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服務社會功能論析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 繼續教育 服務 能力 提高
論文摘要: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使成人非學歷繼續教育需求日漸增長。在成人教育發展新形勢下,高校繼續教育應當找準定位,發揮本校專業優勢,整合校外資源,協調服務好校內院系,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努力為本區域及外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當下,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全社會漸漸形成,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眾化,成人學歷繼續教育需求趨于減弱,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使各種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需求日漸增長。高校繼續教育工作進入轉型時期,非學歷繼續教育正在走向繼續教育大舞臺的中央。作為非學歷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非學歷培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盛景象,各種培訓鋪天蓋地競相登場。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時期,社會上非學歷培訓已浸染了市場化的色彩。在競爭激烈的培訓市場中,走在科技、文化與教育發展前列的高校應當占有自己的領地,為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服務社會是高校的職能之一,其服務方式主要有知識傳播、知識運用、知識創新。具體實施渠道可以是教育服務和科技服務等。高校繼續教育為社會服務的渠道主要是教育服務。
一、分析條件,恰當定位,找準學校繼續教育工作發展的著力點
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對繼續教育的需求既有學歷教育又有非學歷教育。其在非學歷繼續教育方面的需求又是多樣的,有技能培訓、資格認證培訓、知識拓展培訓、娛樂健身培訓、生活藝能培訓等。不同的高校,由于所在地區特點不同,學校本身條件與特色不同,其繼續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內容與方式也多有不同。學校應根據地區特點、社會需求、本校條件來定位,選取適合的繼續教育工作方向,確定自己的工作思路,形成本校特有的繼續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
如南京曉莊學院是以教師教育見長的高校,面對近年素質教育深入發展,加快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成為當務之急的形勢,高校最有條件做的就是為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專業提升提供培訓服務。因此,我們確定把做好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培訓作為繼續教育轉型時期開拓工作的著力點。明確“學歷教育要著眼本省農村,教師培訓要服務南京兼顧省外”的發展思路,樹立“優質服務,打造品牌”的辦學信念,在保持成人學歷教育規模(2010年在籍生近9000人)的同時,著力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
二、關注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創新和特色為本地做好繼續教育服務
為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是高校肩負的社會責任。地方高校尤其應當為學校所在區域的發展做好服務,以其在科研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滿足當地的社會發展需要。
如南京曉莊學院繼續教育十分重視為南京的教師隊伍建設服務,組織精干力量,積極承擔本省、本市各類教師、校長培訓任務,不斷創新,認真完成各個培訓項目。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精心安排培訓課程,遴選理論水平高、對基礎教育現狀熟悉的高校專家,聘請中小學教學一線的名優教師走上培訓講臺,采用集中講課、案例研究、交流互動等形式進行教學。在理論課程之外,我們強化實踐指導,安排學員到中小學名校,由名師指導,跟班聽課、研課并上實踐課,情境模擬、現場剖析,再輔以研討沙龍、集體交流、遠程學習等方式進行培訓教學,努力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設計“教學做合一”的教師培訓,讓學員“在做上學”,形成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師培訓特色。
在培訓中,我們追求兩個“為先”,即培訓服務為先和培訓效果為先,主動服務學員,創新培訓方法,加強培訓管理,提高辦班水平,受到一線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歡迎。
三、擴大服務半徑,開發經濟社會發展薄弱地區培訓項目,為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而獻力
在做好本地繼續教育服務的同時,高校也應努力擴大服務半徑,立足本地,放眼全國,到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薄弱的地區開辟項目,到繼續教育的空白區域去發展事業。這既可為縮小地區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而出力,也可避開本地激烈的市場競爭,另辟蹊徑,創新發展。而且既能為社會進步作更多貢獻,又能提升高校為社會服務的能力,提高學校的社會美譽度。如學校繼續教育實行了“種好‘責任田’,擴張‘自留地’,開發中西部,聯合發達省”的工作策略。其中“責任田”就是本省、本市教育行政部門交給的本地教師、校長培訓任務;“自留地”就是高校自主開發的培訓項目;我們在完成好本省、本市師訓、干訓任務的前提下,努力自主開發新的教師培訓項目,借助擁有的教育資源,向新疆、內蒙古等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區進軍,為那里的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服務。同時,與北京、上海、浙江等教育發達省市加強合作交流,共同辦班,互動互助,互利互惠。
到目前,我們自主開發的外地培訓已涉及八個省市自治區,融入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富有特色的培訓模式得到外地同行的認可。這些項目的實施明顯地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鍛煉了學校的繼續教育工作隊伍,促進了地區之間的教育交流與互動。而其過程中生成的許多新教育資源又反哺于高校繼續教育的持續發展。
四、整合校外教育資源,用好區域優勢,增強繼續教育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需要多種教育資源的支撐。教育資源既包括學校本身的師資、設施、場地等,也包括高校所在地區的各種可用于教育服務的社會資源。不同的高校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各有特點。高校應善于將自身擁有的教育資源用好用足,并視需要對它們進行恰當的改造與整合,讓它們在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效用。
南京有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化場館等教育資源。這些資源主要可分為下列三種:人力資源、環境資源、信息資源。
人力資源的組成主要是高校教師、科研工作者、教研人員和一線中小學名師、名校長以及企業優秀管理者等方面人才。他們合成了一個理論功底深厚的、具有不同學術風格和研究專長的、有豐富的管理和教學經驗的團隊,形成我們的繼續教育培訓師資庫。我們根據不同的培訓教學需要請他們講學。
環境資源的組成主要是各具特色的中小學、幼兒園、區縣教師進修學校以及陶行知紀念館等一些場館組成。它們作為學校的教師培訓、校長培訓實踐基地,為參訓者實踐考察、跟崗研修等活動提供教學現場。我們借助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力量,與之合作聯手承辦外地教師培訓。在合作培訓中,學校發揮理論研究成果豐富的優勢,區進修學校發揮實踐指導性強的優勢,在和諧的整合之下,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大大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目前已有四十多所優秀學校、幼兒園和四個場館被作為學校教師培訓實踐基地。
信息資源是指在培訓辦班期間,在本市舉行的大型教研活動、教育研討會、教學展示會等活動。我們適時組織學員參加這些活動,使學員從中獲取多種有用信息。
五、做好校內協調服務,充分發揮各院系在繼續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利用本校資源開展繼續教育,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主要依靠力量是校內的各個專業院系。在實施繼續教育過程中,學校的繼續教育學院應當主動為校內院系服務,為他們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創造良好工作環境,讓他們在繼續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
通常情況下,高校的專業院系的教師長于本專業的研究與教學,但對校外社會上繼續教育市場往往不甚了解,在培訓項目的開發與承攬、培訓項目的組織與管理方面缺少經驗。這需要繼續教育學院主動服務,根據他們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幫助,牽線搭橋,協助開發,將院系的專業優勢與市場的培訓需求恰當對接,為他們搭建服務社會的平臺。并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繼續教育學院還應協助院系做好組織、協調、管理工作,讓院系能集中精力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搞好繼續教育的教學與研究。
除了幫助師范院系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繼續教育學院也努力為非師范院系開展繼續教育提供幫助和支持。學校與學校駐區合作成立了建鄴社區發展學院,為建鄴區的社區干部開展素質提升培訓,與建鄴區社區干部共同進行社區工作課題研究。同時,協助經濟管理學院安排社工專業、文秘專業的學生到街道、社區當社工,為大學生調研社會,服務社區提供條件,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高專業素養,增強才干。繼續教育學院還協助安排學校社會學專任教師去街道掛職,讓其接觸社區工作實際,指導社區工作研究,促進其專業教學及科研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這些工作的開展,使高校在為地方發展提供繼續教育服務的同時,也獲得了地方為高校提供的大學生實踐教學資源,出現了高校與地方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周艷輝,高校繼續教育資源整合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lo,(2):1—3.
[2]張怡,葉啟明,論廣州地區高校社會服務功能創新[j],現代企業文化,2009,(20):182—183.
[3]布茂勇,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向社會大學轉型發展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09,(9):30—32.
[4]朱濤,高等院校成人教育亟需轉型[j],成人教育。20lo,(1):4—8.
【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服務社會功能論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論析手機媒體的傳播功能03-23
論析“社會勞動價值論”03-19
論廣場演出的社會功能12-03
論析社會誠信再造-集體理性的凸顯03-18
論析知識社會學的發展與啟示03-18
簡析知識社會的高等教育功能觀03-18
中國傳統社會的信任模式論析03-01
論析價值論的變遷12-04
論析誠信的進化03-18
簡析建構論視角下的社會實體觀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