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鑒賞論文
想要寫一篇關于美術鑒賞的論文嗎?那么應該如何寫好論文的內容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中國山水畫是最能反映中國人心境與思緒的藝術,在源遠流長的山水畫傳統中,伴隨著人與自然“相望相化”這一永恒的主題,山水畫的詩性精神是長期伴隨著山水畫發展的。而作為當代高中學生來說,如何體會這種淵源流長的文化精神呢?現代學生似乎很難在現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緒。我們需要跨越歷史的長河,來探尋高古的山水詩性精神.
【關鍵詞】山水畫起源魏晉山水詩“畫中有詩”“畫上題詩”“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
一 山水畫起源:
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源遠流長。獨立的山水畫正式出現在魏晉南北朝之間。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中國畫從創作題材來看,出現最早的是人物畫,最初描繪的山川風光是作為人物畫補景出現的,后來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山水畫。從東晉畫家顧愷之在《論畫》中云:“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庇纱丝闯龃藭r的山水畫已經與人物畫相提并論,并且已初步從人物畫的陪襯中獨立出來。
我們現在能見到最早的山水畫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 此圖描繪了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時人們春游情景,將山水畫和人物畫及花鳥畫的抒情性提升到幾乎相同的臺階。山水畫就是從這里開始正式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二 魏晉山水詩
中國山水畫的誕生或者說發明,是受山水詩啟發的,而作者都是精通詩文的文人士大夫。而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動蕩的時代,社會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們生活極不穩定。加之,這一時期佛教、道教盛行,出世思想滋生。那些士子紛紛走進山林,抒情言志希望獲得一種生活的寧靜,以達到心理情緒的平和!盎貧w自然”成了人們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自然物便成了人們刻意追求、反復觀照的生活對象。
人們把這種生活內容用藝術表現出來,就是山水詩、山水畫.于是這一時期中國的文學史上產生了山水詩,繪畫史上則產生了山水畫。山水畫開始從人物畫的背景中脫離出來,純粹的山水畫開始出現。于是,山水詩、山水畫就這樣盛行開來,志士高仁們將個人恩怨,愛國熱忱,悲愁與無奈寄托于山水之間,于山水中尋求解脫。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里生根發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人和自然互動的關系。
把自然看作是無限豐富的知識內涵和意義的發生處,感受自然和在自然互動中捕捉美. 山水畫和詩歌的關系是很一致的。山水詩歌的本身的表述方法是很符合人的生命本身的思想法則的。詩性本身的那種“比”、“興”,對于山水畫的體現都是有一種非常深的淵源。詩歌的這種推進和時空對山水畫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比如,以某一自然景物有益于自己景象比擬的這種“比”,把自己內心的情感偶然與自然景物出發的這種“興”,我想這與山水畫的表現的情志都是很一致的。
謝靈運是詩歌史上自覺以山水入詩的第一人。謝靈運長期游歷名山勝境,寫有大量的山水
詩!吧剿鍟,清暉能娛人”(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謝靈運在不少的詩篇中,主動地刻畫了自然界的優美景色,給人以清新之感。陶淵明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高中學生了解山水畫的起源,了解魏晉社會,而魏晉的社會狀況導致山水詩在山水畫的精神表象。從而導致獨立的山水畫正式起源.順著這樣的脈絡來了解山水畫的詩性精神,最終學會欣賞山水畫的詩性精神.
三 “畫中有詩”與“畫上題詩”
山水畫的詩性精神還表現為一種是以王維為典型的“畫中有詩”,畫面沒有題詩,直接用繪畫提供詩意化的視覺效果,讓觀者體味。一種是文人畫流行以后普遍采用的“畫上題詩”,直接結合文學形式,在畫上題寫詩歌,供觀者品讀。
在古代山水畫中,“畫中有詩”的山水畫盛行于五代兩宋。書寫性介入繪畫,增加了繪畫的寫意性!耙饩场北憩F的物質基礎受到削弱,不得不用直接題詩來補充。同時,文人畫家也發現詩畫的區別,不是所有的詩歌都可以入畫,也不是所有
的詩意(例如聲音美感)都可以用繪畫形象來體現。例如李成最有代表性的<<寒林圖>>,折射著道家對大自然與人類本身的生命體悟。寒林不是枯樹,還有力量頑強地對抗蕭殺季節,它比春夏葳蕤的樹木更能顯現生命力。由此再聯系到出世高士的人格,盡管處境蒼涼,卻很自在,因此深受歷代文人的喜愛。術中獨樹一幟。又例如郭熙《早春圖》謳歌自然的美麗景色.
“畫上題詩”往往不是重述畫中已有的形象和視覺效果,而是補充說明畫外的或無法用繪畫形象表達的抽象的精神性很強的東西。它們更貼近文學本身。為此西方學者注意到中國畫這種題款的特殊性,認為它們像文學讀本。由此構成中國畫的最大特色.例如徐渭的題墨葡萄一詩: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很有“意境”,把自己懷才不遇一生坎坷的牢騷,患得患失的情緒,都表露了.
高中學生在欣賞不同繪畫作品的同時體會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山水畫作品.從而在畫面上感悟,這樣就可以更加直接,具象地欣賞山水畫.使山水畫的詩化精神得以直接的體會,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人文風氣導致的不同風格,都可以讓學生一一學習體會.
四 “既可賦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賦予人格以自然化”
山水畫自古以來便把自然當做是生命的一個整體,山水畫是落實在物化精神,以境界生發的角度來講是“既可賦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賦予人格以自然化”。它是相望而相化的,人與自然是通達相望相化互達互生的,因此歷代山水畫不僅僅是情愫、想象與感覺,乃是以詩境為本,帶著含藏悠遠的念想.是以學養為文心,一種包容內斂的精神,通過詩畫語言物化山水來透視人格的氣象。比如那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概,入廬山得到磊落的情愫,這些情懷都是自然造化刺激主體聯想和創作方法在生活景象中的呈現,是作者的身心合一的一種體驗。
這是由于隱含著不同歷史文化內涵景觀所引發不同的情感聯想,也是為什么歷代文人和山水畫家,對這些具有著濃厚人文色彩和對名山大川有著經久不衰的熱情原因之所在。對于現代高中學生來說,這點是最難理解的,需要不斷的通過自身的修養來體會,積累文學知識,不斷學習,才會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在古代,山水畫的作者即使不是隱逸之士,也有著“煙霞痼疾,泉石膏肓”的癖好,無限熱愛大自然,面對山水才會像面對情人那樣詩興大發,才有涌泉般的“意境”源源而出。他們不是為畫山水而畫山水,而是將山水作為精神寄托的工具,功能和寫詩無別。
因此,高中學生在學習詩詞的時候融入欣賞山水畫,在欣賞山水畫的時候以讀詩的心情去理解和感懷.以現代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審美情趣,文字似乎容易讓人的心境跨越時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體會古人高古的情節,體會山水畫的精妙之處.
參考文獻
[1] 顧愷之《論畫》
[2]宗炳 《畫山水序》
[3]王微 《敘畫》
【美術鑒賞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鑒賞的論文07-03
美術鑒賞論文07-22
高考美術鑒賞論文12-01
關于美術鑒賞的論文06-14
美術鑒賞論文(精選42篇)06-02
美術鑒賞論文1800字12-03
美術鑒賞的專題論文12-06
美術鑒賞論文參考文獻11-22
美術作品鑒賞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