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工程力學論文15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工程力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程力學論文1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側重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工程力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性,因此采取何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高職教改的重要內容!耙惑w化”教學法體現能力本位特點,因此本文立足于高職工程力學課程教學的現狀,以概述“一體化”教學法作為研究切入點,闡述“一體化”教學法在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最后提出實施“一體化”教學法應注意的事項。
一體化教學法工程力學教學應用工程力學是理論性非常強的專業基礎課,在工程實際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因此該課程被列為高等院校理工科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但該課程同時具備抽象性和繁瑣性,對學習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該課程又成為理工科學生的困難課程。而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緊隨時代發展,是否滿足教學規律又成為其關鍵所在。本文結合實際,對“一體化”教學法在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了探索與實踐。
一、“一體化”教學法的概述
“一體化”又叫教、學、做一體化,是當前學校普遍提倡并優先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將實訓室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條件,將理論與實訓等教學內容重置,師生互動,邊教、邊學、邊做,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全面、準確的掌握課程知識,實現二者的無縫相融。
工程力學課程是理論性較強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學習過程中困難較大,單純的講解和死記硬背已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因此通過教學內容調整,將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過程與工程中典型工作任務緊密融合,教學過程中實行分組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團結協作品質,最終形成知識、能力、素質綜合培養于一體的教學新模式。
二、“一體化”教學法在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中應用策略
1.工程力學“一體化”教學設計
工程力學課程一體化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在于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程度的高低。在內容設計上,我們與企業行業專家充分溝通,與一線技術人員積極討論,最終確定該課程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同時制定了如下教學模塊:
對應每一教學模塊都制定與生產實際相符合的一體化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把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有機的結合,貫穿始終,并且根據每一模塊教學內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同時制定不同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例如在“受力分析及受力圖模塊”部分中,關于機構的受力分析的學習,根據教學情況制定如下教學“魚骨圖”
2.一體化教學過程
在工程力學“力與約束”教學模塊中,取“油壓加緊機構約束類型的分析”為典型工作任務,展示一體化教學過程。
(1)明確本次教學任務的能力目標要求與知識目標要求;
。2)教師展示油壓加緊機構的拆裝,并在具有約束的部位加以標識;
。3)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分小組對機構進行拆卸,并提出問題;
(4)教師匯總問題并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吸收、理解;
。5)小組討論,制定任務單,畫出所有約束類型及約束力圖;
。6)教師指導、糾錯,協助學生驗證所完任務的正確性;
(7)總結、歸納。
三、工程力學一體化教學注意事項
1.建設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一體化力學實訓室
一體化教學離不開與之對應的一體化實訓室,尤其在材料力學部分,研究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所發生的拉壓、剪切擠壓、扭轉和彎曲等,通過現場展示,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而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建立“雙師型”的一體化教師隊伍
一體化教學講究“文武雙全”,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在力學課程的教授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困難做到有問必答,而且能夠舉一反三,否則將難以勝任一體化教師一職。
3.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一體化模式,即教學方式的一體化、教學內容的一體化、教學途徑的一體化。在這一方式的培養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強,目的性更明確,為適應未來崗位和社會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4.實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檢驗學生全面學習效果的途徑,可以培養學生相互督促和主動積極學習的習慣。高職院校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積極改變以考試定成績的評分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從多方面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工程力學》課程中,可以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技能目標”三個方面來進行考核。其中,“知識目標”主要通過開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而“能力目標”和“技能目標”考查是教師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的評分、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互評和完成任務報告的質量綜合評價進行的考評?傮w來說,綜合能力=學生自評20%+組內互評20%+考試成績和任務報告60%。
在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中引入“一體化”教學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親自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在學生分工協作、自主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用所學理論來指導項目的實施,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直觀深刻地理解了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解決問題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工程力學論文2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工程管理;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工程力學》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主要的技術基礎課,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使得工程力學在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學生們對于課程的不重視、學生們覺得學習起來特別難、力學課堂容易沉悶、在較少課時內需要完成三大力學的教學內容……這些問題使得工程力學課程在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授課過程中往往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本篇文章就針對教學過程中容易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供大家參考。
《工程力學》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主要的技術基礎課,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所需的基礎知識。本課程涉及到的重要內容是研究物體的受力分析、平衡規律和各類構件承載力(強度、剛度、穩定性方面)的分析方法、計算理論;研究桿系結構的組成與受力特點,及求解桿系結構內力與變形的方法,其教學內容里包含了很多力學理論推導和計算過程,這些知識在傳授給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過程中,他們通常覺得接受起來比較有難度,所以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工程管理專業《工程力學》課程進行一定的教學改革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1工程管理專業對《工程力學》課程的特殊要求
工程管理專業的力學課程與工民建專業的力學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工民建專業的力學課程將《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分為三大課程分別講授,將每種力學理論的推導原理和計算過程都講解的非常詳細,對學生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比較高,因為工民建的學生未來很多要從事結構設計工作,力學知識對于結構安全性的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工程管理專業和工民建專業的學生未來從事工作的性質有很大不同,他們未來的工作可能從事項目的管理工作,或者監理的工作,也可能從事工程造價的工作,而力學知識在這些工作中的應用不會像在專業設計工作中那么多。所以,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對于工程力學知識的要求也必然和工民建的學生有所不同,如果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教學,勢必會影響針對工程管理學生的教學效果。目前,大多數工程管理專業的力學課程僅設置一門《工程力學》(授課學時為64—80),并在這一門課程中貫穿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這三大力學的理論計算知識,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三大力學的理論計算知識有效的傳遞給學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另外,在從事工程管理專業《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對于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們對于本課程的接受程度。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常常會覺得力學課程在未來的工作中應用不多,沒必要學,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不愿意動腦筋去領會復雜的力學理論原理,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對步驟進行簡單的死記硬背,這就使得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何選擇更有用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2工程管理專業《工程力學》課程的改革建議
2。1教學目標的調整課程教學的目標決定課程的教學方向,如果力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定得過于側重力學理論原理的講解,則對于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針對性不足,畢竟他們將來主要從事生產第一線的施工、安裝、管理、設備維護等技術工作,對于他們而言,真正涉及到力學計算的地方可能不多。所以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弱化理論分析”,轉而側重講述力學知識的應用,讓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很快地理解掌握力學知識在建筑結構方面是如何應用的,這能夠增加力學課程對于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針對性。另一方面,由于力學課程的特殊性,除了教學方向上制定的目標外,還應該更加側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力學體系、授課案例的合理設置,增強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嚴密的思維,有助于將來更好的從事工程管理工作。 2。2教學內容的調整
2。2。1圍繞主線精選教學內容以研究結構體系的力平衡和變形協調以及二者之間的物理關系為主線,貫穿全書,建立對工程力學的整體認識。在理論力學部分通過重點講解平面力系給出力學平衡的知識,并進一步引申到空間力系,讓學生對于力學平衡有整體系統的認識;在材料力學部分通過重點講解結構構件的內力和應力給出內力和變形的知識,并且進一步灌輸內力和變形在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中的應用;在結構力學部分通過重點講解力法和位移法的內容深入理解力平衡和變形協調的物理關系在結構體系中的應用。按此教學線路去均衡的安排教學時數,適當刪減不必要的`理論內容,側重內容的應用性[1]。
2。2。2教學內容結合工程結構分析從工程的角度講,力學知識如果完全脫離了工程結構和施工去講解,則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工程管理的學生日后經常要和房屋的搭建以及相關的施工器械打交道,教學的內容多結合結構骨架和施工機械會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比如談到鉸接和剛接的問題時,可以聯系到工廠的承重體系,并且涉及到承重體系基礎的問題,通過分析不同廠房承重體系基礎形式的不同,讓大家了解鉸接和剛接的區別,進一步了解排架和剛架承重體系的區別。這樣,學生就不會認為學習力學是沒有的,就會感覺到力學和大家從事的行業有著緊密的關系[2]。
2。2。3教學內容結合施工分析在教學內容中結合學生在工地上的上所見所聞,專業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進行滲透,以培養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比如受力分析中的彎矩問題可以聯系到塔架結構或者吊車的平衡分析,當學生初到工地看到塔吊的時候,肯定也會疑問為什么高處的吊車臂除了吊需要的結構材料以外,還有一些吊塊懸于空中,那么可以通過力學知識給大家提供解釋,告訴大家吊車可以通過該變平衡重的重量來控制吊車的載重,以免吊車翻轉。如果把這樣的問題放到講解彎矩內容的過程中,會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3工程管理專業《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工程管理學生《工程力學》的教學不能單一的側重理論講解過程,而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3。1精講多練由于工程力學要在比較少的學時里給大家交代三大力學的內容,所以要非常精的選擇教學內容、案例和作業,并且課上多練習,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我在多年的授課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老師講的再多學生不練習也仍舊不會,尤其是力學這門課程,學生們普遍認為是非常難學的課程,這樣就更需要加大練習的力度。在課堂時間的安排上要更多的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到黑板上做題,老師會在這個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教學效果會更好。
2。3。2啟發思考力學課程很重要的一方面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經常通過提問讓大家思考,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解實驗或實際工程等例子,逐步引導大家思考,引出重要的概念和理論;通過比較不同的例子,讓大家思考理論之間的關聯性;通過總結讓大家更清晰的看到問題的本質。比如,在講授如何繪制梁的內力圖時,可以拿出一個作用有分布荷載和彎矩作用的簡支梁,讓大家分別用列方程法、簡易規律法和疊加法繪制彎矩圖,這樣在解答這道題的過程中,不僅復習了求解支座反力的知識,而且將繪制彎矩圖的幾種方法對比的應用到一個案例,讓大家不僅對這部分知識記憶深刻,而且理解認識也會更深一層。總之,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教學,培養大家的思考能力、聯想能力、歸納能力,甚至發散思維等等[3]。
2。3。3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往往是英語等課程常用的教學手段,在力學課程當中很少有應用,可是通常的力學課特別容易讓人感覺沉悶,所以可以考慮把這種靈活的教學手法應用到力學的教學中。拿出一個案例讓大家討論可以用什么樣的力學理論去解答,或者拿出一個案例讓大家討論可以用幾種力學方法解答,這些討論案例的設置不僅會增加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會讓學生們對于所學的內容印象非常深刻。
工程力學課程是后續課程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為將來的結構課程和施工課程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知識基礎,教學中進行了上述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實踐操作,必定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們對于工程結構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初步了解,激發他們對工程方面知識的學習興趣,并能把力學知識用到實處,培養出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秀華!肮こ塘W”課程教學的探討[J]考試周刊,20xx,(50)
[2]龍馭球,包世華。結構力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胡曉光。論結構力學教學改革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龍江高教研究,20xx,(9)
工程力學論文3
摘要:以內蒙古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按照專業認證要求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方案以工程教育認證為主線,以特色鮮明為引領,以課程體系制定為落腳點,將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專業認證;工程力學;培養方案
工程教育認證是專業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工程類專業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工程教育認證可構建工程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推進工程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建立與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促進工程教育與對應行業的聯系,增強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產業發展的適應性。中國從20xx年開始全面構建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20xx年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國!度A盛頓協議》(WashingtonAccord)是普遍認可的本科工程教育專業國際互認協議,是工科畢業生職業能力國際公認的權威要求。為了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工程人才國際流動的'需求,中國按照華盛頓協議成員國標準,在全國高校全面開展了本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內蒙古科技大學于20xx年開始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相繼有若干專業通過。20xx年開始著手各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并要求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進行。內蒙古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于20xx年成立并招生,至今已經連續招生16屆。由于國家并未出臺工程力學專業的專業認證標準,本文結合相近專業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內蒙古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進行了如下探索。
一、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求為根本標準,依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xx年)》對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參照教育部頒布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國家標準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等相關文件精神,以“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為指導,結合學科專業特點,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育人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持標準引領,目標導向: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行業制訂的專業人才標準等為參照,結合國家“新工科”建設內容,分析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產業發展對人才的市場需求,學生發展個性需求,在專業辦學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整體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科學設置模塊: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標準,全面梳理課程體系,科學合理設置各課程模塊及學分要求,構建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創新素質模塊”四部分融合、層次分明、比例協調的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根據工程力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公共基礎實踐、專業課程實踐、專業綜合實踐和第二課堂活動”模塊化、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明確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實施方案,增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根據工程力學專業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自學討論課程、研究型課程、設計性課程、科研訓練課程、創新創業訓練等課程,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訓練創新創業思維。
二、工程力學專業培養方案修訂
。ㄒ唬┩怀鰧I特色
內蒙古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是以土木工程為行業背景,以土木工程中力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分析并解決土木工程中力學問題為使命,并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畢業生大部分從事土木行業工作,在培養方案的修訂中一定要突出工程力學專業特色。經過認真思考和討論,認為本專業應以力學學科為依托,結合土木工程學科資源優勢,強調學科交叉和融合,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力學基礎和相關土木知識。堅持重應用、重實踐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理論分析、運用軟件進行計算和應用現代工具進行實驗、實踐的能力。
。ǘ┖侠泶_定培養目標
結合內蒙古科技大學辦學定位和土木工程專業認證標準,依據專業特色要求,提出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系統扎實力學理論基礎知識和土木工程學科基本知識,具備解決與力學相關工程技術問題的理論分析、數值計算與現代科學實驗能力,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工程創新意識與國際視野,并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
。ㄈ﹪栏裨O定課程體系,安排好課程內容
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在廣泛征求校內外專家意見基礎上,制定培養目標,制定畢業要求,根據畢業要求選擇課程及制定課程教學大綱,編制完成專業培養方案。在培養方案中,嚴格按照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設定課程體系,并安排好課程教學內容。培養方案在通識類必修課程中安排大學英語、體育、計算機技術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業基礎等校內平臺公共課程,在學科基礎課程中安排數學類、物理類及基礎力學等課程,在專業必修課程中安排彈性力學、振動力學、計算力學等專業核心課程,將大部分土木類課程放在專業選修課程中,以便使學生在掌握了力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選學相應土木類課程,以期完成力學理論與行業背景的結合。同時,在培養方案中增加與上述模塊相應的課程實踐環節和素質拓展、創新創業類模塊,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思維,樹立工程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
三、結語
通過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內涵的理解,結合內蒙古科技大學辦學定位和工程力學專業特色分析,在明確學生應具備知識、能力、素質情況下,制定了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畢業要求,藉此選定課程并將其置入一定模塊中,完成一套完整的專業培養方案。方案中以工程教育認證為主線,以特色鮮明為引領,以課程體系制定為落腳點,綜合考慮、層次分明、循序漸進、體系完整,將學生作為主體,培養能與國際接軌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宏偉.工程教育認證下機械類專業材料力學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20xx(8):165-166.
[2]楊新俊,崔政偉,宋春芳.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流體力學課程教學探索與改革[J]試周刊,20xx(10):48-49.
[3]李良軍,易樹平,嚴興春,等.研究型大學本科的卓越計劃培養方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3):46-50.
[4]楊肇夏,屈波,劉拓.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高教研究,20xx(5):48-49.
[5]姜理英,陳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3(9):256-260.
[6]黃山,鮑學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工程管理專業建設的構想[J].高等建筑教育,20xx(1):16-22.
[7]李擎,崔家瑞,王麗君,等.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自動化專業課程地圖設計[J].高等理科教育,20xx(6):110-116.
[8]柯旭貴,吳夢陵.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職業標準的材料加工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中國冶金教育,20xx(6):81-85.
[9]葉松,周萘,王海.高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xx(1):131-132.
工程力學論文4
摘要::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是激勵和督促學生有效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和途徑。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力學課程《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本文進行了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研究。設置考核評價元素多元化,改變了一張考卷定乾坤的定式,加強學生學習的過程化。尤其是在程教學中增加階段性測驗,督促學生保持一貫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及時復習與掌握所學過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后續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教學改革措施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考核評價方式;改革;理論力學;材料力學
《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力學課程。這兩門課程的基礎概念抽象、理論性強、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強,學生在學習中普遍感到困難。目前課程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考核通過期末閉卷考試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和計算理論的.掌握。這種情況下,學生平時受到的學習監督與約束較少,課下不能及時練習和復習,難以鞏固與消化已學過的知識。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由于學生對前期講授過的理論和概念沒有理解,便出現課堂聽不懂、不愛聽課等現象,繼而影響后期的繼續學習,學習效果越來越差。在考試來臨之前,學生臨時抱佛腳,靠死記硬背突擊備考,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比較差,不利于其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對《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這兩門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改革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為其他類似課程的考核評價提供了一定參考。
一、考核評價元素多元化
多樣的考試考核方法,能夠改變一張考卷定乾坤的定式,改變學生被動應考的局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本文研究中把學生最終考核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累加。平時成績包括階段性測驗、平時作業、課堂參與、實驗與出勤情況等。階段測驗具有與期末考試一樣的考試環境,以保證考核評價的客觀公正。對平時作業,通過讓學生在講臺上講解等形式抽查其作業完成質量,抽查結果作為平時作業成績的權重。課堂參與情況包括隨機抽查提問和討論,在保證每個學生每學期都有相等的提問機會前提下,視具體情況進行有限幅值內的加分或減分,該分值當場告知學生。這些措施能夠有效督促并鼓勵學生主動做好預習與復習、有效聽課,加強學習的過程化,提升學生的課堂存在感。對于有實驗的課程,通過學生的實驗設計、操作、試驗數據整理與分析等情況,檢查學生的實驗掌握情況,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考核時間的分段化與連續性
對于只有期末考試的課程,學生往往在期末考試的一至兩周的時間里突擊學習,應付考試,不利于學習成果的有效鞏固[2],本文研究在課程教學中增加階段性測驗,督促學生保持一貫的學習態度。階段性測驗根據課程內容分模塊分階段設置,其成績作為總考核成績的一部分。比如《理論力學》分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個篇章,學完每個篇章后對該部分內容進行測驗。對于《材料力學》,根據現有的教學內容安排[3],把各基本變形構件的內力計算和應力狀態分析的內容作為一次測驗,變形桿件的應力和變形計算作為第二次測驗。學完全部課程后通過期末考試測試所有講授過的內容。這樣使學生基本上每個月進行一次測驗,促使大家及時復習與掌握所學過的內容,有利于他們后續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教學實踐表明,設置多重考核評價元素和考核實踐時間的分段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考試成績。但是也有少數學生沒有重視上述改革措施,測驗成績差,在期末考試前沒有因為平時成績差而加倍努力備考,反而放棄了考試,致使期末考試成績更差。在以后的平時教學中,應該注意向學生強調考核方式,引起大家的重視,最終使整體學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課程學習內容。在今后的教學中將不斷地研究、探索和實踐更加有效公平的考試考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紹春.再談美國大學如何進行課程考試.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xx.4:9-13.
[2]江捷.美國大學課程成績評定方法及啟示.電子電器教學學報,20xx,33(6):21-22.
。3]張青霞,杜蓬娟,徐蕾,等.探索培養應用創新能力的材料力學教學方法.高等建筑教育,20xx,24:13-14.
工程力學論文5
論文關鍵詞:獨立學院;工程力學;改革
論文摘要:近幾年,隨著獨立學院的崛起和發展,使得進入獨立學院就讀的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各個獨立院校面臨著規模迅速膨脹,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給教學質量帶來嚴峻挑戰。其中工程力學課程的開設也就面臨新的挑戰。
工程力學是一門理論嚴謹、推理嚴密而又廣泛聯系工程實際的一門學科,是現代工程技術的基礎理論。它是我校光電專業、金屬材料專業、高分子專業和工業設計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培養學生抽象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以及利用工程力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習機械原理、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等一系列后續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1-3】。我校作為獨立學院為確保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在課程建設上對其進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相對比較枯燥傳統的板書對于復雜圖形的講解很困難,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精美的課件,引入生動的動畫,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大課堂容量。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大,授課內容形象直觀,可以節約教學時間,增加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學生是教學行為中的主體
教師的目標不是把課講好,而是讓學生學好。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不僅僅是將知識通過各種渠道灌輸給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教師不停播放課件,邊播放邊照本宣科地讀課件,大部分學生聽得則是昏昏欲睡。在工程力學課堂教學中,提倡老師將板書、肢體語言等多種手段與課件播放相結合真正實現“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
(二)教師要制作富有個性化的課件
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制作適合自己的課件。雖然有現成的課件可以使用,但再精美的課件不一定適合自己。通過教師自己制作課件,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保留每位教師的風格和特色。教師在授課和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思考和做筆記的時間,要盡量使課件思路敏捷,文字簡潔。同時,教師平時要注意素材收集,方便靈活應用。作為教師應是上課之前要備好課件,下課之后還要根據上課的情況不斷完善和補充課件精益求精。這樣的反復過程,不但提高了課件的質量,而且對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要提倡學生做筆記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記筆記的學生越來越少,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能聽得懂,但在課下無從下手復習。記筆記時應該對講課的重點內容做記錄,對老師強調的難點和不易掌握的內容要記錄。至于基本的概念在教材中直接做標記即可。在利用多媒體上課時,老師不應該只局限于三尺講臺,可以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在屏幕顯示中要經常穿插一些其它的教學方式,如板書、課堂討論、習題等,使學生能得到適當休息,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
二、工程力學課程考試的改革
基于工程力學課程通過教學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自學和創新能力的目的,考試的形式可以使多種多樣的,例如論文、開卷考試、階段測試、試驗和實地考察、答辯、專題討論、口頭演示、同學評價、圖片演示、設計、制圖或模型、個人研究項目、小組研究項目、自評、資料分析、書評、課堂表現、實習和社會實踐筆記或日記、口試以及閉卷口試等。
(一)小組研究項目
用力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每一個老師講課時都會講到的內容,當課程講到一半或快結束時,就可以出個實際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研、建模、計算編寫研究報告等,因為學生的時間有限,這類題目不宜過大,給學生的時間大約是1個月左右,老師定期指導,才能夠保證質量。
(二)論文
對于工程力學中比較新的問題,可以采取讓學生編寫小論文的形式結課,以實際工程為背景選擇問題,學生需要使用多種交流手段(如社會調查、上網、去圖書館、走訪、實驗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進行歸納、分析,還可以自行設計并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記錄試驗、調查和資料收集篩選的結果,注重學生自我積累考核證據,甚至是可以采用綜述性質的論文,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某個問題的研究前沿。為保證考核的準確性,要求教師對每次課業和每次課內外活動都要給出明確的等級評判標準。
(三)期末考試采用多種方式結合
在對工科各類專業學生所授《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了相對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和評價方法。首先把該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際案例分析三個環節來進行,每個環節上都有不同的考試方式和評價辦法。理論教學多采用筆試考試方式實驗教學多采用實驗操作演示及實驗報告考試方式;實例分析多采用論文和答辯考試方式等。過程考試與集中考試相結合,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次過程化考核成績累加起來,算作學生的平時成績。學生最后成績的得出,按照平時成績30-50%,期末集中考試成績50-70%算。隨著考試條件和手段的'進一步改善,可加大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
三、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規范教學過程
工程力學課程建設要做到目標明確,教學要求規范,課程內容統一,教學大綱符合標準化、現代化要求。按照我校工程力學課程的任務及其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制定出了符合我校特色和適應各專業教學目標要求的完整的、規范的工程力學教學大綱。并結合我校工程力學的教學狀況,制定了工程力學課程建設的長遠規劃、工程力學教學規范,從教學大綱、進程計劃、教案、講授、批改作業、命題、考試等全過程實行全方位把關,保證教學各個環節規范合理,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
工程力學實現由單純傳授知識到重視培養能力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使課堂成為學生智能培養的舞臺,營造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加強互動,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積極思考。強化基礎,突出重點,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加強習題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互動、啟發和學生溝通交流,還要給學生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堅持精講精練,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貫徹“少而精”的原則,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改變過去多而不細的方法,將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理論和分析方法教給學生,并通過必要的基本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為發揮其創造性留足時間和空間。教學的重點內容是關鍵所在,教師講解的應當是各章節的主干內容,著重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徑和轉化條件”。而對一般內容或者比較簡單的章節則可稍加指點。次要的、煩瑣的內容少講或不講。課程的理論部分精講,例題僅講解題思路,同時在課堂上可以舉一些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定性例子,也可以引入一些工程應用的具體實例等信息,突出工程概念的培養和力學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由于學時減少,不能用大量時間來多練,因此,力爭做到少而精。
四、結語
通過一年的課程建設,我們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改革,取得了明顯效果。下一步還需對工程力學課程建設不斷探索、實踐和完善,力爭使工程力學課程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盡早建設成為我校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趙芳枝.以大學考試改革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xx.1.
[2]劉起霞,崔紅麗,陳麗.力學實驗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跨世紀,20xx.1.
[3]侯作富,等.理論力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時代教育,20xx(3):49~50.
工程力學論文6
1地質體的力學特性
。1)地質體產生于一定的地質環境,地質體是由地質環境中按照某些結構排列的巖石、水等構成的,其具備非均勻性、非連續性的地理特征,無論是初始狀態特性,還是流-固耦合特性都充分體現了地質體的獨特性,區別于傳統力學的研究對象。
地質力學界對地質體特性的研究并沒形成一個統一的描述方法,其中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這需要做好相關的室內試驗,進行精細性的分析,獲得豐富多樣的本構關系,掌握地質力學的特殊規律。地質體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僅僅通過局部的巖石試樣,并不能代表其整體的特性,巖石試樣缺乏典型代表性,巖體試樣不能脫離地質體本身,否則其會喪失處于母體中的作用。在某些狀況下,獲取試樣,會導致其內在特性的改變。為了更為深入地研究地質體的整體特征,需要深入了解地質體的局部特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地質體整體特性的描述及探測,從而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
。2)地質體的特性與地質構造運動、地質環境密切相關,從而影響到地質體的一系列的力學行為。通過對力學分析方法的應用,不能取得定量化的結果,為了獲得地質體的初始狀態,需要應用工程地質力學的應用方法,從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地質體的特性具備多樣性,比如非線性特性、非彈性,這些特性與巖體結構面的特性密切相關,溫度效應、時間效應是固體材料的常見特性,地質體的特征與溫度、天氣等密切相關,其中外界因素的變化,導致其出現更為復雜的力學過程。
2工程地質力學所面臨的常見問題
。1)地質工程主要分為兩類問題,地下工程問題,比如水電工程的地下隧道、地下核肥料、地下礦藏等區域的采空區,地質體的活動斷層狀況、軟巖狀況、透水狀況等,對于工程的穩定運作產生一系列的影響,與工程建設、工程造價密切有關,這類問題主要涉及到高地應力前提下的地質體的變化狀況。第二類問題是地面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礎工程建設,鐵路公路邊坡、礦石開采,主要引發的問題為滑坡、泥石流等,我國的邊坡工程規模日益龐大,其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存在的主要力學問題是水、地震等作用下的破壞狀況。
一項合格的工程建設必然要經歷選址、勘察、設計等幾個模塊,在不同的工作模塊中,由于其工程階段的不同,工作目的的差異性,其工作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地質工程是一個整體性的工程,其內部各個階段間互有聯系,密切相關,為了解決實際工作需要,工程地質力學的應用要因地制宜,靈活應用,切實解決地質工程中的問題。
。2)在地質工作中,避讓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避開危險區域,是地質工程工作的重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首先明確哪些區域存在著危險狀況,獲得相關的地質資料后,再針對山體的穩定性進行判定,這種可靠性關系的判斷與地質工程的順利開展密切相關。建筑工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地質條件基礎上,如果將良好的地質條件誤判為不穩定,將會造成地質工程工作資源的巨大浪費。
在地質工程實踐中,有些地質問題依賴于工程師的工作經驗,比如利用邊坡穩定判斷方法進行滑面參數的分析,這些參數的確定依賴于豐富的工作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工作步驟需要利用有限元進行計算,這些可靠的地質工程分析方法都離不開大量的工程實踐工作。
3地質體力學特性探測的一般方法
。1)在地質工作中,選址是一門重要的工作,在選址過程中,地質人員需要依據地質條件、環境等,進行工程建設可行性的判斷,這需要進行工程建設地點、線路等的綜合性分析,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地質勘察工作,進行地質條件的深入了解,從而判斷出工程建設狀況。通過各種工程手段獲得工作資料將作為下續工作的依據,一般來說,勘察過程中獲得越多的資料,其工程設計的可靠性也就越大。在實際工作中,地質勘察的手段諸多,受到實際工程狀況的影響,地質資料的獲取比較困難,工程設計往往要進行多次設計。
為了實現地質工程造價的優化,必須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成本,而又獲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在最優成本的前提下,獲得豐富的地質材料。地質力學研究不僅僅需要獲得給定條件的結果,也要最大程度創造地質工作的良好條件,這通常需要進行表面位移監測、波動等方法的應用,進行地質體力學特性的探測。這些方法具備良好的工程合理性。
上述方法運用得當,可以進行某工作區域某點特征的獲取,而又不破壞地質體的原本形態,它的.探測成本也是比較低的,目前來說,我國的地質勘察體系并不健全,缺乏豐富的理論體系支撐,計算機應用技術體系尚不健全。
(2)相比于工程結構,地質體的可容許變形更大,工程結構與地質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比較復雜,遠甚于單純結構的變形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給出合理性的工程設計,必須進行地質體初始狀態、地應力場狀況的深入分析,從而給出恰當的工程設計方法,進行工程涉及到優化。在地下工程工作中,巖體分類技術是常見的工程設計方法。
目前來說,我國的巖體分類技術理論體系尚不健全,通過對這種巖體分類問題的論證,能夠滿足我國復雜環境區域工作的要求,進行復雜性地質工程可行性的判斷。工程巖體分類是比較籠統的,它主要適應于工程的初步設計階段、工程預算階段、招投標階段,這種方法與一般工程的力學計算方法存在較大差異性,有些精密、復雜、大型的地質工程,需要精細化的巖體分類技術方法,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適宜的工程方案,滿足實際地質工作的需要。
。3)在地質工程工作中,力學、地學是密不可分的,這兩者的結合都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工程建設效益,這與力學基本理論體系的發展密切相關,需要滿足工程建設工作的需求。通過對力學研究工程的應用,模擬復雜性的地質結構狀況,通過科學性的建模,滿足復雜的工程需要,這也需要工作人員的綜合性判斷,實現工作經驗與計算機數值計算結果的結合,確保力學及地質學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從而進一步解決工程常見問題。
。4)在實際工作中,地質工程師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進行某地區地層的直接判斷,從而有利于地質調查工作的開展,進一步節省工程成本,如果不能確保地質判斷的準確性,將會導致工程實踐的失敗,也不能獲得正確的力學分析結果。為了滿足實際地質調查工作的要求,需要進行力學分析手段的補充,進行地質體力學參數的獲取。
通過對力學手段定量化的分析,可以實現地質體的準確判斷,再通過一系列的力學理論方法,做好工程的定量分析工作,為工程設計提供豐富的信息依據。這就需要進行地質環境定量化的分析,進行地層的辨認、定性地分析,進行地層幾何特性的分析,這都離不開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好相關的現場監測工作。
4結束語
工程地質力學與地質工程密切相關,其實現了工程學科、力學、地學的結合,地學是地質工程的基礎,力學是重要的工作研究手段,以此為標準,實現工程工作的高效化,通過對不同學科的結合、研究、分析,實現工程地質力學的長遠發展,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滿足工程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何滿潮,王炯,孫曉明,等.負泊松比效應錨索的力學特性及其在沖擊地壓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煤炭學報,2014(2).
[2]陳安敏,顧金才,沈俊,等.地質力學模型試驗技術應用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2).
[3]楊智春,鄧慶田.負泊松比材料與結構的力學性能研究及應用[J].力學進展,2011(3).
工程力學論文7
摘要:力學計量儀器的檢定工作是相當的復雜和繁瑣的,不管是對操作工作人員還是對儀器設備的要求都是極高的。正如我們所知,它不僅是力學上或是生活上的所代表的那么簡單的意義,而無論是對物理學、力學還是科學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在力學計量的標準化方面任重而道遠。任何計量儀器的檢定都應該通過正規的勘測項目和遵循相應的規則,才能有效做到在適當范圍內防止錯誤的發生,本文針對力學計量儀器檢定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力學;力學計量儀器;問題探討
無論是在我們學習中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力學計量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多在最近的幾年中更是如此。其中,主要包括對力的值、質量、振動的頻率等一些相關的計量測試。在早期力學計量就形成以牛頓力學作為基礎,以質量為基本的力學。隨著時間的不斷的推進,力學計量基本體系都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同時,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顯示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等都被運用到了力學計量儀器檢定當中,并充分發揮著自身所具備的價值。
1力學與力學計量
力學是有關力、運動和介質的一門基礎學科。生活中力學的利用是十分廣泛,涉及面較廣,比比皆是。因此,力學計量作為力學的計量學也隨著力學的計量學也隨著力學的發展而被人們發現、研究。在當今社會,涌現出許多科技先進的力學計量儀器,有利于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獲取更為準確的數據,準確的檢測?茖W家與研發人員通過不斷進步的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將其融入力學計量儀器中,這樣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力學計量儀器檢定工作的各方面質量,也保證了實驗數據的準確性。一般,在我們習慣性的思維中,計量的概念就是物理或者力學中的單位符號,事實上卻不是如此。目前,大部分的國家都擁有完善的力學計量體系,而力學計量學運用也隨著變得更加廣泛。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計量標準,不同的計量標準計算出的數據就會呈現出不一致,這對力學檢測來說是一個大問題。相反,當計量檢定有一定的標準,就能保證計量的準確性,實現力學計量的自身價值。事實上,我們平時所說的一致性就是對其力學計量法理念上的一致性?梢哉f將力學計量法國際標準化的路程仍很遙遠。
2力學計量儀器檢定的基本理念
有關力學計量儀器檢定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振動計量儀器檢定的基本理念、力值計量的基本理念、流量計量儀器檢定的基本理念、壓力計量儀器檢定的基本理念和質量計量儀器檢定的基本理念。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振動計量儀器檢定不是陌生的,振動一般都是指某種物體由于速度轉動太快而使位置變換、或是速度的頻率等來解釋振動。對于振動的檢測的結果,其精準度是直接來源于力學計量結果。力值計量在過去的18世紀60年代,力值計量主要傳遞和測試的使用都是由水銀箱的模式去表達,但是其準確度不能保證。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力值的規范標準設備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去檢定。流量計量儀器檢定就是依據一定的流動區,將流量計量進行合適的分割,具體可以分為水、氣等一些液體流量計算的類型。并且流量的質量要進行嚴格的檢測,在一些具體的計量方法上面需要保持一致性。目前,流量計算分為動態流量標準的計算和極端計量值的具體規范研發。壓力計量儀器檢定可分為動態與靜態的兩種形式,其中,動態計量儀器檢定可以分成為激波管道與正弦兩種。靜態檢定都包括對比檢定以及砝碼檢測的這兩種形式。正如前文所闡述的,質量是在力學計量儀器檢定中最基本的原則,它也是屬于國際基本計量單位,國際上一般都是使用千克的形式表示。
3力學計量儀器檢定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在日常的力學儀器檢定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針對其問題,制定相關的解決措施。一是統一計量儀器檢定的方法。根據力學儀器檢定的現狀來看,其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并不只是物理學的要關注的問題。所謂的計量法的一致就是通過計量的方法的統一,從而因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計量的標準而帶來的計量檢定的誤差而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只有實現計量標準的統一性,才能提高我國的計量標準度,從而更好的發揮力學計量的價值。二是關注計量儀器檢定器具體性能。計量儀器檢定工作的基本就是檢測實體的單位,用有效的進行的數據分析和判斷相關的物體的性能。一般來講,計量儀器的檢定工作必須是相關的權威機構負責,主要的實施是相關的機構蓋章并給予正規合法的手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計量儀器工作檢定者必須經過相關的部門認可或是批準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力學計量工作者,一旦發現問題,應當及時向相關領導發現,及時解決并處理。三是正確處理好計量檢定的兩種方法。
在當今國際上所擁有的計量檢定最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部分檢定和整體鑒定法。不過現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就是整體鑒定法,主要是因為它擁有執行容易、成效高、速度快等諸多優點。與此同時,他還能夠把結果進行二次重檢,最后綜合兩次檢定的結果得出一個更為可靠的數據。但是,在操作整體檢定法時,如果想要取得一個相對來說準確率最高的結果,可以使用多次重復試驗的手段。但是他也擁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如果負責檢定的設備在之前就有著不達標或由于品質達不到檢定儀器所必須的高度時,就會嚴重削弱檢定結果的準確性尤為重要,因此,在進行檢定實驗時,起初要保證設備的完好沒有瑕疵,因為設備的品質高低有時直接決定最后結果的精確性,若是儀器存在紕漏其檢定結果的準確性就還有待考證。
4結語
力學是一門探討物質機械運動規律的學科,它不僅是我們學習中的基礎學科,還是一項重要的生活學科。我們在生活中能接觸力學的機會之多,其涉及范圍之廣,都是無法用數據來衡量的。作為力學儀器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力學計量儀器,它在力學的運用方面主要起著傳導的媒介的作用。力學和力學計量對我國物理科技等方面的發揮著重要作用,探討其力學計量檢定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使其力學計量儀器檢定工作順利有效的實施仍然需要我們的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崔磊.力學計量儀器檢定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資訊,20xx.
[2]楊家潤.力學計量儀器檢定相關問題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
[3]邵俊杰.力學計量儀器檢定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xx.
工程力學理論分析
結構理論分析的步驟是首先確定計算模型,然后選擇計算方法。
土力學在二十世紀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獲得了迅速發展。在其形成以及發展的初期,泰爾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巖體力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 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組織專題學術討論,其后并已由對具有不連續面的硬巖性質的研究擴展到對軟巖性質的研究。巖體力學是以工程力學與工程地質學兩門學科的融合而發展的。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前半期,連續體力學的特點是研究各個物體的性質,如梁的剛度與強度,柱的穩定性,變形與力的關系,彈性模量,粘性模量等。這一時期的連續體力學是從宏觀的角度,通過實驗分析與理論分析,研究物體的各種性質。它是由質點力學的定律推廣到連續體力學的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現一些矛盾。
于是基于二十世紀前半期物理學的進展 ,并以現代數學為基礎,出現了一門新的學科——理性力學。1945年,賴納提出了關于粘性流體分析的論文,1948年,里夫林提出了關于彈性固體分析的論文,逐步奠定了所謂理性連續體力學的新體系。
隨著結構工程技術的進步,工程學家也同力學家和數學家一樣對工程力學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如在桁架發展的初期并沒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國的橋梁工程師惠普爾才發表了正確的桁架分析方法。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現代化實驗設備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究,新的施工技術和現代數學的應用等,促使工程力學日新月異地發展。
質點、質點系及剛體力學是理論力學的研究對象。所謂剛體是指一種理想化的固體,其大小及形狀是固定的,不因外來作用而改變,即質點系各點之間的距離是絕對不變的。理論力學的理論基礎是牛頓定律,它是研究工程技術科學的力學基礎。
固體力學包括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復合材料力學以及斷裂力學等。尤其是前三門力學在土木建筑工程上的應用廣泛,習慣上把這三門學科統稱為建筑力學,以表示這是一門用力學的一般原理研究各種作用對各種形式的土木建筑物的影響的學科。
在二十世紀50年代后期,隨著電子計算機和有限元法的出現,逐漸形成了一門交叉學科即計算力學。計算力學又分為基礎計算力學及工程計算力學兩個分支 ,后者應用于建筑力學時,它的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學、離散化技術、數值分析和計算機軟件。其任務是利用離散化技術和
數值分析方法,研究結構分析的計算機程序化方法,結構優化方法和結構分析圖像顯示等。
如按使結構產生反應的作用性質分類,工程力學的許多分支都可以 再分為靜力學與動力學。例如結構靜力學與結構動力學,后者主要包括:結構振動理論、波動力學、結構動力穩定性理論。由于施加在結構上的外力幾乎都是隨機的,而材料強度在本質上也具有非確定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50年代以來,概率統計理論在工程力學上的應用愈益廣泛和深入,并且逐漸形成了新的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學、概率有限元法等。
工程力學論文8
摘要:在我國高校學科的建設中,工程力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靜力學與材料力學。靜力學是材料力學方面的基礎,因此受到的重視更深,而在材料力學方面的研究中,通常會對靜力學進行相關分析,從而通過更全面的分析受力的方法來開展綜合性的受力分析。作為工程力學研究的關鍵和重點,準確進行受力的分析是學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對學生學業情況進行考察的重要方式[1]。工程力學受力的分析是一門較難掌握的專業技能,在工程受力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復雜的問題,只有提高受力分析的精確度,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進行受力分析。
1 工程力學的主要內容
工程力學是高校理工院校的重要課程,在一些電子、材料、土木和機械類型專業的高校中都有所涉及。工程力學與工程之間的聯系極為密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操作要求較高的學科,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力學理論方面的教育,還要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的實踐技能,工程力學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培養運用工程力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專業型技術人才,對工程構件能否進行準確受力分析會對后續工作直接產生影響,例如構件荷載的設計、構件尺寸的設計、構件安全性的校對以及建立平衡方程等能不能進行順利的實施[2]。此外,教師在進行受力分析的教學中,學生初始接觸構件時,普遍會將高中物理中學到的受力分析運用到構件受力分析中,學生對力學理論掌握不足以及理論了解不夠,因此,提高學生對構件受力的分析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
2 工程力學受力分析
工程力學受力的分析是整個力學工程研究的關鍵和重點,受力分析是有效解決力學方面問題的重要方法和步驟,是理工類大學開設的重要專業內容,對構件的受力分析是否準確將直接關乎后續的開展工作,但當下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理解與掌握相關的知識,在分析受力時容易出現較多差錯。工程力學的構件受力分析的辦法主要是建立在學生對力學約束的了解、掌握以及記憶的基礎上。大多數學生都覺得這些工作的開展異常困難,在進行受力分析時處處出錯。此外,鉸鏈類型與約束反力方面的畫法也是力學受力分析的難點;谥ё矫娴牟煌q鏈在類型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活動鉸鏈支座,另一種是固定鉸鏈支座。在學生學習中,固定鉸鏈與活動鉸鏈對比,前者制作出的約束反力更難被學生理解。其中,約束力是在主動力上的比較而言的,構件除了受到主動力上的約束作用,還一定會存在于約束反力上,一般來說,約束的反力其存在主要受到主動約束力方面的限制,當主動的`約束力正處于一種未知的狀態時,相應的,約束反力也隨之處于未知的狀態中,因此,在對約束反力方面的方向進行確定時,此處的受力可以用正交這兩個分量來替代。值得被關注的是,實際受力的方向并不能被方向上的分量所代表,方向的分量是表現力的方向上的代數量。在難以確定主動力接觸點與合理方向的情況下,學生對約束反力的實際情況往往無法進行準確的判斷,從而只能采用這種替代的方法[3]。在二力構件中,如果兩個受力點的連接線向外或向內進行延伸或者處于鉸鏈的連接處,以及在工程力學三力的構件中,是需要使鉸鏈的約束反力方向被畫出。
3 提高工程力學受力分析準確性的措施
3.1 對受力分析概念的正確理解
若想使工程力學受力分析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高,就要對平衡、主動力、約束反力、約束、非自由體以及自由體等幾個重要的力學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其中,自然體指的是在進行運動時不受任何客觀或主觀限制的物體。例如當物體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如果對空氣的阻力進行忽略,那么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受其他限制向地心作出自由落體的運動,由于其運動方式與軌跡不受限制,因此我們可以將這樣的物體稱之為自由體。自由體與非自由體是相對的,無論是在概念內容還是運動過程上,非自由體即指物體在運動時受到限制。例如家里的衣柜,盡管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地面對其進行了限制,因此不能做向下的自由落地運動。此外,地面是限制衣柜運動的物體,我們可以將這類物體稱之為約束。約束自身也是一種物體,也會對其向物體做方向的運動時造成限制,約束反力,主要指約束對被約束的物體運動產生阻礙的力作用,在工程力學上,約束對運動物體的力有被動性。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會受阻礙,其接觸約束時產生反作用力。此外,如果物體沒有受到相應的主動力,就不會有運動的趨勢,更不會受到約束的反作用力,即約束反力。除此之外,還有平衡與主動力。只有對這些力學的概念進行熟練的掌握,才能提高工程力學受力分析的準確度。
3.2 對力平衡公理的熟練掌握
若想有效提高工程力學受力分析方面的精準度,就要對反作用力和作用力的公理、三力平衡交匯的力系定理以及二力平衡的公理進行熟悉理解與掌握,并將其在受力分析中靈活進行運用,例如二力平衡的公理,主要是指在同一物體作用的兩種力,其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此外,還處于同一直線上,這種作用在同一物體的兩種力,平衡充分又必要的要求是這兩種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在同一直線上相互作用,但對于變形體來說,二力平衡的公理僅僅是必要的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對平衡公理的熟練掌是有效提高受力分析準確度的重要因素。
3.3 熟記約束力表示的方向
在工程力學中,受力分析方面的準確性對整個工程力學來說至關重要,因此,熟記工程受力分析中較常見的約束反力的表現方法就顯得極為必要,工程受力分析當中的主要難點就是約束反力的方向確定,只有在各項類型工程受力中,對約束反力的方向用一般表現方法表示出來,并按照合理的要求一一規范標示出,便能更快更容易將問題解決。總而言之,盡管工程力學受力分析是一種難點,卻是可以通過有效方式進行解決的,因此學生若想提高工程力學方面受力分析的精準性,就必須要亞格按照專業學習的標準進行,經過不斷積累與實踐,最終定能掌握要領。
4 結語
工程力學的受力分析在整個力學當中都是研究的關鍵因素與關注重點,如何做到讓學生對受力分析的準確性進行有效掌握是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考察的主要方式[4]。力學受力的分析是理工類大學專業課開設中的重要內容,更是解決工程力學問題的重要方法與關鍵性步驟,眾所周知,對構件進行力學受力的分析與后續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有重大的聯系,受力的分析不僅關系到荷載設計的工作,還關系到構件尺寸的設計等,因此,工程力學受力的分析有其獨立的重要性,所以,對高校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力學的重視程度,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以理論工程受力分析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高效解決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杜階平.淺談工程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問題[J].價值工程,20xx(26):254-255.
[2] 魏丹,楊爽.工程力學中受力分析難點突破討論[J].電子制作,20xx(16):244.
[3] 孟祥超.試論工程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xx(19):6935-6936.
工程力學論文9
【摘要】力學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力學問題無處不在,技術難題往往都與力學問題有關聯,也正是在力學的指引下,我們人類才能夠制造出飛機、輪船,并一步步邁進現代化。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基礎學科的工程力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需要在各行各業中尋找發展的途徑,以及新的生長點。
【關鍵詞】工程力學 力學實驗 應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第一生產力,近些年來,我國十分注重科研發展,使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F代化的生產以及生活方式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現代社會對科學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應用廣泛的工程力學必須要改革創新,在我國的工程項目以及交叉學科中尋求發展,同時,工程力學實驗是工程力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須要在工程應用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一、工程力學在我國重大工程中的運用與發展
工程力學作為一門工程基礎學科,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不斷涌現出新的課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源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為了滿足能源需求,我國相繼建設了多座水力發電站,水力發電站的建設需要全面了解基巖的力學性質,只有掌握充足的資料,才能夠節約成本,建造更加經濟且壽命長的壩體結構,而這個難題正好就是工程力學中的大型結構工程課題。核能發電也是我國發展能源行業研究的熱點,進行核能發電的關鍵是解決結構強度問題,也就是防止核燃料外泄,保證安全發電,因此,這是工程力學面臨的一項復雜結構課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的重點工程,國家給予了高度重視,民眾也給予了高度的配合,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水工力學問題、通航水力學問題、爆炸反饋壩水利學問題、河流動力學問題、巖基力學問題、壩體抗震和抗爆問題等都是技術難題,需要整合全國多家單位進行聯合的技術攻關,而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的'關鍵都在于工程力學。近年來,我國近海開采石油以及海上作業技術有了不小的進步,海上采油工程面臨的難題是鉆井平臺的設計和制造,屬于新型的高強度結構工程,涉及到海浪、結構、巖石等多個方面的力學問題,也是工程力學學科面臨的新課題。除此之外,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國防實力以及國防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攻擊導彈、飛機攔截導彈等武器的研制都需要力學原理作為支撐,將工程力學應用到國防領域,有助于更多高新技術產品的出現,也有助于保障我國的國家安全。
二、工程力學在交叉學科中的應用
不同的運用形態經常聯合出現,一個過程常常既是物理過程,又是力學、化學過程,因此需要多學科聯合進行研究,這就產生了交叉學科,力學以其很強的滲透力,與很多基礎學科與技術學科形成了交叉學科。石油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大慶油田的石油產量占全國石油總產量的五分之二以上,因此,保證其產量穩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石油開采是通過勘探、鉆井、固井、射孔和采油來完成的,大慶油田的油、氣、水在地下分布十分復雜,層間封隔段短,要求進行高質量的固井工程,使用油井水泥對各個地質層進行嚴格分隔,但是射孔作業很容易損傷水泥環,影響層間封隔效果。水泥石是固井水泥環的構成材料,由于水泥石中包裹著一些沒有被水化的顆粒以及小孔,物質分部并不均勻,存在很大缺陷,容易出現裂紋。在水泥石配比中添加填料(纖維、圓形顆粒等)改變材料的動態力學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裂韌性、止裂韌性等,通過不斷試驗可以獲得防止裂縫產生,具有較好抗沖擊性能的水泥石配方。這是工程力學在交叉學科中應用的一個例子,研究出的水泥石配方現已在大慶投入使用。
三、工程力學實驗研究的重要性及在工程中的應用
(一)工程力學實驗研究的重要性
工程力學是和實際聯系非常密切的工科課程,研究分析內容包括物體的受力分析、應力變形分析,還有含物體的材料性能分析,不僅涉及固體力學學科的內容,還涉及到材料力學學科的內容,研究內容比較廣泛。一般來講,力學問題主要從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和實驗研究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實驗研究對于工程力學的學習與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簡單來講,工程力學的實驗研究就是運用實驗的方法來測定工程結構或構件中的應力和變形,實驗研究的重要性與優勢就在于,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快速、直接地解決工程面臨的問題,還可以對理論以及數值計算之后的結果進行核查以及驗證。
。ǘ┕こ塘W實驗研究在工程中的應用
基礎建設工程都立足于實際,因此工程力學要致力于解決工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力學的理論方法給出了應力分析的基本方程式,但是在實際情況下,運用數學解析的方法往往只能夠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于幾何形狀或受載復雜的構件就要進行理想化的假設,因此得出的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誤差,必須要采用力學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同時,數學解析法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數學和計算方面的困難,在解決工程建設中面臨的三維問題和應力集中問題時,依靠數學解析法甚至根本不到計算結果。數學解析法的使用要基于正確的數學模型,只有針對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建立正確的數學模型,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結果,如果面對一些載荷和邊界條件未知的問題,就要運用實驗方法為數學解析提供必要的參數,得出結果之后依舊要使用實驗方法進行驗證。力學實驗在工程建設中的運用,完全不受結構形狀、環境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即便是面對邊界條件未知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測量實物得到數據,對于一些只需要知道局部應力和變形的問題,或者只要變形數據,甚至不知道材性能的條件下,實驗方法要比數值計算更加簡單與方便,并能夠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從總體上講,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和實驗研究三者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彼此之間可以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并且具有各自的特點,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四、結語
我國正處在不斷的發展建設中,在很多領域都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為了不斷縮小差距,促進我國的快速建設與發展,工程力學承擔著十分重大的使命,任務十分艱巨。隨著時代的發展,工程力學需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在我國的大型工程中進行應用并尋求發展,同時要注重力學實驗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一方面為工程師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方面為工程力學找到新的生長點,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工程力學論文10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工程實際積極和主動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著重介紹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水利工程類、電廠類等工科專業教學中如何把工程力學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實例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廣博的知識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但教學工作的成效,歸根到底要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研究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力學知識與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以及工程技術實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專業技術的魅力,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激發學生學習工程力學的興趣。
近幾年來,筆者承擔了水利工程類、電廠類等工科專業班級的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積累了一些經驗,現提出來與大家探討。
一、“親其師而信其道”
學生熱愛一位教師,就會“愛屋及烏”地喜歡這位教師所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因素。
二、引導學生認知力學
工程力學: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是中等職業學校電廠類、水利工程類等工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理論性強,而且與專業課、工程實際緊密聯系,是科學、合理選擇或設計結構(或構件)的尺寸、形狀、強度校核的理論依據。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稱之為“一座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就是說,學好工程力學,為后續專業課的應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強的理論基礎,也為學生畢業后正確分析和解決生產中有關的力學問題提供了知識上的保證,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和技術應變能力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直觀性教學
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盡量使用教學模型和實物進行教學演示,如講解“工程中常見的幾種典型約束”時,讓學生看固定鉸鏈聯接的模型;講解“空間力系”時,看直角平行六面體;講解“齒輪的受力分析”時,讓學生看斜齒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通過工程實際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工程實物與力學模型相對照,即可使學生增加有關工程和機械方面的感性認識又能促進理性認識,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并行發展。
四、聯系生活實際
如果教師能把抽象難懂的理論,化為具體易懂的實際。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加強記憶。例如在講靜力學公理一節“作用與反作用公理”時,我問學生:如果大家想買一個彈簧秤,并想校對一下它的精度時應該怎么辦?學生回答:秤一個已知重量的實物。我又問:如果沒有實物呢?多數同學都沉默了,這時我拿出兩個彈簧秤,并使兩秤水平鉤在一起,然后用手施力于彈簧秤上,這時同學們恍然大悟說:兩秤的讀數相同。我解釋道: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學們可以用這種方法通過對幾個彈簧秤的實驗,就可以買到一個標準的彈簧秤。
五、尊重、關心學生
用心去呼喚,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不但沒有忽視他的存在,而且對他很重視,很關心。由于職業中專學生的基礎差異較大,多數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波動很大。有的學生想學但自控能力差,管不住自己,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如果他們認為老師忽視了自己,看不起自己,就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導致自暴自棄的不良后果。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的方法是,首先盡快了解每一個學生,記住學生的姓名,特別是對基礎差的學生的姓名脫口而出。輔導時基礎差的'學生往往不能提出具體問題,我就主動和他們談些簡單易懂的問題,對漢語較差的朝族學生注意多交流,多輔導。使這些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真心幫助他們,從而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對待學生方面,我一直堅持沒有不可原諒的缺點,也沒有不值得表揚的成績的原則,這樣學生和老師的心就被拉近了。
六、因材施教,進退適度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教師而言,我認為教師是在傳授知識,而不是賣弄知識,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該講的要講,不該講的不講,該快的地方要快,該細的地方又要講細。如果講快了,講多了,學生接受不了,效果不佳。可是在一堂課中對一個問題重復過多,學生就會感到羅嗦、厭倦。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渙散,課堂氣氛沉悶,往往效果更差。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緊湊、聯想”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熬o湊、聯想”就是快慢適宜,不羅嗦,每講一個問題都盡量聯系到相關的內容,這樣既幫助學生復習了以前的內容加深了記憶,又增強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講《材料力學》四種基本變形:“彎曲變形”時。我首先要以提問的方式或搶答的辦法復習以前將的三種基本變形。即軸向拉伸和壓縮變形,剪切變形,圓軸的扭轉變形。另外《理論力學》中的三種力系:平面匯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督Y構力學》中解超靜定結構的三種方法: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都可以通過對照、比較的方法講授,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又抓住了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
七、結束語
“傳道”須有術,作為知識傳播者的園丁,必須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不斷地創新,方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大文豪肖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仍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每人就有兩個思想。這個富有哲理性的比喻。我想,對于我們教師間教學經驗的相互交流很適用。
參考文獻:
[1]勞凱聲.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2]張厚粲.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3]陳昌曙.自然辯證法概論新編.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xx
[4]尚作萍,杜成斌,陳定圻等.理論力學創新思維啟發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力學與實踐,20xx,(29):80-81
[5]劉云庭,王俊英.在理論力學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力學與實踐,20xx,(25):67-68
[6]蔣持平.材料力學教學中的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力學與實踐,20xx,(23):52
工程力學論文11
考試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用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目前課程采用單一的閉卷考核方式,考試內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試題題型基本上是例題的翻版,學生機械的套用公式,不能靈活地將課程的知識點和工程實際結合起來,這種考核方式偏離了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生的要求。
二、工程力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針對以上工程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河北農業大學力學教研組結合多年的力學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改革建議:
1.加強工程力學的重要性的認識
工程力學是現代工程技術的重要理論基礎,是工科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課,不僅機械類和土建類還涉及食品工程和林學等專業,它直接影響到各個專業的后續課程的學習。為了加強學生對工程力學的認識,所以第一堂課很重要,也就是要上好緒論課:首先根據專業的不同引入大量的相關工程實例,例如土建類可以以迪拜塔或者世貿大廈為例,機械類可以以高速列車為例,還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工程力學的實例,比如利用套筒扳手能夠輕松的拆卸螺栓。也可以列舉一些社會熱點話題中工程力學知識的應用,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重要性。其次以專升本和考研為例,工程力學作為考試課程或相關課程,分值是150分,而基礎課程才100分,讓同學們對課程因此足夠的重視。再次介紹工程力學課程和后續專業課程的關系,它是專業課程學習的理論基礎。
2.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優化
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教學內容的改革。工程力學包含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門課程,它們有各自的體系,因此必須對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進行重新整合和優化。整合后的課程體系分為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個模塊(理論力學中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和高中或大學物理有重復和交叉,這里不再重復講解),在教學中要打破靜力學和材料力學的界限,以外力分析和內力計算為主線,貫穿分析構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中以強度計算為重點,如圖1所示。以建立力學模型的能力和解題能力為核心,突出工程概念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加強理論教學與工程實際的聯系,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以及解決工程實際打好基礎。
3.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多樣化
在教學內容改革的同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也要跟上去,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中遵循“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是教學的原則和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1)采用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目前工程力學教學中主要采用板書教學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明白邏輯推理的每一個步驟,符合人的邏輯思維過程,并且教學重點突出、直觀性強,易于思考和知識點的鞏固記憶梳理。但是卻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教學效率低,且教學內容有限,尤其是一些視頻動畫和圖片信息不好表達。而多媒體教學恰好能夠彌補這一點,但多媒體教學傳遞的信息量過大,上課節奏過快,導致學生只能走馬觀花地接觸演示內容,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導致課堂重點不突出,學生根本無法掌握課堂內容。結合板書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工程力學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章節內容的特點,在教學方式上采用板書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在靜力學受力分析時,采用板書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受力分析的詳細過程,而在講運動學時,先采用多媒體讓學生看直觀機構的運動規律,然后再用板書教學方式進行運動的分析。(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由于本課程內容多,知識面廣,難度不一,可以根據章節內容的不同采用課堂講授法、問題教學法、自學討論法和引導歸納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例如受力分析適宜采用課堂講授法,讓學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驟;而平面匯交力系由于內容簡單適合用自學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分析掌握重要的知識點。而像平面彎曲就適合用問題教學法或引導歸納法,可以用引導歸納法逐步推導出彎曲應力和彎曲變形的理論公式,也可以用問題教學法列舉“武警單手拍磚”為例,分析磚沿根部斷裂的原因,從而掌握彎曲應力的公式?傊@些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3)減少理論講授學時,增加習題課的學時,采用多樣化的師生交流方式。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圍繞重點、難點精講多練。對授課內容注重講概念、講關鍵、講方法、講思路。為了讓學生扎實地掌握一些重要知識點,減少課堂講授學時,增加習題課,把學生容易出錯的和綜合性強的例題拿出來,采用一題多解或者逆推的方法解題。通過這樣的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清晰的思路,避免碰到習題無從下手。對于學生作業每次批改一半,并及時發現的問題,并糾正一些常見的錯誤,對作業完成質量好的同學提出表揚,較差的同學也給予鼓勵。每兩周安排一次習題課,每周安排一次課上10分鐘的答疑,讓學生學習中的疑問得到即時解答。建立QQ群和微信群,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在線答疑或同學之間的討論學習。(4)建立工程力學教學網站和試題庫。建立工程力學課程網站,上傳工程力學的一些重點內容的動畫或者視頻,幫助學生更清楚直觀的理解知識點。例如一些約束的動畫就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約束的性質,確定約束反力;運動學的動畫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各個構件的運動。建立試題庫并配以詳細的分析過程,使學生通過增加練習更好的掌握各個知識點。
4.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環節非常重要,它能夠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可以在實驗中改變以往死板的模式,例如在測量材料彈性模量E或彎曲應力實驗中,讓學生自己選擇增量載荷,實驗中出現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可能原因,實驗失敗也要分析原因,這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實驗中,體現實驗的樂趣,還可以根據現有的實驗條件,去驗證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找到出現這種現象的理論根據。
5.改革傳統的考試方法,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長期以來,高校工程力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絕大部分都是閉卷考試形式,考題就是例題或者習題的翻版,這種規范化的試題導致學生只要考試前突擊做題,考試通過甚至考高分沒有問題,考試成績不能代表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必須對現行的考試方式進行改革。(1)考試內容的改革,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的能力。因此在保證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增加應用型和能力型試題的比例,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出一些靈活性的綜合題型,既考查了基本知識點,又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和考試抄襲的不良習慣。(2)考核方式的改革。針對不同的專業采用閉卷、半開卷考試和開卷考試的方式,代替以往單一的閉卷考試的方法,并且增加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比重,減少期末考試比重。例如半開卷考試允許學生期末考試(占50%)帶一張A4紙張,可以寫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再結合學生的平時出勤情況、課堂提問和平時測驗(這部分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以及實驗操作的實驗成績(占20%),這種考核方法更能全面的反應學生的真實水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結束語
工程力學作為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對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至關重要。目前,高校工程力學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對工程力學的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但是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循序漸進地進行。由于工程力學課程涉及面廣,不同專業對工程力學的教學要求不盡相同,所以教學改革應該分層次、分階段地進行,為此河北農業大學力學教研組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對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李紀剛,徐鵬云.在理論力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力學與實踐,20xx
[2]張洪濤.機械類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思考[J].新課程,20xx[3]段翠芳,李偉,王文堂.工程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xx
[4]王奇利.高職高!豆こ塘W》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xx
[5]盧素英.《工程力學》教學的改革探討[J].電力學報,20xx
[6]劉升貴,李惠芳,王修棟.《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
[7]楊磊,李艷聰,單慧勇.《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探討[J].設計與研究,20xx
工程力學論文12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高職教育
論文摘要:本文為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中心”的職業教育宗旨,對《工程力學》課程在高職教育中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改理念,并在實踐過程中得了較好的效果。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就是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高技能人才。這是高等職業教育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中的“定位”
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中心”的職業教育宗旨,我們圍繞《工程力學》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改革[1][2][3]受益匪淺。
1《工程力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力學是工科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在教學內容要增加,教學時數要減少的條件下,必須對現行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試方法進行改革才能與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長期以來,工程力學教學內容保持著他的傳統學科體系,教師基本上采用“粉筆+黑板”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外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記住公式。這種空洞的理論灌輸式的教學以及沉重的課外負擔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困惑與乏味。而當前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對工程力學中很多的理論知識無法理解與融會貫通。學生對工程力學的學習興趣乏味,認為是一門吃力而沒有多少用處的學科,甚至有一種恐懼感,覺得工程力學理論太深奧了,不好學,難于理解,于是干脆放棄了。因此,高職教育的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教學內容整合優化
由于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結構調整,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教材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工程力學教材內容應圍繞以掌握概念為基礎,以強化應用為重點,以計算分析為手段的中心內容展開。教學時,應在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的基礎上,引入聯系工程實際和有特色的例題、習題和思考題,增加實驗教學課時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動手能力,培養“應用性人才”。為實現這一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我們打破了工程力學由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簡單組合的原課程體系,將教材的整體框架按靜力學、構件承載能力分析和運動力學的次序重組,即將材料力學精編為一篇并置于靜力學后,將外力分析與內力、應力、強度分析有機結合起來。而將運動學與動力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改稱為運動力學,這樣可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力,有力就有變形,使運動與力,外力與內力、應力緊密結合,從而加強知識的聯系性和科學性,使學生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可用較少學時講授較多內容,實現壓縮學時之目的。
3改革《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
3.1教學理念的改革
我國高職院校大部分由中專院校升格而來,教師一般來自中專院校或本科院;蜓芯啃驮盒。高職教育有別于中職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職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適應高職教育,因此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學習高職教育文件,高職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聽取合理建議。在講授《工程力學》時,由重視知識體系本身的完整性轉變重視知識的實用性;由單純理論講解轉變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不僅僅面對課本,有時還面對的施工現場、教學模型等;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交流、討論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由單一以分數來評定學習效果的結果性考核轉變為綜合考慮學習態度、出勤率、回答問題、作業和小測試、考試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全過程考核。高職教育理念逐漸清晰,教育理念的轉變帶來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3.2在工程力學教學中開發小實驗——實現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就是把理論的有關規律和原理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表現出來,誘導學生即席思考并做創造性探索,加強學生對工程力學原理與規律的認識與理解,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反映能力和創新精神,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工程力學教學中,常用實物制作模型,模擬某一工程力學原理,模擬實驗的真實性,使學生能形成堅定的認識,對原理與規律理解得會更透徹,加強了實用性。模擬原理單一,實驗時間不長,取材方便,制作簡單——筆者稱之為小實驗。小實驗可操作性強,剛開始教師自己做,課堂演示,給學生示范感染,然后誘導學生自己做,組織競爭,激活學生的創新動機。例如,我們在講“提高梁彎曲強度的主要措施”這個問題時,從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梁的彎曲強度應當增大WZ或減小M。WZ是和截面形狀與尺寸有關的物理量。在相同面積的情況下,槽形截面比矩形截面有利于承載,則可做小實驗加以說明。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就會加深對此理論的理解,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這也告訴他們一個觀點:工程力學就在身邊,隨處可見。老師演示完這個小實驗后,就可以布置學生設置小實驗:合理安排梁的受力形式可以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具體選材,取截面尺寸,用什么形式加載,支座間的距離多大,如何能簡捷明快地演示等等,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以激發學習工程力學課程的積極性。這對于拓寬學生的工程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3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手段
高職教育課堂教學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為此,我們設計了“工程實例引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新知識的傳授→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課后完成簡單零件加工或簡單夾具設計或解決具體工程問題”的教學模式。對于每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我們都列舉了一個具體的工程實例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以帶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CAI課件改變了以往的知識以整張幻燈出現的形式,采用了以人-機對話的方式。每一個新的.知識點的出現都是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討論之后才動態的出現。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主動的思考和探索。這樣,新的知識和技術的獲取就不再是教師對著幻燈片講述解釋的結果,而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結果。課件制作了大量的動畫,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的講授難點,例如利用CAI的動態圖形畫面,再現了齒輪的插齒、滾齒加工原理及加工過程;再現了空心軸、精密機床主軸的加工過程;再現了車床、銑床、鉆床夾具的定位、夾緊裝置以及裝夾過程等等。CAI課件的開發和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不僅解決了有限課時數與擴大課堂信息量之間的矛盾,同時也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直觀、形象,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師生互動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延伸”。通過實體模型的真實性、行象性和生動性,學生接受起來就很容易,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xx.2:57-58.
[2]秦虹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念與實施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xx.36:6-12.
[3]謝文靜.高職教育考試改革探討[J].教育與職業,20xx.13:30-31.
工程力學論文13
摘要:工程力學作為許多工科專業的最核心的基礎課程,在專業學習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關系到學生能否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問題,在全國高職院校引起高度的重視。如何進行本門課程教學改革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問題。本文就當前高職院校在《工程力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展開分析,提高了三大教學模式的改革,以期為一些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程力學;教學改革
一、當前高職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ㄒ唬┱n程內容存在問題
《工程力學》課程內容比較抽象,多數是建立在力學模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力學模型理想化處理的基礎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看到的物體與實際的物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使學生在理解上顯得比較困難!豆こ塘W》沒有與傳統的基礎文化課緊密聯系。一般讀理科的學生,相對來說思維敏捷,學習思路往往比較清楚,運算能力較好,解題有速度等等特點。有的學生高中物理基礎比較好,對力學的基礎知道有了初步的掌握,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
。ǘ┰谡n時安排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就業市場上大量需要應用型人才,而且高等職業院校由于門檻較低,這無疑對高考落榜生來說是一條較好的出路。這也是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形勢非常好的原因。但這也使高職院校存在著潛在的問題,最突出的就是生源質量問題。高職院校生源參差不齊,基礎不牢,學習積極性不高,刻苦鉆石精神不強等特點,無疑對課程理解本身存在著問題。再加上學校有課程安排上也不甚合理,主要表現在“課時少、內容多”問題。教師要在有限的學時里,教授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這就導致了速度與質量的矛盾問題。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是強調教學速度而忽略了教學質量的問題,一些知識點沒法展開來講,這對于基礎本身不好的學生,無疑是設置了一道知識瓶頸。
。ㄈ┰谡n堂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工程力學的課程教學存在著與實驗教學脫節的情況,學生普遍不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加上實驗課時比較少,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背道而馳的。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多數的老教師都是習慣采用傳統的粉筆板書的教學模式,大量時間花費在板書上,難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另外,相當大部分是采用4段式教學,這與現代教學技術改變不協調。
二、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ㄒ唬┮詫W生思維為主,應用精講、精練教學模式
精講就是指要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有機的結合,給學員以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細講課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有一定的深度,并且與精練相結合,使得學生對工程力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分析與其它約束的異同以及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例如在講授摩擦問題時,要學生理解何運用數值仿真的方法分析計算工程實際中復雜的摩擦學問題等等這些既有實踐意義的,也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而精練即是精選教材中工程力學在實踐中要解決的問題的習題,要求學生應用力學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進行解答,并能進一步推廣。
。ǘ⿷矛F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在近年來得到進一步的推廣,逐漸與通訊技術、傳播技術等融為一體,具有交互處理、傳輸和管理文本、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功能這樣一種技術組合,很好地代替“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增加了演示,營造了工程氛圍,可以彌補由于各方面原因學生實習、實踐不足的現象。還要吧使老師在課堂中更能節省時間,充分展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講授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的發揮,大大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在工程力學教學改革過程中,老師可以把理念與方法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在課程教學內容與體系中那口現代素質理念,形成自己一套科學、獨特的教學方法, 使課堂教學具有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及高效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1、平時成績應該占總成績的30%,具體分配是平時十次作業,每次占1%,共10%,并對平時出勤進行嚴格的考查,遲到或者早退一次扣0.5個百分點,對于無故曠課都一次扣5%。課堂提問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占10%比例,以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給出考核結果。
2、實驗考核點20%,可以分為實驗態度、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三個部分,分別占5%、10%、15%,如實驗考核不合格,不能參加期末考試或者不給予補考。
3、期末考試占70%,采用閑著形式,設計題型有填空、選擇、改錯、簡答和計算分析,內容含括概念、原理、思考題、實驗內容和計算題,題量和難度達到地方同類院校的水平,盡可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且有15%難題,以消除學生自滿心理,激發其進取意識。
三、結論
總而言之,由于《工程力學》這門課程對工科專業學習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情況,通過不斷努力,運用各種靈活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從而做到全面提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工程力學論文14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轉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正在發生根本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規模大、人數多,但工業競爭力遠不如科技發達國家,工程類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普遍較低,主要原因是長期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單一的課堂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重點仍偏于理論學習、科學工程分析,而面向工程的實踐訓練少,教學還停留于知識傳授階段。對照ABET《工程標準20xx》中工科畢業生應具備的十一種能力要求[1],我國的高等教育只突出了一點:即應用數學、理科知識和工科知識的能力培養。其他十條能力的培養在我國教育中普遍受到忽視,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極少體現。從最基本的課堂教學入手,探索先進、合理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實現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轉型的重要基礎[2]。
學生在大學期間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各門課程的學習上,所謂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日常課程的教學訓練和教學方法的影響。為了從根本上實現高等教育的變革,國內很多高校已采取積極辦法,開設融合中西方教育優勢的課程,實現國際化辦學,鼓勵教師到國外學習,同時也大力提倡國內外教師聯合為本科生授課,從最基本的日常教學中,影響和改變默守陳規的傳統教育。力學課程一直以來都是學生花費時間多,學習壓力大的課程,在該類課程中實施國際化的合作教學,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對傳統力學課程教學的改變,實現現代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外教授授課特點
為了改革傳統力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工程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中外教師合作授課的模式,在合作交流中取長補短,深化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偨Y外教授課的特點具體如下:
1.英國杜倫大學教授講授了32學時的“工程力學”課程。在第一輪的授課過程中,該教授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授課內容為靜力學及材料力學部分內容。授課主要特點在于:介紹課程基本內容,例題較少,將力學基本問題程序化,讓學生大量使用Matlab和Excel軟件編程求解復雜計算問題;此外,還讓學生登陸國外學校的教學管理系統,在系統中分配給每位同學不同作業,學生網上提交作業,系統自動記錄學生提交的次數以及正確率。為了給學生創造與教授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在第二輪和第三輪的`授課中增加了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課堂學到的知識,利用老師給定的材料(膠管、牙線、膠槍等),按照指定題目設計受拉、受壓、受彎等結構,并在課堂上對各小組設計的結構加以評定。
2.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教授,為國內學生講授6學時“壓桿穩定”內容。上課特點:以英文教材內容為主,將教材中的主要內容轉成圖片,上課時用PPT演示給學生并與學生討論教課書中內容,對教材中給出的計算公式的正確性提出質疑,以引發學生討論及思考。授課內容不局限于課本,課堂上提出相關科研成果并與學生討論。
3.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為國內學生講授16學時的“結構力學”課程。授課形式為課堂講授,講解過程采用在計算機屏幕上書寫,下課后形成PDF教案的形式。授課內容為靜定或超靜定多跨梁的位移、內力計算。授課特點是:強調靜定和超靜定問題的通用算法的講解,舉例說明此類問題的統一求解模式,演示根據基本理論編寫計算程序的過程,強調用Matlab、Excel及結構力學求解軟件編程求解各類問題。
三、國內外教學模式對比討論
在與國外教授合作教學過程,通過對比同類課程、相同授課時間內同類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模式,發現存在如下差異:
1.同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相同,對學生的要求不同。以工程力學課程為例,國內教學中通常詳細講述每一個知識點,針對每個知識點講授例題,同時讓學生做一定量的習題,希望學生完全掌握所有知識點,課程信息量大,學生要做大量習題才能完全掌握全部課程內容。在例題和習題的選擇上,通常采用理論較深,計算簡單的問題,訓練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國外教授課堂上強調的知識點相對少,很多內容一帶而過,通常采用比較簡單的例題和習題來消化理論知識,課程內容相對容易掌握。復雜計算問題采用通用算法,強調計算機編程計算。超靜定桿件的內力和應力求解問題,國內學生大量練習的是均勻荷載作用或溫度均勻變化問題,對于荷載和溫度任意變化問題,優秀的學生能夠利用積分計算桿件的變形,再根據變形協調條件求解。國外教授上課時給學生介紹此類問題的解題的方法是采用麥考利函數(Macaulay Bracket) 表示分布荷載,用狄拉克δ函數(Dirac Delta Function)表示集中荷載,寫出力學和幾何方程,加上邊界條件,利用Matlab編寫程序,用計算機求解。不同問題,只要修改程序中的荷載表達式和邊界條件,求解方法都相同。
2.相同理論,講解目的和實現方法不同。以結構力學授課內容為例,國內該門課程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由梁、柱構成的剛架,以剛架為主要研究對象講授靜定和超靜定結構的內力和位移計算方法。外教則采用框架結構中的單桿,分別取立柱和橫梁,再分別講授只有軸力作用或只有彎矩作用時,軸力與軸向位移之間的關系,或彎矩與轉角之間的關系。在介紹力法和位移法的理論中,強調剛度陣和柔度陣的建立,然后采用數學軟件計算矩陣,求解力或位移。同樣介紹力法和位移法解超靜定結構問題,國內教授授課時會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后做大量習題,題目主要通過手算完成,且計算量較大,有些題目需要使用解題技巧才能完成,因此,學生通常在力學課程的學習中花費較多時間。國外教授講課過程中選用的例題和習題比較簡單,通用性強,解題過程程序化,不強調特殊性和技巧性,強調對一般問題編程求解或使用計算機軟件完成數學運算。
3.實踐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國外教授在講授基礎力學和結構分析課程時,均設計了相應的實踐環節。例如在研究材料力學性能時,結合結構設計大賽采用的材料,讓學生測試繩子和紙條的抗拉強度和剛度,指導學生在結構設計中正確使用材料。講到受壓和受彎構件時,讓學生自己設計柱和梁通過實際加載讓學生體會梁的合理設計方法,加深對立柱穩定性的理解。國內力學課程授課過程中,除了傳統力學實驗外,通常不設置其他實踐環節。普遍反映的問題是目前課程學時太少,需要講授的課程內容太多,沒有足夠課時開展此類活動。
四、不同教學理念和模式帶來的啟示
表面上看,國內教授與國外教授在同一門課程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方法,例題的選用,解題工具的使用,以及授課模式都存在一定差異。然而,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源實際上可以歸結為一點:即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
國內在人才培養方面,長期致力于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授課教師通常希望學生能夠深入、熟練地掌握本門課程的主要內容,能夠牢記各種定理和公式,并能夠熟練運用力學知識求解各種類型題,包括難題、技巧性較強的題。而能夠達到這種要求的學生通常不足30%,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力學課程太難,內容太多。國外教授授課意圖很明顯,不做難題、技巧性強的題,強調采用常規算法建立通用表達形式,由于簡化了授課內容,節省了大量做題時間,使得授課氛圍寬松,有時間穿插介紹各種工程軟件在力學分析中的應用,并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增加實踐及討論環節。由于對學生解題難度要求降低,故大多數學生反映課程不難,及格率也相對較高。這種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大多數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訓練,適于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強調的是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目前正處于轉型發展階段,研究型、應用型和應用技術型教育并存,培養高層次、卓越的工程技術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工程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國外教授的不同授課模式給我們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一定的啟示。
在與國外教授聯合為本科生講授力學課程過程中,通過研究國外教授的教學特點,對比國內外力學課程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以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力學教學模式改革方面深受啟發。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改革傳統力學課程教學方法提供有益參考。
工程力學論文15
論文摘要:結合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及特點,針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等方面入手,指出了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方案,并進行了具體闡述,以期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
0引言
工程力學是土木工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是后續專業課的必備知識,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力學(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內容,具有理論性強、概念多、內容抽象、教學內容繁雜的特點,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月.很難與工程實際聯系起來,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而本課程又與很多后續課程密切相關,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以后對專業課的學習,所以有必要對以往的教學進行適當改革,從而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愛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高等教育從傳授型向應用型的培養目標轉變,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教學內容方面
在工程力學的授課內容上,要善于抓主干、放枝葉,重要的重點講,不重要的少講或不講,在講授知識時,間斷的插入力學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情況,以豐富理論,加深理解,學以致用。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把復雜的圖形用多媒體表現出來,能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這些抽象東西,同時利用多媒體把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工程相結合,這樣能充分說明工程力學在現代工程中的應用情況,說明該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以引起學生的重視,調動學習的興趣。突出理論聯系實際,講課時要注意把工程實際和教學內容相結合,要善于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工程上的實際問題。對于力學課程來說,大多數例題都來自工程,對某些例題的計算結果進行必要的分析,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如關于混凝土的講解,混凝土是典型的脆性材料,脆性材料在力學上是抗壓不抗拉,但卻因為是原料豐富,價格便宜,那么在想辦法提高其抗拉性的同時又要考慮工程的安全性與經濟性,這些生動的例子不僅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改革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一人的獨角戲,形式單調,內容枯燥,特別是力學這種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教授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精神,要想辦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綜合認知能力。首先教師要依據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在課堂上隨機抽查學生對知識預習的情況,并在講授本部分內容過程中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對話式的教學,能讓師生形成互動關系,有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讓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變成學習的研究者,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應該教給學生獲取新知識、創造新成果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式,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求知欲強烈起來。
3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當前,在課堂講授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工程結構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感性認識,使學生將課堂與工程背景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何建立力學模型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節奏和教學效率,也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具有交互界面豐實、生動、逼真、信息量大的特點,可使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理解方面,極大地減少用于繁雜計算上的時間,教師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啟發、誘導;課件在實施過程中可進可退,速度可快可慢,有利于講授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的發揮;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三維動畫、虛擬現實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培養創造了條件,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4實驗教學環節
在實驗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做好實驗課前預習,根據每次實驗的目的、實驗要求、實驗重點、難點以及容易忽視的問題,課程主講教師要以任務書的形式下達給學生,引導學生去閱讀教材和實驗指導書。在實驗課中采用提問的方式,由主講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討論,最后經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實驗。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設備的操作使用,愿動腦、動手的學生大大增加,在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的同時,實驗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主講教師對實驗內容的可行性進行審查,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同時,由于每位學生親自操作實驗,自然涉及的問題就多,向老師提出的問題的次數及問題的多樣性顯著增大,對老師的知識面要求增加,使老師主動加強知識的更新。
5結語
工程力學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是一個不斷實踐完善的過程,不僅需要廣大力學教師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學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購置必要的教學與實驗器材,才能保證課程的建設改革得以順利進行。
【工程力學論文】相關文章:
工程力學論文06-22
工程力學論文(精品)06-26
工程力學論文(經典15篇)06-23
工程力學論文提綱范文11-24
工程力學教學改革論文12-09
工程力學論文精華[15篇]06-28
淺談在《工程力學》教學中的創新論文11-19
工程力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范例04-16
淺析工程力學課程教學的探討教育論文11-19
高職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探索教育論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