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構建論文
摘要:系統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是學科滲透式教學的核心。其內容結構不僅包括全球視野的國際共同問題,還包括反映中國國情和地方特色的內容,并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該課程的教學具有活動中心、問題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特色,適用于具備條件的城鄉學校。
關鍵詞:國際理解;國際理解教育;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國際理解”(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的目的是促進合作與和平,原則是促進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國家和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國際理解教育是指基于上述目的與原則的終身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和成人教育等(UNESCO,1974)。美國學校教育中的國際理解教育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外語教育(如雙語教育)、在學科課程中融入國際與全球視野、鼓勵師生對外交流學習、利用學校里的外國師生充實本校師生的國際化教育經歷(Barker,C.M.,2000)。中國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部分中小學開展的國際理解教育也具有類似特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進一步區域性地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有系統有組織地推廣國際理解教育,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國際理解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的系統構建問題。
一、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目前中國各地開展的國際理解教育,主要是通過歷史、地理、外語等學科教學活動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系統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是這種學科滲透式教學的核心。如果說學科滲透式的國際理解教育是一種發散式的國際理解教育,那么,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就是一種聚合式的國際理解教育,可以歸入綜合活動課程的一個部分。學科滲透式的國際理解教育雖然有利于營建國際理解的校園文化環境,但是諸多學科的分散教學容易缺乏問題凝聚點,不利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并且,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可能使教學流于形式,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不利于持久開展國際理解教育。
當然,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學習與其他學科課程學習有著緊密的聯系。主要表現為:以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為主線,引導學生探索各學科中的有關知識,也就是從國際理解教育課中提出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到各門相關學科知識中尋求答案。這些問題不同于單純的學科問題,而是圍繞國際理解這一主題體現出綜合性、基礎性、選擇性。該課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給學生一些問題的答案,而是教會學生探索問題的方法,養成關注人類命運、關心地球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hip)的素質和態度。
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離不開各學科課程的大力支持與合作。例如,與計算機教師合作教學,既可以使學生掌握上網查閱資料的技能,也可以為國際理解教育課程中某一問題的討論做準備。
二、中國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內容結構
內容結構包括以下四個板塊。
A.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導與建議,應讓學生學習以下幾方面: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國際理解教育的基礎)、世界基本問題(和平與發展、生態環境等問題)、國際組織與維護和平、其他國家的文化生活、多元文化的共存、世界相互依存關系、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等。目的是倡導和平文化,養成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寬容態度,養成“全球公民”的意識與國際素質。
B.在中國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還應包括中國的國情和特點: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中國近年來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等等。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在對本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人們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識和民族團結合作精神。
C.中國目前處在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新的教學模式正在形成。為了配合與推動新課程改革對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倡導,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學習方法的指導板塊。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自尊自重、全面發展的人格基礎和正確認識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
D.在具體課程教學中,還需要結合所在地區的特點,充分利用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社區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到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內容。
由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最能充分反映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依據上述內容板塊初步構建了小學與初中階段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內容結構(見下表1、表2)。小學階段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從四年級開始設計課程內容。初中階段的內容更加具體深入。事實上,學習方法(C)與結合本地特點(D)需要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表1 小學階段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內容結構
表2 初中階段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內容結構
三、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主要教學特點
。ㄒ唬┗顒拥於ㄓ押玫姆諊
以表2中的“學習準備──學會與人交往的技能”為例。
友好和諧的班級氛圍、同學關系,是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課程教學的人際基礎,學會與人友好交往也是國際理解的第一步。在初中階段國際理解教育的第一課,可以利用活動教學增進新同學之間的相互認識與了解[活動1],幫助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樹立自信,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2]。
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發揮主導作用。比如,可以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你能說出自己的能力或優點嗎?你能說出班里其他人的優點嗎?你能知道別人的感受嗎?你喜歡自己嗎?你能承認并接受與你不同的事物嗎?”
活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多少不限,無對錯之分,鼓勵學生用事實說明切身體會。然后把學生寫下感想的小紙片收上來,作為平時評定的一個依據,也是教師自我評價自我調整教學的參考。
(二)問題引領思維的發展
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是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一個基本點。具體表現為:以系統的課程內容為綱領,通過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去思考廣闊的知識空間,探索與發現學校以外的精彩世界,逐步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以表2中“1.1”信息社會的主題為例。
首先,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的事例出發,介紹信息社會的基本特征,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的發展過程及其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影響。然后,就學生對信息網絡的了解和利用情況進行提問,如:“你是否利用過互聯網?”,“利用互聯網,你可以得到什么樣的服務?”“你經常利用什么網站?”,以了解學生的背景知識。
由于互聯網能快速獲得大量信息,并且所有網上信息都幾乎以原始面貌直接呈現在上網者面前,在網絡成為快速公開的信息源的同時,也帶上了危險性。如何合理地對待網上信息,對于尚未成年的青少年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該課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個引導性的問題──“網上信息你能相信嗎?”
為了便于討論,可以給學生提供對待互聯網的兩種態度:一種認為互聯網是危險的,網上充斥的不良信息有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設立一定的機制對網絡進行管理;另一種認為網絡帶來了自由和民主,是良莠不齊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需要發展的不是對網絡的管理機制而是人們對網絡信息的自我判斷能力。
針對上述兩種觀點,教師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讓觀點相同的學生自由組成一組,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論證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尋找論點與論據,如何進行證實或反駁等等。
(三)小組合作提供個性發展的空間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調查學習。以表2中“3.4”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為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供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如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主要特點等。要求學生通過調查學習去了解:什么是發展帶來的影響?學生可以從經濟、環境、社會因素、政治等多個方面來考察某一地區或某一事物的發展,也可以從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如新超市的營建、新工廠的建造、新旅游景點的開發等來分析這些事情對自己以及周邊居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首先,教師可以依據本地特點和學生自己提議整理出幾個主題,如:某超市的營建給周圍居民帶來的影響;空氣污染給本地居民帶來的影響;水資源缺乏給本地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等等,由各個學習小組自主選擇自己的調查主題。
然后,在小組內部通過小組討論將主題細分為幾個方面,每個小組成員依據各自特長或興趣負責某一個方面。在一段時間之內(如一周),小組成員通過各自的調查研究,將查詢到的信息以及形成的觀點進行整理。
之后,由小組推薦的某一成員負責合并各個部分,整理出完整的調查報告。在此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權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規定的課時里,要求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結果。小組匯報可以采取自愿的形式,面向全班,各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匯報自己完成的部分。這種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既可以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自信,也可以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與促進。優秀的作業可以張貼在教室的展示墻上。這種小組匯報的作業(書面材料與口頭匯報的結合),將成為評定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依據。在全學年的教學中,可以要求每一個學生至少要在小組匯報中完成一次口頭匯報。
如果教師能夠適時地在調查方法、資料來源、觀點提示等方面提供幫助的話,將會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適用范圍
一般認為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學校更適合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這種看法主要基于兩點:一是這些地區國際性交往較多,具備所需的社會環境;二是這些學校具備所需的軟硬條件,比如計算機網絡設備、圖書館或師生都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小學開設英語課)。
事實上,在普及義務教育的地區,可以考慮在具備條件的縣鎮鄉學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從文化資本的補償理論來看,城市學校學生在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中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并思考國際理解的相關問題。這種學校外文化資本的不平等需要在學校教育中進行補償。如果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只面向城市學校,將造成學校教育中學生獲得文化資本的不平等,從而加大城鄉學生在國際理解素質上的差距,進一步加大城鄉學生整體素質的差距,違背了義務教育階段受教育權利、受教育機會平等的根本原則。因此,國際理解教育不僅是適合城市學校的新課程,也是某些具備條件的縣鎮鄉學校所需要的新課程。在這些地區,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構建論文04-21
聲樂與舞蹈課程融合教學的思考與構建論文11-18
高中物理解題方法的策略構建的論文11-20
生命哲學下瑜伽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論文11-14
課程改革與教育公平的論文12-11
物流企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論文11-21
關于國際經貿專業校內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03-18
課程銜接美術教育的論文11-22
探析中職網絡課程資源庫的構建的優秀論文11-27
基于創新素養培育構建校本課程體系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