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急救護理模式的定義的論文
1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多發傷急救患者共48例作為研究對象,男34例,女14例,年齡5~72歲,平均年齡19歲,致傷原因:道路交通意外23例,高空墜落11例,重物倒塌壓傷4例,銳器傷10例;受傷部位有顱腦6例,四肢骨盆19例,脊椎、胸腹及內臟23例。經現場搶救無效死亡2例,搶救成功率達96%。
2急診護理模式
2.1建立急救綠色通道,強化護士急救意識,協調各科室間工作
醫院設立急救中心,醫護人員隨時待命,保證急救;生命通道;暢通無阻,是搶救多發傷患者的前提條件。急診護理模式優化了急救流程,保證患者安全、平穩的送達醫院。其中護士必須加強急救意識,提高急救技能,增強救治配合效能,培養急救工作中的預見性。排班時注意將不同年齡、經驗、專項特長等護士交錯協作搭配,盡量將已有人員的急救能力達到最大化,完善護理人員急救系統,保證急診工作中的突擊戰斗力,訓練出反應迅速、有條不紊、技能過硬、觀察敏銳、與其他科室醫護人員配合默契的急診護士隊伍。
2.2快速準確的評估患者傷情
急診護理模式使急救護理有效、有序,將急救程序一體化、規范化,最大可能保證傷情在最短時間內完整評估,以利于搶救傷者。多發傷患者傷情復雜,損傷機理不明,生命體征與癥狀之間相互作用錯雜掩蓋[2],護士人員需在患者入院時仔細詢問患者或家屬受傷原因,對患者受傷的過程,目前的全身情況有全面的了解,隨后分別檢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記錄及檢測呼吸頻率、脈率、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等,快速準確的評估患者的傷情。通過對重要臟器功能的監測,能預見性的估計傷情的動態變化。對于有出血征兆的患者,需高度關注出血型休克。
2.3保持呼吸道通暢
嚴重多發傷患者常發生呼吸障礙,護理人員需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吸出呼吸道內積血和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通暢,若有舌后墜者,需將舌頭夾出拉至一邊,將頭轉向一側或直接使用牙墊,以解除窒息,再放入口咽導管,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及時充足補氧。急診護理模式加強了護士技能知識,標準化急救措施,更加節省了搶救的黃金時間。
2.4及時控制出血,改善患者休克癥狀
多發傷患者多為開放性傷口,在多發傷第一或第二死亡高峰休克死亡的患者,多為血容量銳減,繼而急性泵功能衰竭,出現神經—血管功能紊亂而導致的[3],故需在第一時間內關注患者出血情況,及時有效止血,改善患者休克癥狀成為早期急救護理的關鍵。搶在第一時機進行急救措施,控制病情,預見性的配合醫囑,準確有序的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靜脈穿刺后,需留取血標本,交與其他科室進行血液檢驗,必要手術時便于配血。對于肢體大出血傷患,需用無菌棉墊給予加壓包扎,必要時使用止血帶止血及固定,定時注意輪流松帶,使用時間需準確記錄,交班時護理記錄需嚴格交接,及時松帶,以防肢體壞死。
2.5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嚴重多發傷患者傷情復雜,損傷嚴重,需長期臥床,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4],護理人員需密切檢測生命體征,迅速做出相應的處理,保持有條不紊冷靜沉著,一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救治。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嚴謹的護理計劃,保證各項治療觀察、基礎護理能準確執行,并做好相應記錄,是急診護理模式的后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考驗了護理人員熟悉的搶救技能,敏捷的應變能力,冷靜強大的心理,是規范化,程序化急救模式的重要指標。
2.6重視患者心理護理
有研究表示[5],嚴重多發傷患者多為已婚者,以年齡21~50歲的青壯年居多,對于突發性的身體打擊,極易使其表現出抑郁、憤怒、憂郁的心理,急診護理模式很全面的考慮到這一點,要求護理人員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進行積極主動、親切耐心的交流,運用嫻熟的技術操作和嚴謹的急救態度,使患者及家屬增強安全感,降低心理惶惑緊張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救治。
3結論
急診護理模式充分完善了急救護理制度,增強了護士急救意識,加強了急救應變能力,提高了搶救成功率。針對多發傷患者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實施搶救,是嚴重多發傷患者真正的綠色;生命通道;。
【急救護理模式的定義的論文】相關文章:
比較文學定義研究論文11-11
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11-15
職稱論文發表的定義及內容介紹03-16
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體會11-20
SCI論文寫作的模式及套路03-15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論文04-01
探討實用中醫護理模式03-18
急救護理技巧的帶教方式11-23
護理專業論文[精選]07-25
護理研究論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