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期工作自查的個人報告
星槎小學地處西江河畔,七滘橋邊,是一所農村學校。1996年,均安鎮委鎮政府和星槎村委會為重組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高瞻遠矚,科學規劃,將原星槎、福岸、三聯、上力四所規模較小的學校合并,斥巨資易地重建,組成一所規模大、檔次高的現代化新星槎小學,開創了順德區集約辦學的先河,掀開了星槎小學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學校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在改造薄弱學校的同時,也開始規劃了學校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藍圖,確立了要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促進學校教學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軌。正是在這種明確的辦學思路指導下,使學校能在強校林立的順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報廣東省第二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起,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校本著以創辦優秀實驗學校為目標,全面提高領導、教師、學生信息化素養,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全面開發學生與教師的創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為實現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邊實施一邊發展,一邊裝備一邊開發使用,到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深有體會的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教育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累累碩果。
一、完善管理體系,全面落實現代教育技術規劃
對于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這一稱號,學校領導及教師既把它當作是榮譽,也把它當作是工作的動力和努力方向。
學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學校每學期的工作計劃之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規劃,有具體的任務、措施和步驟,目標明確地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研究。
學校建立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的管理網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領導帶頭參與實驗工作,由校長擔任組長,主管電教的主任負責此項工作,并配備了由管理者、教科組長、信息技術教師和學科教師參加的實驗人員。學校設立了電教中心,下設總控室、課件制作室、廣播室、語音室、多媒體電教室等。各級實驗人員分層管理,在實驗過程中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主管領導定期聽取匯報,及時了解工作的開展情況,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思路。
學校建立了各種管理制度,如學校電教中心管理條例,電教管理員守則,信息資料管理制度,多媒體使用管理制度,電腦機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電教設備管理制度等;學校對現代教育設備的使用都進行記錄,如儀器設備維修保養登記記錄,多媒體使用情況記錄等,真正做到設備有人用也有人管,實行規范管理。學校的電教人員直接參與和負責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工作,認真做好日常的維修保養,并主要承擔學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指導工作,及時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各類教育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已經安裝了校園網絡軟件平臺,進行了全體教師的校園網操作培訓,并組織有關人員不斷豐富校園網及各科室、各項目的網頁,校園網上的各種信息有專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種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學校領導和教師也不斷學習,增強現代化管理意識,整個學校的管理充滿了現代化氣息。
二、改善教學環境,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技術設備的建設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前提,所以,學校始終把改善教學環境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
近幾年,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辦學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斷優化現代教育裝備,建設了校園網絡,添置了信息教學設備,對現有的.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硬件環境。2003年至2004年間,學校乘著創建省一級學校和教育強鎮的東風,取得了鎮、村兩級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裝備。學,F有校園網一個,廣播網一個,圖書電腦管理系統1個。有教學平臺17個,專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室2個,電子閱覽室1個,另有校園計算機總控室一個,教師課件制作室一個,語音室1個(設備2套),以及圖書館局域網一個。共配有計算機234臺,并配置相應網絡的外部設備及相應的教學軟件和教學輔助軟件。計算機軟件、硬件的數量和種類基本滿足教學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長室、行政室、教師辦公室、圖書館等辦公系統的主要業務實行計算機管理。學校專門購買了“海百合”課件制作軟件、“圖書管理系統”軟件及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學校已用光纖專線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學和管理中得以有效應用。學校在互聯網上有獨立網站,與省、市教育網建立鏈接。校園網上的各種信息,有專人采集、更新。通過網頁操作,使得各種信息資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開發教學資源,提高應用效果
我校根據教學需要給各年級購置了語文、數學、英語、思品、自然、科學、音樂等教學用的配套音像、電子教材基本達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學教材審查組推薦的。北師大新教材配套光盤,英語光盤等。還有《鵬博士》《科利華》教學軟件一批。我們認為:教學軟件不能簡單的買進和拿來,一是有選擇性的買一些有使用價值的資料。二是發動師生自己想辦法制作教學積件和教學資源,這樣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學效果,又有自己學校特色。學校要求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上堅持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注重媒體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結合,采用何種媒體,如何運用媒體等皆從實際需要出發,形式服從內容。同時學校堅持拿來與消化、引進與創造相結合。三是緊緊依靠本地區的資源優勢。我校網站直接連接順德教育信息網,信息中心擁有各種教育軟件資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華、清華同方、K12、中教育星、清華永新、國之源、南方之星、邁達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個產品,教師學生可方便、快速地調用或下載各種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以達到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學校十分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教育技術裝備的資源效益。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培訓,我校能運用電教手段上課的教師達到100%,開展電教學科比例達到100%,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自然科學、社會、美術、思想品德、音樂、體育、綜合實踐。采用電教手段的課時覆蓋率也達50%。
五、依托課題研究,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
學校一直非常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成立了科研領導小組,開展了計劃性強、針對性強和實效性強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結合本地區本校的教育需要,確定研究課題,在研究經費、活動時間上給予保證,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保證課題按預定方案穩步推進。
目前,已立項的課題有國家級的兩項——《小學語文“四結合”》和《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科的課程整合》,省級三項——《小學情境作文教學》《小學數學綜合評價的方法與策略》《廣東省器樂教學現狀分析與實驗研究》,每個課題都能按計劃正常開展研究,定期開展階段性成果整理和總結。其中《小學情境作文教學》已經結題,結題報告得了二等獎。
幾年來,實驗教師大膽實踐,積極開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革課堂,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總結出集中識字模式、隨文識字模式、閱讀教學模式、說寫訓練模式等。教師們利用有效的信息資源,把各學科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起來,使信息技術更有效地成為課程與教學中的一個因素,成為教師教的工具、學生學的工具以及環境建構的工具,進一步改善學習,革新傳統的學習觀念,改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構筑面向未來社會的學習文化,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因而,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綜合素質都大大優于普通班學生,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墩f寫訓練教學模式》的論文參加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得到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的確認,獲得了成果入選獎!洞禾煸谀睦铩返恼Z文“四結合”課例教學獲得全國優秀課例三等獎。“小學情境作文教學”已通過廣東省教育專業委員會組織的終期評估,研究成果獲得了二等獎。何婉華等五位老師的專題論文獲得了一、二等獎,六位學生的作文也獲了獎。何鳳嬌等四位老師的相關論文還獲得全國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的論文比賽二等獎?蒲懈母镆泊龠M了全校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幾年來,學生參加各類各級的征文、作文競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科研實驗開拓了農村學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們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F在,我們全方位推進信息化教學研究的理論探索,從語文科到數學、英語、自然、音樂、美術……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得到普及應用。教師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得到培養,信息技術素養不斷提高。
六、強化師資培訓,促進教育信息化蓬勃發展
學校認為,現代教育設施不是裝門面的,它的價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關鍵在于教師,所以學校把培訓老師作為廣泛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突破口,開展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使學校教師能夠迅速適應現代教育的環境,掌握現代教育設備的運用。我們堅持校本培訓,學校多次派出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類型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參加有關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學習交流活動。然后把學到的知識再傳給老師們,老師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1、集中培訓。學校一方面請來相關專業的老師對全校的老師進行集中培訓,讓全體老師都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理論和應用技能;另一方面學校骨干老師進行實例講解,作業布置等。2、分散練習。在教師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級組實際操作,進行鞏固強化。年級組老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3、定期驗收。學校定期對老師的計算機掌握情況進行統一測評,重點是通過作業的形式考察老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4、比賽促進。學校結合培訓開展系列競賽活動如:AUTHORWARE課件制作競賽,多媒體教學設計評比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老師的學習熱情。通過校本培訓,派出學習、專業老師講課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力地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
學校還訂閱了有關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資料和刊物,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信息技術》、《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書刊。通過學習、研讀,教師更好地了解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動態,提高了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水平,加深了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研究。通過培訓學習,教師不但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也提升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整體素質。
七、實驗工作取得的成績
通過實驗研究,教師教學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觀念得到轉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信息化的環境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課堂上,教師大力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中,教師們積累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大大增強,尤其是近兩年,進步特別快。其中李巧敏老師的《說寫訓練教學模式》參加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得到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的確認,獲得了成果入選獎;《春天在哪里》的語文“四結合”課例教學獲得全國優秀課例三等獎;《春天在哪里》、《我喜歡的水果》兩課例參加了順德區信息技術教學開放日活動,獲得好評。何鳳嬌老師的《創設作文情境,激發寫作興趣》、李巧敏老師的《利用多媒體創設語文情境》、黎翠容老師的《發揮CAI的優勢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師的〈情境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獲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論文大賽的二等獎。何婉華的《情境作文指導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網絡創設情境》獲廣東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論文一等獎、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運用多媒體創設作文情境》、何鳳嬌的《創設作文情境激發寫作興趣》、李國光的〈情境作文教學實驗報告〉獲二等獎。歐陽信程教學課件《比較》、《長頸鹿和小鳥》獲區二等獎及鎮一等獎,何惠燕老師、歐陽永晃老師思品課件獲順德區三等獎,參加了思品課件展示。歐陽信程、歐陽永晃參加區信息技術說課比賽獲得二等獎。歐陽永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獲區電教論文二等獎,卓捷海的音樂錄像課《巧巧手》、歐陽信程的科學錄像課《誰給花傳粉》、梁婉青的品德與生活錄像課《和鐘姐姐交朋友》獲區三等獎,何瑞華的論文《《加強情感體驗,調動情感參與》》《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獲區一等獎。何校倫論文《數學也要進行“聽”“說”訓練》、何彩眉教案〈買鉛筆〉獲區二等獎,梁婉青論文《活用多媒體教學激活識字興趣》獲區三等獎;李國光、歐陽永晃設計制作的學校網站獲順德區電教中心頒發的二等獎。近兩年來,學校教師在區鎮的各項論文、教案、課件及教學比賽中獲得了約80個獎項。教學科研促進了教師的提高。
我校是鎮的示范性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區是先走了一步。我們曾承辦過鎮內不少大型的教學研討活動,為兄弟學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臺;每學期,舉行一次大型的教學開放日、文化藝術節活動,向鎮內、區內及社會公開展示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內,經常舉行全校性的或科組的教學活動,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會市荷塘鎮中心小學、高明區三洲街道辦組織的中小學校長也慕名前來參觀。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輻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一年上一個臺階。1997年被評為順德市一級學校,1998年被評為佛山市一級學校,2000年通過了佛山市一級學校復評,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向城市化、現代化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學校多次被評為順德區先進學校、順德區少先隊先進大隊、順德區實驗工作優秀學校、順德區體衛先進單位、順德區文明單位、佛山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附件三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自評量化表
學校名稱: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星槎小學(表一)
一級
指標項二級指標項得分
A
工作落實
情況A1
人員A2
規劃7
34
B
三個覆蓋率B1
教師B2
學科B3
課時9
333
C
教學環境情況C1
達標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課題研究情況D1
選題D2
措施D3
進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況E1
教材選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組織培訓情況F1
內容F2
范圍F3
方式13
535
G
實驗工作效果G1
教學成果G2
教師教學水平G3
學生綜合素質G4
示范作用22
16222
總分89.5
【關于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期工作自查的個人報告】相關文章:
畢業設計中期自查報告11-01
關于美術教育現代教育技術的論文08-26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11-09
關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探索與實踐的論文11-06
現代教育技術作用論文11-01
重慶市實驗學校家長學校工作自查報告08-26
現代教育技術試題及答案10-05
現代教育技術碩士論文08-29
關于自查自糾的工作報告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