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大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的原因及對策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中國失語 跨文化交際 教學 平等文化意識
論文摘要:“中國文化失語”是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通過分析其原因,探討解決“中國文化失語”的必要性,并對如何消除“中國文化失語”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引言
隨著學、語用學與跨文化交際等學科的興起與發展,教學應該既包括語言教學,也包括文化教學,這在學界已得到普遍認可。然而,大學生對于外國文化日益熟悉,對自己的本土文化及其英文表達卻很匾乏。當外國朋友與我們的大學生談起等時,我們的外語學習者往往連,這兩位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怎樣用英文表達都不知道,不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精髓,更談不上恰當的用英文來表達。這種現象被稱為“中國文化失語”。
二、造成“中國文化失語”的原因
(一)我國現階段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
“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和我國現階段的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有關。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過度強調了英語的重要性,F在考中學,大學,研究生,讀博士,找工作,晉職稱等英語都是必考科目。只要英語達不到要求,無論專業如何精通,都被拒之門外。至于有著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則被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同樣,決策層對于外語教學大綱的制定也有失偏頗。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要盡可能地利用語言載體,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西方等知識!倍鴮τ谥袊就廖幕惶崃艘痪:“能反映中國國情或文化介紹性的文章”。在教學目標上,強調目的語文化,忽視中西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使用外語導出本土文化的意義。
(二)教材內容設置不當
與培養制度相適應,在教材編寫方面,目前大學英語中涵蓋的幾乎全部選自英美出版物,其中中國文化含量極少。學生從教材中感受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英美文化氣息,卻學不到怎樣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上外2001年版的《大學英語(全新版)》只有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課文“Learning, Chinese-style”闡述了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浙大2002年版的《新編大學英語》也只有第二冊第六七單元課后閱讀“Cook-ing and Cuisines", "Bridging Cultural Gaps Graceful-1y",第三冊第二單元課后閱讀“The Monkey King",和第四冊第四單元課后閱讀“Long March to Creativity"是關于中國文化的內容。而這兩套教材都是使用范圍很廣的教材。由此可見,介紹中國文化的文章在大學英語教材中所占比例過低。這使我們學生不能學到用英語表達中國觀念,講述中國文化內容,輸出中國文化精華。
(三)教學理念偏誤
在外語教學中,學習者總是被要求在跨文化交際時遵守英美國家所遵循的語用規則。否則,他們就會被指責違背了得體原則和禮貌原則。其實,在文化移情中適度原則是一項重要原則。堅持適度原則就是在文化移情時既不完全固守,也不完全放棄本土文化的立場。文化移情的不及或過度都會導致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由于從教師到學生都過于強調學習英美國家的文化習俗,對自己的母語文化輸出不夠,文化移情過度。造成“中國文化失語”。
三、消除“中國文化失語”的必要性
(一)保持本土文化獨特性的需要
保護和弘揚本土文化,是我們在“全球化”這樣的國際中需要堅持的原則。文化交往可以全球化,但是文化本身不能也不應該“全球化”。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雖然中國從外來文化中有所汲取,但卻不能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建設與,不能模糊我們自己的文化符號、文化載體與文化內涵,要保持本土文化的獨特性。
(二)成功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需要
對交際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底蘊有深層了解,是成功習得這種語言并運用該語言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對于目的語文化的了解只是成功和平等交際的第一步。因為成功的交際行為從來都是雙向的,平等的。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相互帶來各自獨特的背景和經驗,都成為他們交流的基礎。如果沒有對于自身文化的深層理解、也不可能有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四、消除“本土失語”的對策
那么,如何消除“本土文化失語”呢?筆者認為,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培養平等文化意識
培養平等文化意識,引導學生在思想上樹立平等觀和文化平等觀。積極適應目的語文化可以更好解對方,少犯用語錯誤;客觀展示中國文化,更能贏得對方的尊敬,使交際富有新意和朝氣。學習,是為了了解吸收外國文化的精華,洋為中用;也為了弘揚中國優秀燦爛的文化。放棄特點和文化身份去學習外語是本末倒置,也是必須摒棄的。學習者只有在深人理解母語文化和英語文化,并掌握合適的英文表達后才能成功的進行跨文化交際。
(二)寓本土文化于英語語言教學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并不是只和一種特定的文化相聯系,任何使用者都可以用英語來表達個人的立場和文化觀念。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以英語之器,載中華文明之精華。通過本土文化與英語的結合,使語言學習者,能夠用英語充分表達本土文化,也能用英語表達,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際中移情適度,既尊重西方文化,也能夠得體傳承本土文化,達到跨文化交際中中西文化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改革我國人才培養選拔制度
學習外語是必要的。但外語水平不能作為判斷用一個人能力的標準。要弱化英語在能力測試中所占的比重。方面,要修訂教學大綱,增加本土文化英語表達的比重,使學生重視自身本土文化英文表達能力的培養。各類考試中要加人考查本土文化英文表達的內容,使英語既要和西方文化相結合,也和中國本土文化結合。
(四)教材建設
在教材編寫方面,要改變過去西方文化一言堂的局面,教材中既要有英美國家文化,也要增加富含本土文化的文章。強化具有中國文化色彩詞匯的英文表達,使學生能用地道的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可以選取中國通曉英文的作家所寫的英文著作、外籍人士中對中國文化非常精通的作家的作品、中國名譯家的中國經典作品作為教材資料的來源。使學生能夠對中國有一個深層次的了解,并學會用英文表達。對于當今生活內容,可以選擇英文報刊上的優秀文章。央視第九頻道以“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為主旨設計的各個英文節目,都是不錯的選擇。
(五)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上,不僅英語專業要有相關的中國文化課程的設置,其他專業也應該有中國文化基礎知識的設置。同時,不僅在大學,在中學,小學都應該加強中國經典文化內容的輸人,F在有的地區已經開始在小學階段以誦讀的方式補充經典文化的輸人,這是很好的開端。
(六)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中,改變過去過于強調英語學習者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充分發揮正遷移的作用。學習外語,不可能完全脫離母語。語言間的普遍現象,不參考母語,不與母語對比,會造成莫大損失。因此,我們應該有效地排除母語文化的負遷移作用,充分發揮其正遷移作用。只有在深刻理解并掌握母語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比較出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的異同。產生積極的正遷移。只有在中西文化的比較中,明確感知二者的差異,才能在實際交際中積極、有效地適應目的語文化,傳播中國本土文化。
五、結論
簡而言之,“本土文化失語”是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為了保持本土文化的獨特性,成功實現跨文化交際,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平等的文化意識,寓本土文化于英語教學,改革人才培養選拔制度,加強相關教材建設,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理念等來消除大學生中“本土文化失語”。
【淺談大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的原因及對策】相關文章:
淺談網絡金融發展的發展及對策06-06
淺談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11-09
從失語走向歷史透視05-30
探討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08-30
淺析勞資糾紛的特點、原因及對策06-08
探析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04-13
淺談中國文化作文700字(精選25篇)07-26
淺談企業績效管理的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09-16
中學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及對策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