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論文關鍵詞:網絡 大學生 思想
論文摘要: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人在研究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利用網絡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人類正邁向信息網絡時代。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網絡正在日益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教育和人們的工作、生活與思維方式。信息網絡的出現,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個性等都產生著十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ヂ摼W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既開創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和新途徑,同時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如何因勢利導、興利除弊,這成為我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拓了新的途徑和手段,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ヂ摼W是一個集通訊、、數據庫以及日用產品于一體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它具有信息量大、傳受平等、交流直接和預警及時的優勢,可以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同時,網絡還具有形象性、時效性和互動性等特點,這也是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無法比擬的,為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天地。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已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消極的負面影響,并形成對其的嚴峻挑戰。
第一, 西方網絡文化在網絡中的強勢手段容易使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傾斜。目前,國際信息秩序極不平衡,存在著信息富國和信息窮國的巨大差別。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在經濟、技術和上的巨大優勢,其信.息的數量、品種、規模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對網絡信息構成了壟斷。他們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網絡控制權和信息發布權,利用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通過國際互聯網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時空推銷他們的價值標準和。在國際互聯網中,英文信息占90%以上,而中文信息還不到1%;ヂ摼W上滾滾而來的、以美國為代表的強勢手段的沖擊,對于世界觀、價值觀都不成熟的大學生產生了極為有害的誤導。一些人在這些媒體信息的影響下,價值觀、觀發生扭曲和錯位,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并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成為“西化”的俘虜。這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親近感、信任感,最后認同并依賴;進而削弱本文化的影響力,動搖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從而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傾斜和迷失。
第二,網絡信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消極影響。網絡是一個信息寶庫,同時也是信息的垃圾場,學術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信息、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為信息的萬花筒。一些色情機構或不法分子在網上公開色情信息,英者研究發現,因特網上的非學術性信息中,47%是與色情有關的。在網絡上,、影像、游戲等也都充斥著大量的暴力信息,且很容易調閱,也可以下載。一些機構和個人為了謀求商業利益和政治目的故意發布虛假信息。有個別成年人利用網絡上交友的便利欺騙誘拐青少年,網上交友潛伏著與不可靠的人交往的危險。此外,網上賭博、網上販毒等對青年大學生也會帶來極壞的影響。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網絡信息基本上是無法控制和過濾的,各種有益信息與有害信息、真實信息與虛假信息混雜在一起,特別是那些淫穢、反動、暴力等不良信息,對上網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那些自制力較弱的大學生很有可能在不良的信息情感威逼和暗示作用下,由欣賞走向趨附,由無意識模仿走向有意識追求,以致成為信息濁流的犧牲品。
第三,互聯網絡極容易造成大學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在傳統社會中,大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旁人的監管,他們的道德意識較為強烈,道德行為相對嚴謹。然而他們合乎道德的行為,常常是做給他人尤其是可能對自己有影響的人看的,從本質上說,他們的自律意識還是較差的。因此,一旦他們進入網絡這個虛擬的社會,那條由熟悉人的眼光、輿論和感情筑成的防線便容易崩潰。同時,網絡行為的“數字化”、“虛擬化”特點,使得人們彼此之間不再熟悉,因而很難對其行為加以確認和監管,造成學生因無人干預而放縱自己,如:出現犯罪、網上交友過度、瀏覽色情信息、癡迷電腦游戲等行為,從而導致學生道德人格的不健全。
第四,互聯網絡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造成負面影響。網絡的虛擬化特征,還會使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形成障礙,使其產生心理上的孤獨、苦悶、焦慮、壓抑,甚至出現情緒低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精神癥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主要癥狀有:“上網成癮”,俗稱“網癡”,表現為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浮躁不安,有的人甚至為了上網而不惜荒廢學業;“電腦狂暴癥”,其病因一般來自出現故障后產生的沮喪和焦躁,主要表現為向電腦發泄無名怒火,或將不滿情緒轉嫁給同學甚至不相關的人;“消極孤僻”,上網者上網時,由于多用化名,可以毫不遮掩地傾吐自己的心聲,極容易得到一種滿足感、成就感,而當面對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的時候,容易引發其消極避世的思想。另外,由于長時期癡迷于虛擬的數字世界,必然會減少其與同學、朋友的交往,容易導致其人際交往能力的弱化,形成孤僻離群之性格。
雖然網絡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負面的影響,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而加以限制和禁止,畢竟社會的網絡化是一個發展趨勢,關鍵是如何在繼續發揮網絡積極作用的同時通過有效途徑消除其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探索運用網絡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一,切實轉變德育工作者傳統的思想觀念。目前,德育工作者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還沒有根本轉變,不能適應網絡下大學生的特點。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更具個性化。但是目前大多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沒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簡單搬家,在形式設計上依然單調刻板,沒有突破單向灌輸的模式,只是將“人灌”改成了“網灌”而已。因此,德育工作者一是要正視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充分認識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各種影響,不斷更新觀念,這樣才能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才能賦予思想政治教育鮮活的時代特點;二是要利用好網絡信息量大、功能強大、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優勢,堅持“趨利避害”的原則,不斷進行網絡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創新,在網上創造一種輕松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實效;三是要堅持疏導結合,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長期和艱巨的,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網絡面前,德育工作者不再具有信息上的優勢和權威,因此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導,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和利用信息,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姿態開展網上討論,正確進行思考和判斷。
第二,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法制和網絡教育。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和高技術犯罪的不斷增加,信息安全日顯重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網絡發展的趨勢和所產生的道德問題,把網絡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作為高校德育的新內容。要盡快把網絡作為高校的一門基礎性教育課程,并有必要將其引入等級考試中,使學生將網絡倫理和網絡技術置于同樣重要的地位,認真學習并加以遵守,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自我服務的精神,促使他們成為網絡社會中的道德主體,承擔起維護網絡社會秩序的重任。要通過切實有效的網絡技術手段和手段,嚴密監視和檢測由國際互聯網入口的信息,對進入我國和高校校園的信息進行嚴格而有效的過濾,消除信息垃圾,開展網上“環!惫ぷ,減少其對大學生的思想毒害。對上網學生要加強管理,建立信息反饋渠道,若發現有違反網上道德與法規的,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要將教育和管理結合起來、自律與他律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增強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自覺構筑抵制不良沖擊的“防火墻”。
第三,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網絡素質。網絡素質包括對互聯網的認識水平以及運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只有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德育工作者才能將互聯網技術靈活而有效的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提高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現在許多德育工作者由于知識結構和技術上的缺陷,在網絡環境下并不能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日前對2001年度獲得“上海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的100名同志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百名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擁有電腦初級證書的占45%,有電腦中級證書的占4%,沒有證書的占51 %;卮鹉苁褂秒娔X的占43%,能上網查詢的占64%,不會使用電腦的占9%。調查表明政工干部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能力還不夠強。應該指出的是,網絡環境下的德育管理是高科技管理,必須啟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監管。目前存在的一些間題,比如網站的內容更新周期長,并且與學生課堂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不多,造成師生對一些德育網站興趣和認可度不高;對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僅局限于零星、瑣碎的了解,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等,是和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分不開的。因此,加強培訓,建立一支適應網絡環境,既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豐富的德育理論知識,又善于運用網絡工具從事管理的德育工作者隊伍,是當務之急。通過培訓,使德育工作者能夠利用網絡進行收集、處理和傳遞信息,具有對信息篩選、鑒別和使用的能力。要能與學生進行網上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和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時解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在與學生的對等交流互動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四,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活動,教師的參與引導不可缺少。而考察現在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參與人員結構,會發現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設置偏重于管理部門。如許多高校明確黨委宣傳部、學工部、保衛處和網絡技術教育管理部門作為學校實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機構,教學院系中參與其中的也只是院系黨團組織和學生組織。而真正從事大學生馬列理論和思想品德教學的一線教師卻被忽視,而正是這些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心理、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才是真正能激發大學生對思想政治信息的需求,從而能提高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造成教師參與不夠的原因還來自于教師自身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許多教師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對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存有偏見,有顧慮,怕麻煩,使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教育脫節,使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潛在吸引力發揮不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占用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而學校又沒有相應的工作量計算政策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許多教師因此感到吃力不討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此持消極態度。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學管理部門要轉變觀念,真正從思想上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革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育考核內容、方式、制定相應措施,把教師的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計入教師工作量,鼓勵教師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并給予經費支持。使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試論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文章:
試論中國倫理思想下的武德03-20
試論網絡環境下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模式03-20
試論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考03-20
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03-11
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03-02
關于接受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03-16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文學的影響分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