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農村,大部分家長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兒童十分普遍。他們遠離父母,與老人生活在一起。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只給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不能給孩子更多的照顧、關愛。孩子們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和關愛,久而久之,導致心理健康的缺失。他們一遇事就焦慮不安,特別是來自于學習方面的壓力更讓他們恐慌。這樣,在農村小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學校、班主任的責任,而且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同樣也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責任。那么,在農村,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努力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數學課本枯燥乏味,沒有語文課那樣賞心怡目。只有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也只有教師在課堂中能體現人性關懷,學生才會輕松愉快、活潑熱情,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回到數學學習中來。這樣的數學課,首先,要求教師課前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其次,要求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批評,更不是諷刺、羞辱和責罵。再次,教師要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課堂中教師要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愉快而板著臉孔走進教室,使整個課堂蒙上陰影,從而使學生陷入一種緊張的狀態,整堂課學生惶恐不安,難以集中精力聽課。最后,教師在課堂中要熱情地關心和幫助后進生,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理解和寬容后進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把精力投入到數學課中來。
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群體意識
團結合作是數學教學的一種手段。它是一種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所展開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其群體意識,連平時不愛動腦筋的、極少動手活動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也會產生一種責任感,從而積極參與,為小組的榮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這節課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共同協作,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這樣小組成員為了本組的榮譽,他們通力合作,積極探討,量的量,記數的記數,算的算,很快最終達成共識: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從而理解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再者,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學會人際交往。使性格孤僻、膽小的學生在與同伴交流、溝通中,既學會與他人交流,又弄清所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及來龍去脈。
三、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比绻處煹慕虒W語言得體,這在教學中很重要。特別是恰當的語言評價,它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從心理角度說,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肯定,被尊重、被賞識的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即時語言評價時更應該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賞識激勵的語言,去挖掘每一個可以賞識、激勵的對象。例如:在課堂中,對于我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做出不同層次的回答,我就用賞識性的評價語言:“你的聰明出乎我的意料,你太棒了,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知識!碑斘业膶W生想法有些道理,但表述不夠準確、清楚時,我就會說:“你的想法有道理,老師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能說得更明白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睂τ诨卮鹜耆e誤的學生,我會委婉地說:“老師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想法不正確。沒關系,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行!”在學生做題有很大的壓力,表現出緊張、煩躁、厭倦的時候,我會到他的身邊輕輕地說:“沒關系,我來幫你,這題我解答起來也有些困難,你已邁出了一步,很好!边@樣既使好學生勇于展現自我,又激勵了學困生,使他們不自卑。在數學課堂中恰當的評價語言,有利于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力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健全人格,使他們能打下務實的心理基礎,迎接各種挑戰。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2
摘要:
心理健康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現實對教育的要求。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使學生心理健康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心理健康;課堂氛圍;學習興趣
中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關鍵期。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的發展就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使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得以維護和增進,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這些,我們可以采取多種積極措施。
一、創造優質課堂氛圍,使學生心中充滿期待
優質的課堂氛圍是一節成功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是指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心情愉悅時,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币舱f明只有使學生身心暢快地進入學習,形成師生彼此接納的心理進而調動他們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苯逃龑W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內在心里狀態如何,心理積極愉悅,則效果倍增,相反則效果甚微。”將兩者結合起來思考,不難看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先從自身做起:熱愛學生,鼓勵學生,然后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煞有介事地對一所小學所有的學生進行智能測驗。然后把一份學生名單交給有關教師,并告訴老師這些學生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沖刺”的潛力,并再三囑咐教師對此“保密”。其實,這份名單并沒有什么依據。但幾個月后再次對所有學生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了奇跡:凡名單上的具有“學業沖刺”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教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跡呢?由于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教師對他們提供的名單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過程中對名單上的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盡管名單對學生是保密的,但教師們掩飾不住的期盼還是通過語言、眼神等表現出來。在這種深情厚愛的滋潤下,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有了顯著進步。這個實驗也再告訴我們熱愛學生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課堂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所以,教師在走進課堂之前,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且自始至終要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用愉快的心情的對待學生,用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將枯燥的數學課堂演繹得生動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雖然“潤物細無聲”卻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不良情緒,讓學生對數學教師和數學課堂產生親近感,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就像教師對他們充滿期待一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較好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課堂中來,才能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也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內在動力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和不能及時掌握所學內容、思維不夠靈活的學生產生學習障礙,時間長了就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無論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克服這種不良的情緒。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要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我們在平時上課時,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我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生活中的數學等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他們有了學習動機和興趣之后,我們就要運用智慧使數學課堂變得簡而精,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而形象,使學生易于接受。這樣就會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精神壓力,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數學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讓課堂探究更愉悅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心理學也有研究表明:人的學習結果受感官參與的制約,多種感官的參與還有利于人的心情開朗。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既有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些活動可以是室內的也可以是室外的。比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對千米有更直觀的認識,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去實際測量一千米,教師只提供測量工具和負責學生安全。在這一活動中既促使他們自己動腦思考如何完成任務,也鍛煉了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還讓他們走出課堂,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探索體會和掌握數學知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了數學課堂。
總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種方法和途徑,但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挖掘整合教材資源,發揮教師的各種能力,三者結合起來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才能使數學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讓健康的心理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其作用。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3
摘要: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和個性的關鍵時期。為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變得非常迫切。而語文教學擔負著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為此,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
心理健康;課后作業;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但是社會發展的實際要求,也是小學生進步和發展的一種趨勢。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但能夠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行,而且能夠大大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進行了簡要探討。
一、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研究明確提出,學生學習的強大內驅力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具體來講,教師對待學生應當和藹可親,進而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實時地排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實現學生課業和學習的減負,肯定學生的長處,特別是學困生,應實時地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贊賞。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藍樹葉》這篇課文的時候,應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啟發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相似現象進行回憶:當時的你或者是他人是如何做的呢?你或者是他人會是一種怎樣的體會呢?將來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會如何去處理呢?等等。在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懂得寬容他人。最后應讓學生明確只有跟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才會不斷增強自信心、歸屬感以及安全感。
二、通過講解課文的主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分為五大方面,即愛自己、愛人民、愛自然、愛祖國、愛科學,教師應當有效地挖掘這種愛的主題,通過教材當中關于愛的要素激發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激發學生的情感與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教師在講解《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應著重啟發學生體會課文當中聾啞青年專注、勤奮、執著、認真的良好品質,并且,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演示聾啞青年看魚和畫魚的情景,讓學生不但可以感受到作者觀察能力的敏銳,而且還可以感受到聾啞青年熱愛生活的情感、做事的認真,及執著勤奮的良好品質。如此一來,不但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而且也能夠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聾啞青年身殘志堅的`意志,從而實現學生心靈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情趣。
三、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業不但是對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情況進行驗證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教師僅僅視作業為教學的一個補充,布置大量的作業,這不但使學生的大量課余時間被占據,而且難以提升作業的效率與質量,最終往往適得其反。近些年,盡管社會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學改革也要求實現學生課業減負,可是實際上常常難以實現減負的效果。繁重的課業負擔不但不利于對小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最終難以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趣味性和體現自己的長處。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地安排課后作業,從而有利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應注重在減負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應當實施差異性的方式,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做類型不同的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完成作業,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二是教師在安排作業的時候,應當實施精選精練的策略,針對一種類型的題目,選擇有價值和代表意義的練習內容,以使學生在高效的練習過程中學會有關的內容,并且,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的時候,還應當增加實踐的內容。例如,讓學生在寫作文時選用貼近生活實際的題目,以使學生寫出自身的真實體會。只有如此,才可以實現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才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偠灾谛W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非常多的方式,語文教學課堂就好比一塊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師能夠開發和耕耘,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等,最終讓學生變成生活和學習中的強者。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4
摘要:
農村留守兒童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教育和關愛,他們的特殊成長環境如親子教育的缺失、親密度較低、不良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在教育上存在著內容狹窄、監護人與兒童交流不足、教養方式不當等問題,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人格發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家庭和學校以及留守兒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關鍵詞: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鄉,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監護人照顧的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近年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向城市轉移,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如惡劣的住房條件、昂貴的借讀費用、無安全保障等),進城務工人員不得不將孩子留在農村,最終形成了農民工父母與子女兩地分隔的局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試從留守兒童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決對策現狀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現狀
1.學習困難與注意缺陷。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必要的監督和關愛,學習主動性本來就低,再加上祖輩們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業往往很難得到及時輔導,普遍對學習興趣不大,學習自信心普遍較低。另外,因為心理孤單以及對父母的思念,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學習,久而久之,有些便會感到學習壓力增大從而厭惡學習,導致成績下滑,有的甚至產生輟學的念頭。
2.性格缺陷,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霸道蠻橫、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脾氣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現暴力傾向,甚至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他們在家常和代為撫養的監護人發生頂撞,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滿意便大發脾氣,叛逆怨恨。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他人對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滿足造成的一種心理特征。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因長輩的過分溺愛造成兒童的任性、自私的現象尤為突出。
3.人格發展呈不健全趨勢,道德現危機。留守兒童大都是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一起生活,他們主要負責孩子的吃喝問題,學習上要么不管不問,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上也出現兩種極端,要么過分溺愛,要么放任自流。這些孩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都會養成封閉的個性,古怪的性格,松懈對自己的要求,荒廢自己的學業,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兒童平時跟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過分的溺愛,使有的學生染上了愛吃零食的惡習,平日里,祖父母隔三差五的會給些零花錢夠他們買些學習用品或早餐之用,慢慢的,隨著欲望的增加,他要買更多的零食甚至是玩具,甚至還會出現偷偷拿祖父母的錢出去花的現象。
4.耐挫力差。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群體當中出現了較嚴重的心理危機: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自卑心理加劇,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與父母的疏離隔膜感增強。留守兒童在面臨自身不適或者困難時,往往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表現為行動遲緩,意志力不強。
二、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小學階段正是留守兒童成長發育的關鍵期,而父母在此階段并不能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缺乏,這就容易造成他們在對事情的認識、價值觀上產生偏離,個性及心理發展出現異常,有些甚至會因此逐漸走向極端。同時由于現代傳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可以說無孔不入,以致少數庸俗和低級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響到不設防的留守兒童,毒害他們幼小的心靈。
2.是中國農村老人的“養而非教”監護模式。老人的教育能力與正確教育方法的缺失,在老人的傳統觀念里,認為只要孩子能吃飽穿暖、不出現安全問題就是盡到了責任,因此在照顧孩子過程中,要么過分溺愛嬌縱,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關心孩子。孩子與老人家彼此間過大的年齡差距也是與孩子之間有效溝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3.農村學校作為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實施單位,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教育,在生活、學習上難以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即便是在教師的職權和職能范圍內,也往往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師資短缺,有的老師身兼數職,要教授數學、歷史、地理等多門課程,非常辛苦,已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關心留守子女。
三、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ㄒ唬┍O護人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務工父母應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形成正確合理的教養方式。在掙錢的同時,多想想孩子,不要無視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談談,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給孩子關愛和呵護。同時,撫養管理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親戚應民主、平等地面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給孩子以科學的管理和引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這比掙錢,更有價值——因為有孩子才有將來。
。ǘ┙處熞v究科學方法,促進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輔導
家庭情況,父母親務工地,臨時監護人姓名、年齡、住址及監管兒童個數,留守兒童的心理品質、學生行為、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進行詳盡地記載,作為樣本材料的對照依據。
2.開展留守兒童主題活動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環境和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和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農村學校要創造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如指導留守兒童每月給父母打電話、寫信,加強與家長的親情交流的主題活動;洗臉、刷牙、洗腳,作息習慣,就餐方面的指導的挑戰活動。讓學生明白,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父母一直關注和愛他們,老師也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關愛他們。
3.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查
把一些留守兒童組織在一起,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查,了解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困惑,從而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
4.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耙话谚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留守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可以進行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也可以設立“心理咨詢室”或“傾訴信箱”,也可以通過寫日記、周記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
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和職能部門責無旁貸,心理和社會等專業人員要積極的關注。讓我們行動起來,關心、關愛和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創造幸福安康和諧的社會。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體驗活動03-18
試論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03-16
探討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03-19
談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03-19
地理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論文11-16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滲透論文12-02
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論文11-14
談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03-27
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03-14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代教育論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