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教育中學生德育工作探討論文
蘇霍姆林斯基:“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碧K霍姆林斯基的話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在現實教育中我們無法回避存在著問題學生。所以,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學生自我教育,遵章守紀
馬卡連柯說過:“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客體,而且也是教育的主體。”所以,構建民主的班集體和各類學生組織也就成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環節。學校和班主任應對這一工作進行科學指導。班集體和各類學生組織只有按民主程序建構和運作,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班級和學校的主人。學生要學生集體中學會過民主生活,珍惜自己的民主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從而形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監督的機制。學生干部要實現從“班主任的助手”向“同學的代表”的角色轉變,接受同學的委托、支持和監督。班級活動應以自我教育活動、自娛性活動、探究性活動和社會服務性活動為主,實現真正自主、自律的“德育”。學生個人的榮譽感、羞恥感是在集體輿論這個大背景下形成的,是個人對集體輿論的感受,有時學生之間的批評或表揚,往往比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或表揚更有效。所以,對學生的懲罰或獎勵應該由學生自己選舉產生的機構來執行,而不是由教師決定。在有了民主的學生集體之后,還要在學生集體中執行有道德價值的紀律。哈代?諾克斯認為,道德主要是和形成對利己沖動的自我克制有關,它和能夠并且愿意懷著并非冷淡的心情或競爭的敵意而關注他人的利益有關。他認為,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越多,就會越有益于他人,并且有益于社會的美好。所以,遵守合理的規則必不可少,學生要把行為合乎規范作為自己的義務。有道德價值的紀律,能使學生產生對規范本身權威的尊重,但這種紀律不能是從上而下的規定,而需通過學生集體的約定形成。這二者雖然都屬外在的紀律,而其教育的價值卻大不相同。由學生集體經過一定的民主程序約定的行為規范,不僅使學生成為規范的制定者、履行者,而且使學生承擔了規范執行監督者的責任。從而把對學生行為的管理與教育變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如果在學校中形成了強有力的學生集體組織和有道德價值的紀律,那么它們將使學生從他律向自律過渡。所以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要從決定者、執行者向指導者轉變。
二、教師合理評價,以身作則
在評價學生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班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從整體上權衡每一名學生的發展,不應只是看他的學習表現和成績,還要關注品德等其他方面。面對問題學生時,教師首先要做到不抓住問題不放,應同時看到這個學生身上積極的一面,從而和班級其他學生一起引導他通過健康的一面帶動問題的轉化。教師要注重對問題學生的感化,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理解和關懷,往往會成為學生行為轉化的契機。教師除了在情感方面的關懷以外,還應注重自身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心理學的實驗證明,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比言語的影響更大。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屬于強化范疇,是一種觀察學習,是學生個體通過觀察教師在處理刺激時的反映及其受到的強化而完成的學習過程。未成年學生的行為往往帶有盲目性,他們的判斷力有待培養,成長中的學生一般不可能自發形成正當的價值選擇。所以如果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威信,甚至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學生便可能出于對某個教師的信任和尊重而按他的要求經常地做正確的事情。而學生體驗到了在正確行為中獲得的滿足,做正確的事情就會成為一種習慣。教師作為道德行為者和道德教育者,進行道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采取道德的行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著一個教師的道德品格。教師如果想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師就必須和學生一樣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他們必須做道德準則和美德的示范,才能把這些道德原則和美德從學生身上引發出來。
三、學校營造環境,立德育人
只有合乎道德的學校,才能造就道德高尚的學生。不存在“道德無涉”的學校,任何人際之間的經驗都包含著道德的成分。南開中學校長康岫巖在日記中寫道:“任何一位教師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都要糾正,否則學生會得到錯誤的暗示:認為老師不管,就是贊許我的行為;或認為我的行為沒有什么問題。我們經常遇到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某某老師看見了就沒說我做得不對,所以我這樣做了!彼,每一位老師都要參與到德育工作中,只有所有的老師都把自己看成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時效性。學校德育工作可以首先從全面改善學校環境,塑造優良的校風入手。教育應從人的本質出發,教孩子懂得要守住基本的道德底線。學校要制定出校紀校規,并要求老師和學生必須遵守。其次,還要加強社團活動,建立形式多樣、健康活潑的活動組織,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團隊意識。團體活動一方面可以陶冶學生性情,另一方面可使學生參與有意義的活動,發揮能力,體驗融洽的團隊協作精神。一個學校的精神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不懈地傳承、鍛造,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從而形成正確的學風,嚴謹的教風,優良的校風,積淀成為學校的文化。綜上所述,一個學校的德育氛圍需要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營造,只有這種一點一滴,潤物無聲的教育,才能真正讓學生從靈魂深處發生改變,才有可能讓學生脫胎換骨,受益終生。
【學校教育中學生德育工作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生教育管理探討論文08-17
關于探討中學生數學教學思維訓練的論文09-11
醫學論文的引言探討08-06
淺談團隊管理探討的論文07-30
醫學論文討論的寫作探討10-11
探討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論文09-19
對數學教學探討論文06-02
臨床護理風險管理探討的論文08-21
幼兒環保教育的探討論文09-14
護理論文的創新性探討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