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物理電學知識的教學
對初二學生來說,物理最難的部分莫過于電學知識的學習了,怎樣讓學生感覺電學不難,怎樣讓學生愿意學呢?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如何做好電學知識的教學。
一、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生活中用電,自然界中的電現象并不陌生,但對印在紙上的電學知識還是有些茫然。要使學生對抽象的電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用電,自然界中電現象,做好電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是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要設計更多的小實驗。
可是,實事是教師上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往往是用圖片代表生活體驗,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演示實驗,用演示實驗取代學生分組實驗。就這樣,學生做的被老師做了,老師做的被電腦做了,學生要想的被老師搶了,老師要想的都投在了屏幕上,充當了課堂的觀眾。其實,課堂上學生自己做,主動想,得到體驗,由體驗產生興趣,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課堂,才能讓學生從內心上熱愛這一門學科。有一次, 我在上電路一節課時,發給每位學生一個發光二極管、幾根導線、和一小電池;然后讓學生點亮二極管。再讓學生閱讀課本,歸納電路組成、狀態等,記牢電路元件符號,練習畫電路圖。教師只在這些教學環節中作適時的指導與點評。這節課比以前的“常規課”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就是學生對物理課產生了興趣。
二、發展思維,展示物理的趣味性
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致處于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處理都具有濃厚興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聯想,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學生置身于徘徊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
例如,在學習“串、并聯電路知識”后,利用串聯電路只有一條通路的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串聯的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個電路中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和L2,且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亮,但K閉合后,L1不發光,L2發光,這種情況是否存在?若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于已有知識的干擾,將學生置于“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于想象,沖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三、逐步引導,養成探究學習習慣
物理教師要做好啟蒙階段電學教學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對于剛涉足電學知識的初中學生來說,求知欲是異常強烈的,喜歡觀察各種自然現象,但不懂得如何歸納這些現象所揭示的客觀規律,很大成分是由于好奇心的驅使,而正是這種好奇心誘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用實驗為電學教學開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在實驗過程中,順勢把學生從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的形象思維,帶入摸索客觀世界規律的抽象概括。通過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知道電學理論不是人們頭腦中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歸納總結大量客觀自然規律的結果。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多分析,多比較,多概括,養成研究和探討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課堂上精心設計提問,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可以盡己所能,從而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樂觀、開朗、舒暢的情緒狀態下, 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物理教師要做好啟蒙階段電學教學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對于剛涉足電學知識的初中學生來說,求知欲是異常強烈的,喜歡觀察各種自然現象,但不懂得如何歸納這些現象所揭示的客觀規律,很大成分是由于好奇心的驅使,而正是這種好奇心誘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用實驗為電學教學開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在實驗過程中,順勢把學生從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的形象思維,帶入摸索客觀世界規律的抽象概括。通過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知道電學理論不是人們頭腦中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歸納總結大量客觀自然規律的.結果。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多分析,多比較,多概括,養成研究和探討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課堂上精心設計提問,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可以盡己所能,從而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樂觀、開朗、舒暢的情緒狀態下,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
四、綜合訓練,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電學知識頭緒多,綜合性強,做綜合應用題時,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稍有疏忽就會釀成錯誤。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指點、引路兩方面。
(一)指點。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于物理知識理解不透,常會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這時,教師要找準癥結,給予指點。
例如,在學過“電功率知識”后,筆者讓學生討論“220V,40 W”和“220V,100W”兩盞燈串聯在電路中,哪個更亮?大多數學生會認為:100W的燈泡比40W的燈泡更亮,這說明學生被燈泡的額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視了燈泡的明暗程度與燈泡的實際功率有關,找到癥結后,教師讓學生思考“220V,40W”和“220V,100W”的兩個燈泡,哪個電阻大?將他們串聯起來,通過他們的電流大小怎樣?最后引導學生利用公式“P=I2R” 來判斷哪個燈泡會更亮。
(二)引路。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教師應采用降低梯度,分設疑點的方法,將學生引向正確軌道。
例如,學生在做“電阻R1和R2串聯接入電路后,兩端所加電壓為24V,如果R1=80Ω,通過R1的電流為0.2A,求電阻R2”,由于剛學過歐姆定律知識,很多學生無法解題,筆者采用“分解肢體,化難為易”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將每個電阻元件對應的電流、電壓、電阻等物理量羅列出來,并將它們對應的關系式或數值標出來,未知量用“x”標明,最后對照羅列出來的數據,應用學過的電學知識作答,由于分層降低梯度,學生在教師搭橋引路下,順利實現了認識的飛躍。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與激發興趣結合起來,最大限度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樂學、會學;同時,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統一起來,實現優化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淺談初中物理電學知識的教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