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人為本的高中歷史的論文
一、以人為本,民主平等
以高三畢業班為例,在進行教學和復習時,應該與學生共同探討,一起進步。雖然學生在學習成績等方面不相同,但是我們必須一視同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給以關注與幫助,不能因為學生個人背景或是成績、性格等方面進行差別待遇,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
二、丟棄“差生”觀念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有“零差生”的教育理念,每個學生在老師的幫助和教育下都會有明顯的進步。對待班級里的后進同學,應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案。對每一個落后學生都要進行關注和幫助,讓他們有一個可以進步、發展的空間。例如,我曾經教過的一個班上,有一個其他科目成績平均但歷史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為這個學生我專門制定了一個教學設計,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每次考試過后,我都會根據這個學生在試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而且還會在思想上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過去一段時間后,該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成績一直保持在中上。這位同學是我在“零差生”教學理念下進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實施的一個成功的典型。
三、注重情感的培養
升入高中的學生,年齡大都在17~20歲左右。人生的三觀大多都已經形成,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因此,作為歷史老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感召力和責任心。但是,僅僅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尋找更多的技巧和方法融入到學生中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以誠相待,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幫助。愛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只有對學生獻上愛心,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親近,才能營造良好的教育氣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人生、學習規劃提出正確的意見,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四、人本主義的實施
在教育中,學生始終是教育的主體。教學的目的和出發點都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在歷史的教育中,要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互相作用。由于歷史知識量大、知識面廣,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要做好知識點、知識結構和相關歷史問題的歸納總結。除了要進行合理的科學教育外,還要進行學生間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讓班集體里所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之時,學會關心、尊重、理解其他的同學,學會構建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共同進步。在進行歷史的學習時,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都會涉及到,因此要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在學習時,還要學會運用唯物史觀評價和分析能力并且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育的同時,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思想、文明道德教育。在為人處世上,學會寬容的待人處世方法和策略。培養人才的目標就是讓每個人都要有全面的發展,要有健全的人格和素養,只有全面發展才能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有用人才。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才能提高高中歷史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以人為本的高中歷史的論文】相關文章:
以人為本德育管理的論文08-13
以人為本的生命化美術論文10-22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06-13
高中歷史的小論文05-25
以人為本高中的政治教學論文10-03
論以人為本服務護理教育論文10-18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總結07-27
高中歷史教學探究論文06-09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推薦)06-16
高中歷史的情感教學的論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