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涂爾干的人類學研究及其社會學旨趣
論文關鍵詞:潦爾干 人類學 原始宗教 社會分類 知識社會學 目的論
論文摘要:涂爾干的《宗教生活的叁本形式》以及《原始分類》中,貫徹著一種通過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達到對其社會學觀點的說明的思路。他通過對澳洲以及其它一些原始部落的社會結構和宗教崇拜形式的人類學分析,得出了宗教是社會團結得以產生的始作俑者,而宗教本身又是社會的安排,所有的知識形式都是社會功能需求的結果的結論。
涂爾干(Durkheim, E)是社會學思想史上的三位古典大家之一。“在社會日益分化背景下,如何促進社會的重新整合和團結”是他終其一生的學術活動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檢視涂氏對這一問題的所有著述,可以大致將其研究理路分為兩個階段:早期主要是提出問題,形成研究大綱(代表作品為《社會分工論》)和在現代社會背景中尋求對所提出問題和給出的答案的經驗論證(代表著作為《自殺論》);后期主要是探索道德的社會整合功用實現的路徑(如一些教育學著作),并用歷史學和人類學方法追溯社會整合和團結的道德路徑的歷史起源與合理性(代表作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本文將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原始分類》為主要范本,對涂爾干后期的人類學研究及其所欲達致的社會學目的作初步解讀。
一、視角選擇的理論動機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涂爾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阿隆( Aron, R)對該著作的評價極高:“這一本書無疑是最重要、最深刻、最具有獨創性的著作。同時,在我看來也是作者的靈感表達得最清楚的一本書!痹摃饕抢昧舜罅康挠嘘P澳大利亞原始宗教情況的人類學資料來分析和證明作者一生所堅持的學術見解:社會聯接和整合的原因可以從宗教中尋找,宗教是社會團結和科學發韌的溫床,但宗教本身又是一種社會事實。由此可見,涂爾干對人類學的研究的基本旨趣并不在于人類學本身,而是直接指向了其社會學主題。為什么涂爾干選擇這種人類學的研究視角?這里有幾個原因:
第一,這是由涂爾干的學術興趣決定的。他試圖通過這項研究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社會整合的力量(包括道德力和情感力)的歷史起源間題,換句話說,即集體意識從何而來的問題;二是人類知識包括社會分類的起源問題。這兩個問題本身就帶有歷史發生學的內涵,因此,惟當揭示出人類的歷史起源和演變的基本脈絡后,方能做出合理的解答。
這樣,第二—問題的解答就跟涂爾干后期所強調的歷史研究方法勾連起來了。涂爾干早年曾對孔德所推崇的歷史研究方法進行了尖刻的批評,強調應代之以比較方法。這種不成熟的批評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得到了自我糾正:“對那些最近出現的宗教來說,除非我們去追蹤它們在歷史中逐步形成的歷史,否則我們就很難了解它們。實際上,歷史分析是可能適用于此的唯一的解決辦法。事實上,對于上述研究目的而言,歷史方法也許是最為恰切的研究模式。
第三,更進一步看,涂爾干對歷史方法的選擇,對人類學視角的青睞,又可追溯到他思想中所貫徹的實證主義、進化論、功能主義和結構主義等理念。實證主義的涂爾干的基本社會學研究方法和所要達致的目的都來源于17世紀啟蒙理性以來的自然科學傳統;結構主義的涂爾干則相信社會事物蕪雜的表面后存在著一個決定其本質的、像自然“規律”一樣客觀、固定的“實在”:“在所有信仰體系和膜拜體系的基礎中,必然存在著某些基本的表現或概念,以及儀式態度,盡管它們形式多樣,卻不論何時何地,都具有著同樣的客觀指涉以及同樣的功能。而要簡便精確地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回到最簡單的存在中去,因為“在低級社會中,任何事物都是共同的;顒邮嵌ㄐ偷;每個人都在同樣的環境中進行著同樣的活動,而這種行為的一致性也不過是思想一致性的體現。每個心靈都被卷進了同樣的旋渦,幾乎所有的個體類型都是按照種族類型的模式得以確立的。但問題在于,這種對原始宗教的研究如何能達到涂爾干對“最想了解的”“今天的人”的目的?在進化論的涂爾干看來,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雖然原始宗教同現代宗教在形式上的各種差異非常顯著,但這只是社會不斷進化,不斷從簡單走向復雜,從低級走向高級的一個表現而已,而在深層結構上、在本質上,原始社會同現代社會仍然是一致的,亦即“有著同樣的客觀指涉以及同樣的功能”。正是這種一致性為對原始宗教的研究成果通向現代工業社會架起了交通的橋梁。
二、問題研究的基本邏輯
眾所周知,涂爾干是一位社會學主義者,在社會與個體之間、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之間,他始終強調社會、集體主義的絕對優先性,而涂氏的所有研究也都以證明這種主張為宗旨。為證明自己的這種說法的合理性,他就必須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力排任何非社會性因素,首先論證宗教的社會特征以及其社會功能賴以產生的結構性條件。
(一)宗教的本質
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作者首先對有關宗教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做了較為明確的回答。他建構了自己的宗教概念,認為宗教必然將整個宇宙分為對立的兩類,即凡俗世界與神圣世界;宗教有幾個構成性要素,即禁忌、信仰、儀式和教會。接著,作者先后批駁了泛靈論宗教學說和自然崇拜宗教學說,并對宗教和巫術做了區分。他認為,泛靈論宗教學說和自然祟拜宗教學說都只能使其自己的解釋對象喪失客觀實在性。如果宗教所祟拜的是不真實的神靈和由于人們的恐懼而變形了的大自然的力量,那么宗教就相當于集體的錯覺。這兩種宗教起源學說“為了說明這些宗教思想的虛假材料是怎樣獲得毫無客觀基礎的神圣性的”,“必須承認一個完全由虛幻表現構成的世界疊加在了另一個世界之上,前者使后者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發展到了無法辨認的地步,并用純粹的幻覺取代了實在。在泛靈論,是夢的幻覺帶來了這種變形;在自然崇拜,則是通過語詞引發出來的一群輝煌而又空洞的意象帶來了這種變形。不過在這兩種情況里,宗教都必須被當成是澹妄的想象的產物。”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宗教的本質是圖騰崇拜。這種崇拜“是一種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而泛靈論和自然崇拜“只不過是它的派生形式或特殊方面而已”。對于巫術,涂爾干認為,關鍵是它缺少穩定的教會組織,不能形成社會力量。但是,即使是圖騰崇拜。其對象并非就是體現圖騰的具體的物體,而是這種物體所代表的記號、符號,而這些符號和記號是由社會貼在這些物體上的。這樣,就在理論上奠定了宗教的社會性基礎,把原始宗教研究定位在社會學的語境中。
[1][2][3]下一頁
【淺論涂爾干的人類學研究及其社會學旨趣】相關文章:
試論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論旨趣03-07
淺論招貼的發展及其現狀11-14
淺論設計色彩及其表現方法03-18
淺論嚴格責任及其社會功能03-18
淺論科學知識社會學產生的歷史條件03-19
淺論科學知識社會學的認識論抱負03-19
淺論陶瓷樂器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現狀11-20
淺論入世對我國保險精算的挑戰及其對策03-19
淺論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和發展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