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價值理論若干問題解析

        時間:2024-07-24 02:45:1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價值理論若干問題解析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勞動價值論;客觀價值;主觀價值;交換價值;剩余價值

          [論文摘要]從價值的本質、價值的源泉、價值量的決定、價值規律與剩余價值的分配五個方面探討了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中存在的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并主張在統一主觀價值論和客觀價值論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馬克思的價值理論。

        雖然現代經濟學已經很少研究價值理論,但價值理論始終是經濟學的核心,任何經濟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理論基礎上的。在中國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馬克思價值理論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某些論斷,與我國實際的經濟狀況不太相符。因此,本文從價值的本質、價值的源泉、價值量的決定、價值規律與剩余價值的分配五個方面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中有待深人研究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價值的本質

        馬克思通過對交換價值的考察,發現所有進人市場交換的商品都包含著一種“等量的共同的東西”,并指出這個共同的東西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商品的價值。馬克思認為,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這樣的定義就將那些非勞動的商品排除在商品之外了。這實際上縮小了商品概念的范疇,從而縮小了價值概念的范疇。在現實中,可用于交換的物品就是商品。例如,自然資源并不是勞動生產出來的,但我們很難說自然資源沒有價值。另外,馬克思還把非物質生產排除在商品生產之外。非物質生產領域也是社會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要解釋的是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運行,那么只分析物質生產則顯然是不夠的。那些不用于交換的產品因為它們既耗費了人類的“代價”,又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按照價值的一般含義來理解,同樣是有價值的?傊R克思對價值概念的解釋有其局限性。

        馬克思把使用價值看成商品的有用性,看成商品的一個因素或一種屬性,如果抽去使用價值的差別,勞動產品所剩下的就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價值;馬克思又把使用價值和商品體等同起來,把使用價值看成商品或商品體本身。所以,在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問題上就有兩種不同的提法:一種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或價值的物質基礎或物質承擔者;另一種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交換價值的前提,從而也是商品價值的前提。

        筆者認為,上述分析忽視并否定了商品的一個共同的基礎即使用價值。既然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交換價值的前提,從而也是商品價值的前提,那么商品所具有的使用價值就應該是商品同質的東西。馬克思之所以認為使用價值不是商品同質的東西,這可能與他沒有把使用價值區分為具體使用價值和抽象使用價值有關。任何進行交換的商品,不管其使用價值的特殊形式如何不同,它們在具有使用價值這一點上是完全相同的,即所有商品所包含的共同屬性是抽象使用價值。

        具體使用價值反映的是商品的用途。商品的用途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使用價值具有客觀性。抽象使用價值反映的是消費者對商品的評價。評價顯然是主觀的,因此使用價值又具有主觀性。使用價值既有客觀內容又有主觀內容,可以說是主客觀的統一。盡管不同商品的具體使用價值因性質不同而不好比較,但其抽象使用價值是可以進行比較的。

        即使不考慮商品的抽象使用價值,也難以直接得出價值是人類勞動凝結的結論。首先,除了勞動之外,商品還結合了生產資料,即商品是勞動和生產資料的結合體。其次,若把價值規定為人類勞動的凝結,那么自然資源就會沒有價值,因為它不包含人類的抽象勞動。這顯然與當今實際是不符合的。再次,如果承認商品并非都是勞動產品這一事實,就很難從商品中抽象出勞動這一特性,也就不能得出價值是人類勞動凝結的結論。最后,馬克思將價值從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中抽象出來,使價值與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既相聯系又充滿矛盾。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但價值大的物品其交換價值卻不一定就大,或者交換價值很高的物品有可能價值很小甚至無價值;價值大的物品其使用價值有可能很小,而有使用價值的物品卻不一定有價值或價值很小。因此,從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中抽象出來的價值的概念解釋并不充分。

        “價值”概念可區分為交換價值、客觀價值、主觀價值、具體使用價值和抽象使用價值等。一般來說,“價值”被認為是商品所有者之間商品交換關系的產物,因此一般所說的商品的“價值”,實際上就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價值”一方面源于抽象的使用價值(效用);抽象的使用價值(效用)決定消費者的主觀評價;消費者對商品的主觀評價體現著商品的主觀價值,所以“價值”具有主觀性。另一方面“價值”還取決于商品生產的費用,所以價值又具有客觀性,即將商品的生產費用稱之為商品的客觀價值。馬克思認為,“價值”是交換價值(價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這種提法不能解釋某些難以復制的商品的交換價值,如藝術品、出土文物。勞動時間僅僅是決定交換價值的一個因素。實際上,商品的客觀價值是供給的基礎,生產者在制定銷售價格時所依據的是客觀生產費用的消耗。應該說,商品的客觀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但是有客觀價值不一定有交換價值。消費者的主觀評價即商品的主觀價值決定商品的客觀價值能否被經濟社會所接受及接受的程度。

        勞動價值論和生產要素價值論是從供給角度研究“價值”決定的客觀價值論。這兩種價值論只考慮了“價值”決定的客觀性,否定了價值的主觀性。勞動價值論認為勞動投人是價值決定的唯一因素,然而商品所耗費的抽象勞動只構成商品生產費用的一部分。生產要素價值論認為包括勞動、資本、土地在內的三要素共同決定價值。因此,勞動價值論本質上是一種生產要素價值論。

        邊際效用價值論是從消費者的主觀需求角度來研究價值決定的主觀價值論。它否定了價值的客觀性,企圖完全用個人的心理感受來說明“價值”,使“價值”完全失去了任何物質內容。需求者在購買商品時所依據的是商品的抽象使用價值,但是沒有客體就沒有商品的抽象使用價值。商品的“價值”不僅取決于基于主觀評價的主觀價值,而且取決于基于客觀消耗的客觀價值,或者說費用和效用共同決定交換價值,即“價值”是主觀價值和客觀價值的統一。恩格斯也認為:“物品的價值包含兩個要素,爭論的雙方都硬要把這兩個要素分開,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雙方都毫無結果。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币虼,筆者對“價值”的解釋是符合恩格斯關于“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這一論述的。

          二、價值的源泉與價值量的決定

        (一)價值的源泉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非勞動要素(如土地和資本等)并不能創造價值而只能轉移價值,并且不能創造使用價值;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價值,供求關系不影響價值創造。然而,在“價值”范疇已經被直接明確地界定為“抽象人類勞動”的前提下,創造價值的唯一因素自然就是勞動而不可能是其他任何要素。先把價值定義為人類勞動的凝結,然后又把勞動當作價值的唯一源泉,這實質上就等于說活勞動是物化勞動的唯一源泉、勞動創造勞動或勞動是勞動的源泉。這種解釋價值源泉的方式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1][2][3]下一頁

        【價值理論若干問題解析】相關文章:

        IT時代的勞動價值解析03-19

        會計理論價值述評:聯系實踐與經驗的解析03-24

        試析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現代服務價值理論述評03-19

        公共選擇理論分析框架解析03-18

        自然資源價值的勞動價值論解析03-26

        顧客價值理論的概念模型02-27

        公允價值變遷:理論與現實的博弈03-01

        論亞當·斯密價值理論03-23

        商業勞動價值理論的發展研究03-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