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效果的方法分析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摘要: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提升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充分的課時保障、合理的教學模式選擇是改善教學效果的直接手段;同時,明確更為詳實的實踐教學目標、探索并遵從實踐教學規律則是更為有效的辦法。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規律;實踐教學效果
最近5年來在會計類核心期刊上有約60篇關于會計實踐教學的文章,其中近半數文獻的具體研究內容集中于“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教學模式選擇及教學方法創新”這兩個大的方面,但專注于實踐教學效果提升的研究還不多。依據多年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的效果:
一、改進培養計劃,增加會計實踐教學學時
當前會計實踐教學領域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日益增加的實踐課需求與培養計劃中實踐課時安排相對較少的矛盾。實踐課時相對較少,課程內容不夠充實,學生淺嘗輒止,大大影響實踐教學效果。對此,一個直接解決方法是修改培養方案,增加實踐課程的門數或學時,壓縮不必要的理論課課時。但當培養計劃短期內無法修改的情況下,一個變通的辦法是在理論課教學的時候,需要教師把相關業務習題設計為純原始單據形式,不給過多的文字描述,這樣多少可以達到部分以習題代替實訓的目的。另外,筆者比較推薦的一個方案是,利用計算機模擬實訓軟件的B/S架構,平時保證服務器一直開通,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或寒暑假期通過遠程登錄的課外作業形式來完成實訓項目。這樣既不擠占理論教學學時,又能滿足學生需求,有助于強化實踐課程效果。
二、優化實踐教學模式選擇,注重實踐課程的橫向聯系與縱向聯系
各高校開設的會計實踐課程一般有這樣的幾種模式:純手工實訓、電算軟件實訓、計算機軟件模擬手工實訓、企業模擬沙盤實訓、企業認知實訓等。這幾種課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當地選擇實踐課程的模式,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比如,對于剛接觸會計理論的大一或大二學生來講,在開設會計學原理與中級財務會計的實訓課時最好選擇純手工的實訓模式。因為純手工的實訓模式最能體現從憑證到賬簿到報表的會計核算基本理論流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當學生進入到大三階段后,可以選擇會計電算化軟件實訓模式,到大四階段可以考慮企業模擬沙盤綜合實訓模式。
在注重教學模式選擇的情況下,也應注意做好實踐課程的橫、縱向的聯系。所謂橫向聯系是指,要保證實驗課與理論課能互相呼應,在理論課開設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設配套實驗實訓課程。比如,會計專業核心主干課程“中級財務會計”理論學時上完后,在同一個學期就可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實訓”課程;這樣安排實驗課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差異化內容,另一方面又把兩種教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方便學生全面掌握專業知識。當然,也可以考慮不專設集中實驗課程,而是把實驗實訓課程打散,融入到理論課程教學學時中去。比如開設總學時為64的會計電算化課程,其中理論教學28學時,配套上機實驗教學26學時,老師每講完一個專題就開始一小段實驗課,如此交替進行效果也不錯。
而所謂的縱向銜接是指實驗課程開設的先后次序問題。實驗實訓課程體系理論上應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學期開設的是“會計學原理實訓”課程,在大二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實訓”和“會計電算化軟件實訓”課程,在大三開設“財務管理實訓”課程和“稅務會計實訓”課程,在大四上學期開設“分崗綜合虛擬實習”課程,此思路遵循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高級,從通用技能到專業分崗這樣的教學規律。除上述必修實驗課程外,可以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專業細分方向,在高年級開設諸如“房地產企業會計實訓”“商貿物流企業會計實訓”等分行業的專項實驗課。
三、明確實踐教學細化目標,做好實踐教學規劃
會計實踐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既具有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實務動手能力、能適應社會用人單位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在這個總目標的要求下,實踐教學應分解出更為細致且有針對性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目標,這對提升實踐課堂效果、教師教學水平都有重要意義?梢钥紤]樹立如下四個實踐教學的學生能力培養目標:
(1)單據辨識與分類整理的能力。以往的會計本科教育多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涉及到的業務處理也多是文字描述為題干,會計分錄為解答。這造成很多學生在畢業前連基本的原始單據的辨識力都不具備,對經濟業務和事項應具備何種原始單據缺乏標準概念。雖然對業務單據(比如發票、領料單、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難,但在實踐課程里應首先強調業務單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規范性,培養學生快速、準確地辨識并分類整理各種原始單據的能力,為培養學生正確處理記賬憑證做好鋪墊。
(2)梳理業務流程的能力。會計工作不是一個孤島,會計信息是前端業務流程的專業標準化結果,做好一名會計必須了解企業的其他業務環節。在學校的實踐教學活動中也應強調企業其他工作業務流程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在實訓中要加強會計工作前端業務流程的介紹與講解,讓學生能更全面地理解會計工作,讓學生明白規范的業務流程是正確進行會計核算的重要前提。如在采購業務會計實訓項目開始前,教師應先介紹采購的'業務流程、內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前端業務單據生成的來龍去脈。通過閱讀分析學生的課后實訓小結,筆者發現學生對老師先講解業務流程再動手實訓的模式很歡迎,我們認為對業務流程的梳理確實有利于提升實訓教學效果。
(3)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會計實踐課程一個必備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簡單的會計工作也應納入實踐課程計劃,循序漸進地夯實學生會計實務基礎。比如銀行金融原始單據的填寫,教師在實訓作業檢查時應嚴格打分,任何一個錯、漏都不允許出現,培育學生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對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學生也應及時提醒與批評教育。實踐課程突出學生多動手、更細心的教學目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會計實務工作的感性認識。
(4)賬簿報表數據分析能力。當學生具備相當的會計實務工作技能后,實踐教學的目標應適當向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方向傾斜。當學生通過系統的實訓課程,較清晰地了解到財務數據生成過程后,在部分課程里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與決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級的本科實訓教學體系里,加開商戰類模擬對抗實訓。這些實訓輕數據生成,重數據分析與決策,通過編制預算、利用財務指標分析結果引導進一步經濟決策,培養學生的分析決策能力,這也是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的一種新方法。筆者指導的挑戰杯虛擬經營大賽的學生在參賽后,普遍反映通過參與決策對抗類實訓及競賽,他們對會計的核算的目標與意義又有了一個更高層次的新認識。
四、加強理論研究,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學實務
不斷增強會計學本科實踐教學已逐漸成為各高校的共識,在教學內容、授課方法不斷改進的情況下,教學理論建設應盡快步伐。筆者認為,理論上理清下面兩種差異對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很有幫助:
(1)實踐教學規律與理論教學規律之間的差異。目前各高校會計專業核心理論課程一般都包括會計學原理(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每門課程的基本都在一個學期內結束。如果實踐教學照搬這種理論教學規律,則其效果將大打折扣。筆者曾連續對兩屆大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你對以前實訓的具體內容在畢業前是否還記得?”,大多數學生的反饋是由于課時不多且時間相距較遠,已不記得以前會計實訓的細節內容。筆者認為會計實踐課程在安排上盡可能體現出一定的重復性,而不是理論教學那樣的一次性。對關鍵知識的適當重復練習是實踐教學的基本規律之一,即類似于“熟能生巧”這樣的常識性概念。比如,會計電算化的上機實訓,除在該理論課開設的那個學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階段可以考慮再開一次或盡量利用電算化實軟件完成其他會計實訓教學。
(2)會計本科實踐教學與高職高專實踐教學之間的差異。高職高專類學校的會計實踐教學比較成熟,其課程體系建設也較完備。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會計實踐教學設計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開設實踐課程時簡單照搬高職教學模式,在教材的選用、課程的設計上沒有太大區別。但事實上本科四年學制和?迫陮W制存在諸多不同,會計實踐教學理應有所差異。筆者認為其中比較重要的差異是,由于本科教學理論性要求多于高職高專,實踐課時分配不多,為了更好地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本科教學應多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簡單題海式的教學方法。比如,為更好地解釋不相容崗位職責需分離這一內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學生做完幾筆出納業務后(如存、取現金,備用金借支等),教師可以向學生啟發式提問:為什么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可以是出納負責登記,而你們剛做的出納業務里卻沒有憑證生成工作?在實訓課上,當學生做完幾筆業務后應及時總結,老師要啟發并指導學生把剛做的實訓項目與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是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曹中紅,魏朱寶,王書珍. “跑偏”與“糾偏”――應用型會計本科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3.05
[2] 李偉. 實踐范式轉換與實踐教學改革[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0.07
【提升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效果的方法分析】相關文章:
8.學習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