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形式及原因探析
摘 要 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是各種風險在財務上的集中體現,貫串于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國加進WTO后,市場竟爭的日趨激烈使得企業財務風險不斷加劇,表現形式也日趨復雜,主要有獲利能力低、資金不足、債務結構不公道、不良資產比例大、成長能力弱等。對企業而言,規模擴張、多元化、內部控制是誘發財務風險的第一層面,是企業財務危機深層次的原因,其他原因如資本結構不公道、預算治理不當等是這三方面原因的具體表現。 關鍵詞 財務風險;表現形式;原因;探析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是各種風險在財務上的集中體現,財務風險的積累和加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在盈利機制與風險機制并存的市場經濟下,如何使企業財務活動在風險中獲得較高的報酬,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已成為現代財務治理的首要題目。為此,深進了解財務風險的內涵,研究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分析財務風險形成的深層次原因,進而采取有效的方法識別、監控和防范財務風險成為企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界定
財務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狹義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引起的,指企業因借進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或減少企業利潤的可能性,通常稱為籌資風險。此觀點以為,財務風險只與負債經營有關,在極端情況下,假如企業的資產全部來源于所有者投進,沒有債務資金,企業則不存在財務風險。
2.廣義財務風險是企業一切風險的財務表現,是企業在各項經營活動中,因內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導致財務和經營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償債風險、投資風險和利潤分配風險。該觀點以為,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全部風險的貨幣化表現形態,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是企業風險的核心,它涉及到企業資金運動的各個環節、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以及企業環境中的各個因素。
本文以為,狹義的財務風險所涵蓋的只是財務活動本質中的一部分內容,廣義的財務風險所運用的財務概念內涵更科學,更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財務概念的熟悉,便于風險治理站在更全面、更寬廣的角度來研究財務風險。而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治理者只有全面、系統地對企業所有的財務活動進行監控和治理,在更廣闊的視野上研究財務運作中的風險題目,從多方面地考察財務風險,才能真正做到運籌帷握。
鑒于以上分析,本文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論述基于廣義的財務風險的概念。同時以為,財務風險是財務危機的誘因,財務危機是財務風險的顯性化;但并不是所有的財務風險都能引發財務危機,只有當財務風險開釋所造成的危害達到一定程度、對組織的基本目標構成威脅時,財務風險就會演化成為財務危機。
二、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形式分析
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我國企業中較典型的表現主要有:
1.獲利能力低,經濟效益差
具體表現為產品本錢用度高,毛利率低;資產收益水平差,投資回報率低。從長期而言,獲利能力是企業在未來經營中產生現金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狀況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指標之一。實際上,企業償還債務的資金來源于投資以后所獲得的現金流進量,假如投資以后不能獲得大于或即是現金流出量的現金流進,就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也就意味著較高的財務風險。
2.資金不足,缺乏償債能力
具體表現為資金匾乏,負債過度;信用等級低,融資能力差。企業適度負債,可以獲取財務杠桿利益,但過度負債一方面會導致企業信用等級降低,再籌資本錢進步,另一方面會弱化企業的支付能力,一旦信用鏈條上某一環節出現題目,或者實際現金凈流量比預期減少,就會影響到期債務償付,甚至發生財務危機。
3.債務結構不公道
一般來講,企業的短期債務資金應當用于活動資產,更確切地說,應當與速動資產保持一致。當企業償還到期債務沒有足夠的現款時,可將變現能力強的活動資產變現后償還債務。假如企業短期債務比例過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資金投資于變現能力差的固定資產或其他長期資產,就會降低企業資產的活動性,影響短期償債能力。
4.經營能力不佳,不良資產比例大
具體表現為資產質量差,沉淀下來大量不良債權和“殘次冷背”存貨,資產周轉率低。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夠預期產生經濟利益的資源,其周轉率體現了企業對資產的運用效率。企業對資產的經營治理能力差,不僅關系到能否達成預期目標,而且會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預示著日后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
5.成長能力弱,企業發展停滯不前
具體表現為企業的資本積累率和銷售增長率下降,業務不斷萎縮,市場占有率下降。成長能力反映了企業的發展趨勢,暫時的成長性下降,也許并不意味企業的財務危機的來臨,但長期的成長性下降,或是企業進進了衰退期,或是企業經營出現了題目,都是企業財務風險加劇的體現。 三、企業財務風險形成原因分析
風險產生于不確定性,造成這種不確定性的因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內部治理的原因,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
事實上,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觀的因素,也有微觀的因素;既有體制方面的題目,也有企業治理方面的題目。本文以為,研究財務風險誘因的目的是為了實施預控措施,而對于企業而言,從可操縱性角度出發,誘因的確定條件是企業通過對其進行分析和剖析,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使企業財務狀況有所改善。因此,本文對宏觀影響因素、體制方面因素等不予以考慮。對企業而言,規模擴張、多元化、內部控制是誘發財務風險的第一層面,是企業財務危機深層次的原因,其他原因如資本結構不公道、預算治理不當等是這三方面原因的具體表現。
1.規模擴張引致的風險
從理論上講,企業規模變化所引起的報酬變化分為三種:一是報酬增加的幅度超過規模擴大的幅度,它是規模經濟的結果。比如規模擴大后生產能力進一步進步、生產產量增加、購銷用度減少、專業化的協作發展、降低了廠商的生產本錢;二是規模增加的幅度與報酬增加的幅度相等。 即當整個生產經營規模增加時,每一要素的邊際產量和均勻產量都維持不變;三是報酬增加的百分數小于生產要素投進增加的百分數,它是規模不經濟的結果。 比如由于規模過大引起治理效率下降、各項用度增加等。一般以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往往先是規模報酬遞增,然后是規模報酬不變的階段 ,假如再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的話 ,廠商將進進規模報酬遞減階段。因此,無論是企業、行業或地區都有一個資源公道配置的題目,在做出擴張企業規模的決策時 ,要充分考慮生產規模是否適度,是否構建了與企業規模擴張相配套的有效的內部治理制度等。否則,無窮度擴大企業規模、盲目走企業擴張的道路,終將導致企業的失敗。
2.多元化經營引致的風險
由于企業規模的擴大往往是與多元化經營共生的,跨地區、跨行業經營幾乎是我國大型企業普遍采用的經營模式。從企業經營實踐分析可知,多元化經營是有條件限制的,假如不考慮這些限制條件,盲目進行多元化經營,企業終極將以經營失敗而告終。
巨人團體的教訓告誡我們 ,只有走“相關多元化”的道路才是分散投資風險的關鍵。企業將精力和資金投進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新進進的領域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使得有限的資金被牢牢套死。企業經營的多元化反映了企業經營業務領域的分散化,它可以進步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市場彈性,使企業形成協同效應,降低治理與組織用度等。但是,過度的多元化易造成企業因信息溝通不暢、業務過多而難以協調和控制,特別是通過吞并增加的新業務,在文化上與現有企業存在較大沖突,易導致企業效率降低;此外,過度多元化會分散企業的資源和精力,削弱主營業務能力和競爭上風,也會使企業因進進其不熟悉的行業而加大經營風險。因此,企業多元化經營必須充分關注相關多元化。對企業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往往是與專業化經營同時出現的,產品之間或業務活動之間具有的關聯性,使得公司可以享有并充分利用各產品間和各業務間的相關性,實現本錢上風。
3.內控不力引致的風險
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有內因與外因之分,外由于表,內由于本。隨著社會法制化的推進及企業競爭的加劇,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治理最重要、最關鍵、最基本的內部治理因素之一。只有建立、健全并執行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做到基業長青,而假如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就會進一步暴露企業治理體制的欠缺和導致治理者的失誤,成為釀成企業財務風險的警源。
事實上,諸多上市公司違規操縱案例都與公司治理不健全有關。首先,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假如一個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各司其職,協調運轉,相互制衡,這就在最高層次上保證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其次,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是內部控制的組織保障。它具有權力配置、激勵約束和協調功能,可以解決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題目,可以規范和約束代理人的行為,克服代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可以激勵和約束董事會和高級治理層的行為,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的效率。
研究表明,從委托代理關系角度看,企業內部控制弱化主要表現在:
。1)法人治理弱化。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在財務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健康的,而弱化的法人治理結構其財務表現是趨于惡化的。目前,我國法人治理結構弱化具體表現為:股東大會成為“橡皮圖章”,并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多半流于形式;董事會內部治理不健全,沒有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董事不“懂事”的現象時有發生;治理層缺乏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監事會形同虛設。
。2)沒有建立多層次的內部控制與監視體系,包括股東對經營者的約束和控制、經營者對治理者的約束和控制、治理者對員工的約束和控制。
。3)沒有建立企業內部激勵約束機制。現代企業治理需要設計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建立將企業經營者及員工的努力程度與他們個人相連系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目標。實踐證實,單純依靠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控制是不夠的,必須還要和激勵方式結合起來,產生凝聚力,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內部控制系統。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司:《企業財務通則》解讀,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 劉彤霞.《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法及系統的構建研究》,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 張叫、張艷、程濤.《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4] 彭韶兵、刑精平.《公司財務危機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形式及原因探析】相關文章:
探析現代企業財務的風險管理03-20
探析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12-04
金融審計風險的表現形式與防范對策03-24
現代油畫中色彩情感的表現形式探析03-29
探析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03-20
探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03-24
應收賬款風險治理探析02-26
探析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與防范03-13
建筑施工企業風險防治探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