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髖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髖關節置換術是用人造髖關節置換所有或部分髖關節以緩解疼痛,矯正畸形、恢復關節的活動與原有的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一種修復手術。在過程中,手術固然重要,但手術前后的護理及康復訓練指導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護理人員必須運用的方法,對不同患者不同時期給予良好的護理,對康復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指導,加強與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增強患者的配合能力,保證置換手術的成功。全髖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
1臨床資料
共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術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35~76歲,平均58歲,生活均不能自理。主要疾病為: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功能障礙。 ②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頭臼破壞,功能障礙。③退行性骨關節炎,50歲以上者,股骨頭變形。④慢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髖臼發育不良。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心理護理:患者因髖部疼痛,生活習慣受到干擾而煩躁不安,擔心預后不良產生焦慮、悲觀、恐懼心理。對此,必須對患者耐心地做解釋工作,向其和家屬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和必要性,并將手術成功的經驗,髖關節活動度改善后提高生活質量的具體病例告訴他們,使其心情舒暢,樂于接受手術并主動配合。
2.1.2適應手術后體位改變的訓練指導:患者術后一段時間內不能下床,術前應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及指導患者家屬正確使用便器的方法。
2.2術后護理:
2.2.1病情觀察:定時觀察生命體征,術后每30 min測量血壓、脈搏、呼吸1次至平穩。觀察傷口滲血及引流情況并做好記錄。對老年患者輸液要注意監控,做到既不使心臟負擔過重,又要補充液體。
2.2.2預防并發癥: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部感染和褥瘡。要多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和咳痰預防肺不張。保持床鋪平整、干燥、清潔,按時做皮膚護理防止褥瘡。
鼓勵患者多吃營養豐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提高機體修復能力,預防便秘。鼓勵患者多飲水,多排尿形成生理性沖洗,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或結石的發生。
2.2.3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 ,利用向心性原理,促進靜脈回流。髖關節患者在術后患肢外下方墊入適當厚度軟墊,一般采用抬高床尾或抬高患肢,要求下肢高于心臟水平面20°~25°。仔細觀察下肢血液的回流,肢體的腫脹程度、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情況及感覺可反映下肢靜脈回流情況。術后應認真聽取患者主訴,對比觀察雙下肢膚色、溫度、腫脹程度和感覺,必要時測量雙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徑,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醫師[1,2]。鼓勵病人早期積極活動,促進靜脈回流。 3康復指導
術后第2天有大量膠原纖維產生并沉積于關節周圍,5~7 d達高峰,這種不定向沉積如不加干擾將限制關節的運動[3]。術后1周左右,正確指導患者進(下肢伸直、足背盡量背曲、大腿肌肉用力繃緊,然后放松反復練習)。運動量由小至大逐漸增加;颊呖稍4~5 d后行半臥位,身體向后傾。只要自我感覺良好,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可逐步恢復。患者對人工髖關節置換,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功能鍛煉可幫助患者由被動運動逐漸過渡到自覺主動活動,鼓勵先做患肢遠端功能鍛煉,促進血流循環再做全身運動。正確指導髖活動范圍,患肢屈膝屈髖時,髖關節屈曲小于45°,避免患髖內收內旋[4];颊咴谛g后3周內可達到全部運動范圍的70%左右,以后不斷增加但避免患者做超過90°的屈曲運動。
注意事項:①不要交叉雙腿;②不要臥于手術側;③不行等長性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坐低椅子;④坐椅子上時不要將身體前傾;⑤不要彎腰撿地上的東西;⑥不要坐在床上屈膝;颊叱鲈汉,散步是最好的鍛煉方式,應用拐杖6~12周。如術后3個月手術髖仍因臀肌力量軟弱而跛行,可繼續用拐杖6~12個月,對于步履不穩的老年人應永遠用手杖。
[1]高麗.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腫脹瘀血液流變學的相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47-249
[2]淡曉芳.下肢骨科術后并發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觀察與護理 [J].中華護理雜志,2004,38(8):618-620
[3]吳之康.關于髖關節人工置換術后療效的評定[J].中華外科雜志,1982,20(4):250
[4]秦瑞云.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康復護理[J].康復醫學雜志,1999,14(3):134
【全髖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相關文章:
老年人全髖置換術圍術期護理體會11-18
膝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03-06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護理03-16
骨科圍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03-05
老年截肢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02-28
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03-14
預激綜合征圍手術期護理心得03-06
淺談腸外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03-19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護理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