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析知識社會的本質特征、生成環境與創建途徑
[論文關鍵詞]知識社會;本質;生成;創建
[論文摘要]人類社會正向知識社會邁進。知識社會是建立在對知識價值的深刻認識和充分利用基礎上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以知識型人力資源為其社會主體,通過大力營造學習、傳遞、利用、創造、共享知識的社會取向和運行機制,深廣開發、充分利用知識價值。以實現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加快發展。知識社會的生成對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環境產生著巨大影響?茖W把握知識社會的本質特征,深刻認識知識社會的生成環境,切實拓展知識社會的創建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知識和信息不僅在推動現代經濟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釋放出日益強大的能量,而且在促進現代社會巨大進步的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導致了經濟社會結構和運行機制的重大變革,社會演進出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運動發展形態,這就是知識社會的生成與發展。知識社會對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產生著巨大影響,正如著名知識社會理論家彼得·德魯克所指出的:“在知識社會中,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更好地獲取和應用知識將成為競爭的關鍵因素?茖W把握知識社會的本質特征,深刻認識知識社會的生成環境,切實拓展知識社會的創建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知識社會的本質特征
關于知識社會的認識,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具有深廣的社會根源。早在1912年,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就明確指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就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使用”。1962年,美國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馬克魯普也詳細地分析和論證了知識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他根據美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至50年代末的社會生產發展和產業結構變化的背景,提出了“知識產業(Knowledge Industy)"概念。他發現:美國在1947---1959年間,知識產業以平均每年10.6%的速度遞增,是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的2倍。1982年,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從十個方面論述了社會發展的趨勢。他認為,知識和信息“是我們經濟社會的驅動力”。進入90年代后,知識、技術和信息對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革優化作用更加巨大。對此,知識社會理論家彼得·德魯克指出,人類正進入“知識社會”。他認為,知識社會是以高科技知識和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一體化社會。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界屋太一提出了“知識社會”取代“后工業社會”的重要認識,指出現代社會的變革既不是單獨的技術革命,也不是臨時性的潮流,它是人類在產業革命二百多年后迎來的將產生“新社會”的巨大變革,即“知識價值革命”。通過這一革命,將出現一個“知識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將著力追求時間與智慧的價值,即“知識價值”的大量消費,人們將認為“知識消費得越多越體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與巨大推動,知識社會的特性更加明顯。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數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所指出的:“長此以往,能夠在互聯網絡上投入時間與智慧的人將會越來越多,互聯網絡也將成為一個人類交流知識與互助的網絡。通過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絡,人們可以直接跨越時空限制,及時、準確、綜合性地學習、傳遞、利用、創造、共享知識。
從以上關于知識社會的重要論述中可以看出,知識社會是建立在對知識價值的深刻認識和充分利用基礎上的一種社會形態,其本質是以知識型人力資源為社會主體,通過積極營造學習知識、傳遞知識、利用知識、創造知識、共享知識的社會取向和運行機制,大力提高社會知識水平,合理配置社會知識資源,充分開發社會知識效能,有力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加快發展。知識社會與其他社會形態的顯著區別,在于明確地提出了全方位開發利用知識價值的新認識,把知識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源泉,改變了傳統社會形態主要依據一般勞力、資金、能源、原材料等要素為最重要資源的運行模式,而是以越來越依靠知識和信息,知識和信息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核心資源及加速力量。在知識社會中,無論是生產的自動控制還是金融信貸,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國家政策法規的制定和監控,無論是重大疾病防治還是生命科學、生物工程的開發利用,無論是地球資源的深度開發還是宇宙空間的資源利用,無論是軍事較量還是文化交流,等等,都無不強烈顯示出知識的巨大能量和效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文化消費、遠程教育、終生學習等新型生活方式,是人們追求現代生活方式的主流。因此,知識的學習、傳遞、利用、創造、共享的程度,是衡定個人、組織、國家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標準,也是決定能否積極參與競爭、謀求更大發展的重要潛質。
知識社會的重要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知識經濟一體化。在知識社會,經濟發展表現出知識化特征。也就是說,以知識和信息作為最重要的經濟資源,改變以自然資源、資金、一般勞力等有形資本投入為主的方式,而以知識和信息等無形資本的投入為主。以教育產業、信息產業、設計與創意產業、媒介與咨詢產業等一系列知識產業為標志的新型產業在知識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充當了知識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橋梁。人力資源的高素質和高技能,為知識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先決條件。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等高科技手段,為知識經濟一體化創造了有力保障。二是知識普及大眾化。在知識社會,知識的普及決不僅是少數專門機構的工作,而同時也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知識的提高也決不是少數人追求的目標,而是人們普遍追求的愿望。社會也為知識的普及提供必要的投入,不斷建設和改善普及知識的設施和條件。知識的普及不僅在學校,同時也在機關、工廠、農村、社區、家庭等全面展開。同時,社會成員對科學的極大興趣與探索精神,濃厚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自覺摒棄違反科學的愚昧觀念與反對濫用科學的行為,也是知識普及大眾化的重要體現和積極成果。二是知識學習終身化。在知識社會,由于社會成員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如何,越來越取決于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因此,知識學習的過程決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學習過程。也就是說,知識學習決不僅是社會成員某一階段的需要,也是社會成員的終身需要。把學習當做一項自覺的、持續不斷的行為,是社會成員的一種基本的行為方式。知識社會為社會成員的學習需求提供了多種保障,不僅在學習內容上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而且在學習方式上也具有了更大的選擇性,特別是“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為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四是知識創新加速化。由于知識的學習、傳遞、利用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更加密切相關,因而直接導致了知識數量的成倍增長和知識創新速度日益加快。據專家測算,近50年來,人類所獲得的科學新發現和技術新發明的數量,比過去兩千年的總和還要多,F在,全世界發表科技論文的數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一倍,每年批準的專利技術達120萬件以上。伴隨著知識創新速度的日益加快,產品創新也呈日益加快態勢,具有較高知識含量和附加值的新產品,才能贏得社會成員的青睞。
二、知識社會的生成環境
由于知識社會是建立在對知識價值的深刻認識和充分利用基礎上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以知識型人力資源為社會主體,通過大力營造學習知識、傳遞知識、利用知識、創造知識、共享知識的社會取向和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知識價值,因此,知識社會的生成必須具備相應的環境及條件。從知識社會的本質特征上看,知識社會的生成環境及條件,主要體現為如下三個重要方面:
一是知識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知識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是知識社會得以生成的重要條件。知識產業又稱“頭腦產業”,主要以信息產業、教育產業、科技產業、媒介產業、設計與創意產業、策劃與咨詢產業等新興產業為代表。知識產業的興起與規模的不斷擴大,是現代人類社會文化和經濟全方位進步的結果,是在新技術革命的背景下經濟升華、知識物化的結晶,也是推動知識社會生成的極大動力。在知識社會,由于社會文化生活的全面進步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知識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文化知識消費像日常生活品一樣進入千家萬戶,精神產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接受社會和公眾的挑選。知識物態化、精神產品產業化促進知識全方位生長入經濟領域,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商品、科技商品、文化商品以及文化產業、教育產業、信息產業、設計產業、創意產業、策劃產業等。此外,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在審美文化的引導下,社會成員的生活品位不斷提高,生活個性不斷優化,形成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表現個性生活理念、實現美好生活愿望的基本態勢,這就促使經濟不斷地向文化時尚靠攏,不斷地向文化藝術回歸,促進商業文化提升、物質產品審美化,形成一系列新型的商品文化、市場文化、消費文化,也極大地推動了知識產業的快速興起與持續發展。在知識社會,人們以充分展示知識價值為自豪,以大量消費知識產品為時尚,因此,人們對知識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大都抱以熱烈擁護的態度,并積極投入知識產業化的行列。也就是說,廣大勞動者不僅是知識產業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產業的創造者;不僅是知識產品的生產者,也是知識產品的消費者。特別以專業技術人員和“白領”、“金領”人員為代表的社會新興階層,更是知識產業的擁護者和創造者,是知識產業化的社會中堅力量。
二是獲取信息的技術手段不斷優化。知識社會的生成,與廣泛、快速獲取信息的技術手段不斷優化密切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途徑和許多先進手段。以往的信息傳輸主要依靠作為交換手段的印刷、通信、廣播、電視、郵件等技術來實現。從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光纖通信,開辟了以視像為人機主要接口通信的最有效途徑,使人類信息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根本七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輸手段。光纖通信已發展到第四代,已經實現頻分多路、外差接收、500公里無中繼通信,容量可達10吉拉/秒。目前,正在向2500公里以上無中繼通信的第五代光纖通信技術發展。與此同時,衛星通信、激光通信、、超導通信、“藍綠通信”、流星通信等信息傳輸技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隨著智能控制信息技術的出現與發展,大大加速了信息傳輸向數字化、綜合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的步伐,實現了語音、數據、圖像多種通信方式使用同一網絡,為人們及時、準確、綜合性地學習、利用、創造、共享知識,創造了更加便利、快捷、寬闊的信息通道,為知識社會的生成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撐手段和條件。
[1][2]下一頁
【論析知識社會的本質特征、生成環境與創建途徑】相關文章:
論析知識社會學的發展與啟示03-18
論析“社會勞動價值論”03-19
論析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論建構及其限度03-18
論析科學知識社會學的自然主義路徑03-07
論析科學知識社會學對庫恩哲學的繼承與發展03-18
論析社會誠信再造-集體理性的凸顯03-18
中國傳統社會的信任模式論析03-01
論析張東蓀知識社會學視野中的真理觀03-18
論社會運行機制的優化及其途徑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