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藥物分析中的藥品安全教育論文
增強學生對藥品質量的尋索探求興趣,教會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處理相關問題,是教學的重點。筆者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藥品安全事件等,并將之與課程培養目標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藥物分析通論性狀觀測項和鑒別項教學中,引入“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首先向學生介紹了事件的發生經過,然后再讓學生就如何借助藥物分析技術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展開討論。在藥物分析方面,在輔料入廠檢驗環節,憑其性狀項的相對密度、或鑒別項的紅外圖譜檢測即可判別兩者非同一物質。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相對密度測定法和紅外分光光度法等鑒別方法的興趣以及如何將之與藥品檢驗實踐相結合,也讓學生認識到藥品檢驗及藥品質量的重要性。殷鑒不遠,覆轍在前。二甘醇也是1937年導致美國107人死亡的磺胺酏劑事件的元兇,亦是1988年印度引起99名兒童服用祛痰劑后死亡的原因所在,假設齊二藥有關人員了解以上信息,牢記藥品安全理念,諸如貪圖便宜低價進購來源不規范原料、篡改二甘醇相對密度檢驗數據的事情應該就不會發生。
在檢查項的教學中,可以引入“膠囊鉻含量超標事件”。從鉻的危害說明檢查有害雜質的意義,從其檢測方法介紹原子吸收法在重金屬檢查中的應用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進行重金屬檢查,從其劣藥案件性質歸屬再次強調藥典的法律效力及提高標準的現實意義,也可借此闡明藥品質量安全對于公眾健康、企業聲譽、行業形象的影響。對于典型藥物的教學,可以引入與該藥品相關的安全事件。例如四環素類抗生素的分析時,引入“梅花K事件”,介紹四環素降解雜質,引出高效液相色譜法等有關物質檢查常用的方法,中成藥添加化學藥物檢查的一般思路與實踐,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危害[4]。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藥品性狀觀測、鑒別、檢查等各個環節的理解,促進了其對相關技術的掌握,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也讓學生意識到藥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實現途徑。
根據藥學類專業學生常見的就業崗位,有針對性地將藥品安全事件與藥物分析技術相結合,給學生打好“預防針”,也安上觀察事物的“火眼金睛”。對于藥物生產崗位,引入“欣弗事件”,由此引出注射劑無菌檢查法及相應制劑通則規定的常規檢查,并使學生意識到藥品安全生產無小事,哪怕是相差一度的滅菌溫度,相隔一分鐘的滅菌時間,都可能導致產品不合格,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4]。對于藥品流通崗位,引入“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說明倘若該銷售人員具備藥品安全理念,了解相應藥物分析技術,明白無菌對于注射劑的重要性,委托檢驗機構進行無菌試驗,此類悲劇將可避免[4]。對于藥品檢測崗位,尤其要培養學生質量安全意識,使學生學會利用藥物分析手段保證藥品質量安全,應對藥品安全事件。一方面要教會學生進行性狀觀測、鑒別、檢查及含量測定等常規藥物檢驗,這是保證藥品質量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當遇到突發藥品安全事件時,要使學生具備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決對策的能力。例如能夠分析并驗證“甲氨蝶呤事件”是由于清場不徹底導致長春新堿尾液混入,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兒”是因為其光學異構體的毒性等[5]。協助判斷藥品臨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諸如結晶、非常見不良反應、顏色變化等現象的原因,推測其是否受藥物相互作用、pH、細菌污染、遺漏或錯加等因素影響,最大程度保證患者用藥安全[6]。通過在教學中灌輸藥品安全理念,使學生今后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對藥品質量“心有戚戚焉”,常懷敬畏之心,不滋肆意之念,為其職業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道德基礎。
當前藥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建立其安全可控的長效機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加強藥品行業從業人員教育,提高其藥品安全認識是重要途徑之一[7]。結合藥物分析教學工作實際需要,從藥品安全高度著眼,從實際問題角度入手,教會學生不唯藥物分析,需為藥物分析,應為藥物分析,用技術和理念為自身成長筑基,為行業發展服務。
【藥物分析中的藥品安全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藥物中有關物質的分析方法探析論文07-28
抗菌藥物在兒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論文09-13
生物工程專業藥物分析教學框架探索論文09-16
臨床藥學研究與實踐中重視藥物調劑工作分析10-13
音樂分析在聲樂教學中的意義論文09-17
商標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分析論文10-22
智能化技術在藥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與分析07-07
錯誤分析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01
論文: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德育分析05-12
中國哲學中的美學情趣的研究分析論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