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財務風險評估體系的探討
任何一個評估體系的建立都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不斷地擴建數據庫,并通過運用歷史數據對該評估體系予以及時修正,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財務風險評估體系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借鑒。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及研究現狀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風險”一詞源于古典經濟學,主要是用于論證企業收益與隱藏的或有代價之間的辯證關系,而財務風險是把風險概念具體到財務領域。因此,了解財務風險概念,首先需要清晰財務的主要內容:財務是指企業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包含籌資階段、資金投入階段、資金轉化階段和資金回收及分配階段。因此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資金運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目前學術界對財務風險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經營活動中,由于面對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導致公司在財務經營狀況上存在的不確定性,具體來講主要指在公司籌融資、資金投放運用、資金回收及分配上存在的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穩定性風險及持續現金回收風險等。此處所指的現金是指廣義的現金。
狹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償還債務能力上的不確定性,主要指企業是否擁有充足的現金流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償債能力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企業能否按時償還到期債務需要衡量其資產結構的優化程度,觀測其與債務結構的匹配性如何。企業償債能力目前可以通過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等相關財務指標予以監控。
本文討論的財務風險是指廣義的財務風險。
(二)財務風險研究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日漸健全,資本市場愈漸開放,投資者對企業經營現狀的了解程度也日漸提高,如何提前評估企業財務風險、及時防范財務危機成為投資者和經營者共同重視的問題,也是學術界重點研究的課題。
蘭艷澤(2001)從集團公司的角度對財務風險進行了分析,認為集團公司財務風險主要在于不斷地規模擴張導致企業資源不能及時最優化整合,管理層級結構不斷深化造成企業信息溝通不暢,致使集團公司管理能力下降,出現“臃腫綜合并發癥”,從而提高了企業籌、融資風險和經營風險;唐曉云(2007)年在“略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一文中,對財務風險進行了定義,認為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受各種不確定因素(或難以控制因素)的影響,造成企業財務狀況不確定,從而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國內學者也對風險評估做了大量細致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建立多種變量的回歸模型,通過實證分析的方法,分析公司財務結構,了解其真實財務狀況,構建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油曉峰(2005)在《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研究》一書中,總結了現有國內文獻對財務危機預警機制回歸模型的方法。
二、財務風險形成的內外成因
(一)外部成因分析
企業存活于市場中,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人體的細胞,那么市場環境就好比于人體的細胞液,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如何需要受市場宏觀環境的外部影響?傮w而言,財務風險形成的外部成因包括經濟環境風險和市場環境風險。
1. 經濟環境風險
經濟環境主要是指受外界影響的宏觀環境,其風險在于外部宏觀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致使公司財務不確定性增加,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加強。概括而言,經濟環境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受外部稅收政策、經濟宏觀政策、國家貨幣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等相關整體層面的變化。對于單個公司而言,經濟環境風險很難避免,不可改變,只能提前做好規避風險措施,但難以將風險降至為零。
2. 市場環境風險
企業持續的生產經營依賴于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而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必然會影響企業政策的生產經營活動,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這就是所謂的市場環境風險。具體而已,如果一個行業,其消費結構發生了轉變,那么企業如未能及時改變產品針對的市場人群,并及時做出調整,則企業就要面臨被消費變動所導致的產品滯銷風險,最終導致企業銷售收入下降,資產負債配比結構不合理等一連串反應。
(二)內部成因分析
外部成因只是導致財務危機的一部分,根據研究對象不同,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需“因人而異”。本文,筆者將內部成因概括為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籌資結構不合理、現金流預算不合理三方面。
1. 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
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保障,一家內部控制機制健全的企業,能及時監控各項經營指標,對異常情況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然而,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并沒有單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更沒有設置內部控制部門負責日常經營行為的合規及風險規避工作,以至于在操作執行部門為個人利益不顧公司風險繼續發出有關指令時,公司管理層難以得到監控,最后導致風險被放大。
2. 籌資結構不合理
企業的籌資行為是企業保證正常經營所需資源的重要經營行為之一,籌資結構包括債務結構、債務成本結構以及與之對應的企業資產結構和公司產品利潤回報結構。如何合理配置企業資源,科學籌資,在保證滿足公司正常經營所需資源的前提下,最低成本低籌資,并合理配置籌資結構,避免在短期間內大額支付負債是合理籌資的重要要求。
3. 現金流預算不合理
前文已述,狹義的財務風險主要指企業難以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因此提前對現金流做出合理、科學預算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多企業都在上期期末和本期期初制定資金預算,并編制報表,但是能否按照預算執行以及預算編制是否合理、完整是衡量該預算編制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重要標準。
三、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建立的步驟
對財務風險評價并非是一個單一步驟,而是一集業務程序梳理、風險識別、風險指標選擇、風險權重確立于一體的系統工程。
(一)確定財務風險的界定及識別
對財務風險的界定及識別是構建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關鍵環節。財務風險的識別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如德爾菲法、表格分析法、壓力測試法等)并用,梳理企業業務流程,分析風險來源,測試風險條件發生時對公司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影響。
前文已述,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外部成因和內部成因。因此,對財務風險的識別主要分為對系統風險的識別和非系統風險的識別。系統風險主要是對宏觀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的識別,如政策風險、稅收風險、法律風險、市場環境變化風險、經濟形勢風險等;對非系統風險主要是針對企業自身經營環境、業務流程進行梳理、識別。
(二)初步確定財務風險指標,并構建多元回歸模型排除剔除共線性指標、確定各指標權重
通過對財務風險的識別,依然清晰主要的風險大類,其次需要著手對風險指標的篩選。首先,需要初步確定風險大類及風險大類指標。風險大類主要有系統風險定性類、短期償債能力類、長期償債能力類、盈利能力類、發展能力類、現金流穩定類,而各項大類具體指標又可以細分為眾多財務指標,可依據企業自身情況斟酌。
其次,需要構建多元回歸模型,通過正態分布檢驗、T檢驗、非參數檢驗等剔除存在共線性的變量,從而避免各變量之間因共線性而對最后評估體系的影響。
最后,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對各子風險指標予以降維處理,得到各風險指標的得分矩陣,從而確定各財務風險指標的權重。至此,企業財務風險評估體系初步建立。
(三)運用歷史數據對財務風險評估體系予以修正
任何一個評估體系的建立都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不斷地擴建數據庫,并通過運用歷史數據對該評估體系予以及時修正。對財務風險評估體系的修正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在企業數據庫不完善或者不足以修正財務風險評估體系時,可以運用同行業上市公司數據予以修正;第二,在企業自身歷史數據庫較為完善時,可以直接運用自身數據庫對財務風險評估體系予以檢測并及時分析差異、修正該評估體系。因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成因并不一致,因此本文提倡在修正階段,以自身歷史數據庫為好。
四、結語
本文首先明確了財務風險的概念并梳理了目前學術界對財務風險的研究現狀;其次,分析了造成財務風險的內外部成因;最后,詳細闡述了構建財務風險評估體系的主要步驟。文章主要強調,企業財務風險需依行業而定,每一家企業的自身內部成因不一樣,因此對財務風險評估體系的構建及后續修正亦以自身歷史數據為好。
【對財務風險評估體系的探討】相關文章:
企業外部市場財務風險預警控制體系建設探討06-26
中國福利經濟制度績效評估體系構建探討08-30
財務風險種類探討10-23
資產評估增值的探討09-08
企業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08-04
審計風險模型探討08-26
探討防范會計風險的對策08-22
關于企業財務風險界定的探討06-26
企業財務風險熟悉及成因探討04-28
資產價值評估體系的構建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