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于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
[摘要]:“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是根據倡導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課程改革所創建的一種思想政治課教學基本理念之一。本文試著從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征、基本原則、基本程序等的角度,探索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一般規律和策略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到達新課改的要求,促進政治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政治課堂;師生互動;設計與探索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每時每刻處于一種相互交流信息的狀態,即處于一種互動關系之中。在政治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師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互動關系。所謂師生互動關系,就是指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某種特定聯系。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生成知識、能力、情感、覺悟的過程。政治課教學必須把焦點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師生互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真正實現對知識意義的建構!秶一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決定》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毙抡n程改革強調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傳統接受式學習,而更多的是新型互動式學習,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統一。開展“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課題研究,其目的就是為了探索政治課堂師生設計與探索的運作規律及策略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促進政治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一、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內涵與特征
所謂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就是要在政治教師的引導下,全體學生在政治課的教學情景中,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自主探究,進而生成新的政治知識、觀念、原理、能力、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的操作過程和運作機制。其主要特征包括三個方面。
1、教師主導領路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應在“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價值引領”下展開“互動教學”。在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中,教師要學會傾聽,然后評價。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始終作為一名引路人,起著主導的作用。時而提供背景材料,指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方向。時而進行點撥,設疑解惑。時而參與其中,以平等的一員開展討論,時而提出學習目標,并對目標的達成進行恰當的評價與肯定,使整個活動過程始終圍繞著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例如,筆者在進行認識的根本任務的教學時,就是通過學習情景的創設以引領學生主動探究未知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世界。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其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都是在師生互動、自主探究中生成的。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制定探究規劃,獨立查找學習資源,自主領悟探究內容,發現疑惑所在,提煉知識主干,構建知識網絡,進而內化為個人的知識和才干。例,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精神,本人在教學“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課時作了如下的教學方案設計:首先,讓學生觀看我國申辦奧運會的宣傳短片,讓他們對中國文化的適當了解,并且說說一些民族節日和我國的文化遺產等,以達到他們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3、師生互動和諧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學生在探究中會發現問題,并在課堂上擺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發揮合作學習的功能和作用,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合作,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教師平等參與其中,適時引導點撥,最后由學生自我總結提煉,生成知識、技能、情感、覺悟和價值觀。此時,教師也在互動中豐富了教學經驗,增強了能力,生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學風格。例如,在上述事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我在課堂上著力在寬松的氛圍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含義、表現,以及態度等等,通過層層設問,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也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的策略。作為教師的我,也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摸索、提煉、生成和強化了一些教學策略,增強了搞好政治課教學的信心。
二、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情感的培養與知識、能力、價值觀的生成同等重要原則
這是師生互動生成機制的目標要求。學習是由情感推動和支撐的,情感是一種動力源,沒有情感的支撐,學習活動就不會持久,沒有情感的支撐,任何任務都無法完成,師生互動生成機制的構建,首先必須以培養學生情感為基礎。知識的生成則是感情培養的前提,沒有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也不可能生成情感。因此,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必須把學生情感的生成與知識的生成有機統一起來。在“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教學中,就是通過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從而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的。
2、“形似”與“神似”相結合的原則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師生互動生成機制的真正內涵,并不是讓學生單一的動起來,而是既要有“形動”,還要有“神動”;既要外化,還要內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識的傳承,還要人文的積淀。如果一堂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可當你仔細品味一下的時候,總覺得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那么,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總之,師生互動生成機制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真正起到激活思維,主動探究,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情感、生成覺悟的作用。
3、預設與隨機相協調的原則
課堂教學從本質上講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政治課教學也是如此。政治教師需要備課,需要預設教學效果,重要的是預設與生成不能統一時,如何利用教學智慧有效處理,從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出發,達到教學目的。這就是說,師生互動生成機制要求政治教師不能完全照預設的教案、課件上課,而是應當隨著師生互動的情景,問題的展開,疑點的暴露,而隨機應變地進行。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不應該是一個不變的程式,更不應該是僵化的模式,而應該是一個隨機應變的模塊。在運用預設與隨機相協調原則時,應該遵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或情緒的波瀾,生成新的動態課程資源,以自己的教育機智調整教學環節,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思維真正被激活,讓課堂充滿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
三、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基本操作程序
師生互動生成機制的基本程序是:
情景誘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點撥引導----反思生成。
1、情景誘導----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起搏點
所謂情景誘導,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情景,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提高教學實效。創設生活情境,是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起始環節。創設學習情境,一般應采取三個步驟:第一步,創設情感情境。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送給學生。要挖掘教學內容的情感素材,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興趣,用情緒感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振,使其進入“憤”、“悱”(《論語》語)的最佳學習狀態。第二步,創設學習情境。及時把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習情境的種類有問題情境、任務情境、案例情境、討論情境、表現情境、操作情境等,不論是哪一種學習情境,都要突出問題性,使學生經過思考和探究才能實現目標。教學中可能需要幾次創設學習情境,這應視學生學習的狀態來決定。第三步,提供引導性材料。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主張,每個學習者都“應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并賦予經驗以意義。”創設情境的方法有語言描述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現情境、表演體會情境,或運用多媒體手段聲像并茂地呈現情境等。教師要從自己的素質、風格和教學條件出發,這就是說,在創設情景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到了“墳”、“悱”的程度,接著加以設問引導,從而為學生的自主探究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開啟了師生互動的情感閘門和思維閘門。
2、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立足點
師生互動學習生成機制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基礎的。通過情景誘導,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被充分地激發了出來,此時,教師應當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所謂自主探究,就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的課文內容和參考資料,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未知,在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中誘發疑問,在“不憤不已,不悱不發”的境界中進一步增強其探究心理和嘗試探究行為的過程。首先,留足探究時間。留足課前自學時間。少布置書面作業,多留點自主查找資料進行課前準備的自學時間。二是課堂自學時間,感知教材內容,領悟所學知識,探尋重點、疑點、盲點,激發探究熱情。其次,引領探究方向。師生互動生成機制應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導在所當導,放在所當放”。再次,提供探究素材。探究素材應當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學生課前查找的材料,二是教師補充的材料,三是高中政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讓學生根據教學情景所涉及的內容和以上三部分材料,自主地去探究本節課應學的知識內容,發現認知上的或思想上的疑點,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時政熱點,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探究問題的本質。一方面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領悟了有關知識,在與老師的個別互動中解決了某些疑點,獲得了求知欲的滿足,另一方面,又在新舊知識經驗的整合中產生新的疑惑,具有對未知領域的困惑感,激發了新的探究心理。那么,如何解決這些新的疑惑呢?這就要依賴于合作學習了。
3、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關鍵點
合作交流包括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交流不僅有老師與全班學生的交流和與個別學生的交流,也有學生與學生的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和個別交流。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應靈活把握,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教師再精講示范。例如,我在講解哲學前言部分時,首先引入材料創設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F介紹如下:首先,請同學們拿出詞典,查“哲,哲理,哲學”的涵義。同學查出后回答:“哲”有二層含義,一是有智慧,二是有智慧的人。然后,引導學生從字面上說出哲理----包含智慧的原理,哲學----有智慧的學問。那么,哲學到底是否是一門使人有智慧的學問呢?一,哲學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因此要想有智慧,就要學好哲學;二,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思想家都是一些有哲學頭腦和智慧的人,因此,無論文科學生還是理科學生都要學好哲學;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崇高地位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無論西方社會,還是我們國家,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很高的認同,尤其是毛主席、錢學森等,成了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典范。通過情境導入和議論,激發了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既然學習哲學如此重要,那么,哲學是怎么形成的?哲學的本質涵義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含義及其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意義和根本原則是什么?在同學自學課文的基礎上,對一些疑難問題進行合作交流:如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合作交流就是在留白的基礎上由教師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有疑惑、有爭議、認識模糊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爭論中得出正確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認識。在交流階段,需要營造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環境中學習,使師生之間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樣,一位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他們才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進而才會充分體驗到快樂,在思維的相互交流、碰撞中,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4、點撥引導----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支撐點
在合作交流階段,教師要適時點撥,把握好“導”的尺度。讓學生互相討論,決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實際,因勢利導,因時而導。對思想上有模糊認識甚至錯誤的學生,要及時引使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該活則活,活而不亂;宜靜則靜,靜而不寂。此時,課堂氣氛的理想境界便出現了。如在交流上述“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等問題時,學生在激烈的互動交流中會產生“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世界觀就是哲學”等錯誤認識,老師的適時適度點撥,能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深層次的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此時,我便發揮教師在師生互動中的主導作用,指出,哲學有許多流派,有科學的,也有非科學的,或部分科學、部分非科學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因此,只能說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而不能說“科學”;世界觀幾乎人人都有,但是自發的、零散的、樸素的,缺乏理論的論證,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因此,不說“世界觀就是哲學”。教學相長的主客觀條件,內、外部環境至此業已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良好教學效果便在歡愉、輕松、和諧、恬靜的氣氛中得以完成和實現。
5、反思生成----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落腳點
學習過程是學生對信息進行心理加工的過程,只有走完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即直觀----思維----實踐,才能把間接經驗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而靠死記硬背是無法完全實現這種轉化的。自主學習屬于建構知識的基礎階段,合作交流是攻克疑難,解決新知和舊知識的矛盾階段,反思生成則是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建構知識體系的階段,也就是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新得的知識進一步歸納、強化、遷移,并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內化成自己的素質的階段。這里所提倡的反思生成階段就是強調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自學、交流過程中的“空白點”進行思考、再思考,并能將之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反思階段是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升華。政治課堂教學的反思可分為課內反思和課外反思兩個方面。課內反思是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再現、再思考,并能提出有價值、創新的問題以及獨到的見解。課外反思是學生運用課內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付諸實踐,從親身實踐中達到知與行的統一和升華。從而使思想政治真正落實到學生思想覺悟和實際能力的提高上,最終達到“育人為本”的根本目的。課外反思有多種形式,其中的一種形式就是結合實際撰寫小論文。幾年來,在結合所學知識,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生成知識、技能、情感和覺悟。是教師在師生互動中知識、能力、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的生成。本課題側重于師生互動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和覺悟生成的影響的探索,而較少涉及師生互動對教師知識、能力、教學技能、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的探索。因此,必須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如何進一步發揮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對促進學生知識、情感等生成的實效性,應采取哪些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需要同行一起研究。第二,在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的運作過程中,對教師知識、能力、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的生成有哪些積極的影響,作為我們老師應當如何自覺地進行反思和總結,把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為教師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必將會取得更多的共識,實現更大的進步。在新課改的前提下,一如既往的探索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才是我們承擔教育事業的一份責任。
[參考資料]:
1、文萍《廣西師范大學學報》
2、趙江華《情景留白交流反思》
3、余文森《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師范教育》
4、楊鳳軍《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學生發展》.《教育科學研究》
【對于政治課堂師生互動的設計與探索】相關文章:
構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策略08-29
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分析06-13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06-12
探索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論文(通用6篇)01-02
探究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08-07
城市生態規劃發展探索05-29
美術學與美學關系探索03-15
英美文學作品課堂教學設計研究08-15
量刑建議權的司法化探索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