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效閱讀的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閱讀的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有效閱讀的心得1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有效備課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后反思是創新。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達到了預期的和生成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面對當前教育教學的嚴峻形式,我們應該把課堂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基礎和依托。在教學中要做到:語言清晰精練、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授課;課前應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要會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能積極思考,動手操作并討論交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并且,要會運用學生的回答來促成課時目標,讓學生使用自己的思想、經驗和思維模式詳細闡述和擴展所學內容;能在一堂課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組織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種要求創設活動結構;運用內容問題和過程問題傳達事實,并鼓勵學生探詢和解決問題;在課堂講授中通過語言的抑揚、手勢、目光接觸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氣、投入、興奮和興趣。
備課應是在自己以前教學的基礎上的深思、加工和創生,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知識的延伸應把握一個什么樣的“度”,在備課中都應進行認真思考。備課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設計包括: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教與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設計能保障教學的流暢,設計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設計能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牽著學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么樣方式或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這比課堂上現想要合適和有效的多。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淀是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新課程更強調教學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并沒有結束,課后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并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如何培養好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有了有效的教學,還要有有效教師。我們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課堂教學的實驗者,更要成為一個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教師能夠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學”轉向“反思教學”,是否能夠由“經驗教師”走向“反思教師”后“”反思性實踐者“。教師只有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開發和生成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實現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課案設計息息相關,在課前教師要反復推敲、斟酌教學設計與流程,過濾和壓縮無效言語,增加學生練習與思考的時空,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將老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智慧的挑戰、人格的熏陶和教與學關系的和諧。從而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以說,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數學課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對教學追求有效,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只有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升華,才能使這一目標全面達成。讓我們攜手前進,讓我們一路耕耘一路歡歌,共譜游仙教育的新篇章!
有效閱讀的心得2
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經常做的就是發泄內心的憤怒,而憤怒之下,我們往往會失去原本的理智。但事后靜下心來細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話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會導致更多的學生注意到學習之外的事,得不償失,不僅折磨自己,也傷害學生。因此,我們一定要堅信學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納的!遇事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
現實社會中,學校的重視、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課業負擔都極易影響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與信心,有不少的孩子為此產生了厭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應該經常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安全感、意識到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怕。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師應當做到:激勵孩子學習、鼓勵孩子自治、樹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增強孩子的信心、緩解孩子的焦慮、消除孩子的恐懼、減少孩子的挫折、平息孩子的怒火、化解孩子的沖突……
當然,老師對學生的贊美也要實事求是。不要單純地對孩子說:“你真棒!”“你是個好學生”之類的話,因為這會讓孩子覺得他各方面都做得都很好了,而這是很不現實的。所以你必須特別強調那些使你滿意的具體行為,你的贊美越具體,孩子對哪些是好的行為就越清楚,遵守這些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一位哲人說過:“只有真實的贊美才能最打動人的心靈”。
有效閱讀的心得3
一、著眼書本,鉆進去
閱讀的重要性,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智者對話,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讀書,不光要靠興趣,更要耐得住寂寞。有些書初讀起來晦澀難懂,大多孩子讀著讀著,會選擇放棄。有時候,就算你讀懂了,能與之分享感受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可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覺得讀書,就是要反復揣摩,盡力消化,努力吸收,取之精華,為己所用,做到“破萬卷,取其神”。哪怕,只有你個人沉浸其中,也必定悟出當中的快樂。
讀書,還要注重積累。郭沫若說過:“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边@句話道出了積累對表達的重要意義。在諸多推薦給孩子閱讀的經典文本中,蘊含著大量生動優美、情感豐富的言語。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同學們能將文本材料中的精美語言積累下來,長此以往,不僅有利于語感的培養,更是為你提高讀寫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縱觀世界,走出去
一個人的目光,不應只停留在學習和眼前的生活中,也要環顧四周,放眼世界。有人說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認為我們不應只在嘴上喊喊口號,而要背起行囊,“行走江湖”!
在旅程中,每個人的視角都不一樣,但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有獨一無二的體驗。在旅途中,還會發生許許多多的.故事,或快樂,或遺憾……無論是清描淡抹,還是濃墨重彩,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別樣風景。
總之,出發途中,觀天下美景,了解各地風土人情,不僅讓人開闊眼界,還能學到很多書本里沒有的知識,積累豐富的人生閱歷。
三、勤動筆頭,寫下來
書讀得再多,不去積累點什么,有些東西便稍縱即逝。所以,我建議同學們在讀書時寫寫摘評。心儀句段積累下來,點點體會記錄在紙上,閑暇時拿出來讀一讀,或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論一論,或許又有新的感悟。
在旅行的途中,有些趣事逸聞不能得過且過,聽聽罷了,也可拿出紙筆寫個游記紀錄下來。很久以后再讀,那一刻的風光、心境便又歷歷在目。在這樣的練筆中,文字功底自然也就逐漸深厚了。
其實,寫作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難,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精于閱讀,勤于積累,一定會有所收獲。但凡事貴在堅持,簡單的過程,一直堅持下去,就很不簡單啦!最后,祝每位同學都能妙筆生花!
有效閱讀的心得4
前天晚上,亞馬遜向我推送了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推送語寫得頗為吸引人:日本暢銷書作家獨創的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徹底改變你的讀書方式,讓你的讀書效率最大化!
因為免費借閱這本書,出于好奇,我當即下載,并在昨天用吃飯、上廁所、午休等碎片時間翻完了這本書。大概是為了出版需要吧!這本書有251頁,其中大多數是廢話、套話。
真正有價值的其實就書中的幾張插圖和幾句話。我把它們摘錄整理如下:
核心方法:
奧野宣之最核心的讀書方法可以概括為一個詞:筆記。
用隨想筆記選書,用讀書筆記閱讀。
他將讀書的過程分為五部,并將他的筆記讀書法和普通讀書法進行了比較,具體見下圖:
選書:
在選書階段,奧野宣之的'方法是做隨想筆記。隨時隨地記錄下想要閱讀的內容。這一內容可以是只言片語,也可以是突發奇想。讀后感內容來源可以是廣告、書籍、電視、他人推薦等。然后進行網絡檢索,找出相關書籍。由于相關書籍可能很多,所以還需要通過查看書評等方式進行篩選,找出真正有價值的目標書記。
最后將書名、作者、出版社寫在購書清單上,就可以去書店購買了。
標記:
奧野宣之將讀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通讀、重讀、標記。他不建議在通讀階段就用筆做標記,認為這樣會造成緊張感,破壞閱讀的快感與連續性。
活用:
在讀完一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之后,奧野宣之建議做以下三件事:
1.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別人的書評進行比較,從而得到新的觀察角度。
2.對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主題,要選擇三本書來讀,整理歸納三本書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防止偏聽偏信,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3.對筆記做好索引,方便日后查找翻閱。
個人感受:
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其實就是任務驅動法。即帶著做好讀書筆記的目的去讀書,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篩選、歸納信息,最終將外部信息內化為腹中所學。
有效閱讀的心得5
余教授的思路清晰,語言到位,從教學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系、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等十個大的方面闡述了教學的有效性是什么?怎么達到有效的目標?以及在探索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取得的成績與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與反思。
“簡單地說,對話是師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這是對‘對話’的一個基本定位!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話、特別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成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特別是對語文教學來說,語文學科擔負的.任務是通過言語的交流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教學實踐中接觸相當多的課文是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運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寫性語言”,這種語言不能像學術論文的“解釋性語言”那樣精確,其意義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想像去創造,去加深認識和理解文學作品,因此語文課堂中的師生對話具有特別的重要地位?梢哉f語文課堂中對話的開展是否充分、有效直接決定了語文教學是否有效。因此具體地探討這個問題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但是對照余文森教授對于“對話”的界定,許多時候我們語文課堂上的對話并不是一種真正的對話,而是一種“偽對話”,甚至可以稱之為“訓話”或者“誘導談話”或者“審問”,因此也很難稱之為“對話”而期待它帶來語文教學的良好效果。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覺得余教授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幫我解決了許多問題,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要想課堂有效就必須得優化課的諸要素。我覺得要優化課堂諸要素首先要從老師入手,其次才是學生的配合。
而面對教學預設的封閉性與對話開放性之間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決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參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并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上”;“在教學前進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納入現有的預設范圍,拓寬預設的可能性;在課堂中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改變和充實預設,使預設不斷完善;在課后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批判,總結和提煉有效的預設和生成,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綜合以上兩點,處理教學預設和對話的開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突出強調生本意識,一切都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其次要充分重視反思,拓寬預設的思路,要意識到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感到局限,不是因為預設太多,恰恰是因為預設不夠,沒有充分地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話過程中可能出現情境。只有在教學中注意這兩點,才能為對話留出充分的空間,才能讓對話在真實的情境中充分地開展,最終達成師生之間的和諧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對話的意義,實現有效的教學。
有效閱讀的心得6
對于一個讀不進去書的我,總想找點什么方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最后好像還是要在書中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其實我并沒有覺得這本書里介紹的方法有多么的讓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開竅學會怎樣讀書,而且像是給讀書找一個目的,在做讀書筆記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些方法似乎以前經常聽到。
這本書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購書清單、如何寫自己的讀書筆記、如何運用讀書筆記這些方面的內容。語言簡單易懂,重點的部分用加粗的字體突顯出來,偶爾還配有示意圖,整本書讀起來很輕松。這本書對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進行了說明,但這些說明不是什么長篇大論的理論,都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事情。我本來是想將書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舉出來,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舉——如果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而去做的話,是很難堅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為什么”的話就不如直接去讀讀這本書,何必需要我在這里畫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談論我感興趣的那一點內容。
開始讓我覺得意外的一點是作者似乎在書中強調了一種堅持大于內容的觀點。作者認為當我們有什么感想的時候,就要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哪怕是“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這樣簡短的、甚至有些膚淺的語句。作者認為“一切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為先”這似乎看起來是更強調堅持而不在乎質量,但其實讀書筆記質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表達。這種記錄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說一定要寫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說為了堅持而走形式主義,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觀點就是,對自己有感觸的內容進行標記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東西。“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生共鳴,那么再讀多少次也不會有感想”我看到這里時忽然就明白再看專業書時候我為何會感到“痛苦”,也許正是因為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知識使我無法共鳴吧!有些知識在讀書時無論如何都感覺很困惑,而在看完書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這種情況我也是有過的。
我所說的兩點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一些內容,這本書包含的內容要比我提及的更豐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于研究學習,而是比較適合相對輕松的閱讀。如果像書中那樣在讀書時記筆記,并時常拿出來翻看,可想對擴大閱讀量是很有益處的,在想要寫些什么東西時也可以翻出來看看之前有沒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也想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實際堅持起來似乎還有些困難,比如我還無法做到像書中所寫那樣隨時隨地有想法就記錄下來,但是我還是想要繼續嘗試,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
有效閱讀的心得7
語文四要素:聽、說、讀、寫中,閱讀能力是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基礎,也是伴隨人一生的重要能力。閱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記誦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能較熟練地運用讀書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修訂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規定了整個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其要求之高,數據之細,是以往“教學大綱”所沒有的。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庇纱丝芍,小學生熟練掌握閱讀能力尤其是課外閱讀的能力十分重要。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趣引導,熱愛讀書
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時,他的才能可以發揮百分之八十,而當他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時,卻只能發揮百分之二十,誠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閱讀的'第一原動力,只有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我們渴望讀自己喜歡的書,其出發點主要是滿足自己的興趣需要。我們開始是沒有十分切實的目標的,不是為了完成某一個真切的任務而去讀書,而主要在于從中獲取生活信息,滿足個人情趣。至于思想認識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則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日漸長進的。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小學生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許,從而更加努力去做被贊許之事。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朗誦、猜謎、講故事等比賽;還可以開展一些讀書心得、讀書經驗交流會,讓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開展了一項“課前講故事”的活動,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前與大家分享自己讀到的好故事,這樣不但增長了知識,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
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要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是學生的課外閱讀書不多。很多學生的課外書籍大多是《作文大全》、《小學生優秀作文選》、《小學生同步作文》之類的作文輔導書。而這都是學生買來模仿寫作文用的。只有少數學生有《十萬個為什么》、《天天都有新童話》、《天天都有新寓言》、《故事大王》等書目,此外,還有一些卡通連環畫。二是課外閱讀的時間少。課堂上的閱讀時間肯定沒有,放學后不是被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占去,就是由于處理不好學習、讀與玩的關系,白白地浪費了時間。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應發動全班同學積極捐出自己的藏書,由專人負責保管、借閱。
其次,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從有限的時間里擠出一些來供課外閱讀用。比如,每天中午從吃午飯到下午上課有一個半小時,我就讓學生每天中午抽出至少半小時的時間來讀課外書。這樣一來,既擴大了閱讀范圍,也保證了足夠的閱讀時間,增加了閱讀量。
當然,我所說的大量閱讀并非是毫無選擇地盲目閱讀。小學生年紀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所以一定要指導學生閱讀思想健康、積極向上、有意義的讀物。
三、授人以漁
由于學生缺乏閱讀方法,盡管閱讀有一定的量,但是閱讀收效不大,不是讀了就忘了,就是讀后無所知,無所獲,或者是一知半解。該怎么半呢?首先,閱讀時備好《新華字典》和一本“摘錄本”,生字生詞查字典,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做到“不動筆墨不成書”的習慣。牢記“初讀——細讀——精讀”三部曲。一個階段后,就回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
其次,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如學習《赤壁之戰》、《田忌賽馬》再讀《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就能從課外書籍中更全面地掌握課文內容。也可在上新課前去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籍,如在學習《月光曲》前,先從課外書籍中去查一查貝多芬的有關資料,這樣既激發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對課內教學內容的理解。
總之,閱讀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重要活動,小學生應該從小培養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有效閱讀的心得8
“有效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來解決課堂低效、無效問題而被提出的重要方向。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看完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后,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如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既定的學習目標?那就要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該如何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發展,也是我們該如何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只有在做好這兩個問題的前提下,我們的教學才會走向優質。
一、從學生方面
要以學生為本,用真愛構筑課堂。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能夠不斷的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引用余教授的話:“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闭n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從《有效教學十講》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為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從教師方面
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其次要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背景知識,內化為對教學有用的東西,使文本在學生眼前不再是孤立出現的一株植物,而是有著深藍色天空作映襯的一幅圖畫。謹記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痹俅,要研究兒童心理和學習心理。通過閱讀這一段我理解要提高教學效率,我覺得第一步應該從鉆研教材入手。我們既要尊重教材,對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發掘,領會其蘊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又不能局限于教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進一步發揮新教材的作用。
三、從教學方面
要強調精心預設,課前盡可能預計和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并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于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美術教師應善于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這樣做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標準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
四、從反思方面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教學實踐和反思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無論是行家里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因此我們就要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看完《有效教學十講》后我明白了應該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自己像過電影似的再現課堂教學的情景,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好的教學?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我們要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一樣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對《有效教學十講》的閱讀,我才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后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有效閱讀的心得9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本人覺得在教學上真是受益匪淺,以前總是注重課內而忽略閱讀,從而導致學生知識狹隘,視野也不得拓展,經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是單單地一學期學習那么二十幾課文而已,而重要的是能使學生掌握課內閱讀,并且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課外閱讀。
我們語文課內課文學習只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我們老師在課堂上應該重點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只注重課堂學習,很少看課外書報。有些學生則完全沉迷于課外書中,不重視課內學習,甚至影響了學習成績,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健康、不科學的。大家知道,課堂學習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部分,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來豐富課內。在教學中,老師善于鼓勵學生把課外閱讀到的知識運用于課內,以強化課外閱讀的功效,讓學生得以在課堂上展示課外閱讀的本領,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學了《春曉》這首古詩,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詠柳》等有關的詩歌。學了《烏鴉喝水》,就可以讓學生去看有關動物如何運用自己聰明來擺脫困境的寓言故事。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我們要協調好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使兩者能完好的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有效閱讀的心得10
花了兩個半下午的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本意是要學習里面的方法的,記憶中隱約記得,有些,我是有用過的。
選書,我一般沒有特別的標準,但愛好會偏懸疑類,不過,我什么類型的書都會看的(因為心里有個寫書的夢,所以要多吸納各行各業的知識),F階段的書,我都是從關注的公眾號上面所推薦的書來買的,公眾號里面的文章會有作者介紹及書的`詳情解說,我感興趣的,就會記下書名。近段時間,就是通過《書單來了》,了解到村上春樹的偶像約翰·歐文,一下就買了他的三本書。
購書,就像書上寫的,網絡是個不適合熟讀的環境,相反,紙媒則更適合花時間慢慢讀,我也偏好紙體,只買紙體的,不過,電子書也看的哈;紙書類一般偏有價值的,是要收藏的,電子書就是偏娛樂類的了。
讀書,我是喜歡讀書的,可像書里所說的,有沒有認真讀呢,你讀過后,又記得多少呢?現在回想,有的書,只能記得大概內容,有的書,只認得書名了,內容幾乎忘了,有的書,也是看了幾遍了,不過,是那懸疑類的,哈哈,那是我愛好中的愛好了。
讀書記錄,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有一直做夢,我要寫書,寫文章,但從來沒有實踐過,無導師,不知從何下手,關于這本書,也是湊巧(覺得做夢,也該行動了,就百度了)知道的,哈哈。
從閱讀這本書開始,我要堅持寫讀書筆記。讀完一本書后寫讀后感,就是不管多么簡陋的一句話,我都應該轉化成文字落在紙上,把自己當下的想法及心理過程給記錄下來。
記憶中,我是看了不少書的,對了,我看書的速度也是想當的快呢,但是真正記在腦中的并沒有什么,因為掌握了再多的信息,如果沒有積極的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的,所以,以后每一本書,包括重拾以前閱讀過的書,都要寫讀書筆記及讀后感,要寫文章呀,做好了筆記才是寫好文章的基礎,提高了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才會大幅度提升。
活動,雖然喜歡看書,但是線下類的讀書活動或是講座,我從來沒有去過。一嘛,是因為經濟原因;二嘛,性格原因,不喜歡嘈雜的環境,F在起呢,我要改變,關注長沙大型書店官方信息,定期免費的講座及研討會,都要積極報名。
最后,關于書里講的,去實體店購書,當下,是互聯網時代,我看中的書都是網購了,幾乎沒有去過實體店了,關于迷惘購書,及在書店浪費太多時間,好久沒有過了哦,這點,我還是有目的性的。
舊書店,印象中去過一兩次吧,對于舊書,沒有什么概念,再說,對于“古書”,我向來“迷惑”,所以,再也沒有光顧過了,記憶中,岳麓山下有一家,天氣好轉,去爬爬山,也去店里淘淘,就是不知,現在還在不在。
百科全書嘛,互聯網時代,有什么問題,就直接百度了,這個習慣我還是有的,包括陌生的漢字,我也會第一時間百度的,會繼續保持哈。
有效閱讀的心得11
美卡爾斯金的《如何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就教師如何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本書作者基于自身的經驗,從圖書的選擇、評估、課程形式以及如何支持閱讀困難學生等方面進行了深人討論,著重介紹了圖書分級、流水記錄、錯誤分析等策略,以及如何上好指導性閱讀與策略課,如何帶領孩子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難,培養孩子的閱讀信心等做了細致的闡述。
在教室里如何給圖書分級,讓我了解給圖書分級的重要性。以往我以班費為孩子們買了許多小學生讀的書,雖然給這些圖書分了類,但是沒有分級意識,只是發話讓孩子們多看書!并沒有考慮到聆聽孩子們的興趣,欣賞孩子的品位,了解孩子的特點,并據此指導孩子在恰當的時候閱讀恰當的圖書。我們無法陪伴在每個孩子的發展關鍵點上,并給予充分的指導。因此,孩子們需要的是在一些指導下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就像路線圖讓徒步者在旅途中能預判前路的困難,能夠幫助年幼的讀者找到通往那些他們有信心也有能力閱讀的圖書的道路。用發展的視角,培養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書,自己摸索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把被動看書,變為主動選書看,是孩子閱讀書籍的一次質的飛躍!
陪伴、傾聽是本書作者最常做的,讓學生成為積極、有主見的閱讀者的最好方法,是幫助他們在生活世界中變得積極、有主見。如何陪伴與傾聽,我覺得上好整本書推薦課,以及整本書閱讀課,是陪伴和傾聽的最好形式。作者在書中討論式的課程的講解更讓人引起思考。我們在教學孩子閱讀的時候,就學生思考!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思考方式的最有力途徑就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圍繞文本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出聲表達觀點。學生的想法來源于教師和其他人的交談。但他們最終無需借助交流互動就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偉大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幫助我們認識到:讓學生練習與他人交談就是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如果作為閱讀者我們被不斷追問, 你怎么看這個? 或 哪些內容讓你這么說?有什么證據? 那么,我們就會開始追問自己這些問題。與閱讀、寫作一樣,討論是智力發展主要的動力之一,甚至是智力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因此,我覺得討論式課程有必要引入我們語文課程。
其實,在我們教學中穿插了討論環節,我們以小組討論為形式,但我們在教學中許多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并沒有產生實質性效果。在教學中,對小組討論有效性的'研究,是很好的課例研究。書中的討論式課程為我們研究提供了方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
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停下來思考和討論,這樣我們會逐漸習慣于反思我們所看到的和聽到的。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學會放手,設計好討論的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交談、討論中生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書中還有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教學上借鑒,其實,我們教師也要形成自己的閱讀路徑,在閱讀中,摸索適合自己閱讀的書,閱讀不止,思考不止。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學底蘊!
有效閱讀的心得12
從“素質教育”到“課程改革”,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三尺講臺”到“師生間親密的合作者”,這一步步的課堂教學模式無不體現著新課程改革的結晶。下面我將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理念的轉變和角色的定位
“改改改,學生不斷在考試;變變變,內容再變也要老師教”這種思想在教師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導致很多教師認為以自己現有的知識量來教學生綽綽有余,自己已過了學習的年齡。這不就驗證了一個信息:中小學老師仍90%以上的人不再讀書,沒有課題,不會寫文章,沒文章可發表。這是個多么令人深思的數字呀!因此教師必須開展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與時俱進結合自身實際學習課改前沿理論,同時還要加強職業道德學習,做一個有個性的'教師。
二、反思課堂教學過程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實施十余年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成長體驗的超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用趙立平老師的話來說學習即體驗,那么學習就必須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這也是高效課堂要教會我們做的,讓課堂成為學生體驗和展示的舞臺,教師不再唱主角戲,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充,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把握,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此時我們也生搬硬套地講究高效,必須要結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掌握高效課堂必備流程的同時,能靈活運用其它流程,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反思,讓高效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還學生一個快樂健康、樂于學習的課堂。
三、課堂中師生的高效學習
要想使課堂教學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就需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因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前提保障。首先,就要給學生分組。其次,我們既然給學生分了組,那么教師該做些什么尼?和以往一樣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嗎?不是的,當發現問題時小組就會交流,這時教師應該悄悄地不作聲,邊聽邊看,確定自己要講哪個問題或者由哪位學生替自己來講,如果講不清再進適時地點播。最后就是要建立相應的小組評價方式。分組后我們的學生就成了“兵教兵,兵練兵”的學習方式,所以評價自然要以組為單位,不能單一地對哪位同學進行表揚,而是要把小組成員捆綁在一起,這樣做既帶動了組員的上進心,組長的責任心,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們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敢于創新,勇于實踐,認真反思,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一定會迎來教育的美好春天!
有效閱讀的心得13
我聽了李偉老師的《有效教學實踐與反思》講座,對于我有了好大的幫助并指明了我們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F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塊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并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盡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課堂
大家知道,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等。
三、課后教學反思,提升教學智慧
由于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后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總之,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有效閱讀的心得14
讓學生喜歡,讓學生期盼,讓學生激動,讓學生振奮,讓學生邏輯,讓學生聰明,讓學生發現,讓學生創新,讓學生思維,讓學生收獲,是每位教師的畢生追求,這一切都源于要上好每一節數學課。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應該有一定的
一、問題情景引入的有效創設
有效的“問題情景”是指能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考的一種問題模式。要研究“問題情景”的價值,為什么要引入這一問題情景?什么樣的問題情景才是有效的?新課引入的問題情景包含數學的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創設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應具備一下幾個特征:
1、可及性: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一般的認知規律,身心發展規律等;
2、開發性:問題富有層次感,入手較易,開發性強,解決
3、挑戰性: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學習心向,能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接受問題的挑戰;
4、體驗性:能給學生
課堂上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好比羅盤和路標,直接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教師設計時就要明確提問的目的:為引入新課?為新舊聯系?為突出重點?為解決難點?為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為促使學生思考?為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創設
所謂“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就是在就是指導下,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中心,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交流競爭為主要途徑,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和諧發展的教學活動方式。一堂好課,往往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恰到好處的結果。一個充滿生命活動的課堂,必定是教師在圍繞學生發展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創設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的活動方式和手段。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選擇除必須為教學目標內容所規定,為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所制約外,還受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教學環境和技術手段等因素的影響,如何綜合、辯證地根據教學的目標任務、教材的內容和性質、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教師的素質和特點、教學環境等選擇合適、最佳的教學方法,具有高度的藝術性。一般來說,對不同性質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目標要求應設計不同的方法。如講授法、自學或探究發現法等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手段日益精巧、復雜。當前,在數學教學中,除使用實物、模型、圖表、教具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外,已普遍嘗試運用實物投影儀、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力求通過操作演示,豐富和優化數學教學過程。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閃爍功能、彩色功能,對有關數學內容的傳授方法進行設計,這不僅大大豐富了教學中傳遞信息的途徑,同時也為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設計
五、例題和練習的有效設計
例題教學和練習屬知識應用階段,所選例題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審美性。教材例題一般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設計時要善于對它進行剖析、改造和深化。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練習題訓練,鞏固概念,體會數學
六、課堂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
數學課堂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理論為基礎,根據數學教與學的進基本規律,編制合理而明確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建立一定的策略體系,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學活動,努力實現數學課堂
有效閱讀的心得15
《有效溝通》的作者余世維教授不愧為是管理教育大師。讀過方知,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技能。比如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之所以存在“溝通”困難,就因為從小就沒有得到關于有效溝通的訓練,長大后難免存在溝通障礙,更不用說達到“有效地”進行溝通這個層面了。
聽人說話,余博士有六點補充建議:第一,要提問,第二有話也要少講,第三不要批評,第四不要打斷,第五集中精神,第六站在對方立場。針對第四點,不要打斷,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不要打斷與停止說話不太一樣,停止說話是你不要發表意見讓他發表,不要打斷是不要在別人的話中間插話。這是一個禮貌問題。
溝通是人類社會活動最基本的交往方式,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連動物之間“嗷嗷”的語言中也是在進行只有他們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傳遞一種溝通的信息。一切來源于溝通,不管是在家庭成員、朋友、同事、同學、商務談判等等社會交往都是從溝通開始的,相信溝通是一切成功的橋梁和紐帶。
有效溝通不僅僅局限與家庭內部成員,即使在工作中更能體現它的魅力。因為工作需要,成天和各客戶單位的領導們打交道,對我部門新調過來的年輕人來說,就形成了心理障礙,他們固然都很熱情服務,好學上進,尊重同事。但是,和客戶一見面總不知從何說起?從那方面入手?本來對溝通就懷有畏懼心理就很快形成溝通不暢,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通過這次學習和培訓,最能體現培訓結果的現象就是:敢說話;溝通時間大大縮短;意圖明顯;溝通順暢,談話默契。使原來很多“會錯意”的現象沒有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連客戶單位領導都說:“中國電信的客戶經理個個都是‘演說家’‘談判家’,如果我們單位的大部分員工有這樣一半我睡著都笑醒了”。
【有效閱讀的心得】相關文章:
有效閱讀的方法01-29
《如何有效閱讀》讀書筆記11-26
備考SSAT閱讀考試的有效方法03-18
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興趣培養11-25
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有效舉措12-03
英語閱讀理解最有效解題方法03-17
探討如何指導留守兒童進行有效閱讀03-19
關注有效閱讀,在點撥中讀出意蘊12-09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及思考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