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析中國傳統建筑空間之美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就中國傳統建筑空間的靈動美、虛實美、流動美、序列美展開論述,并通過中西方建筑美學之比較,意在說明我們應傳承中國傳統建筑之精髓。
關 鍵 詞:中國傳統建筑 空間 美學
一、建筑空間之美學概述
建筑,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人造的空間環境。這種空間環境,一方面要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還要滿足人們精神感受的需要。即建筑不僅是一種物質性產品,它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性產品,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或曰是精神對物質的超越。為此,不僅要賦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還應當賦予它以美的屬性。
回顧建筑史冊:希臘廟宇神堂的尺度、羅馬萬神廟內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運動感、文藝復興時期室內的和諧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詭譎變幻,都說明了建筑空間之美。從眾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詩意的空間一方面來自實體美的建構,這主要是與建造邏輯相符的建筑結構、材料、構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創造;另一方面則來自對富于內涵和象征意義的空間觀念的創造,它源于人與自然的一些原始體驗,在建筑中主要表現為對自然元素的妙用。而空間觀念的實現必須借助于實體的構成。
二、中國傳統建筑空間之美
。ㄒ唬╈`動空間之美
中國傳統的室內居住空間都具有功能上的靈動、可變美。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建筑結構上的靈活性。中國傳統建筑在結構上是以“柱”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支撐屋頂和樓層的木構架和室內分隔空間的墻體在結構上是分開的,這使得墻體不承擔重量,而且為靈活分隔室內空間提供了可能性。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內空間的方式有兩大類:一類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間砌薄墻或鑲板;另一類是半分隔,即在相鄰空間之間設置隔扇、屏風、碧沙櫥、帳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陳設來分隔,造成空間若斷若續、若分若合、若開若閉的層次和豐富的變化,使相鄰空間之間相互溝通,又彼此隔離,成為一個互相滲透的有機體。
2.建筑空間的不定義性。中國的傳統建筑只營造空間而不定義功能。傳統的中國室內居住空間各房間只有空間位置上的差異,沒有功能上的明確分工,所以每個房間均可以適應多樣功能。中國傳統居住空間是以不變的“單位”,組合形成“變化”的居住空間去適應各種變化中的生活環境。
。ǘ⿲嵦摽臻g之美
實空間即實體,虛空間則是實體的擴張,也就是“得之于外”的形象,是沒有形象的空白形象。建筑藝術中的實空間與虛空間的對比協調,從大的范圍講表現為建筑物之間的空間環境狀態,從某個建筑物來講,又有其實體與空間的巧妙安排。
我國采用的木結構傳統建筑,一般以虛為主,但由于局部采用了實墻體,則可借虛實之間的對比而獲得變化。關于傳統建筑藝術所創造出的“實虛空間之美”,早在計成《園冶》中就有論述:“磚墻留夾,可通不斷之房廊;板壁?,隱出別壺之天地。亭臺影罅,樓閣虛鄰!眰鹘y的園林建筑,正是通過對隔扇、門洞、漏窗、景墻、月門、空窗的精心設計,才創造出景物的穿插錯落、步移景異、合中有開、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小空間大境界,從而達到了空間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ㄈ┝鲃涌臻g之美
近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德國館,以其流動的內部空間和精確的建筑細部成為優秀的建筑典范。然而這種“活了”的流通空間在中國古代的居室中經常出現。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的建筑空間是利用鑲板、屏風、隔扇、各種罩等構件對空間進行分隔的,同樣達到了視覺上的封閉和空間上的流動。如利用屏風做分隔,空間隔而不斷,互相滲透,讓人感覺到空間的分割,又仿佛是一個完整的空間。由于它對空間范圍的不確定性,使得建筑空間具有較強的流通性。
(四)序列空間之美
中國古建筑的序列之美,體現在沿縱深方向排列的一連串院落上,而隔屏、樓梯、天橋、挑廊、臺階、陳設等,便形成了動態的連續空間的重要手段。從住宅到宮殿、廟宇,大體都是如此!绑细铓w院落,燈火下樓臺”“庭院深深深幾許”,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宮。從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到太和殿,這個空間序列是十分壯觀的。它的巨大的建筑規模和體量,有等差、有節奏的空間安排,中軸對稱的院落式布局,以及黃瓦、紅墻、白色臺基等莊重色調,無不體現著封建宗法禮制精神,象征著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從天安門的高大輝煌,到午門的巍峨雄壯;從太和殿廣場的雍容尊貴,到太和殿的莊重穩定,都滲透著皇權至上、唯我獨尊的封建帝王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說,紫禁城宮殿就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文化和審美意識的結晶,是一部凝固化的歷史巨著。
三、東西方建筑美學之差異
中國傳統建筑的藝術風格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為基調,尋求意境美以及寧靜的和諧,將神韻美的表達推向一個頂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計白為黑、虛處傳神;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逸筆草草,不求形似……東方美學最后尋求的亦是和諧。
與東方美學不同,西方古典建筑的藝術風格重在表現人與自然的對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曠、封閉的內部空間使人產生宗教般的激情與迷戀。西方美學認為,由完善比例的“數”構成宇宙和諧的節律,而人按照數的原則在尋找體型的比例,并發現黃金比、人體比例、柱式等的幾何規則,又將形式美的規律描述為比例、尺度、均衡、節奏、韻律、對稱、秩序、變化、統一、序列、重點,然后總歸于和諧。古典盛行的希臘雕刻與建筑是人類和諧的最高典范。
結語
法國雕刻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泵涝谏钪惺请S處可見的,尤其是我國傳統的建筑藝術所表現出的靈動的、虛實的、流動的、序列的空間之美。對建筑空間之美的了解是全方位的,這不僅要建筑師全身心地投入和對文化、社會的深刻理解,還需要有對嫻熟設計技巧的運用。我們期待中國出現更多具有魅力、體現民族文化的現代新建筑。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新世紀出版社,1996.
[2]吳梅.中國傳統室內環境的詩意空間初探[D].室內設計.1994(01).
[3]陳志華.北窗雜記[M].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解析中國傳統建筑空間之美論文】相關文章:
解析建筑祛暑節能技術的論文11-30
生態建筑和諧之居論文11-18
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的絢麗之美03-18
火災與地下建筑空間論文11-30
淺論伊秉綬隸書空間美之管窺12-20
感悟數學之美畢業論文(精選11篇)01-27
探究中國器樂即興之美音樂論文03-12
傳統音樂之美及內涵的跨文化傳播論文06-15
米拉萊斯建筑形式生成解析論文11-11
建筑文化內涵與形體空間的轉換論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