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話語分析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話語分析 聽力教學
論文摘 要:話語分析不是單純的從詞匯、語法等這些微觀方面分析,重要的是從語境,背景知識等宏觀方面分析。本文在話語的概念、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聽力理解的特殊性質提出了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的聽力理解分析方法。
一、引言
國際上普遍認同以Zelling Harris于1952年發表的Discourse Analysis論文為話語分析的開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話語分析引進學的其他分支學科使研究者們可以從多角度研究話語,出現了功能語法、語用學、認知語言學、語言學等分支。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話語分析理論被引進國內,并得到不斷地吸收和創新。國內的研究較多的集中于其定義、理論基礎以及其在中的應用。當然,也出現了不少對話語分析在教學中的應用的研究。他們以不同的理論為從不同的角度研究話語分析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話語分析對外語教學的深刻影響。但是,話語分析在國內的發展還比較年輕,所以研究者們對話語的定義、特征及其在教學中應用的認識不盡相同。而且,目前對于話語分析在教學中的應用,涉及到了聽力理解、、閱讀理解以及關注教師話語的質量和數量等各個方面。鑒于此,本文將總結概括話語的定義及特征,結合聽力理解的特性,形成一種新的全面系統的話語分析方法,并應用到外語聽力理解教學中。
二、話語及話語分析
話語一些研究者叫做語篇或篇章,許多研究者給出了話語的定義。話語通常是指一系列的語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黃國文,1988;朱元枚,2004)。Halliday and Hasan把語篇定義為和背景相聯系的語義單位。一段文章,不管長度如何,不管是以口語還是以筆頭表現形式出現,只要形成了一個整體,就是一個語篇。話語分析通常指的是對比句子/話段更大的語言單位所作的語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釋人們如何構造和理解各種連貫(coherent)的語篇(萬曉卉,2006)。還有諸如廖益清(1999,2001)等從語言學的角度定義話語分析。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不同的話語研究者依據不同的理論對話語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觀察和分析。筆者認為應從微觀語篇特征(詞素、單詞、短語、句子等)和宏觀語篇特征(背景知識、語篇知識)方面進行話語分析。
三、聽力理解的本質
Buck(2001)認為聽力理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聽力理解是一個充分利用來自各個方面信息的互動的過程,這些信息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方面。Wipf(1984)指出聽者必須能夠辨別聲音、理解詞匯和語法結構、解釋重音和音調、理解意圖以及在就近或是比較大的上下文中解釋這種意圖。Rost(2005)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聽力理解過程,聽力是一個接受說話者真正所說的過程;一個加工和重新呈現的過程;一個與說話者協商回答的過程(合作目的);通過參與、想象、情感創造意義的過程。總之,聽力是一個復雜的、積極的解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聽者把所聽到的和他們已知的聯系起來。這些理論可以歸結為三類: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兩者相互作用。所謂自下而上是指聽力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是經過許多連續階段的過程,每階段的輸出又成為下一更高階段的輸入(Buck,2001),又被稱為微觀信息處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聽者將聽到的內容出入到大腦,大腦對這些分成基本的語言單位,如語素、單詞等。接著把這些小的語言單位合并成較大的語言單位,如短語、句子、段落等,從而完成聽力理解。這種方法能夠正確地分析句子的成分,但是也很容易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所謂自上而下是指聽力理解在某種程度上理解語言時應用各種知識(Buck,2001),又被稱為宏觀信息處理過程。進入聽覺系統的信息,可以激活大腦中已存在的圖式,聽者利用這些圖式假設、推測及推斷,預測話語的發展,從而比較快而準確解話語所傳達的信息。經過創造性的思維和語言重新組合,重新構建與聽著原有知識結構相吻合的新信息,也就理解了說話者的意思(Anderson and Lynch,1988)。但是聽力理解過程不是簡單的自下而上或是自上而下的過程, 而是兩者相互作用的信息處理過程。在這過程中,是沒有固定的順序的,任意順序都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同時使用、互相作用和影響。語言不是孤立的聲音、詞素、詞匯和句子的結合,而是一個表達意義為目的的有機系統。因此,在理解話語時,不僅要用語言知識,同時還要運用非語言知識,即要運用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達到聽力理解的目的。
四、話語分析在聽力理解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話語的定義、特點及聽力理解的特性,對聽力理解的分析應該微觀和宏觀兼顧。既要分析聽力理解話語的詞、句等微觀成分,也應從語言運用的和語篇整體去理解。這要求在聽力理解的教學中,主要加強對詞匯、語法知識,背景知識,語篇知識的練習。
(一)微觀分析詞匯、句子和語法知識
詞匯、句子和語法知識是理解任何語篇的基礎。聽力理解中,足夠的詞匯量和準確的語法知識能快速而正確的達到理解的目的。筆者在實驗中,把聽者分為兩組,提前把即將聽到的語篇中的詞匯和語法告訴第一組;另一組直接收聽聽力部分。結果證實,第一組的成績比第二組的高?梢,詞匯和語法對聽力理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聽力教學中,要多補充類似場景的詞匯和關鍵句型。
(二)了解背景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
語言學家、認知和信息處理研究者心將人們在理解和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進行分類,分為兩種:自上而下認識和自下而上認識。前者是指利用先前已有的知識來分析處理所接受的信息,后者是指理解事物主要利用剛得到的信息中的單詞、句子等材料(Brown and Yule,2000)。先前已有的知識可以統稱為背景知識(包括社會文化知識),是一個人所有經歷、知識和等。在聽到類似場景的信息時,頭腦中會激活已存的這些信息。一旦聽著頭腦中已有這種對話場景,聽力理解過程就可以推測和假設來完成,即使遇到難懂的單詞,也不影響理解。
(三)宏觀把握語篇知識
對話語的理解涉及很多因素,在聽力理解過程中,隨著話語的展開,聽話者需要根據話語的上下語境分析,雖然話語是由一系列句子構成的,但句子意義要受到話語宏觀結構的制約,對單個句子的理解并不能說明說話者已經理解了整個話語。這就需要在聽整個語篇前預讀所給出的信息,整體把握談話內容。
(四)掌握話語的銜接和連貫
話語的銜接和連貫手段是語義的傳接紐帶,起到暗示的作用。如一些表示增補或遞減的連接詞moreover,furthermore,besides等;表示轉折的詞but,anyhow,actually,however;表示因果關系的詞,therefore,so,hence等,聽者根據這些詞語確定聽的重點。在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話語的銜接和連貫,從而達到理解聽力材料的目的。
五、結語
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既是微觀分析又是宏觀分析的過程。話語分析理論為聽力理解教學提供了新的觀點。在教學實踐中,既要從微觀方面的詞匯、句子、語法知識方面,又要從宏觀把握語篇的知識和語篇的連貫、銜接。筆者相信,通過把話語分析知識引進聽力理解教,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Anderson,A.and T.Lynch.Liste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88.
[2] Brown,G.&G.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 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淺析話語分析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析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03-19
淺析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03-18
論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11-22
探析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03-18
淺析網絡資源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03-18
淺析情感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3-18
淺析力學在機械中的應用05-19
淺析現代傳媒工具在藥理教學中的應用03-19
淺析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3-18
談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