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地方師范院!队嬎銠C網絡》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
論文關鍵詞:網絡教學 教學體系 教學改革
論文摘 要:《計算機網絡》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作為我國高等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師范院校,急需對課程教學體系、內容、方法等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才能適應該課程教學的需要。本文主要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就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探索、實踐與研究。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各類學生層次間的距離逐漸拉大,層次界限逐漸明晰。構架在信息技術教育這條主線上的《計算機網絡》教育的難度逐步加大,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計算機網絡》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組織都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要改善教學方法,重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
1 教學體系研究
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廣泛、實用性強,且概念眾多,理論復雜,技術發展迅速。并且是一門與技術相互滲透、密切結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學,按傳統自然方式進行教學的方式由于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已不再適合新形式的發展。因此要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形成適應差異,發展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體系,而分層教學體系可以使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層次需求,適當掌握教學進度與深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滿足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所需。
1.1 教學目標的層次化
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育可采用三層次的教學模式。
第一個層次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基本理論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從完善知識結構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能方面打下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基礎,同時為后續課程服務。
第二個層次為計算機網絡技術使用技能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計算機網絡硬件配置與調試、網絡系統安裝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的技能。進而能夠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個層次為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設計技能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網絡系統設計與施工能力,使之適應計算機學科的動態發展及與其它學科(如通訊、自動控制)的交叉應用,具有計算機網絡建設、網絡管理和網絡維護的能力。進而成為從事計算機網絡及相關領域的系統研究、設計、維護和管理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1.2 教學過程的層次化
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好分層次教學的準備。根據教學目標的層次,結合教材及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適合該層次學習的教學內容,必要時可補充教材上不詳細的內容或進行適當的引申,明確每次課的基礎內容和引申內容。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好分層次教學的準備。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應放低要求和起點,注重講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精講精練,既重視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在原有課本知識已鞏固的情況下,教師要引申一些實例讓其多加練習,給該層次學生創造獨立學習和思考的機會,注重培養他們綜合運用計算機網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有問題時隨時可以提問、討論,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調動全體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在練習環節,對基本習題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對,較難的習題要使低層次的學生能聽懂但不必要求會做,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分層次教學。
再次,在上機輔導中要做好分層次實踐的準備。對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實驗環節對于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幫助,其實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對實驗教學內容層次化。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更多的是做驗證性實驗,通過實驗強化基礎,鞏固技能;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要在驗證性實驗基礎上加入設計性實驗,在知識、技能鞏固的基礎上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應以綜合性實驗為主,設計一些應用性、靈活性及探索性較強、思維量大的實驗。
1.3 教學考評的層次化
由于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的層次化,教師在教學進度安排、考評標準的設定等方面,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形成教學考評的層次化。不能只看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高低,應考慮學生的層次,以學生在其所在層次取得的進步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平時成績占期末總評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記憶性內容的測試,增加機試比重,盡量減少評估的偏差,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上。
2 教學內容組織
地方師范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可分為3個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屬于入門篇,主要介紹什么是計算機網絡以及計算機網絡的分類等。2~9章是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部分,主要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模型,以及圍繞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各層軟硬件情況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應用工具等。
1.1網絡的一般概念,1.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
2.1概述,2.2M/M/1排隊模型。
3.1數據傳輸基本原理,3.2常用的層標準。
4.1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協議,4.3連續ARQ協議,4.4選擇重傳ARQ協議,4.5HDLC,4.6PPP。
5.1廣域網的基本概念,5.2路徑選擇,5.3擁塞控制,5.4X.25。
6.1網絡互連概念,6.2因特網上的網絡層。
7.1層概述,7.2TCP/IP體系中的運輸層,7.3UDP,7.4TCP,7.5影響計算機網絡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標準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網。
9.1ISO/OSI RM的高三層,9.2TCP/IP協議族的應用層,9.3域名系統DNS,9.4計算機網絡,9.5計算機網絡安全,9.6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
10.1聯網設備概述,10.2調制解調器,10.3網卡,10.4中繼器和集線器,10.5網橋10.6交換機,10.7路由器,10.8建網技術,10.9網絡建設方法。
11.1幀中繼,11.2接入網技術,11.3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12.1網絡信息系統開發。
3 教學方法選擇
由于地方師范院校的角色定位,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同時也是在幫助學生如何選擇、使用教學方法,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3.1 精講多練的過程式教學方法
采用精講多練的過程式教學方法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上機練習與作業為主線,將所教內容建立知識點實踐體系,對每個學生根據知識點進行考核,從而提高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整合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2 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教師講課為主并輔助以學生上臺講課和自己給自己輔導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該方法,師生在課堂上共同研究、討論教學內容,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自學能力。
3.3 類比教學法
對于理論性強的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較、歸納和。例如:對于OSI七層模型的理解,用一個“從上海到羅馬的貿易過程”的情景設置使學生能體會到為什么要給網絡分成這七個層次。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這個參考模型存在的意義,但并不對每一層的詳細功能做過多的介紹。
3.4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同軸電纜、光纖、以太網收發器、各種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搬到課堂上或直接將學生引至實驗室,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例如,模擬組建一個校園網,對所給網絡設備和傳輸介質進行選型。這個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不同傳輸介質的特點和使用場合、網絡設備的功能和應用場合、具體局域網標準的含義,使學生基本具備中小型網絡設計能力、網絡設備的選型能力。
3.5 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要把握教學內容,提出任務;然后要和學生共同分析任務,講解重點、難點,還可以給出完成任務所需掌握知識點的有趣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定期檢查、監督任務完成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最后要制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分標準。例如在講授DNS域名系統時,對企業進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DNS服務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采用多種教學法,使教學過程重點突出、簡單明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對于低層次學生,通過教師的生動講授和自己的練習能較快、較好地掌握課程基本內容;對于中高層次學生,他們學到了許多過去不了解或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加深了對計算機的認識與了解。
4 重視教學資源庫建設
由于《計算機網絡》課程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將重難點反復講解,也做不到知識點的面面俱到,而作為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我們在充分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開發了大學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課程的全部教案、實驗、應用案例、重難點講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課等多種資源,為教師提供了素材庫、試題庫等備課資源。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使教學內容的載體從單一紙介質的教材向多媒體教學資源發展,教學方法也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轉變。通過資源庫,學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學加咨詢的方式學習相關內容,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學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5 結語
作為培養學生技能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完善其教學體系,今后希望進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現有教學帶來的不良結果,并且結合當前體制改革內容,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及資源庫建設等方面進行不斷探索與研究,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成忠.計算機網絡教學研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科學版),2004(6).
[2] 蔣中云.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4).
[3] 曹建文,蘭聰花.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2005(34).
[4] 王曉松,蘇小玲.“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方法的思考[J].大眾科技,2007,12: 149~150.
【探討地方師范院!队嬎銠C網絡》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相關文章:
網絡課程視頻資源建設框架的研究與探討11-20
開放式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研究03-18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03-12
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03-20
淺談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研究05-24
高職《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性教學方式探討03-19
探討計算機輔助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研究12-01
地方高校新聞史課程改革研究11-28
探討翻譯課程互動教學模式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