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思考
從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辦學的四類學科背景看,地理、測繪與建筑、資源與環境三類均可以較好地實現專業間的融合、平臺的共享以及學科認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開放式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封閉式教育的改革與超越,是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創新舉措。在信息化社會提供的便捷網絡技術環境下,通過開放教學模式建立專業資源共享平臺就成為解決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科建設不合理等問題的最佳途徑,也是未來促進公共管理類學科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信息化;公共管理專業;資源共享;開放教學
公共管理類專業作為21世紀新興研究領域,近些年,該專業的建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從最初設立到現今,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它從最初的師資短缺,資源不足,已發展成為有著大量優質生源、師資以及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的熱門專業。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我校院系間及校際間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的共建共享問題也愈發突出。事實上,沒有專業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教學改革設想也很難變成實際的教育成果。因此,改進觀念,借助高效便捷的信息技術手段,探索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遴選、整合與共享機制,擴大優質專業資源共享范圍,構建我區高校間教師教育合作機制已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進入高速發展的21世紀后,我校公共管理專業為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教育形態發生變化,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涉及內容不斷增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逐漸凸顯。與此同時,限制專業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專業資源整合與利用的問題也處處阻礙著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當前,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與資源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學校院系及高校間資源獨享、信息封閉,優勢教學資源難以流通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學校區域位置、利益分配、教育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校及相關院系在公共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自成一體、封閉運行的現象十分普遍。師資、課程、圖書資料、實驗室等資源的配備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開設公共管理類專業的院系,在資源共享方面的建設水平有限,而且大多只針對某一類資源在某一院系內的共享,很少對外開放,導致大量優勢教學資源呈封閉性應用,校內校際間合作的信度降低,資源的匯聚和共享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
(二)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實力不強
一直以來,我校及其他高校在師資建設方面都是以單獨引進或自行培養的方式為主,缺乏師資的共建共享意識與行動,而且由于辦學條件和教學科研環境不同,加之偏遠地區待遇方面的弱勢,使得我校教師培養和引進工作舉步維艱,教師隊伍整體實力不強,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缺乏,在專業層面取得高職稱、高學歷的師資更是鳳毛麟角。多種因素造成了專業教師在總量不足的情況下,同時存在結構性短缺和結構性過剩并存的現狀。這是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專業資源共享機制存在問題的關鍵因素。實際上對大多數高校來說,即使規模再大,實力再強,也難以單獨建設一支學科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師資隊伍。最后容易造成的結果是各校師資總量偏少,而另一方面現有的教師在本校專業建設和教學過程中又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得學生不同層次的求知需求得不到滿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和制約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這種局面必須加以改變[5]。目前我校還沒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想通過研究生教育帶動本科教育,也需要在開放辦學模式下依靠資源共享來實現。
(三)一線教師教學科研任務重且存在自我封閉心態,欠缺合作意識
當前,我校很多一線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教學時間緊、任務重,一個學期內要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準備、授課、作業批改等工作任務,有的教師甚至在一周內需要完成20-30課時的工作量。除此之外還需承擔發表論文和申請課題等科研任務。所以,一線教師教學科研的負荷量增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教師自由思考和相互合作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合作,實現課程資源匯聚和共享也就只能停留在理念層面。此外,教師文化中的“教學保守主義”思想也影響著教學資源的匯聚和共享。高校教師是受過系統專業教育,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事具有挑戰性、創造性工作,對知識、個體和事業有著持續不斷追求的群體。但我校及其他高校的教師很多都受教學保守主義思想的影響,在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的交流上存在自我封閉的心態。孤立地教學、探究是大多數教師日常工作中的狀態,教師大多情況下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方式去處理教學中的問題,認為“求助于其他教師是自己無能”。不少教師處于維護建立在自己專業能力之上的自尊心,而往往表現為謹慎有余,坦率不足,缺乏教學、科研以及學術方面的主動交流。加上,高校辦學的相對獨立性,專業教師習慣在校內重復著自己的教學任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限制著教師間教學合作和課程資源共享的實現[1]。
(四)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的布設缺乏研究和規劃,整體布局不合理
長期以來,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和學科發展極不均衡,普遍存在分布不集中與重復建設的問題,該專業本科設置沒有覆蓋一級學科下的所有專業且分散于不同院系,一些相同專業在很多學院都有開設,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嚴重,使得專業的研究方向較為分散,科研實力分布不均,進一步造成師資與課程等教學資源的消耗與浪費。
(五)優質課程資源稀缺,缺乏民族特色和地區
特色的學術研究由于公共管理專業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尚未形成,對錄入資源共享數據庫的課程資源和文獻等缺乏篩選,使得劣質、無效、重復資源成為資源共享數據庫的主流。而且,作為民族地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缺乏富有民族和地區特色的學術研究和教育資源,欠缺優秀的蒙文教材、蒙文論著與蒙授教師,尤其是蒙漢兼通的雙語教師、教學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限制了我校公共管理專業蒙授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化環境下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的意義及案例分析
(一)信息化環境下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的意義
1.資源共享順應高校發展潮流。當今時代的大學都是開放的大學,只有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交流,才能在高度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使自己保持平衡的狀態。我校內部及校際間在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發展過程進行的課程內容共享,很大程度上可緩解專業優質課程資源短缺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高校資源配置的合理化,順應了信息化環境下高校發展的潮流。而且在這個平臺上共享的,除了課程、師資、設備等有形資源,還有校園文化、教學理念、學術傳統等無形資源,對于推進我校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專業知名度,促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都有積極作用[2]。
2.減少重復投資、節約建設資金,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率。每所高校都擁有豐富且各具特色的教學資源,但一所高校的資源畢竟有限,我校公共管理專業起步晚、發展迅猛,規模擴張快,但師資的結構性短缺,精品課程不足,教學設施缺乏或閑置,優質資源不足的問題非常嚴重。專業資源共享有利于減少和避免重復投資、節約建設資金,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使有限的教育資源發揮盡可能大的使用效率,實現資源增值,產生幾何倍增效應,對于學校、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學過程擁有更多主動權和選擇權。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通過開放教學模式下創建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及時獲得世界科技前沿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短時間內,將我校公共管理專業教師的數量和水平提高到現實需求的高度,難度很大。教師隊伍的建設不能一步到位、教師學問的修煉不能速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知識不能靠一時的學習訓練就可以得到,它是一個累積和充實的過程。開放的信息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整合了校內多個院系及多所高校乃至社會上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在最大范圍內的共享,可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來源。通過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最新動向,密切關注相關邊緣知識的發展情況,有助于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完善知識結構,豐富并深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同時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實踐及方法變成數字化資源,讓更多的年輕教師共享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師們打開了思路和眼界,拓寬交流渠道,教師在教學中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
4.有利于保證和促進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公共管理學科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學科,它覆蓋面廣,其內涵的廣度與深度不斷延伸,并在人們的研究和探索中不斷更新,信息交互作用明顯。同時,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的多元化和多變性的特點也使得專業與學科的建設必須體現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所以,要促進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必須緊跟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步伐,適應信息化時代瞬息萬變的特點,而資源共享正是在這種基礎上對專業資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發揮公共管理學科的現實意義。
(二)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的借鑒
自2008年以來,四川大學依托本校良好的“文綜”建設,構建起公共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的資源共享機制。首先,在整合實驗資源過程中,依靠信息和網絡技術實現校內公共管理各專業之間實驗資源和優質課程的共享。該校將管理類專業所屬的實驗室作為共享支撐平臺,不僅實現了管理類專業的資源共享,而且實現了其他人文社科類學科的資源共享,并以學校部分校企共建實驗室、部分理工實驗室為主體的共享擴展平臺為基礎,實現校內外多元課程內容和實驗資源的共享;其次,該校的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主要側重于專業資料、課程和實驗室的共享,通過資源共享平臺為管理類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該學校管理類學科依托基礎平臺、支撐平臺和擴展平臺三個共享平臺形成的聯動體系,完成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資源共享[3]。四川大學通過資源共享平臺,初步建立起了較完善的專業共享性教學模式,進一步實現了資源結構的改善和課程結構的改革,而各種優質課程的開放、多種實驗設備的使用又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成效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改善了實驗資源狀況。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擴大了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實驗資源,提高資源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該共享結構的建立還得到了四川省東圣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使得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資源不斷豐富。二是提升了專業教學的水平。四川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以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為主,擴展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水平。近幾年,在共享資源平臺的支撐下,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教師承擔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課題達400余項,這充分證明了資源共享機制給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帶來的積極效應。三是促進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四川大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土地資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近三年的本科畢業生對在校期間實驗教學的滿意度達到95%左右,尤其充分肯定了資源共享平臺給自身學習帶來的便利和優勢,而且畢業生的主要工作去向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Intel和華為等大企業。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類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寫作能力方面給予了很高評價。因此,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對四川大學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發揮了積極作用[4]。四川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為我校探索實現資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它的成功實踐為解決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問題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參考路徑。
三、信息化環境下公共管理類專業解決資源共享問題的對策建議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趨成熟為高校教學模式的開放與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在信息化時代利用網絡技術構建開放教學模式為基礎的專業資源共享平臺是重要突破口。高校教學資源,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必需的一切資源,既包括教師、學生、教室、圖書館、儀器設備等有形的實物資源,也包括規章制度、信息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無形的教學資源,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是我校未來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課題。
(1)加強專業優質課程資源的調查與分析,保證共享資源的質量
缺乏優質課程資源一直是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的重要阻礙,在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組建與運用中,通過對校內特色資源、優質資源的調查與分析使資源共享平臺得以充實,為教學資源共享與運用奠定基礎。具體來說,校內各院系及各高校應對自身的資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摸清優質資源與閑置資源的情況,對優質課程資源進行篩選和綜合評價。一方面,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資源繁多,質量也參差不齊,進行優質課程的篩選是實現共享的第一步,高?梢栽谫Y源共享系統中建立篩選機制,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反饋好、課程內容精致、教學效果較好的課程作為資源共享優質課程數據庫;另一方面,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公共管理專業課程的研討,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建立校內校際間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平臺。使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能夠涵蓋區內特色優質資源,使教學活動能夠實現相互借鑒、促進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1]。
(2)發揮數字圖書館在資源共享中的輔助作用
數字圖書館資源是高校資源共享平臺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自主探索運用知識的重要組件。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情報信息中心,由于專業規模快速發展、圖書經費緊張,造成圖書資料尤其是外文原版圖書資料緊缺、圖書更新速度慢、資料陳舊的現象非常突出。實施圖書信息資源共享,可節約圖書經費、緩解經費緊張的矛盾,也使得學校的圖書經費更加相對集中使用,以利于專業圖書館的建立。因此,我校要想建設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平臺,就必須加強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共享。通過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數字化模式、學生權限設計與分配等,實現數字圖書館資源對公共管理類專業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促進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與信息運用能力的培養,促進公共管理類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5]。
(3)加強校內校際師資共享
教師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是教學資源中最具潛力和最具活力的資源。由于目前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師資力量薄弱,因此,要想有效實現專業資源共享,促進公共管理類學科的發展,做好師資共享十分必要。一方面,我?赏ㄟ^組織本校內相關院系公共管理類教師進行集體教學研討、課程研究及優質課程互換實現校內師資共享;另一方面,區內各高校可以針對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基礎薄弱的專業學科通過教師互聘、跨校選課及教學經驗交流實現校際師資共享。其三、教師互聘可以有效緩解我校專業教師結構性短缺所形成的有課開不出的窘境,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均衡分配。教師互聘在高校還是較普遍的做法,但大多是名譽教師,有名無實,高校要想促進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師資共享必須改善這一狀況。對教師的聘任工作,應從制度上給予保障,變過去的身份聘任為工作聘任,相互承認教師的勞動。教師無論在哪個協作范圍內的學校任教,工作業績都將納入本校年度考核、職稱晉升、聘崗定級的范圍。地域相近的高校之間應鼓勵和加強教師流動,這樣既可以促進學術交流,又可以使不同高校的學生共享到優質課程。高校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形式多樣,可以通過教學競賽、沙龍和學術會議等實現。
(4)重視體制機制、規章制度等支持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構建開放教學模式既要重視師資、設備、課程等資源的建設和共享,也要重視體制機制、規章制度等支持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否則資源共享無可操作性與可行性。實際上,體制機制和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也容易被忽視。一方面,參與共享的高校屬于不同的類型和層次,各自的運轉方式、管理模式和培養任務不盡相同,建立通用的支持系統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資源共享往往是出自“民間”愿望,是校際協作組織的“民間行為,”而不是出自“官方”的行政命令;非教育主管部門的“官方行為”,支持系統的權威性、制約性就顯得不足。因此,要想順利實現資源共享,步調一致有所作為,建立通用的管理體制與機制就是基礎與保障。所以,我校及其他高校在資源共享的準備階段要考慮教學管理制度與政策的通用性,縮小差別性,同時應積極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使資源共享的動力源由民間轉換為官方,增強支持系統的權威性和約束力,使資源共享在正確的航道上前行。
綜上所述,信息化環境帶來的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為我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目前,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研究內容,也是我校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仍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方面尚不完善,在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只有借鑒成功范例結合我校自身發展的特點,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才能充分發揮資源共享平臺對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東瀾,徐青,董婧.資源共享的開放教學模式[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2]劉長琦.搭建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
[3]刁海軍,尹釗.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J].高師理科學刊,2008(4).
[4]任磊.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
[5]朱海陽,楊建鋒,劉瑞獻,吳昊,張進.網絡環境下科技文檔數字化與資源共享平臺設計[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
【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資源共享思考】相關文章:
高校公共管理類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考03-01
對高校公共管理類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考03-04
對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03-25
對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問題的幾點思考03-24
淺談高校德育管理機制的理性思考03-18
新時期高校維修工程管理的思考12-06
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體系的思考11-18
高;ü芾砉ぷ魉伎颊撐11-20
談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及思考03-27
高校瑜伽教學思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