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民辦高校管理工作的老子思想職稱論文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 中國的教育現狀也越加引起了中國人民和世界的關注,盡管這些年我們國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在增加,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總體而言,中國還沒有真正地可以與公辦高校競爭的民辦高校出現, 更別說像美國哈佛和斯坦福這樣的世界級的私立大學了,眾所周知,只有出現民辦高校的百家齊放,才能刺激和帶動我們國家整體的高校質量。 本文擬從老子的思想中挖掘可供民辦高校的管理精髓,為民辦高校的發張、壯大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的探索和支持。
一、不爭而勝的戰略思維
我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 民辦高校要想在處于劣勢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打響品牌知名度,需要管理者具備高瞻遠矚的視野和對學校發展的長期規劃,更需要與眾不同的戰略思維。 老子在《 道德經》說“: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這里的“ 不爭”并不是在現實中無所作為,被動應對,而是在戰略上高過對手,找到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最快的搶占戰略制高點,不做太多的同質化惡性競爭。 眾所周知,同樣是國際頂尖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在美國名列前茅,享有盛譽;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以培養商業精英而著名。 每一所知名大學就像每一個成功人士一樣,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個性, 正是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特質造就了他們各自的輝煌,而這一切要歸因于成功的大學的另辟蹊徑的戰略思維。 馬云曾說過:“ 心中無敵,無敵于天下。 ”就是對老子“ 不爭而勝”的最好詮釋,目前中國的很多民辦高校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 要想取得更大的發展,一定要結合中國發展和世界一體化的新形勢,在戰略高度和戰略定位上,高屋建瓴,高人一籌,獨辟蹊徑,做到“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樣才能為民辦高校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對于還在發展初期的民辦高校而言,一定要學會聚焦,打造自己的獨特競爭力, 最終達到老子所說的“ 不爭而勝” 的境界。 這正如paypal 創始人彼得·蒂爾在他的暢銷書中所說的: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 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民辦高校雖然不是企業,但是其發展規律也遵循著類似的競爭規律,因此學習老子的不爭而勝,就要求民辦高校的管理者能有大膽嘗試的戰略眼光。
二、上善若水、知人善任的管理之道
從古至今,一切偉大是事業無不得益于人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是一起偉大事業的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劉邦說的好“: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笨梢,善用比自己優秀的人才是成功的關鍵。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認為: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管理的目標是為了促進人自身價值的實現,管理的良好績效要通過人的努力方可實現。 民辦高校要想和公辦高校競爭中勝出,要有良好的留住人才的機制,更要有獨到的管理人才的制度,尊重人才“,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高校是知識分子集聚的組織,領導者要想讓所有的人充分發揮其工作潛力,不應該高高在上,指點江山,而應該學會“ 上善若水”的管理之道,樂于奉獻,滿足員工物質需求的同時,還要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做到“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管理者要嚴于律己,淡泊無私,行不言之教,同時,管理者要像水一樣謙卑處下“: 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道德經》第七章)。 高校的管理者應該具有蔡元培先生那樣的雅量和識人之明,相信“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任人唯賢,尊重人才,讓每個員工各得其所,各施所長。 管理者不僅要研究每一員工的潛力、創造力和精神需求,還要研究整個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形成整體的強大合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領導者只有知人善任,發掘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優勢,因勢利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積極性, 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治學和育人氛圍。 因此,一個有競爭力的高校,就應當是通過激發每個個體的高尚的動機,鍛造齊心合力、配合默契、協同作戰的團隊,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良性的循環。
三、循序漸進的提高競爭力
老子說:“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道德經》第七十章)。 又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可見對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最難的不是“ 知”,而是不折不扣的`行動能力。 對于民辦高校的領導者除了要指定長遠的戰略規劃,更要有“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實干精神,因為“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細。 ”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正所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經》 第六十四章)。 民辦高,F在面臨著巨大的挑張的同時,也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如果管理者能夠理性地面對現實,每日切實的處理好主要矛盾,不斷地改進工作效率和整體效能,就可以最終由弱變強,由小變大。 一個高校的綜合實力提升有賴于它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而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需要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持續努力,更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平實努力,所以領導者要開創一個良好的平臺,讓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員在不斷得精進中保持科研和教學的動力,形成良性的循環。 縱觀國外名校,無論是哈佛,還是牛津和劍橋無不是經過長期地可持續發展,才造就了如今的巨大知名度和良好聲譽。 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高等教育必定會因為民辦高校的參與而產生“ 鯰魚效應”,讓中國的高等教育更上一層樓。
四、結語
老子的思想言近旨遠,充滿了辯證思維,體現了他對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中國民辦高校的發展面臨著機會和發展并存。 如果高校管理者能夠有清晰而獨特的發展目標,學會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在行動中提高競爭力,這樣在不久的將來,定能超越公辦高校,提升中國整個高校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應鼓。老子注釋及評價。中華書局,1984.
[2]彼得·蒂爾。從 0 到 1.中信出版社,2015.
【適用于民辦高校管理工作的老子思想職稱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