家的口號“不忘初心為百姓謀幸福,牢記使命為祖國謀復興”一樣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奮斗!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2
史蒂芬·柯維,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他是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也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的聯合主席,曾協助眾多企業、教育單位與政府機關培訓領導人才。
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志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并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系,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本書自出書以來,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七年,在全球七十個國家以二十八種語言發行共超過一億冊。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是為組織和個人提供培訓和管理咨詢的世界頂尖級公司,與財富(Fortune)500強中80%以上的'公司和成千上萬個中小型企業以及政府職能部門都有建設性的合作關系。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服務與產品遍布全球,在全球38個國家設有44個分支機構。
關于本書企業領導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員工成為高效能人士,企業才會真正成高效率企業。這本書幾乎覆蓋所有美國成年人,它是美國成年人中最具影響力的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3
7月24日,商學院組織中層管理人員進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分享。培訓現場有序、活躍,學員學習熱情高漲,在此感謝商學院的同事辛苦付出。通過此次讀書分享,我有以下收獲:
積極主動:積極主動是工作的一種心態,也是做成事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的例子很多,同樣的一件事交給一個心態積極人去做和一個消極心態的人去做,完成的結果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積極主動的人接到任務后,首先做的是想怎么把任務出色完成;而心態消極的人接到任務后,首先抱怨完成任務不具備的條件,采取躲避的方式盡量少做;可想而知任務完成后的差異,即便同時都完成了,也有可能因為消極心態的抱怨導致有果無功。消極的人更消極從此惡性循環。積極心態的人完成后,會從中獲得收獲和滿足感,轉化成持續的動力。最終兩個不同心態的人生發展就會出現巨大變化。
有了積極主動地心態下面就要開始做事了。做事方法不得當,即使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寫作也不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好,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企業是要控制做事成本的?茖W嚴謹的`做事方法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終為始,做事要先構思在行動,重大事項要先制定行動方案,在付諸于實踐就會降低風險,提高做事的成功率。要事第一,將工作分類根據緊急程度,逐個解決。完成工作需要團隊協作,團隊協作就要和人打交道,良好的協作氛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是就要體現情感賬戶是否充足,儲蓄不足團隊關系緊張就會影響完成效率,因此情感賬戶的投入就是個人誠信的體現。怎樣更好地協作就要做到知彼解己,并做到移情聆聽,誠懇的接收異議,統一目標,最后達到雙贏的效果。前面的環節打通,最后就要統合綜效求同存異,共謀大局。一件事的完成,就是另一件事的開始,不斷更新提升,做到持之以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4
開杭州前,終于把斯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看完了,說實話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感覺是排斥的,因為這種書名充斥著濃濃的成功學雞湯味。養成幾個習慣就能成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學30天是不是能成為下一個馬云?但是看到劉潤及其他大神都推薦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應該還是有干貨的。
七個習慣的基礎:產出/產能
在介紹具體的七個習慣前,作者介紹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產出/產能。作者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讓讀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從前有一個農夫,得到了一只鵝,某天早上,發現這只鵝會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個。農夫雖然很開心,但卻嫌每天一個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殺了鵝,認為鵝的肚子里應該有很多金蛋。但是殺了之后,才發現里面什么也沒有,農夫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時候。在這個寓言中,金蛋就是產出,而鵝就是產能。農夫因為只重產出,而忽略了產能,最終導致產出不增反減。既然產能很重要,那是不是應該只重產能不重產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對這只鵝特別好,每天給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適的小窩,但是它十年才下一個蛋,這肯定也不符合你對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產出和產能之間找到平衡,要在維持產能的條件下讓產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產出是我們的工作成果、時間,產能是我們的身體、進步的空間,我們當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應該是七個習慣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習慣了,我記得當時研究生畢業時,導師給我的建議也是“主動一點”。關于這個習慣,以前自己一直不當回事,什么事都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自己不去爭取。現在漸漸意識到,這個社會不像家里或小學、中學,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積極、不主動,父母、老師還是會關注你。在社會中,比你優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積極主動,別人憑什么要特別關注你、給你機會?書中把人的圈子分為關注圈和影響圈,我們應該多做影響圈內的是,因為這些事通過我們的積極主動是會有所改變的。消極被動的人喜歡說“如果......就好了”,而積極主動的人則喜歡說“雖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積極主動這個習慣貫穿整個七個習慣體系當中,無處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
關于第二個習慣,作者讓讀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參加自己的葬禮,我們希望別人給我們什么樣的評價或者說我們想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么?這就是以終為始的思維,什么東西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這個東西后,以他為終點,好好想想自己現在應該怎么做才能實現。作者認為任何事都由兩步構成:一是規劃構思的智力創造;二是具體行動的體力創造。以終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創造。作者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類似于憲法,是我們為人處事和價值觀的基礎。在我們扮演的各個社會角色中,我們分別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第二個習慣屬于自我領導,而第三個習慣屬于自我管理。領導和管理的區別在于領導屬于“做正確的事”,而管理屬于“把事做正確”。我們經?梢钥吹剿南笙迺r間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大多數人都勸我們應該優先做緊急的事,但是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只有我們提前處理了這些重要的事,這些事才不會變成重要又緊急的事,因為一旦事情變得緊急了,我們難免手忙腳亂、考慮不周。
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我們需要將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權給他人。授權分為指令型授權和責任型授權。指令型授權是授權者把具體該怎么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權者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這種授權模式下,如果事情沒有做好,被授權者往往會將責任歸于授權者,“xx讓我這么做的,不怪我哦”。而責任型授權則是將目標告訴被授權者,并告之已經嘗試過的失敗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資源,至于具體怎么做完全由被授權者自主選擇和決定。在這種授權模式下,被授權者往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做。關于只說不能怎么做而不說要怎么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個觀點: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就是只告訴你什么是行不通的,至于具體要怎么做,則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個習慣:雙贏思維
前面三個習慣都是為了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為了實現公眾領域的成功。前面三個習慣是為了從依賴走向獨立,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為了從獨立走向互賴。我們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我們應該抱有充足的心態,相信雙贏是有可能的。類似于時間管理中的四象限,在這邊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橫坐標為“敢作敢為”,縱坐標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為又善解人意,可以實現雙贏;敢作敢為但是不善解人意,則是我贏你輸;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為,則是你贏我輸;既不敢作敢為又不善解人意則是雙輸。
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
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我們應該首先知道、理解別人,要想影響別人,我們必須首先被影響。當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我們想的不應該是如何用自己的經歷和觀點去回答對方,而是應該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說話者的角度去傾聽。很多人在與人交談時的狀態要不正在說話要不準備說話。
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右腦主管直覺、創造和印象,左腦主管分析、邏輯和語言,只有左右貫通,大腦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大腦也需要統合綜效。大腦的這種構造非常適合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就像書中舉得例子,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婦,其實雙方都對,但是很多人卻抱著自己是真理,別人不可理喻的態度。
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
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習慣七就是個人產能,它保護并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你自己。它從四個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情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5
通過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讓我悟到七個習慣指引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并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同理心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這一種習慣。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以下就七個習慣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涵義不僅止于采取主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而非外在環境;理智可以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如若不然,那就表示一個人在有意無意間選擇消極被動。消極被動的人易被自然環境所左右,在秋高氣爽的時節里,興高采烈;在陰霾晦暗的日子,就無精打采。積極主動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氣的變化不會發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則、價值觀才是關鍵。如果認定工作品質第一,即使天氣再壞,依然不改敬業精神。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的夫人曾說:“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傷害你。”以印度民族主義者和精神領袖圣雄甘地的話來說就是:“若非拱手讓人,任何人無法剝奪我們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慘的遭遇,而是“默許”那些遭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經常說:我就是這樣,辦不到,我根本沒時間,我不得不如此,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實我們應該主動積極地創造未來,實現夢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他們致力于實現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范圍和影響范圍,同時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
習慣二: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這章的思維很清楚,但是有一點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那就是思維的根源:人生的最終愿景!
小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大人的一些教誨,這些諄諄教導都是他們的人生感悟,的確很真誠,但是都不免有些片面,是否適合自己,當時一無所知。于是,就像一張白紙,別人在你的腦子里畫了很多年,你也會毫無保留的接受,并埋藏在潛意識里。于是,你可能為了滿足父母的面子而追求高分,為了滿足世俗的眼光而追求高薪名企,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尋找帥哥美女??但是肯定有一天,內心會向你坦白:你不快樂!于是你必須開始重新思考那些教誨和曾經的行為,標尺就是你的價值觀,你的人生愿景!相信當重新回到起點時,你會格外的充實,面對目標和使命,你也會無比的堅定,因為這是你想要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
參加工作八年了,不長也不短,但有時候工作起來,卻是毫無頭緒;有時候自己每天都忙得頭都暈了,工作卻沒有起色,得不到同事的認可以及上司的賞識。自己也曾刻意的去向書本尋找答案,也曾接觸過類似如先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物、理清頭緒把握重點之類的論斷,但都因為都是只字片語,故看了也僅僅是看了,沒有真正落實到相應的行動上去。直到今天看了“要事第一”,才算是看明白什么才是我們必須真正遵循并堅定執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準則。
其實,對于我來說,最讓我受益的其實就是:首先分清自己在生活、社會、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將這些角色在一個月內所要完成的事情列出來,進而形成一個月的計劃,當然在這些事物當中,要按照緊迫性以及重要性來區分哪些是屬于我們重點關注并花費主要時
間和精力的“重要非緊迫”的事物,哪些是屬于其他三類:“重要緊迫”、“不重要緊迫”、“不重要不緊迫”。然后再按照這個月計劃表來安排和執行自己的所扮演的各個角色。當然,很多人可能以為這樣會過得太累,生活很死板,但是,我們可以在計劃中安排我們的休閑時間,我們的公眾活動以及朋友聚會的時間,即使碰到突發的事情,可能打亂我們現有的計劃安排,但是,只要我們本著“要事第一”、“自我選擇”的原則進行處理的話,即使有偏差,也是在情理當中,也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互利的思考框架與意愿,目的是獲得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不是基于資源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亦非損己利人。我們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員要從相互依存的角度來思考解決方案(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互利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源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等資源分享。作為銷售隊伍中的一員小將,我們不但要有雙贏思維,還要做到雙贏的動作。我認為成為一個好的銷售人員,如果想成功的'把產品銷售出去,就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對消費者的立場上,去認真的想一下,不同的顧客對于同一件產品肯定有不同的需求。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舍棄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才會有合作產生,如果沒有雙贏思維的思想,就談不上了解對方和解放自己,這一點我做得不好,很多時候別人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對方的意圖,只是一味的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達,但卻常常疏于傾聽。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擾和博采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的來源是:總體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1+1>2。他闡述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說大家齊心協力,比自己各自奮斗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就是號召大家要有合作精神,要有團隊精神。而統合綜效的溝通,則需要每個人都敞開心扉,貢獻自己的想法,并接納別人的想法,從別人的想法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部分。當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分歧的時候,那分歧的部分肯定有自己沒有想到的東西。因此尊重差異的存在,并且能夠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達到統合綜效。
同時,在合作的時候,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不能夠消極對待,一致并不代表團結,要學會化阻力為助力,這樣才能夠推動前進。個人的參與決定著集體的成敗,越是努力地付出,就越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就越能夠促進整個集體的成長和發展。
習慣七:不斷更新
對于不斷更新這項,我認為是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還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總結,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總結的層面,這是不夠的,應該全面審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與素養就在提高整體,提高前面提到的六個習慣,這一切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自己才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6
書中前面部分讓我們先認識自我,一般人認為這不很容易嗎?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自我的認識和旁人對自己的認識相結合,才能慢慢思考得到對自己的正真認識。
我們認識了自我后就要有一個目標,然后全力以赴的向著目標前進。首先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然后在學會合作,因為合作能活到雙贏,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溝通的時候我們要對一個問題多方面的去思考,去想哪一種方法才能最適合處于的環境。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我們一定要學會多種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許多事情他都有兩面性和不可理論性;在社會上,一件事情中有著許多的機密,蘊含著不可遇見的危機,所以學會多方面去思考問題真的很重要。
書中有提到:對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很重要。這句話深深地警醒著我,因為許多事情我都是做到了接近成功后直接放棄過,有個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的影響。做任何事情,我許多時候沒有全身心去感受,因為我只會對我喜歡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我不想在一件小事上面去浪費大部分精力,我也是很忙的,我也有著必須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工作,所以必須控制時間。這些是平時的我,但是我卻沒有把一些小事情做好,因為我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而造就了現在的我。還有我的性格,我只會對著我喜歡的事情和工作上的問題比較的專一,仔細思考怎樣才能做到最好。每天都在找著問題的細節和自身的確點、別人身上的缺點以及優點,因為他們都能夠做我的前輩,能夠像一面鏡子一樣,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從而改正錯誤。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畢業的所向是比較難決定的。想要去一個好的公司,我們必須要好好的去了解它,沒有看清之前一切都還只是未知。因為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要多主動的去了解情況,換位思考問題。想要別人的理解,你也要去了解對方的'想法與難處。多傾聽他們的見解,能夠知道事情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還能夠促進雙方的交流。這樣就尊重了對方,對方也會尊重你,也會去體諒自己的難處。
這本書帶給我帶來的諸多好處中,我看得最深的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每一個事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還有一個就是習慣問題,我在這方面欠缺著一大筆債,我要慢慢的去改善自身缺不足。我也愿意與更多人去分享這本好書,它帶給我們的好處是許多前輩的經驗,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啟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7
20xx年xx月xx日,有幸參加了中可成功人士陳占江總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課程,陳總的一言一句讓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受益匪淺。
所謂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三個階段實現了由個人成功發展到團隊成功,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習慣是:要事第一。在日常工作或部門管理中,我總喜歡先將一些急事、雜事清理,再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雖不知道每一天的雜事、急事越來越多,已經騰不出時間再去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每天周而復始地緊張、雜亂到處"救火",結果工作效率低,心身也覺得疲憊,壓力山大。
在培訓中,陳總通過四個象限來告訴我們如何區分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到底該怎么做?要事第一提供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啟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是的.呀!如果將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處理好了,雜事、急事不也消除了嗎?在公司運作中,如果將流程梳理清楚,明確責任,每個部門或崗位按流程辦事,不也減輕工作壓力,減少重復環節了嗎?
采購部作為公司資金輸出量最大的部門,工作既重要又繁瑣,每天面臨的是大至原材料批量、小到辦公用品、備品備件的零散采購。那如何才能在保質保量地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呢?假如一天24小時是一個桶,第一類事情相當于:碎石(無計劃的緊急采購),第二類事情相當于:石塊(規范的采購審批流程、計劃性采購、部門溝通),第三類事情相當于:細紗(會議、報告、總結),第四類事情相當于:水(無關緊要的郵件、瑣事)。然而第一類事情確實很急(救火一般緊急。窍胂,碎石就是由石塊破裂產生的,也就是說沒有提前制定好流程,沒有規劃性采購,當然整天處于救火的場景中。所以,必須一步步要做好完善采購流程,規劃好采購計劃,這樣碎石會漸漸減少,我們可以從容的做更多的事情~~
感謝公司提供了一次這么好的培訓機會,學海無涯,學以致用,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8
史蒂芬·柯維,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他是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也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的'聯合主席,曾協助眾多企業、教育單位與政府機關培訓領導人才。
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志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并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系,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本書自出書以來,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七年,在全球七十個國家以二十八種語言發行共超過一億冊。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是為組織和個人提供培訓和管理咨詢的世界頂尖級公司,與財富(Fortune)500強中80%以上的公司和成千上萬個中小型企業以及政府職能部門都有建設性的合作關系。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服務與產品遍布全球,在全球38個國家設有44個分支機構。
關于本書企業領導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員工成為高效能人士,企業才會真正成高效率企業。這本書幾乎覆蓋所有美國成年人,它是美國成年人中最具影響力的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9
這本書我大概在七八年前就買下了,今日翻出這本書,看到那些泛黃的紙張,心里不免感到一絲愧疚。你瞧,這其實是缺乏積極主動的體現。當我聽完app上的分享精粹,簡單瀏覽了書里內容后,的確感悟到一些小感悟。
提及積極主動一詞,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做到這一點。不曾做到,由小到大,很多事情并非我主動選擇:在上學階段不足積極,結果只能被動地追趕老師的講解,效果自然受到影響;進入職場后,上班時經常埋怨,疲于應對繁瑣的任務,無盡的工作一直圍繞著我;在感情上,要是自己不足積極主動,結果自然只能是孤獨一人。
全球依舊如故,在我們每天為生活奔波、推遲、消沉和散漫時,自然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因為總是被生活推著走,又怎么能活得精彩?
積極主動,其實是向里審視,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能力圈和影響圈,而非關注那些大家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馬爸爸所掙的'錢是我們幾輩子花不完的,若將目光放在怎樣追趕他,那可能一輩子也難以企及。不如重視自己,保證每日吃好、工作、加強鍛煉,主動陪伴家人,去做一些一直想做卻未能實現的事情,進而爭取生活的主導權,那樣或許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只有在生活、工作和家庭中積極主動,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行吧,從現在起,嘗試勤思考、主動去辦事,仔細地過每一天。不為別的,只求擺脫困境,遇見更好的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0
一向以來,我并不是一位對管理學崇拜至極的信徒,也從未對成功學擁有極大的熱情,當初次看到本書的標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我的第一印象是難道又是一本成功學讀物嗎?墒亲x罷此書,我對管理學和道理本身有了新的認知,在此十分感激張教師的推薦。猶記得《后會有期》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某種程度上,我是同意這句略帶自嘲的俏皮話的。多半情景下,我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聽到了很多的道理,并內心真的肯定,然而,我們并未將道理消化并轉化成信念,予以行動構成經歷,并強化我們的信念,斷鏈不時發生。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選擇如此。
那么史蒂芬柯維想表達的是什么呢?
從前言開始,作者就列出了我們普羅大眾面臨的挑戰,如恐懼與不安全感,大多數人傾向于零風險的生活,逃避與他人建立長期合作和依靠;如想要的太多太急切,只要發現一個問題,就傾向于把社會當成是替罪羊來譴責,譴責周圍人和事的必然結果是犬儒主義,絕望無助,當被迫向命運低頭,認為自我是環境的犧牲品,而屈服于宿命論,構成惡性循環而導致停滯不前。相反,這正是流行文化所倡導的生存之道。
讀到此處,我是十分有同感的,我也樂于自我否定和反省,便更加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了,沒錯,我想找到解決方案和破局思路。進而,作者還舉出了一些挑戰,如越來越陷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不能自拔舍本逐末;表面上表現大度為他人的成功喝彩,而私底下在心靈的最深處,卻為他人的成功羨慕嫉妒恨;別人訴說時,并非努力聆聽和理解,而常常忙于思考自我接下來該怎樣說;社會傾向于用“競爭”來解決分歧和沖突。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常遇到的棘手問題嗎?我是如此急切地想明白作者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最讓我受益的,其實是作者提出思維定勢(paradigm)的觀點,我們往往理所當然地假定自我的所見所聞就是真實的世界。然而,它不是地域本身,只是你我手中的一份地圖,是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和選擇打造而成的。我們要找到真正的地圖!
艾略特的那句話讓我細細品味了很久,“我們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就是重回起點,并對起點有首次般的了解!
接下來,便是作者的核心觀點了。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習慣,這些習慣構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首先是個人領域:“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積極主動”,是貫穿七個習慣的重要因素。人之所以不一樣于動物,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當我們應對困難的時候,應當想的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逃避,當然,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選擇是具有決定性的,僅有理解了之后,才會繼而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是后續的問題,我們必須首先解決的是前提條件,那就是積極主動的理解事情,不畏懼挑戰。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工作,生活才更有激情和斗志。作為剛離開象牙塔步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去現場實踐、學習、溝通、思考。
“以終為始”,這是我較為欣賞的觀點。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常會脫離軌道,可是會一向做修正,最終才飛抵終點。人生也是一次航行,在起飛前需要確定正確的目標,目標對了,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目標錯誤,即使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也只會離原先的目的地越來越遠。所以,必須明確自我真正的使命和愿景,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拼搏。很多人都會有“得不到的是最可惜的”的感嘆,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我們奮斗的目標是什么?就是獲得我們心靈的或者是物質的慰藉,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同時到達目標之后要有繼續奮斗的動力,不能感到迷茫,這就需要我們找到那份使我們堅持的動力,那份純真的目標并為之努力。
“要事第一”,我們應對的是眾多繁雜的事情時,我們不能被他們所羈絆,首先認真分析事情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然后做出合理的安排,由重要的事情順序一件件的解決,即使有的事情完不成,我們也保證了工作的質量,那就是我們保證了結果的.最大化,我們保證了自我時刻處于做重要的事情的狀態,不會被繁瑣的事務打擾,不僅僅成功的完成了工作,也是我們自我不會被羈絆,不會被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困擾。
其次,從個人領域到公眾領域:“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統效“。
“雙贏思維”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它強調雙方的利益兼顧,雙贏者把生活看成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大家常常認為社會是零和博弈,你勝我敗,便為各自的利益爭斗不休。在互相依靠的環境里,任何非雙贏的解決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他們終將對長遠的關系產生這樣那樣的不利影響,我們應當選擇正和博弈。從組織角度而言,現代經濟是競爭經濟更是協作經濟,企業之間團結合作,在競爭中共同創造價值,才能在現代經濟大環境下取得最大化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本事。誠然企業的晉升制度、獎罰措施等可能會導致員工之間的競爭,但在良性競爭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當倡導利人利己的兩全之策。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就是發揮各自的相對優勢,把蛋糕做大,爭取更大的價值。
“知彼解己”,這是溝通中的重要原則。人際溝通中,既要懂得傾聽,又要充分表達自我的意思。與人溝通,關鍵的并不是把自我的思想灌輸給別人,而是傾聽別人思想的同時讓別人理解自我的觀點,僅有這樣,雙方才會互相理解,并且進一步達成共識,我們不能強加給對方自我的觀點,要學會設身處地的研究。正如禮儀課上金教授所言,要耳到,更要眼到、心到。
“統合綜效”,是更進一步的原則。敞開胸懷,旁征博引,集眾家之所長。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一樣個體的不一樣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一樣世界。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理解不一樣的意見,進一步思考別人的長處,從而改善自身的缺點,這樣能進一步提升自我,僅有在激烈的討論,質疑之后,我們的觀點才會更加完善,當然那里的激烈并非言辭激烈,而更多是思想的碰撞。
“不斷更新”,當今時代日新月異,僅有不斷學習、更新自我的知識、技能,才能向高效能人士邁進。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我,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本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本事才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僅有時刻創新,堅持更新的頻率提升自我,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會有不竭的奮斗動力。
其實,七個習慣不難理解,改變習慣是個痛苦的過程,但這是未來幸福的源泉!暗弥渍弑夭皇苷湎。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1
斯蒂芬·科維是美國著名的時間管理學大師。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并入選影響美國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科維領導中心的創始人,也是富蘭克林科維公司聯合會主席。他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銷量過萬,并被翻譯成28種語言出版。
書中指出,一個人的習慣很重要,尤其是好習慣。在這本書里,作者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屬于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我們“想要做”,要養成一種好習慣,三者缺一不可。一個人想要改變舊的習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有了更高的目標,才能激發潛能,能夠做到面向未來,犧牲當下的意愿,才能促成改變。
這本書所說的七個習慣包括: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提供了開發個人和人際關系效能的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讓我依次經歷,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
這里來看習慣五:知彼解己,這是移情溝通的原則。知彼解己,作者是這樣解釋的:首先去尋求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溝通的關鍵。溝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我們在清醒的時候,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交流。然而很多人不會懂得如何去傾聽,尤其是從對方的立場去聆聽,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缺少這些,反而妨礙了建立真正理解他人最需要的性格、交往的`基礎。
假如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態度忽冷忽熱,時而尖酸刻薄時而親切熱情,或者表里不一,就很難讓人敞開心扉。如果你需要收獲愛或影響力,應該把刑法、經歷和真實感受暴露在你面前沒有安全感,但是誰又能預料會發生什么呢?
你說你真的在意我、欣賞我,我也很想相信,但是假如你不了解我,又怎么會欣賞我?這種空洞無物的贊美是不可信的。除非你被我的個性所影響,否則我不會理會你的建議。因此,如果你想養成真正有效的人際溝通習慣,就不能單靠技巧。要有能讓人信任和開懷的人格,在此基礎上培養移情聆聽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賬戶來實現心與心的交流。
這里“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改變,因為我們通常把別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聽時并不想理解對方,而是機械地聆聽,做出回應。我們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傆X得孩子不愿意聽自己說話,而實際上我們對孩子除了說教,還有幾個自以為是的父母愿意聽孩子說話呢?
所以主動型和回應型聆聽是一種技巧,它們的本質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就算行為沒有顯露出來,動機已經不言而喻,會讓說話的人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回應型聆聽技巧的目的不過是要做出回應,操控對方。
而移情聆聽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話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而它的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感情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疫情聆聽本身就是巨額的感情投資,它能夠給人提供一種“心理空氣”,極具治療作用。除了物質,人類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就是被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移情聆聽也是有風險的,要做好被對方影響的準備,這時候你會變得很脆弱。在影響對方之前,你必須先被影響,即真正理解對方。所以說習慣一、二和三是基礎,幫你保持核心不變,即以原則為中心,從而平和有力地應對堅實內心之外的脆弱。
理解別人,是在生活領域里廣泛適用的正確原則,具有普遍性,是人際關系領域的作用是最大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聽眾,如果你能適時扮演這種角色,將會驚訝對方毫無保留的程度,有時候甚至不必有只字片語,僅僅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動對方。我們都渴望高山流水的知音,所以這方面的投資絕對值得,它能使我們掌握人生的真正癥結,增加感情帳戶的儲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2
史蒂芬?柯維的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內容很好,讀后深受啟發。習慣在不經意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它影響著我們的一生。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在現代社會,要想做一名成功的高效能人士,創造卓越的企業文化,就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入手。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采取主動并不表示要強求、惹人厭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
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有天壤之別,尤其再配合聰明才智,差距就更遠了。想要生命的產能與產出平衡,進而追求圓滿人生,主動精神實在不可缺少。
我想一個人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和消極逃避的態度會給你的人生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在我們的平時教學要認真對待,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更要積極主動地要求承擔各項任務,如各級公開課、課題研究等等。不要等領導分配任務,可以自己積極主動地提出要求。這樣既爭取到了機會,又會給自己帶來成功。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后,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這個原則告訴我,學校管理不能盲目地只是處于無約束的狀態。像我們的學校,要做成一件事必須有目標、有制度。而且要有人人參與的角度。每人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及任務。他們應該知道完成任務后的成就和獎勵。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達到老子說的無為而治的境界。如果延伸去,在班級管理方面也能達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的管理層次。這樣的班級肯定是最出色的。這樣的學生畢業出去后會成為自覺的人才。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有效的個人管理可分為四個步驟:
確定角色——寫下個人認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就把這時閃過腦際的角色逐一寫下。
選擇目標——為每個角色確定未來一周欲達成的2至3個重要成果。
安排進度——根據上面所列目標,安排未來7天的行程。
逐日調整——每天早晨依據行事歷,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務。
這人對我的啟示是應該在周末就安排好下周所要做的事。而且在每天早晨就安排好一天的事務。先安排重要的事,然后安排不緊要的事。事情要分輕重緩急,不能按喜好亂來。否則事半功倍。而且每周要總結一下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尋找改正的方法。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比如,開學第一周的工作要在開學前就安排好。其中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接到新班級還要熟悉學生、新教材要徹底的讀通透、要備好開學的第一節課等。這么多的事情,必須安排好先后順序,重要的先做,學生必須先熟悉的,然后是備課等等。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蒙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襟,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培養這方面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
這條習慣告訴我們,現代社會不能單憑自己的個人力量來完成。為了取得更好的成功,必須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雙方開展有效的合作。而且要講求實效,必須推心置腹地進行交流。
比如,同事要開公開課,我們要認真去替他考慮,備課時一起分析。試教時仔細聆聽,有問題要及時提出,不能在背后說別人,要當面指出課存在的問題,如果能指出解決的方法更好。還有備課時能集體備課更好,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優缺點。這樣備出的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要心胸開闊,不要有小心思,保留一手。大家要把最拿手的本領拿出來。要記住別人的進步就是自己的進步?吹酵氯〉昧顺删停约旱母冻霾灰灿懈玫幕貓罅。所以合作能帶來雙贏。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系方面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同理心傾聽不只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一成通過語言來進行,三成取決于語調與聲音,其余六成則得靠肢體語言。所以在同理心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我想,同理心很像我們以前學習到的換位思考,或者說是角色變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3
初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到作者的觀點跟我的思考事物的邏輯、或者我認同的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式很契合;起先以為是一般的勵志書,如果不是有讀書筆記的任務,也許就不會靜心去閱讀,也許會在一些概念理論中漸漸失去耐心;然而,輕翻幾頁,不由肅然。讀完這本書后,仿佛是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需要和自己心靈對話的閱讀,是一次需要內省的閱讀。一直以為,技巧的東西,非內心動容,是不會有鮮活感的,所以,在看到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時,特別悅納!
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擁有真正獨立人格的人,能夠事事主動積極,而非受制于人。但是,只重獨立并不適于人我息息相關的現代生活,并非圓滿生活的終極目標。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著重在如何修養自己,由依賴進而獨立,達到“個人的成功”。后四個習慣則涵蓋了團隊精神、合作與溝通,追求“公眾的成功”。對于我們“工作人”來說,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時,應該尤其注重合作這個概念,也就是做到雙贏的思考習慣,學會傾聽,理解他人,再尋求自身的`被理解,團隊精神,實現個人和企業的雙贏。
人是很難改變的,出于本性的固執和偏執。在生活中,固執的人和偏執的人非常多見。對于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睍姓撌龅钠邆習慣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辟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在我看來,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是其他六個習慣的基礎和鋪墊。
本書一開始,作者就提到:“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采取主動不等于膽大妄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釁,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造條件!狈e極主動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是個人踏上成功的基石。人受制于客觀條件并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要針對現實環境進行主動回應,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就要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機會。如果你沒有目標,只是等待,那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只有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為目標尋找機會,才能獲得成功。
同樣,積極主動是引導企業成功的動力源泉。企業外部的市場問題當然重要,但對于基于明確戰略目標而建立的組織,最大的問題是來自企業內部的種種矛盾。具有領袖素質的企業決策者,明白如何引導員工的信念朝著更積極正面發展的道理,在企業內部系統地塑造各種優勢能力。企業要大發展就必須超越傳統管理,上升到激勵和引導的高級層面上來,認識并塑造員工身上的最強、最美好的東西,并將這些優秀的品質轉化為積極工作的動力,讓積極的情緒占據心靈的主導,引導他們的動機、目標與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自覺融合,釋放企業內在活力和潛力,增加抵抗外界困難的免疫力,最終將“積極主動”鑄造成為企業成功和個人成功相結合的動力源泉。這正是書中提到的:“管理是正確地做事,而領導是做正確的事!
以前在我自己的思維定義里,一直自以為是的認為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也時常將“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句話掛在嘴邊;然而,在第一個習慣中,一開始提到的社會之鏡,才發現我就是從哈哈鏡中看自己。我一直沒有理解“積極主動”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隨著讀書的深入,對自己進行重新審視,對積極主動也有了新的認識;當看到書中有位學生請假的案例時,頓時豁然開朗:“積極主動的人理智勝于沖動,他們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并將其作為自己行為的內在動力;而消極被動的人則截然相反,他們感情用事,易受環境或條件作用的驅使!
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這本書我還會繼續讀,因為七個習慣也是需要堅持去做的,讓自己的內在充實起來,只要堅持下去,那么,想要的成功也會到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4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于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辟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通過不斷地閱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積極向上,讓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愿景的原則,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了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獲。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5
如果你向一位年輕小朋友推薦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大多數情況會換來一個嗤之以鼻的表情,伴之以——你們高效能關我屁事,我做我的快樂肥宅哦;蛘撸瑸槭裁匆咝,我才不要……如果你再和他說人家學霸的人生寬度廣度如何如何,不出意外肥宅喪懶青年會跟你說他不要人生的寬度,他只要眼前的三尺小床。
所以,本文的題目或許應該叫做雞血中年阿姨該怎么和年輕人溝通。
不謙虛的說,我自己真的是一個高效能老阿姨。年輕的時候,工作8小時之外,有無數事情要忙,健身、寫稿、攝影、旅行、跑半馬、喝酒蹦迪……每天只睡5個小時,總覺得生活太精彩,時間不夠用;那時的娛樂生活高效率的原因歸結為獨立,健身也罷,旅行也罷,說走就走,一個人無妨,不像很多妹子做什么都要有閨蜜作伴,同時,把妹子們相約逛吃的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碼字,久而久之,收獲頗豐。
再后來,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職業發展也遭遇了尷尬的瓶頸,于是果斷舍棄雞肋的外企工作,全身心做了兩年家庭主婦,這兩年時間也是特別高效能,婚禮旅行買房裝修,足月順產生下女兒,一個人全職帶娃8個月……當然,這期間依然堅持讀書和寫讀書筆記。這個階段,高效的奧義應該就是書里所說的“要事優先”,或者佛家講究的戒“貪”,人生精力有限,不可能處處精彩,做減法,放棄才是得到。
再次回歸工作已是新東方生涯的開始,這段時間,可謂人生的一次重啟。全職在家兩年再出來工作,已與時代和社會脫節,對自媒體,網絡幾乎完全陌生……行業陌生、客戶群陌生……此時很應書中的另一個高效能原則——不斷更新。為了了解留學是怎么回事,先從西方歷史開始讀書,了解大學為什么在中世紀宗教統治下的歐洲建立起來,接著看吳軍的《大學之路》,了解那些著名學府的建校背景和精神。就這樣一點點學習積累。講真非常不同意一些自媒體宣揚的觀點——先假裝自己很牛逼,然后背后一點點朝著牛逼的方向去努力,最后就真的'牛逼了。終身學習的路上,沒有時間裝,每天世界都在變化,都需要我們在知識和認知上新陳代謝,且懷謙卑坦然的心面對未知的世界。
說完了老阿姨的經歷和感悟,再回到開頭的話題,如何讓肥宅喪懶的青年接受高效能的人生價值觀。
首先,肥宅懶的問題是知行的不合一。我什么道理都知道,但我做不到,也沒有內驅力,于是坦然接受自己現在這樣;至于沒有內驅力,就是喪嘍。這事兒的核心是要解決喪。講真解決喪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就從習慣影響性格,不給喪任何機會侵占人類熊孩子的心智。比如我這個自律的老阿姨,永遠保持早睡早起,我家的熊孩子自然無論冬夏都是7點準時起床,老阿姨管理熊孩子從來都是做完作業才可以瘋玩傻玩,相信最后一定能變成本能和條件反射,拖延癥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堅持做百日行動派,要21天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因為習慣是一切之本,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一個小的習慣開始,改變自己知行不合一的矛盾。而且21天,不長不短,容易堅持也能看到成果。所以,勸說一個肥宅喪懶青年改變,真的不能上來就拿出這本幾十年的職場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而是先勸說他加入百日行動派,先試試做一件事情堅持21天,養成一個習慣,從小處讓自己知行合一。
試想,你自己就是一個企業團隊,你先能管住團隊中的落后分子(比如拖延、懶),不讓落后分子影像整個團隊的行動(比如因為懶繼續肥宅,因為拖延玩了很久游戲而沒有學習了),什么時候自己對自己這個企業完全把控了,你才能出去江湖中混,才敢去玩這本老古董書里說的知己知彼、共贏、創造性合作這些高階互動操作。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處于迷茫期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本書介紹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己解彼、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好習慣讓我們從依賴型人格轉變到獨立型人格,又從獨立型人格向互賴型人格升華,樹立自己的原則和品格,背負起自己選擇的責任,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在遇到《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前,我思考得最多的一個詞叫“佛系”。到了某一階段,我怎么努力都沒有效果,漸漸地失去了方向。為了平復內心的`糾結,我不停地勸自己:“或許‘佛系’一點會更好”。
直到“積極主動”這個詞出現在眼前,我才發現了自己對“佛系”的消極理解,是受挫后的退縮心理,是為了尋求一時平靜而選擇的逃避。這本書教會我,應該從內心出發,樹立責任感,以終為始,制定計劃和愿景,由“我要做”變成“我想做”。主動選擇是基于深思熟慮后的決定,而非被動的決定。知己解彼需要勇氣,只有懷有仁慈之心,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溝通,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在雙贏思維下統合出勝于個人之見的辦法。這樣不斷提升自己,一定會收獲不同凡響的效果。
有一種自由叫主動選擇,有一種品格叫知己解彼、互惠共贏,也許這才是我真正需要思考的“佛系”,希望和我一樣迷茫的你,能遇到史蒂芬·柯維帶來的這束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7
距離上次讀完《平凡的世界》,已有一年之久。由于去年準備中級考試,鮮有時間讀書,直到最近才閱讀了一些經典書目。第一本就是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本書強調的是“習慣”一詞,長久而為之。作者深知: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卓越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小至一個肢體語言,大到我們的思維方式,都有助于我們走向優秀。因此,作者提出了“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只有在我們工作、生活中始終堅持哪怕是慢慢靠近這七個習慣,才能平衡產出和產能。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系統,它們符合成長規律,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高度整合過程。現談談我對“習慣三:要事第一”和“習慣七:不斷更新”的理解。
習慣三:要事第一。作為一名工作了八、九年,不新不老的人,有個深刻的感悟:面對繁雜的工作任務,理清做事的先后順序非常重要。具體而言,要事第一、分清輕重緩急,急事、重要的事先辦,特事特辦,特別是領導交辦的急事、大事,最好記錄在自己工作筆記本上,盡快著手準備,做到未雨綢繆。新的工作任務來臨時,自己往往是兼顧多項任務的,但千萬不能因此把新任務放置一邊,按先來后到的.順序處理,而是看看手頭工作的完成狀態和輕重緩急,再決定是先放下還是盡快做完。正如在家里做家務,自己應該有分析思考能力,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樣做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其實,這個習慣與“釘釘”辦公的有些理念是不謀而合的,比如設置工作任務、時間截止日期,撰寫工作日志、完成任務進度提醒等,能把這些處理好,就能真正提高效能。
習慣七:不斷更新。更新知識,更新思維。當今時代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離開了學校并不意味著停止學習,相反,它是我們新學習的開始。學校更多的是傳授基礎知識,但工作中需要的遠不止這些,我們必須不斷地自主學習!叭松钪档猛顿Y的是自己”,我的一個好朋友曾經對我說過這句話,當時她正在準備研究生考試,如今她真的如愿以償。在她的影響下,我決定從今年1月份開始,堅持每月看一本書,在月底與隊友交流心得,然后互換書籍,從而達到彼此督促、共同進步的目的。
成功靠的不僅僅是技術、學問,更多的是綜合素養。在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基礎上,知行合一,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提高投入產出比,向高效能人士靠近!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8
花了3個小時不到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所以會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觸點有2個:我最近的效能不是特別好。上一段時間由于工作的原因,持續熬夜到2點,身體的疲倦導致整個人產出的下滑;
孟巖老師和張輝老師推薦了這本書。
很有趣的一點是,作者StephenR.Covey在開篇中提到:
我建議你改以老師的角色來閱讀,除了吸收還有能復述。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分享下我的讀書心得吧。
習慣一:積極主動
問題分為3類: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可間接控制的問題、無法控制的問題。
不論是能直接控制的、間接控制的還是無法控制的問題,解決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實際上很多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一直關注無法控制的問題,繼而滋生負面情緒,而最終連可控制的問題都沒解決好。
Ken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我也時常跟別人說起:抱怨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用的。
習慣二:以終為始
我在看這一章時,一直回想起RayDalio的《Principles》。
富有責任感、忠于理實、自律、推遲滿足感。堅守原則的過程可能會反復。但這是我前進的目標。
這一章是我收獲非常大的一章。很多做時間管理的書籍都會根據重要性和優先級兩個維度把事情區分為:
重要而緊急,重要而不緊急,不重要而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
我過去更多先關注重要而緊急,再是重要而不緊急,然后就發現我一直陷入源源不斷重要而緊急事情中。
今天看到書中的一段話,算是找我我效能低的原因:高效能人士的腦子里裝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他們不會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他們的思維方式是預防式的,總是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讓我受益頗深。對人不可以講效率,對事才可如此。對人應講效用,即某一行為是否有效。
習慣四:雙贏法則
這點是我一直堅守且認可的。
習慣五:知彼知己
坦白來說,這一章看得我頭皮發麻。如果沒讀,我大概無法想象我的溝通能力有這么大問題。
書中提及4種自傳式回應: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探查別人的隱私。
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和動機揣測別人的行為和冬季。
仔細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確實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在表達中也要注意順序:品德、感情、理性,即社交貨幣(書中的詞是情感賬戶),移情能力,邏輯能力。
習慣六:統合綜效
第一次看這章節的時候,我沒有特別大的觸動。寫文章的時候,翻了一次,突然想起《Principles》里面提到的真誠與透明。
這也是實現統合綜效的必要條件。
習慣七:不斷更新
習慣七就是個人產能。它保護并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你自己。它從四個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我覺得這里的翻譯不是特別好,所以我換了四個詞:體能、認知、智商、情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一直關注認知升級,卻忽略體能升級。在17年和18年總結,我都提到關注身體。而最近由于熬夜工作帶來的狀態下滑,繼而進入惡性循環,再次警醒我——重視產出和產能的平衡。
偏科是不行的。書中另外一個觀點也挺迎合我近幾年的觀點:人生是螺旋式上升的。聽起來很熟悉是嗎?《Principles》提到的:痛苦+反思=進步,也是在講同樣的道理。
總結:前晚和朋友吃飯的時候,聊到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我當時的回復是希望做一個效率高的人?赐陼螅硎鍪清e誤的。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這并不意味著我是以工作為重點的人,而是我會基于原則去過好我的生活和工作,不斷刷新自己的界限。
人生,是一場無限游戲。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19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主要還是討論成功因素的一本著作。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本書探討的不是如何形成成功人士的個人魅力,而是如何塑造成功者的品德和習慣。通過7個習慣的塑造讓我們從依賴走向獨立再走向互賴,通過這種由內向外的塑造,進而從個人領域的成功走向公眾領域的成功,達到產出和產能的效能平衡。
個人領域的塑造,需要通過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為主的三個習慣來塑造,公眾領域的成功,則需要通過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統效的三個來塑造,最終,讓自己不斷的自我更新。
任何事物的發展階段,都是螺旋上升的漸進式發展,對于人也同樣適用,因為習慣是知識、技巧、意愿的交織結果,從知道做什么到應該怎么做再到真的去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們也應該遵循由依賴—獨立—互賴的漸進式的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進而可以形成從容的開放胸懷,可以理解和接納與我們價值觀相異的人和事,形成堅定的品性原則,可以獲得信任和影響,達成雙贏的人際關系。
積極主動,改變對環境的回應方式
這個觀點,是我們經常強調的觀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踐行的時候卻沒那么簡單。積極主動,是一種對待事物的主觀思維定式,它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區別。如果喪失了積極主動的習慣,我們一定是消極地回避問題和責任,我們會把所有的問題歸結為客觀的環境原因、外在的他人責任,我們人生的可能性也無從談起。只有積極主動,我們才能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式,改變對環境的回應方式,積極地承擔責任,關注我們可以改變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終不斷地擴大自身的影響圈。
以終為始,創造人生劇本
任何人都需要正確的領導方向,但大多時候,我們很多人的人生是沒有方向的。所以,確定方向是我們首要的人生任務,而確定領導方向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終為始,我們可以基于獨立意識、想象力和良知,依據我們生活中的角色確立我們的'原則和使命,然后,列出我們遠中近期的不同角色的目標,再依據目標確定有助于目標達成的具體事情,做到有排期、有監管、有調整,最后達到有結果。
要事第一,依角色和責任管理
要事即重要的不緊急的事,它關乎我們目標的實現,所以是實踐層面最重要的習慣。對我們而言,要事第一,包含領導和管理兩重含義:首先,要確定什么是有價值的、利于我們目標實現的事;然后,再通過獨立的意志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堅守原定的計劃不偏離、不中斷。
那么,對于要事的確定,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我們所處的角色來確定相應的目標,進而安排對應的進度,進行及時的調整,保證要事的推進。任何的目標都需要在相應角色的配合下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達成,所以,我們要在角色責任和角色原則下,處理好目標的推進進度,確保要事的有效達成。
雙贏思維,積累情感賬戶
公眾領域的習慣塑造,本質上就是人際關系的積累。因為人際關系本質上是解決人與人之間信任度的問題,只有隨著信任度的提升,人際關系的廣度和深度都會得到延展,我們在公眾領域也能獲得逐步的提升。但是,想要獲得增加人際關系的深度,我們就需要遵循雙贏的原則,具備誠信、成熟、知足的雙贏品質,既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時資源共享,逐步的積累雙方的情感賬戶。
知彼解己,理解積累情感
如果說雙贏思維是人際交往的原則的話,知己解彼就是人際交往的法寶。尤其是一對一的人際溝通更是如此。書中提到古希臘有種經典的觀點,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映射到人際關系中,品德即自身的可信度,感情即迅速理解他人的移情能力,理性即合理表達自己的邏輯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移情是重要于表達的。我們只有真正地去傾聽他人的想法,試著走入他人的內心世界,我們才能逐步形成并加深他人對我們的信任,也只有他們感覺到了這份理解、肯定、認可和欣賞,我們就逐漸給予了他們一種“心理空氣”,也類似于老蓋講的心靈貨幣。從而獲得我們的人際關系產能。
統合統效,找到第三種路徑
溝通分三個層次,互相提防、互相尊重和綜合統效。相比于前兩個層次的輸贏、妥協,綜合統效是一種創造性的溝通方式,他會讓雙方尊重、肯定、理解雙方之間的差異,創造性的找出第三種路徑,一種讓雙方都受益的解決方案。但是,綜合統效形成的前提還是建立在個人領域的獨立和人際關系的信任的前提下,只有個人的獨立我們才能求同存異,也只有人際關系的信任,雙方才能既為自己考慮也為他人考慮,努力創造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案。
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讓我們形成不斷更新自我的習慣,最終讓我們自身達到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方面的平衡,同時,任何的收獲都是沒有捷徑的,我們只有通過一點點日常行為中習慣的塑造,才能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20
我至今還沒有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回眼一看,原來,還是不成熟。那么,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呢?
有人說,人類都是早產兒。剛出生的小牛,很快就能站起來,抖動幾下身體就能走?墒侨祟惖膵雰阂洑v好多時間,一兩歲才會走路,然后在雙親的呵護、撫養、教育下,慢慢的成長。大學畢業之前,我基本不具備獨立的能力,離開“衣食父母”幾乎無法生存。我們把這個階段,叫做“依賴期。
大學畢業后,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拿到第一個月的薪水激動不已,因為這意味著我可以獨立了。我相信,只有努力奮斗,依靠自己,才能贏得最后的勝利。雖然比依賴要辛苦,但我知道獨立才是成功之路,所以什么事都自己做。我們把這個階段,叫做“獨立期”。
畢業兩年,我馬上遇到了瓶頸,并逐漸發現,自己一個人能做的事情,終究是有限的。我從擔心依賴別人,到開始嘗試和別人合作,甚至把自己的后背交給信賴的戰友。
因為我發現了一個事情,自古成大事者,似乎都是一群各有優勢但都不完美的.人,彼此合作,才成就了一番真正的事業。我們把這個階段,叫做“互賴期”(Interdependent),也就是互相依賴期。
依賴顯然不成熟,獨立其實也不成熟,只有基于彼此優勢的互相依賴,才是真正的成熟。我現在的階段,就處在獨立期向互賴期的轉變階段。搞清楚了成熟的模式圖,那么開始尋找走向成熟的途徑和心法了,我上次去杭州培訓,培訓老師推薦了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推薦理由:要是世界上的成功勵志的書,你只讀一本,那么首選便是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本書去年就讀過一遍,老師的推薦理由著實誘惑,便重讀一番,此番開卷,到真正的探尋到了走向真正成熟的方法論,成熟模式圖。什么是“成熟模式圖”?就是從依賴期,走過獨立期,最終達到互賴期的兩個階段,七個習慣。
第一,從依賴到達獨立的“個人成功”階段。
如何實現獨立?史蒂芬說認為,有三個習慣可以幫你:積極主動,就是從“我不得不做”,變成“我想做”;以終為始,就是“先在腦海中構建未來,才可能在現實中實現未來”;要事第一,就是“多做重要的事情,就會減少緊急的事情”。
第二,從獨立到達互賴的“公眾成功”階段。
如何實現互賴?史蒂芬認為,有另外三個習慣可以幫你:雙贏思維,就是“要不然你也成功,只有我的成功我不要”;知彼解己,就是“比被別人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別人”,統合綜效,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和競爭對手共贏”。
這不是六個習慣嗎?那第七個呢?就是“不斷更新”。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更加成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我畢業之后唯一讀了兩遍的書,去年初讀,只是讀了,沒用運用到,而這次,給自己立個目標,這七個習慣,一定要養成,那么,從即日起,先從骨子里面認可它,然后逐漸去實現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成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21
這本書的架構非常清晰,每個標題深入進去,都讓人獲益匪淺。本書講述了7個習慣,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1.積極主動
影響我們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回應。大多數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采取主動是實現人生產能和產出平衡的必要條件。
2.以終為始
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認清方向。如果通往成功的梯子一直搭錯,那每一次行動無疑加快了失敗的步伐。成功,關鍵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
3.要事第一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人各有志,各有各的優先要務,必要時,應該不卑不亢地拒絕別人,在緊急與重要之時,知道取舍。
4.雙贏思維
世界如此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雙贏品德有3個基本特征:誠信、成熟、知足。誠信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成熟就是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念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知足即相信資源充足,人人能有份。
5.知己知彼
首先要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那么花時間了解對方將有益于今后的坦誠相待。
6.統合綜效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的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我有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學會尊重差異、建立優勢并彌補弱點。
7.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這是本書的'七個習慣,以下是其他精彩之處:
8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有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確認角色?紤]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務,記下這7天需要專注的領域即可。
第二:選擇目標。思考下周每個任務欄下你最想要做的一兩件要事。
第三:安排進度。為每一項目標安排具體的實施時間。如果你的目標之一是鍛煉身體,那么可以安排一周2-3天,每天一小時的鍛煉,以確保達到目標。
第四:每日調整。
9.合而為一
七個習慣澆灌出來的最高級、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實就是齊心協力,就是把自己、愛人、朋友和同時合而為一。
10.螺旋式上升。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直接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不斷完善的自我過程。
相信優秀如你,必定是一個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22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曾對近200年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進行的潛心研究,他發現前150年的作品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內容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進行品德的修養。而一戰后不久,人們對成功的觀念,由注重“品德”轉移到了強調“個人魅力”,即認為成功與否更多取決于一個人的個性、社會形象、人際關系以及圓熟的處世技巧。這類作品有些雖然承認品德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多半重視不足,沒把它看作基本要素,它們看重的是怎樣對人們施加影響以及人際交往的捷徑。然而,即使你可以玩弄手段,可以投其所好,賣力地結識他人,努力地維持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只要你有人格上的缺陷一一比如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時間久了人們難免會猜疑,你的任何努力都會被別人的戒心當作別有用心。也許憑借個人魅力,你可以取得一時的成果,但這種方法得來的成果是脆弱的,好比玻璃杯一樣經不起生活的撞擊,而隨著人際關系經不住考驗而破裂,成功也就離你遠去了。
成功是由內而外的創造,而不是復雜的技術活,是時間和感情的積淀,而不是憑借技巧得來的獎勵。歸根到底,我們的本質要比我們的言行更具有說服力,而人格魅力論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由內而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品德的修養應該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修養。
好的品德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但從小學就開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我們,并沒有真正地擁有書本所教給我們的品德,或者是在日后長期的實踐空白里淡忘了。我認為優秀品德的缺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品德修養的好壞,表現在人的行動上:你擁有樂觀的品質,那么任何事都不會使你悲傷;你懂得時間的寶貴,你就會想盡辦法利用每一分鐘;你知道和氣是美德,就自然地學會控制你的情緒;你了解堅韌是最偉大的品質,就會堅持到底,直至成功;你明白愛是最美的語言,就會用全身心的愛去迎接每天。卓越的人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好品質,好的品質決定行動,而行動的貫徹,往往是難度最大的一環。書中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因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币虼耍晳T是你貫徹好品德的利器。
如果說好的品質是成功的'必需品,那么習慣就是一種讓你得到這些必需品的最佳途徑。因為習慣的形成是從顯意識到潛意識的轉變的過程,好的品質的表現形式是相應的行為,而一旦這些行為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你也就具有了這些好品質。而習慣可以分為兩種模式: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有了思維習慣也就有了行為習慣。因此,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是首要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先轉變思維,進而影響自己的行動。而把我們所學的好品質轉換為具體的行為,再以習慣做為工具加以掌握,我想我們的成功就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
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教學經驗為基礎、總結了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所需要的七個習慣。內容循序漸進,前三個習慣先以個人領域的成功為基石,過菠到后四個社會領域成功的習慣。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部分,都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由于它處處透者智慧,以至于我們需要精讀幾遍才能了解其問的深刻哲理,而把這些行為的規范同自身的狀況結合起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問,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應當作為一個伴身之物,時時研讀,一日三省其身,真正地把作者所描述的好習慣變成為自己的習慣。我想等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都會找到自己人生的真諦。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我想渴望成功的我們最先培養的,是尋求智慧的習慣,我想借著大師們的智慧,我們都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遲早我們也會總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 23
這本書其實我大概在七八年前就買了,今天找出這本書,看到泛黃的紙張,說真的還是很自責。你看,這就是不夠積極主動的表現呀。當我聽完app上的分享精華,概覽了一下書的內容,確實有些自己的小感悟。
看到積極主動這個詞,我在思考,我做到了一這點嗎?沒有,從小到大,很多事情的`都不是我自己主動去選擇的:求學期間不夠主動,結果只能被動地去追趕老師的授課,自然效果大減;工作了,上班期間存在抱怨,疲于應對繁雜的各項任務,自然會有無窮無盡、干不完的活在纏著著我;找對象,自己也不積極主動,那肯定就成了單身狗了。
世界還是這個世界,當我們每天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拖延、消極、懶散的時候,自然,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因為你總是被生活推著走,怎么可能過得好這一生?
積極主動,其實就是一個把眼睛往內看,聚焦在自己的能力圈、影響圈,而不是去看那些你我無法掌控的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比如說,馬爸爸掙了你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你看著也先想有一天要掙他那么多錢,那你可能幾輩子都很難掙到,不如關注自己,每天吃飽飯、上好班、鍛煉好身體,主動用心地陪伴家人,做你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去爭取生活的主動權,可能這樣給自己帶來的益處會大得多。
只有積極主動地去面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家人,關注我們能力圈內的事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好吧,從現在起,多去主動思考、主動去干活、主動生活,讓每天都極度認真地活著吧。不為別的,只為走出困境,遇見更好的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09-18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心得體會06-13
勵志書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09-2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勵志書籍推薦12-02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04-05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12-12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名言12-05
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