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教育技術學專業中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
【論文摘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我院對技術學專業教學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改革探索:一是構建并完善了課程體系,引進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合作教學模式;二是建立網絡研究學習性學習平臺,由維持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轉變;三是采用多元化等評價手段。這種研究性學習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
二十一世紀已剛剛開始.教育技術在我國就步入了自其產生以來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教育技術是一項事業.是現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真正能提高教育教學的績效.同時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片。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教育技術人才培養的需要構筑研究性學習體系.有助于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有益嘗試。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所謂研究性學習.廣義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在目前的教育實踐中研究性學習指學生依據科學研究的方法來自主探究科學內容.在掌握和建構科學知識的同時體驗理解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本文所指的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下,通過課堂、網絡、社會實踐等途徑,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以問題為基礎,強調學習過程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形式的靈活多樣性。學習內容的綜合開放性.將掌握知識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釋疑解惑中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二、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
在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模式急需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在教育技術學專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針對專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更新快的特點,把改革的立足點放在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實踐環節、課外科技活動等方面。
1.優化課程體系.實施模塊化教學
在專業層面上。我們立足基礎教學。構建并完善以模塊教育為特色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培養模式。我們將教育技術教學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一、二三學期),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基礎知識學習階段,重點是夯實基礎;第二階段(三四、五學期)。即寬口徑的專業技術基礎知識學習階段,注重專業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術基礎理論和基本實踐動手能力;第三階段(六、七、八學期),采用模塊化教學手段.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畢業設計訓練。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個性發展、創新意識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學生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完成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主干課程學習.主要目的是培養他們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和基本專業技能.保證學生的后續發展。從第三個階段起開始進人模塊化專業特色教學.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就業意向.有針對性地選擇專業方向模塊,并可從中選出自己最滿意的一個課題作為畢業設計題目。
目前主要模塊如下:
(1)軟件設計與開發訓練模塊。側重于校企合作及軟件外包企業對教育軟件人員的知識要求.量身打造校企業需要的教育軟件設計人才。
(2)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模塊。側重于數據庫應用系統、網絡設計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動手能力培養例如:學校與湖北泰德安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培養實戰型、為和企業所需要的網絡人才:采用泰德實用的培訓課程和先進網絡.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驗。
(3)數字化視頻技術和教育節目制作模塊。這一模塊側重于教育技術硬件和非線性編輯的應用能力培養。我院建有數字媒體和電視制作實驗室.并與當地電視臺和學校網絡中心合作,在課程體系中引進的相關技術。
(4)“準研究生”和信息技術教學人才培養模塊。這一模塊主要是為考研的學生和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注重理論基礎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教學研究活動。在該模塊化教學中,引入產學研合作教學理念,引進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合作教學模式,每個模塊都與相關行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特色培養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了學校和社會對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加了課程體系的彈性,有力地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2.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實施以問題和探究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1)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發問、提出問題的精神,以及積極的參與意識和主動學習的態度。
(2)強調課堂教學中思考與提問并舉,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研討。
(3)教學中教師有意創設問題情境,將準備講授的內容以問題情境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思考實現教學重心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轉變。
(4)各課程小組構建了研究性學習網絡平臺,配合課堂學習,加強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實現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
(5)改革考核方式。采取過程性、多元化評價手段.把整個動態學習過程納入考核目標.增大平時成績比例.教師對學生研究成果及課堂表現認真評判、全面考察.并制定相應比例體現在考核成績中?荚嚳刹捎枚鄻踊问.
在”網絡教育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以自主探究性研究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其課程教學操作模式可概括為:問題引出一主動探索一開展研究和設計一交流評價一點評改進。其實施步驟為:
(1)成立課程教學小組。為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成立3—4人的課程研究和實施小組。
(2)教學情境設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網絡教育應用》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認識基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設問題情景。擬提出有關網絡課程的設計、網上教學與學習環境的設計、教育資源的開發等方面的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從而引導學生對網格技術、絡多媒體技術、Agent技術和VRML技術深入探究和掌握。
(3)學生任務分組。我們將班級共計40名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在有關網絡課程的設計、教育資源系統、教學設計等方面確定一個選題,根據學習任務和問題收集資料,并分析整理資料,組織討論(包括小組討論、網上討論、課堂教學討論),進行評價、。
(4)任務的實施。各小組根據選題和研究性學習報告的任務內容在學院研究性學習網絡平臺上進行任務的具體實施。
(5)成果演示、多元評價。在任務實施完成后,各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展示其任務完成情況。教師組織展開多元評價,包括師生之間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組內評價和組問的評價等。
(6)改革考核方式。筆試成績f理論、實驗)占50%,研究性學習占30%(研究性學習報告、討論記錄),作業、提問等占20%。
3.注重實踐環節。推進研究性學習
我院在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設置了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踐、專業專題訓練、綜合論文訓練等實踐教學以及教育技術項目競賽與課外科技活動等,對學生理論學習、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其將來的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專業基礎課學習階段.為配合學生掌握課程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我們每門課安排不同學時的課程實驗.開設開放性實驗室.由驗證性實驗過渡到探究性實驗,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啟發學生的理性思維。
在專業課學習階段.我們實施了模塊化教學學校利用產學研合作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模塊和更多的實踐時間另外。我們還增設了以實驗課時為主的專業選修課,如數字媒體技術等:同時。充分利用我院數字媒體實驗室的條件.安排基本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目的是通過設計和制作不同的數字媒體作品.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激發其創造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同時,注重校外基地的建設,如孝感地區定點的中小學學校、湖北泰德安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孝感臺等。這些實習基地的建設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科研實踐教學中。學校每學年組織各年級學生進行科研立項.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或假期參加教育技術活動.進入教師的科研課題組.使學生及早觸及先進的前沿教育科學技術.接觸并感受本學科最新的學術思想、學術概念、研究方法與分析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早期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我校教育技術學專業還建立了”網絡設計”、”多媒體技術”、”教育軟件開發”和”數字媒體”四個學生課外創新基地,為部分優秀學生搭建了施展創新能力的平臺。幾年來.學生的作品分別參加了全國、全省或學校組織的教育技術和學術科技競賽活動,分別取得不錯的成績。
三、對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評價
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技能獲得顯著提高。
顯示.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加深了對自主學習的認識.具備了利用網絡和學校資源收集資料的能力,提高了篩選、分析、歸納信息和資料的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
2.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根本性轉變學生真正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提高了教師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自身發展。教師在思想上確定了自己的角色。把中心位置交給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對研性學習全過程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4.模塊化產學研合作教學.增強了學生的競爭力。在同期畢業生中他們由于具備了實踐經驗和實戰技能.在人才和工作競爭中顯示了更強的自信心、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試論教育技術學專業中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中“點-線-網”的思維模式構建05-22
試論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04-24
試論成人教育中的薪酬管理課堂教學08-22
如何構建企業預算控制模式06-04
試論禪宗思想與中國繪畫藝術觀念的構建05-02
試析基于勝任素質的薪酬模式構建01-03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