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論文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者及教師認識到了史料教學的重要性。新頒布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提出了史料教學的目標及具體的教學活動建議,因而廣大中學歷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并以此為指導積極開展史料教學。
關鍵詞:課程標準史料史料教學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史料教學首先在西方逐漸發展起來。在我國,隨著教科書中引用史料的不斷增加和高考歷史試卷中材料解析題比重的不斷攀升,史料教學也日益受到重視。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墩n標》對史料教學高度重視,進一步提出了全面、明確而具體的建議和要求。下面從三個方面作一詳細的說明。
第一,從《課標》第二部分的“課程目標”來看
首先,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中明確提出,“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在這里,存儲“歷史信息”的載體無疑是指史料,即白壽彝先生所說的,“亦即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1],或如曹大偉、趙世瑜所說的,“一切存儲著有關過去信息的資料”,它“是我們發現歷史、解釋歷史的依據”[2]。很明顯,《課標》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從史料中獲取歷史信息的基本技能。
其次,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將“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這是《課標》不同于過去歷史教學大綱的一個突出特點。而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不再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現成的結論,就必須重視史料在教學中的運用,改革現有的教學方式。否則,“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將只能是一句空話,探究學習也只能成為“無米之炊”而淪于形式。朱漢國教授曾說,在教學中增加史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轉變歷史學習方式[3]。
第二,從《課標》第三部分的“內容標準”來看
首先,在各個模塊的課程目標中,都提出了明確的史料教學方面的目標。在必修Ⅰ中提出:“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痹诒匦蔻蛑刑岢觯骸皩W會搜集、整理和運用人類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相關資料,理解歷史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并對其做出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痹诒匦蔻笾刑岢觯骸皩W會收集并綜合分析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相關資料,探討思想文化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響!痹谶x修(三)中提出:“收集歷史上民主與專制的相關資料,并對其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和評價,形成歷史的進步意識!痹谶x修(六)中提出:“通過學習,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收集有關資料,深刻認識這一全世界及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币陨线@些,可以看成是“課程目標”在每一個模塊中具體化的一個表現。
其次,在各模塊的.“教學活動建議”中,也提出了大量的、與史料教學相關的具體建議。在歷史必修Ⅰ中,共提出了八條教學活動建議,其中與史料教學活動相關的有四條,它們分別是:第三條:“收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圖片、資料,分成專題舉辦展覽或編寫紀實報道”;第四條:“訪問當地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了解他們是怎樣履行職責的”;第五條:“搜集有關史實,說明加強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第六條:“觀看有關錄像片,了解新中國的外資成就”。在歷史必修Ⅱ中,共提出了十條教學活動建議,其中與史料教學直接相關的多達七條,它們分別為:第一條:“收集資料,列表勾勒我國經濟發展的曲折歷程”;第三條:“閱讀有關文學作品或觀看有關歷史影視資料片,增強對中國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認識”;第四條:“調查本地區交通方式的變化,討論交通發展對當地經濟和人們思想觀念產生的影響”;第五條:“結合生活資料,考察改革開放以來本地區經濟發展某一方面的變化,并撰寫調查報告”;第六條:“搜集資料,探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第八條:“收集有關資料,并結合事實,就羅斯福新政對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作用進行討論”;第十條:“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調查經濟全球化對本地區的影響,并提出對策性的建議”。在歷史必修Ⅲ中,共提出了六條建議,其中有四條與史料教學直接相關,它們是,第一條:“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傳統思想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影響”;第四條:“調查當地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了解教育與本地區社會發展的關系”;第五條:“分組搜集材料,在主題班會上介紹著名科學家的主要事跡”;第六條:“舉辦文學藝術作品欣賞會,從歷史的視野賞析文藝作品”。在歷史選修課程的“教學活動建議”中,也有相應的史料教學方面的要求。如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中的第一條:“搜集中外歷史上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歷史人物的資料,寫一篇人物小傳”。在選修(五)《探索歷史奧秘》中建議:“收集和交流你所感興趣的歷史之謎,培養探究歷史奧秘的興趣”。這里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在歷史選修(五)的學習內容中,直接將“知道史料的基本含義,了解史料在史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基本的學習要點。從這些“教學活動建議”可以看出,《課標》制定者希望借助史料的搜集、分類、解析、運用等各種形式的史料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轉變歷史學習方式,密切與社會實踐的聯系,改革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第三,從《課標》第四部分的“實施建議”來看
首先,在“教學建議”中,再次強調,“學生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提高這種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大量接觸原始史料,如檔案文件、歷史原著等,從而深入分析,提出問題,找出答案。[4]”
其次,在“評價建議”中,提出了三條與史料教學直接相關的建議:(1)“歷史習作”!墩n標》認為:“撰寫歷史習作是體現探究性學習成果的內容之一,也是歷史學習評價的方式。通過撰寫歷史習作,重點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等”。事實上,要撰寫觀點新穎的歷史習作,單憑一本教科書顯然不行,學生必須借助于課外各種存儲有歷史信息的史料。這就要求學生廣泛收集、整理史料,然后在史學理論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用準確的語言文字邏輯嚴謹地表達出來。(2)“歷史制作”!墩n標》指出,“歷史制作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評價方式”。在制作歷史模型、編繪歷史圖表和制作歷史課件等活動中,學生必須廣泛收集各類史料進行重組加工,從而達到鞏固并靈活運用知識、發展能力的學習目標。(3)“歷史調查”。同“歷史制作”一樣,“歷史調查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評價方式”。通過歷史調查,可以搜集相關的史料,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一些組織學生進行過社會調查活動的作者曾在文章中頗有感慨地寫到:“(學生)在真切的感悟歷史的同時,不僅鍛煉了社會交往與合作的能力,而且學會了搜集與處理歷史資料,這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所不能實現的。[5]”總之,這幾種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都離不開史料的運用,都屬于史料教學的范疇。
再次,在“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中,《課標》首先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重要性,認為“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同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充分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接著簡單介紹了幾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如圖書館、歷史音像資料、歷史遺存、互聯網、家庭、社區等,以提醒廣大師生從中搜尋教學所需的史料及其它教學資源。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歷史學科而言,課程資源中相當一部分實為歷史史料。
綜上,《課標》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實施建議”部分,分別就史料教學的作用、內容及條件等,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與建議。而如此明確地提出史料教學方面的要求與建議,這是以前的《歷史教學大綱》所從未有過的?梢哉f,《課標》已將史料在教學中的運用,作為開展歷史課程改革,實現歷史課程目標的重要媒體和途徑。因此,廣大一線歷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史料教學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作用,積極利用史料作為教學的基本素材,改革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從中自主建構知識,領悟學習方法,養成科學態度,發展史學能力,同時形成正確的高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白壽彝.史學概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4.
[2]曹大偉,趙世瑜.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探索歷史的奧秘》(選修)[Z].長沙:岳麓書社,2004.13.
[3]2006年6月28日,筆者與朱漢國教授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現代史教研室的座談
[4]華丹.試比較美英歷史科國家標準目標體系的異同[J].歷史教學,2005,(8):70.
[5]趙崇.論中學歷史研究性學習中史料的地位與作用[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10):58.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