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鑒賞的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鑒賞的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鑒賞的論文1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從不了解美術,到懂得欣賞美術;從無視美的存在,到學會發現美;從對美術不感興趣,到喜歡上美術,這就是這學期學習“中外美術作品賞析”的最大收獲。美術鑒賞活動能幫助我們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美術欣賞課將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帶到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帶到了藝術的殿堂,我可以說出那些美麗的作品的故事,它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這么美,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這樣表達,原來先代們是那么的智慧。
從先民們樸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現代人獨特的表達思想的繪畫方式,中間的發展過程是豐富和復雜的。從稚嫩的遠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漢藝術,到文人登場的魏晉南北朝,到雄渾壯麗的隋唐氣象,從繼往開來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畫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舊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個性十足的現代,每個時期都呈現出獨特的繪畫特點,都留下了一批優秀的畫作,讓后人去贊嘆。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就像凡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承認。(或者說是在其兄長的欺瞞下,其自我認知自身的作品不被他人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他畫的或許不是自然的真實寫照,卻是他生命與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似火一般的熱情為生活高唱的贊歌。凡高的藝術中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那種充滿激情的色彩,那種暢神達意的線條,脫卻了自然物象的束縛,而進入了頗為自覺的藝術狀態。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
《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 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我突然想起法語中對向日葵那近乎宗教虔誠般的稱謂:“落在大地上的太陽”。正如美術評論家休斯對凡高《向日葵》的評價:“直到現在,所有人都能聽到它”。 我想這些向日葵,已不再是我記憶中曾經的那幅畫,甚至它也不再是一朵花了。對凡高而言,藝術作品對他具有更為特別的意義。正如凡高的崇拜物向日葵,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朵,而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他內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繪畫得淋漓盡致!八械酱笞匀簧芯哂幸环N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 《西洋巨匠美術叢書-凡高》
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我更愛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愛看她們在陽光下開出燦爛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實的我是什么樣。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種自信的感覺,展示著那個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見向日葵時,心里總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繪畫藝術之于凡高,意味著情感和生命。因為他有愛,他們在奮斗。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內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種所謂表現主義的繪畫語言。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痹谒嬛,濃重響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極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轉、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他的畫熟練奔放。明確的輪廓,不帶陰影的光線,明亮的純色:朱紅、普蘭、翠綠,以及作為太陽光環的神圣黃色。拋棄了印象派的華美,拒絕了分色主義的點彩,不再作分裂的素描和追求色調的微妙變化。他以剛勁、準確、肯定的手法抓住對象的內部結構。
顯然他的一生經歷坎坷,痛苦、悲劇,精神喪失平衡;蛟S正是因為看到自己處于無法擺脫的疾病威脅之中,他才以更大的狂熱投身繪畫。藝術使他高居自己之上,克服身體上的衰竭,這個不穩定的、過度緊張的、著了魔的人,在與社會、與自己不斷地沖突之中,通過目的和方法的完美結合,創造出的杰作。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是思想、決定、嚴肅而非離奇的愿望所產生的結果。
作為一個因不平等和社會罪惡而發瘋的失敗的“傳教士”,凡〃高是19世紀寫實主義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稱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調子卻又是那么高,直到現在,所有人都能聽到它,這正是為什么他的《向日葵》《星夜》等作品直到現在都深受人們所喜愛的,凡高也因此被人們稱為“表現主義,真實描述自己的心靈世界”的先驅。
我看見梵高背著畫夾,在向日葵叢中專心致志地畫著那幅熱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著向日葵明朗的臉,眼睛一亮。我對樊高喊道:“你必須面對自我,絕不能逃避。不管這有多么困難,需要多大勇氣!”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對樊高說的,也是對我說的。雖然樊高已經成為過去,而我卻可以改變。我要感謝的不僅是那扇窗,更要感謝窗外精彩世界為我帶來的美好遐想。
美術鑒賞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視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美術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術藝術是不分國界的,了解博大精深的美術藝術是一種修養,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美術有時會讓我們從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墻,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于美的美術世界。它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讓我們日益緊張的靈魂有放松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我們心靈的歸屬。
所以我們要熱愛生活,熱愛美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最后的最后不得不由衷感謝給我帶來如此收獲的這門課程——中外美術作品賞析和教授我的老師陳冉。
美術鑒賞的論文2
長期以來,美術鑒賞課一直以來就是美術教師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同時美術鑒賞課對于小學生來說也是學習上的一個難點,小學生對藝術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鑒賞活動中來。而在小學美術教學鑒賞中沿用的傳統教學方法,即老師以課本為主導將中外美術作品,包括繪畫,建筑,雕塑等美術作品介紹給學生,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于枯燥乏味,課堂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后學生也沒有進一步探究的 。我們需要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美術課鑒賞課教學方法,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美術鑒賞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美學素養:鑒賞美、發現美、創造美,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個性品質以及課后持續探究的能力。小學生是愛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作為小學美術教育,應當順應他們愛美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實施美術鑒賞教學。
一、創設情境,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背景
藝術總是來源于生活的,每件藝術作品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每件藝術作品又有其地域性、民族性和獨特性。從形式到內容又有其個性魅力。教師要通過多媒體等教學設施讓學生了解所鑒賞的美術作品的文化背景,學生用看到、聽到的信息對他們自己的疑問進行了猜測性地解答,在總結時對他們的答案和方法進行了肯定,而他們也在直觀鑒賞和討論中融入了作品的世界,從而對一個全然陌生的藝術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審美認同。能發現原來世界很大,并不是只有我們的審美標準的,應該尊重理解其他地區、民族的審美趣味。首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需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的歷史與故事。如鑒賞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時,就有必要介紹有關“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以及“人文主義精神”。鑒賞達維特的《荷加斯兄弟之誓》時,可適當講述羅馬的歷史傳說——荷加斯家族和庫里茨亞人的姻親關系。再如,在鑒賞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時,學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臘人有裸身參加體育競技運動的風俗習慣,他們肯定對大量的人體雕塑疑惑不解,教師必須使學生明白:正是由于這一點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體為美的傳統審美觀念。當然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了解這些知識,如放錄像、到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搜尋等。
其次,盡可能創造一些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是上好鑒賞課的前提。比如,在鑒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可以放一段中國古箏名曲《高山流水》,這樣一方面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進一步理解山水畫面的意境;如在鑒賞外國傳統工藝美術——具有“羅可可”藝術風格的蘇比茲公館客廳家具時,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時代德國音樂家巴赫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使學生盡快進入到作品鑒賞的情境中來。
二、自學新知、發現疑難 進行鑒賞美術作品
以前鑒賞課學生在沒有充分觀察、感受一幅作品時,教師直接講解,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參悟作品,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開始,預習題要根據本課的'教學目的精心設計的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在《肖像藝術》一課時,預習題是:畫面中的人物性格特點、神情和動態特征你了解嗎?你知道這些畫是用什么材料畫出來的嗎?你喜歡這些畫嗎?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每一幅作品,把自己閱讀時的心得和產生的疑問做成小卡片記錄下來,以便課堂討論時使用。中高年級的是讓學生在閱讀時,自己尋找問題。如鑒賞《奇妙有趣的臉譜》一課時,我讓同學們先看書,圍繞“知道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很想知道什么”自我設計問題并制成小卡片,以備上課之用。一堂好的鑒賞課有時就像一個優秀的故事,在開頭設下懸念,然后在過程中將問題一一解決。在美術鑒賞課中,我們也要通過分析、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來一步步完成對作品的鑒賞和認知,最終達到對于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在“我也是藝術大師”一課中,我出示畢加索的“和平鴿”,設置提問:為什么要用白鴿來象征和平?它出現的時代背景是什么?它表達了畫家當時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結果大家對此都很感興趣,經過小組討論,大家踴躍發表意見:有的說鴿子的白色代表純潔,象征和平;有的說畫家一定是個愛好和平的人。最后由我補充:這是畢加索在50年代為在巴黎召開的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創作版畫,以鴿子為題材,被人們稱為“和平鴿”。畢加索還是一位雕塑家,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的探索精神,給西方20世紀現代藝術以很大的推動。在整個一堂美術課上,學生發言積極,思維敏捷,而且個個神情專注。由此可見,提問是上好美術鑒賞課的一種有益嘗試,能引導學生對問題探個究竟,增強對課程的注意力,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討論交流、適時點撥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要鑒賞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受,這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小學生感受的審美成份和質量雖然是有限的、低層次的,但確實是他們的親眼所見、親身所感。
1、教師在教學時要給學生更大的心理空間,不以“ 視角”來審視學生的表現;不用過于理性化、專業化、 化的書面語對作品進行分析、評點;不給學生“標準答案”,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和感受,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不同形式的展現中都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和感受。也就是說要給學生營造一個更為寬松的心理環境。
2、教師在教學時要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多看,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多討論交流。學生通過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對作品獨到的見解和鮮活的思維充分展現出來,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感受與別人的感受存在的異同,教師再適當地對作品的含義和與此對應的形式作一些規范的理性分析,從而讓學生個體感受與群體感受達成“共振”,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和培養。
3、教師在教學時要給學生更多的鑒賞視角,教師在點撥時要教給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方法,一幅作品不要孤立的去分析,可以把同一時期、同一畫派、風格近似的作品作比較鑒賞;也可把不同時期、不同畫派、風格迥異的作品作比較鑒賞等等。教師對有獨到見解的學生要給予高度的贊揚、熱情的鼓勵,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評價標準。
小學美術鑒賞主要通過鑒賞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創造力的課程。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逐步認識和提高,美術鑒賞將成為美術教學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鑒賞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廣博學問,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更科學準確地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來施行美育工作,使美術教育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有力助手,成為啟迪心智、培養愛心的園地。
美術鑒賞的論文3
“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唇,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斗,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勝,并贏得生活”——這是生活在低處、靈魂在高處的梵·高對待生活的態度。對于這位極具個性的超時代畫家來說,他悲苦的一生就是向命運抗爭、為藝術獻身的一生,也是強烈捍衛生命個體尊嚴的一生。 梵·高在自己繪畫的成熟期創作了《向日葵》這幅作品,畫面上朵朵葵花夸張的形體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頭暈目眩。他內心充滿激情地去畫那些面朝太陽而生的花朵.花蕊畫得火紅火紅, 就像一團熾熱的火球;黃色的花瓣就像太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畫家用奔放不羈、大膽潑辣的筆觸,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獲得了強烈的生命力,在這里你用
“栩栩如生”來描繪這些向日葵,已經顯得軟弱和淺薄,因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燒的生命,畫家賦予它們一種生命蓬勃燃燒的沖動和張力。有人說這是“梵·高的向日葵”,因為那是他內心火熱感情的寫照,是他精神力量的外露,就如同沒有曹雪芹就沒有《紅樓夢》一樣,沒有梵·高就肯定沒有梵·高式的.《向日葵》。天才的藝術家往往能在某個領域樹立起劃時代的藝術高峰,后人只能膜拜,絕不可以企及,梵·高就是如此。作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極端個性化藝術家的典型,梵·高更強調他對事物的自我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他大膽追求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不拘一格,恣意妄為。他曾說過:“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在這幅作品中不僅是色彩、線條,就是透視和比例也都面目全非,徹底變了形,以適應畫家隨心所欲表現自我的需要。凡·高這種無拘無束的創造風格,使他把不同類型的人物、花卉和靜物,都拿來當作了“習作”的對象,并一絲不茍地把它們直接寫生出來的,從這個層面看他是在描寫印象,但外在的手法已經不再重要,他更注重畫中的內涵和神韻。從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從印象派那兒得到不可或缺的藝術啟蒙后,他以超越印象派極遠。正如他說過的那樣:“關于藝術’一詞,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闡釋:藝術即自然、現實、真理,但藝術家能以之表現出深刻的內涵,表現出一種觀念,表現出一種特點,藝術家對這些內涵、觀念、特點有自己的表現形式,其表現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確! 作為一位用生命創作的畫家,梵·高將自身的主體創作意識、內心的情感意識與東方繪畫的因素加以巧妙融會,在最慘烈的生活境遇和對藝術狂熱執著的追求中,樹立起了劃時代的豐碑。
美術鑒賞的論文4
摘要:美術欣賞和美術鑒賞都是形象思維過程,欣賞偏重于單純的審美愉悅享受,鑒賞更多的是理性的認識。鑒賞是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獲得美的感受,并自覺地運用自己的全部知識來加深對藝術形象的理解。欣賞是感性的,鑒賞是理性的。
關鍵詞:欣賞;鑒賞;感性與理性;精神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7661(20xx)07-029-01
美術作品是視覺藝術享受,美術家創造的美術作品是供人們觀賞的,但由于觀賞者所受的教育和生活閱歷不同,所以對美術作品的觀賞態度和方法也不同,整體可分為兩種類型:美術欣賞與美術鑒賞。
一、美術欣賞與美術鑒賞的區別和聯系
一幅美術作品呈現在觀賞者面前時,不同層次的觀賞者對作品產生的直觀反映不同,許多觀賞者憑著自己的直覺,直觀地接受美術作品中與自己審美情趣相似的藝術形象,所以多是感性的,表面的,這種偏于感性和帶有主觀喜愛的隨意性的觀賞,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審美活動,即美術欣賞。由于作品的可視性,欣賞者也會自然進行某種聯想和想象,但都是從自身的喜好出發,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斷,欣賞只是審美活動的初級階段。
鑒賞,是在欣賞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感受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獲得美的感受,并自覺地運用自己的全部知識來加深對藝術形象的理解,比如,運用自己的美術知識:不同材料塑造出藝術形象的特點是什么、美術作品表達的時代背景、藝術內涵、各種技法的運用等,這對一般的欣賞者來說是做不到的,鑒賞者在藝術鑒賞過程中以作品中的形象為誘導,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經驗去感受和品味藝術形象所蘊含的美。同時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理解作品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社會意義
鑒賞過程中感性、理性相互滲透,鑒賞者對作品產生的.感性美是瞬間的,隨反復多次的觀賞進入冷靜思考階段,把自己的美術知識溶進作品,從而體味到藝術形象所含的思想意義和形式美,并不斷深化理解,獲得新的審美享受過程。
由此可見,美術欣賞和美術鑒賞都是形象思維過程,欣賞偏重于單純的審美愉悅享受,鑒賞更多的是理性的認識,任何人都可成為美術欣賞者,但不是都能成為鑒賞者。但鑒賞者也要通過知識運用正確的鑒賞方法。
二、美術鑒賞的意義
美術鑒賞是對作品中所體現的美的追求和發現。任何一幅美術作品都是作者從自己所處的時代、生活和思想感情出發,借助藝術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知。美術鑒賞者就是要在美術家創造的作品中尋求和發現美,以獲得啟迪和美的享受。生活中,美無處不在,但缺少對美的發現,那么,美術作品就是發現美,創造美的一種手段,而美術鑒賞則是從作品中再發現美的一種能力,鑒賞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美不是靠推理,而是從審美層面,運用審美知識、審美情感對藝術形象進行品味、鑒別、判斷,發現其真偽、優劣、美丑,發現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及藝術表現、個性特點,美術鑒賞其實就是“美的發現”。
只有美的藝術形象才能引起觀賞者的美感和情感,例如許多美術家喜歡畫竹子,其實,自然界的竹子本無什么思想和性格,但是物性與人性有許多共通之處,自然界的竹枝內空而外有節,正應“氣節”二字,所以畫家筆下的竹子就被賦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了。我們知道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竹子享有盛譽,他本人對腐敗的現實不滿,他坎坷而不屈服的個性與竹性相同,于是借竹的“氣節”來書寫自己的性情品格,所畫墨竹挺拔遒勁,老篁新枝錯落有致,疏密有別,水墨濃淡枯濕富有變化,達到形式和精神完美統一,因此我們在鑒賞鄭板橋的竹子,就要發現畫家寄托于竹子身上的特殊情感和認識,發現、體味他所寫的竹子的獨特的美。
三、學會鑒別不同風格的美
學會鑒別不同藝術風格的美,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個人風格和創作個性在藝術創作中的體現,是不同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在創作中的反映。比如,達芬奇的繪畫充滿科學和智慧,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充滿力量、勇敢,拉斐爾的繪畫充滿祥和、溫柔、美麗。他們三位藝術家同處于一個時期,但風格完全不同,使我們在鑒賞過程中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
鑒賞中欣賞和發現美的另一層含義是在鑒賞中發現自我,鄭板橋的竹子深受歡迎,說明我們內心深處有與竹子相似的“氣節”性格,在鑒賞中發現鑒賞者自己,從而得到一種自我發現的喜悅。藝術形象中有“我”的思想感情、愛好趣味或理想的影子,而“我”能鑒賞對象中的美,又是因為“我中有物”,所以鑒賞藝術形象時,也常常處于自我欣賞、自我肯定的精神世界。
總之,美術鑒賞是對美的追求和享受,美術的本質就在于使觀賞者感到愉悅,我們鑒賞美術品,目的是從作品中獲得美和享受美的愉悅感,這是精神的享受,這種享受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發現藝術形象的美,另一方面發現、獲取藝術形象的真諦,我們將運用鑒賞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1]歐陽麗莎,李思思,王艷鳳.混合教學與德國探討式教學在藝術教育中的整合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王瀅婕.藝術教育的審美實踐[J].群文天地
[3]別敦榮,夏晉.論藝術教育的專業化及其通識性[J].高等教育研究
[4]羅常軍.論藝術教育的四重取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美術鑒賞的論文5
鄉土是一個人出生、長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读凶印ぬ烊稹罚骸坝腥巳ムl土,離六親,廢家業!碧啤し庋荨斗馐下勔娪洝ゃ尣堋罚骸柏懹^中,天下豐饒,士子皆樂鄉土,不窺仕進!编l土文化即指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地方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鄉土文化大體分為三類,包括自然環境:指鄉土的地形、地質、氣候、水文、動植物、土壤等,是供應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物質;人文環境:指人類在鄉土的有形建設,如交通、聚落、經濟活動和無形建設如文化、風俗習慣、語言等;社會環境:指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關懷、團結、合作、包容等,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從生活中擷取和養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
一、鄉土資源對地方美術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所起的作用
我國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課標更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的人性理念。充分運用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資源開展中學美術鑒賞,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且對地方美術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
1.有利于愛國愛家鄉教育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鄉土文化都有著顯著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民族文化中最為生動、本原、質樸的一部分。它體現著地方民族傳統的審美觀念,傳達著民族基本心理意識和美好愿望,凝聚著地方鄉民的藝術創造及智慧才能,特別是那些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作品,是濃濃鄉情的最好表達。不僅可以理解地方先民健康、原始、質樸的美學思想,而且可以增加現代人對民族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所以,鄉土文化是最好的愛國愛鄉教育的素材之一。
2.有利于美術課程改革的推進
任何一個版本的美術課程都不可能全面闡述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歷史文化,只有施教者在課程傳授中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將美術課與地方傳統鄉土文化相結合,增加對地方歷史、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理解,才能將自己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認識所處城市的歷史文化;才能真正吸取地方現代文化中的精華,合理開發并傳播鄉土文化,更有效地推進美術課程改革。
3.有利于師生教與學的融合
鄉土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于學生了解鄉土文化,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師傳播鄉土文化,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其教育目標;有利于師生共同關注鄉土這塊文化,使學生早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4.有利于繼承與發展民族傳統文化
隨著現代城市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本無可厚非,但由于我們忽視了鄉土這塊可貴的傳統文化資源,致使一些彌足珍貴的鄉土藝術及文化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這怎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呢?比如賀州市賀街鎮的臨賀故城及賀州市瑤族民居,起始于西漢時期,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然而到了近代,這獨具特色的地方建筑將面臨失傳。通過開發與利用,將有利于學生廣泛接觸地方鄉土優秀文化,將美術學習與傳統文化資源、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等聯系起來,使“生于斯,長于斯”的學生更熱愛自己的家鄉,感觸身邊文化的藝術魅力;有利于促進當地文化、教育與經濟有機的結合,更好地繼承和傳承。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鄉土資源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唾手可得的課程資源,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把鄉土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融入校園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強調:“要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說話。”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發展的潛移默化作用。創建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需要有載體來實現的,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則是有效的載體。把鄉土文化融入校園,使其深入師生的心靈,遍及校園的角落,直至發展成為學校的特色文化,成為學生耳聞目睹的活生生的題材。
2.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學科中教學
鄉土文化是繪畫、設計的原型和起源,并與其他學科互通曲款。而多門學科的融會貫通,不僅有利于促進本學科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已經成為廣大教育者的共識。鄉土文化不僅與繪畫、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與其他學科都有相互結合的地方。如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秀水村“飛檐翹角馬頭墻,玉題干欄萬字窗,素瓦灰墻斜山頂,龍頭鳳尾伴太陽”的建筑文化特點看似只與書法、繪畫、設計、雕刻有關,其實它深深地聯系著當地的歷史、信仰與民俗。
3.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文化傳承和交流
教育部新頒布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搜集、整理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并將其運用于學校美術教育,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對優秀民族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和鄉土情懷,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已成為我國新一輪的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
4.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審美教育
大工業時代隔絕了泥土芬芳,而鄉土文化卻與大自然、“活在當下”的日常生活彼此有機相融,因此能增加城市里的學生對樸素自然的美感的認識與體驗,回歸自然,認同鄉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性”教材。學校美術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熱愛鄉土,建構審美精神。鄉土文化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靈性、有活力的美術,其中的生產工具、日用工具往往體現了普通百姓天然樸素的審美追求。《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鄉土文化更為我們提供了美術學習的豐富的“現實情境”。
總之,鄉土文化中蘊涵的人文思想、傳統藝術觀念,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充分利用鄉土文化資源,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美術與情感、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有利于給學校美術教育帶來發展的機會。
美術鑒賞的論文6
美術鑒賞是人們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與已有的生活經驗、審美知識等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判斷的欣賞與鑒別的過程,是鑒賞者獲得審美享受、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動,也是鑒賞者對美術作品再創作的過程。
美術鑒賞既涉及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又涉及鑒賞者的知識、能力、修養和復雜的心理過程?梢哉f,美術鑒賞受到主客體兩方面條件的制約。這兩個條件即美術鑒賞的客體條件(美術作品)與主體條件(鑒賞者)。美術鑒賞的客體條件是指被鑒賞的美術作品,如果客體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便失去了鑒賞的意義與價值。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列賓(俄)
。保福叮衬暝谌嗣袢罕姺磳ι郴蕦V浦贫取幦∽杂傻挠绊懴,俄國彼得堡美術學院14名學生拒絕按照學院硬性規定的題目進行畢業考試,他們走向社會,組成了巡回展覽學會。他們創作了許多揭露農奴制度、反映俄羅斯人民苦難生活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內容新穎,形式活潑,富于戰斗性,在俄國各地巡回展覽,影響很大,被稱為“巡回畫派”。其中列賓和蘇里柯夫是杰出代表。
列賓(1844-1930)著名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畫的是在炎熱的夏天,一群衣著破爛不堪的纖夫邁著沉重而疲憊的步伐拖著貨船,艱難地走在伏爾加河畔的沙灘上。沙灘上的幾只破籮筐,增添了畫面的凄慘景色。畫中共有11名纖夫,經過畫家精心刻畫,反映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年齡、經歷、性格和氣質。領頭的纖夫叫卡寧,穿著滿是補丁的衣服,兩手下垂,身上的纖繩繃得很緊,忍受著體力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中間突出的人物是那位身著淺色衣服的少年,他緊蹙著眉頭,吃力地用手調整壓在肩上的纖繩,從他那昂起頭的姿勢看得出,在他身上蘊藏著一種潛在的反抗力量。最后兩位人物動態對比鮮明。一位低垂著頭茫然地向前移動著身軀,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一位回頭怒視著后面船上的船主,臉上是憤憤不平的表情。
列賓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最杰出的畫家。他擅長社會風俗畫和肖像畫,他的許多優秀作品直接而又廣泛地反映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列賓從小就喜歡繪畫,后來經過努力考上了美術學院!斗鼱柤雍由系睦w夫》是列賓的第一幅成名之作,這幅畫共畫了三年多時間。為了創作這幅畫,列賓親自到伏爾加河邊居住,和纖夫們交朋友。他尋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纖夫形象,認真觀察,并畫了許多人物寫生畫,表現不同年齡、個性、姿態的纖夫。正是通過大量的人物寫生,列賓抓住了伏爾加河纖夫的典型特征,把他們表現的十分真實、深刻又各具特色。這幅畫以狹長的橫幅展現了一群纖夫的形象:遠處伏爾加河畔的陽光酷烈,沙灘荒蕪。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幾只破籃筐作點綴,景色十分悲涼。一隊穿戴破爛不堪的纖夫正拉著重載貨船,緩慢地沿著河岸沙灘向前走著。畫面上的纖夫,有強壯的,有體弱的,有年老的,有年青的。他們的步子是那樣的沉重,令人似乎可以聽到“伏爾加船夫曲”那壓抑低沉而又雄壯的回聲。纖夫共有11人、約略分成三組。這里每一個形象都經過列賓仔細推敲,并畫過人物寫生。他們的年齡、經歷、性格、體力以及他們的精神氣質各有差別。為了更好地展示纖夫們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列賓采用了畫幅較寬的橫構圖,把眾多的人物安置在與伏爾加河幾乎平行的位置上.人物的高低錯落,使畫面形成一種有力的節奏。遼闊壯麗的伏爾加河與衣衫襤縷但又顯示出雄厚力量的纖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幅畫是受到了詩人涅克拉索夫同名詩歌的啟發而創作的:
到伏爾加河邊去,
是誰在偉大約俄羅斯河上呻吟,
這呻吟聲是一支沉痛的歌曲,
那就是拉纖夫們在痛苦的行進。
以此展開擴寫:
大二這學期,我們開設了美術鑒賞這門課,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和體會,我發現美術是一種富有內涵,表現形式多樣,意義深刻悠遠的`藝術形式。老師講課的內容和上課的氣氛讓我覺得很愉悅,課堂上我也學到了很多知識,讓我學會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賞一幅畫,從它給人的第一直觀感覺到它所真正表達的內涵以及再想象出畫家在作這幅畫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跟著老師的思路的見解,我不僅領略到了大作的美還領悟到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美。我最喜歡的是風景畫,平時也喜歡搜集一些感覺比較唯美的風景圖,我覺得大自然賦予人的是最真實最純凈的。在一些風景圖中,我能感悟到自然的神奇召喚。在一次偶然間我看到了一副風景油畫叫《干草車》,一開始我沒能夠理解這幅畫,我就查閱了一些參考資料,了解到了作者的簡介已經當時的背景。下面我就以自己所了解到的對這幅油畫《干草車》進行一些淺顯的賞析。
首先了解到19世紀是英國風景畫的黃金時代,康斯太勃爾是其中最卓越的風景畫大師。長期在家鄉研究農村景色,畫了許多素描、油畫習作,然后進行創作。作品真實生動地表現瞬息萬變的大自然景色,與當時學院派虛構呆板成了對照,其畫風對后來法國風景畫的革新和浪漫主義的繪畫有很大啟發作用。不同于透納的幻想主義風格,康斯太勃爾是忠實的現實主義畫家,他的風景畫技法自然,追求真實的視覺感受,許多風景畫都是畫家對家鄉真實風格的忠實描繪。
《干草車》是康斯太勃最著名的代表作。《干草車》描繪的是一幅充滿詩意的家鄉風景畫名作,也是其田園抒情風景畫中最富有詩意的一幅。畫面中的馬車上裝滿干草,在清淺的小溪上涉水而過,富有恬淡的生活情趣,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也由此激發出來。
這幅作品是對地道的英國農村風光的描繪。畫面的前方是一條沿河的鄉間小道,一條花色斑紋的小狗站在路上向河里張望,明鏡般的河水里,兩匹馬并排拉著一輛粗糙的四輪干草車涉水而過,車上坐著兩個男人,看得出是當地的農夫。車子經過的時候,劃破了平靜的河水,水面上蕩起層層漣漪。水面右端有一只小船掩映在茂密的水草叢里。畫面左邊小路盡頭,座落著一所鄉下農舍,農舍的右方矗立著幾棵大樹,從遠處望去,白色墻面,紅色屋頂的農舍與周圍的綠樹青水渾然一體,協調柔和,醒目不張揚。畫面遠方,黃綠色的田野延伸到茂密的樹林深處,高遠的天幕上布滿富有動感的變幻無常的云,把整個畫面襯托得空闊而靈動。這幅作品于1624年在法國巴黎展出,以其絢爛渾厚的色彩,詩一般的情調和真實的描繪博得了人們的贊賞。整個畫面清新自然,搖曳多姿,如詩如畫,彌漫著濃厚的鄉土氣息。畫中運用了多種色彩,紅花綠草,藍天白云,青水碧波,各種顏色互相對應又相互交織,打破了古典主義畫家一直用棕色褐色所營造的凝重壓抑氣氛,把畫面渲染得明快淡雅。畫面中的云朵描繪得極富特色,分透明和不透明的,它們仿佛都在流動著,而藍灰、銀灰和微綠不同色澤的云層把云朵的變化無常的形態和厚薄輕重的質感形象地體現出來,讓人不得不嘆服畫家精微的觀察力和極端細膩的用筆。畫上的光線運用也很有特色。正午的陽光穿過樹木的枝椏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泛起層層漣漪,光影在水面上閃爍、跳躍,鮮活得好像觸手可及。樹葉也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黃色光輝,就像滿樹金子一樣。據說畫家愛用白色的亮點來表現樹葉上的閃光,因而被人們稱為“康斯太勃爾的雪”,在這幅畫上就體現得很明顯。正如籍里柯曾評價的那樣:“正是康斯太勃爾給了我一個優美的世界,康斯太勃爾所用的各種不同對比的色彩,從遠處看產生了一種跳動的效果! 在他看,他應該畫的就是眼睛所看見的自然的真實,這是最美麗不過的?邓固獱栆恢绷⒆阌谡鎸嵉默F實描繪,為了表達各種各樣的生動景色,他大膽創新,通過各種表現手法把自己視角中的景色描繪在畫布上。在這幅面中,光線、空氣、發光的樹葉、富于變化的云,都描繪得如同真的一般,我們從這幅畫中也可看到畫家在風景畫上不同凡響的精湛造詣。
美術鑒賞即是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和欣賞,實際上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鑒賞者運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審美經驗和知識修養,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理解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和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過程。它也是鑒賞者面對足以引起審美情感的作品,二者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心物感應、物我交融的復雜心理過程。 通過對這幅《干草車》的鑒賞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不僅可以學到美育知識,更可以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對我們的性格,感情,認識,人生觀,思想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培養我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藝術素養、人文修養得到提高。我們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會被其中真實而生動的形象所打動,喚起我們優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從而改善人的情感狀態,影響人行為。同時也得到視覺的愉悅和享受,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通過學習美術鑒賞課,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也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學到了專業課理論知識以外的東西,我一直以來就很喜歡風景畫,也喜歡在網上搜集一些認為有唯美意境的風景圖,這門課培養了我對美的認識和鑒賞能力,讓我可以更加細致的觀察生活中的美。更加堅定了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熱愛。
美術鑒賞的論文7
從《瑞鶴圖》談美術鑒賞的意義
經過這一段時間美術鑒賞課的學習,我想從一幅花鳥畫——《瑞鶴圖》簡單談一下美術鑒賞的意義。那么要談美術鑒賞的意義,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美術鑒賞。
我們發現不同的美術門類在藝術形態和作品形式有很大的差異。所謂的美術鑒賞,就是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感受。當我們觀看一幅美術作品時,從中獲得了信息和知識,得到了滿足感,產生了審美想象,這就是美術鑒賞的基本特征。鑒,要明白作品的作者、年代和背景、門類、材料、手段(方法)、語言形式和內容;賞,要把獲得的感受和個人的經驗相結合進行審美判斷和評價。美術鑒賞就是鑒古今、平優略、定高下。鑒是手段,賞是目的。美術鑒賞者必須具備美術基本知識和識別美術類別和一般方法,同時鑒賞者創造性的參與才能是美術作品的意義得到完善和升華。
了解了什么是美術鑒賞,下面就要說說美術鑒賞的意義。既然是鑒賞美術作品,那美術鑒賞的意義就首先是美術作品的意義。
而美術作品的意義又分為本身意義及延伸意義。其本身意義就是說我們看到一件美術作品時所獲得的美感和愉悅感。拿《瑞鶴圖》來說,此圖繪彩云繚繞之汴梁宣德門,上空飛鶴盤旋,鴟尾之上,有兩鶴駐立,互相呼應。畫面僅見宮門脊梁部分,突出群鶴翔集,莊嚴肅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氣氛。此幅一改常規花鳥畫構圖的傳統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一線屋檐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此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繪畫技法尤為精妙,圖中群鶴如云似霧,姿態百變,無有同者。更為精彩之處,天空石青滿染,薄暈霞光,色澤鮮明,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頓使整個畫面生機盎然。卷后為徽宗瘦金書題記及詩,款“御制御畫并書”,簽押“天下一人”,觀其書風,健筆開張,挺勁爽利,側峰如蘭竹,媚麗之氣溢出字里行間。看到此圖后,我們為之一震。一片生機躍然紙上。我們在看圖的同時,也得到了美的享受。這就是其本身意義。
那么什么是美術作品的延伸意義呢?就是通過了解作品的作者、年代和背景等知識來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還拿《瑞鶴圖》來說!度瘊Q圖》作者宋徽宗趙佶,是北宋年間作品!度瘊Q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是趙佶書畫珍品中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之作。趙佶繪畫,注重寫實,講究畫理法度。據載趙佶曾親自挑選宮廷畫師,設題畫鶴。眾生員少有中的者,皆因生員們雖畫鶴姿態萬千,竟無幾人細查仙鶴踏石之足先左或右,直至徽宗欽點,方才徹悟。他還曾要求畫師筆下花卉,能夠表現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應具有的特定情態。自其登基后,陸續描寫過各種奇花珍禽,并按題材編制成冊,名為《宣和睿覽冊》,所載作品山水、人物、花鳥具佳,僅《瑞鶴圖》就描繪了二十種鶴的不同姿態,均源于其對周遭事物的密切觀察。追溯徽宗及其祖輩,似乎多偏好黃道之事,曾數次以此異景昭示天下以證祥瑞,如《六鶴圖》等等。傳世宋徽宗趙佶的畫有兩種,一種是“御筆畫”,一種是“御題畫”!坝P畫”出于趙佶的親筆,“御題畫”則由他人代筆作畫,徽宗書題押款,由此宋徽宗名下之作數量雖多,其中尚有部分為代筆,而《瑞鶴圖》獨具清俊瀟灑之格調,形神兼備,經學者考證屬趙佶之“御筆畫”。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氣飄浮,低映端門,群鶴飛鳴于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只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罩邢汕菥顾平馊艘猓L鳴如訴,經時不散,后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云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于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于絹素之上,并題詩一首以紀其實。但“祥瑞之兆”卻難以挽回衰敗的國運,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軍民紛紛起來抗擊金兵,金人自知無力吞下這個腐朽然而卻十分龐大的
帝國,遂盡掠九十二府庫160余年所積藏的金銀財寶、書畫珍玩等,連同徽、欽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鶴圖》遂散落民間,不知去向。600年后,《瑞鶴圖》竟奇跡般現世,歸藏清內府,倍受諸帝珍愛,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璽印,并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之中。入清內府前,《瑞鶴圖》曾經元胡行簡、明項元汴、吳彥良等人遞藏。1945年8月17日,溥儀隨身攜帶數箱珍貴書畫及珠寶玉器欲乘機逃往日本,途經沈陽時為人民解放軍及蘇軍截獲,此批重要文物隨即被護送到東北銀行代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鶴圖》。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鶴圖》等一批清宮散佚書畫入藏東北博物館(即遼寧省博物館)至今。“西湖一勺水,閱盡古來人”,《瑞鶴圖》見證了中國宋、元、明、清幾代封建王朝的興盛覆亡,歷經了生死攸關世事沉浮的變幻滄桑,得以完整留傳至今,實在是歷史的珍寶,收藏的傳奇。
僅僅通過一幅畫,我們就了解到這么多的歷史文化知識,我們的文化底蘊、藝術和文化素養得到極大提高。美術作品的延伸意義可見有多么大!
美術鑒賞的意義除了上面說的美術作品的意義,還有鑒賞這一過程的意義。鑒賞美的過程,有利于我們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有利于我們培養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正如上面我說的,美術鑒賞能使我們獲得美感和愉悅感,美術鑒賞能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美術鑒賞對我們的性格、感情、認識、人生觀、思想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美術鑒賞的論文8
摘 要:中西繪畫交流早在明萬歷年間就有,而清初的郎世寧則是公認的傳入西畫技法的第一人。郎世寧帶來的西方繪畫美學思想獨特的魅力在于融合了傳統宮廷畫思想,成就了郎世寧特殊的作品風貌。
關鍵詞:郎世寧;傳統中國畫;中西文化
Giuseppe Castiglione,漢名郎世寧,意大利米蘭人,生于1688年7月19日,是18世紀以西法作中國畫最有成就的畫家。由于對東方文化極度熱忱,促使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中國傳教。最初以傳播教義為目的他為了獲取傳播天主教的便利和權益入職內廷,為帝王作畫,并逐漸受到賞識和器重,至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十日在北京病逝,他在中國的藝術生涯長達五十年。他的作品為了迎合當時封建君主的喜好,不斷在中西文化的撞擊中成熟,對當時的宮廷繪畫產生了一定影響。因其畫風受中西方繪畫的共同影響,所以采用中西摻和的畫法,縱觀郎世寧的作品繪畫風格特點可從以下幾類作品中比較與傳統宮廷畫的差異。
一、人物肖像畫
郎世寧在人物肖像畫方面,以當時先進于中國的解剖學作為造型依據,加之擅長運用逼真畫法描繪人物,體現出較強的寫實能力,因而受到好奇西方學術、藝術和科技的清朝皇帝的器重。郎世寧的肖像作品追求立體感、準確性、比例合理、暈染精細、凹凸分明。這一類作品的特點可以從他幾幅比較重要的作品當中如體現出來,其中比較典型的是《乾隆朝服像》《乾隆大閱圖》《孝賢純皇后像》《平安春信圖》等。他的肖像作品最具特點之處在于對光源的處理方面,他采用正面光源,拋棄西畫過強的光影對比,迎合傳統中國畫,這樣的革新使人物面部整體感覺更柔和更清晰,這是郎世寧歐洲畫法融合中國傳統技法的再創造。
二、紀實畫
郎世寧的`紀實畫作品主要有《馬術圖》《萬樹園賜宴圖》《平定西域戰圖》《平定西域回部戰圖》《叢薄行詩意圖》《哈薩克貢馬圖》等。
這些大型紀實畫不僅拋棄了紀實畫常用的長卷形式,也拋棄了傳統中國畫因封建等級制度而過度夸大帝王地位的畫法,改為適當的人物比例,但在構圖中將主要人物置于顯著位置或者加強對主要人物的刻畫來強調君主或主要人物的身份特殊性。其特點表現在主要人物具有肖像特征,對人物服裝以及背景描繪具體而細致,層層渲染。郎世寧的紀實畫不僅在繪畫風格技法上有所改變,最重要的是在構圖上都有別于傳統中國畫。
郎世寧紀實畫的構圖中將人馬、聚散、景物處理的富有節奏感,體現了畫面的虛實、物象的繁復,但又融洽和諧的關系,具有明顯的歐洲畫風。同時,他在繪畫中也嘗試從創作中爭得自由,盡量避免把近景遠景結合在同一個畫面中,紀實畫多采用宏觀遠視的方法,不僅使整個畫面感覺有縱深感,還使人物和周圍的環境符合實際比例,同時兼顧了中國人的視覺習慣又不違背西方人的作畫習慣。
三、花鳥走獸畫
在花鳥走獸類繪畫作品中,《嵩獻英芝圖》《聚瑞圖》《孔雀開屏圖》《九犬圖》《百駿圖》《五馬圖》《柳蔭雙駿圖》《萬卉同春圖》《仙萼長春冊》等是其主要代表作。在繪制這一類作品時,郎世寧發揮了他高超的寫生技法,用筆精到,宛然若生,利用西方透視和明暗作水墨畫。不管是馬匹、樹木、水流、土坡,還是花枝、鳥雀等,都非常注重質感的細膩表現。
他在運用西方寫生技法畫蘊含傳統中國元素的作品過程中適當添加了光影處理和明暗交界線的運用,使得花鳥走獸有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覺。
在郎世寧的這類作品中,他更多的是來塑造形體,減弱了筆墨線條獨立的審美意義,然而筆墨線條是中國繪畫和書法造型的基礎,對于受西方繪畫影響較深的郎世寧自然難以體會筆墨線條的微妙樂趣,更多的是在意形體結構的把握,所以筆法全無。雖然如此,但是也給予了這個外國人改變中國傳統中國畫更大的發展空間。這種作畫方式使他的畫體積感和真實感以及空間感更強。這種有別于傳統的繪畫技法,是對傳統中國畫的一種補充,也是一種沖擊,在畫壇中開拓了嶄新的藝術天地。
四、郎世寧繪畫風格對傳統中國畫的影響
郎世寧在進入中國前學到的西方繪畫特點是寫實、寫生、忠于自然、忠于光源、忠于黃金分割、忠于人體解剖,力求再現生活;同時,他也被中國畫所體現的意境所吸引。因此,他嘗試著適應中國的欣賞習慣和宮廷的需要用西法畫中國畫,郎世寧學習中國畫技巧并不斷用中西不同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改造傳統中國畫。
總之,他致力于中西畫法的變通與折衷,對傳統中國畫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突破和嘗試。雖然我們可以站在中國傳統繪畫或西方傳統繪畫各自的角度來評價郎世寧的繪畫,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他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這種特殊面貌中中西碰撞的藝術價值。
他的中國畫中和了中西方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因此要將他的作品放在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研究,郎世寧的畫代表著一種新的審美趣味和一個新的畫派,對后人在中國畫探索新的技法或表達形式上有所啟迪并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另外,郎世寧曾與中國士大夫年希堯探討西法透視,并用年之筆撰寫了《視學》,這也是一部詳細介紹郎世寧西法繪畫技巧的理論著作,也是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而且,郎世寧的油畫功底深厚,還給中國宮廷培養了一批學習油畫的宮廷畫家,對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技法的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蒲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2]潘耀昌.西法中國畫的先行者 紀念郎世寧誕生三百周年[J],新美術,1987(4).
[3]程敏.郎世寧中西合璧繪畫與中國傳統工筆畫之比較[M],北京:首都師范大,20xx.
[4]賴守亮.從中西畫法結合看郎世寧繪畫作品的藝術魅力[J],藝術百家, 20xx (4).
[5]崔人元.盛世畫風――郎世寧的院體畫[J],世界博覽,20xx(3).
美術鑒賞的論文9
絹本,重設色,縱 28.7 厘米,橫 335.5 厘米,藏故宮博物院
顧閎中,江南人,五代時期南唐畫院待詔。他繪制的《韓熙載夜宴圖》,構圖嚴謹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動,線條遒勁流暢,色彩明麗典雅,在技巧和風格上比較完整地體現了五代人物畫的風貌。
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動蕩、分裂的年代,而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對意境的追求和對情趣的探索,使山水畫與花鳥畫得到新的發展,預示著繪畫將由敘事狀物轉向抒情達意的更高層面。五代人物畫也更為精進,融匯了秦漢的純樸豪放,魏晉的雋永含蓄,逐漸將大唐的恢宏絢麗淡化疏朗簡雅的風尚。然而人物畫并未能擺脫“宣教化、助人倫”的世俗功能,要求生動地再現現實的事件和人物,在客觀上直接促進了寫實技巧的發展。從古代人物畫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一些歷史事件,還可以通過那些或禾農麗豐腴、或柔淑溫婉的生動形象了解那個時代的面貌和人們的精神境界。
據《宣和畫譜》記載,《韓熙載夜宴圖》是顧閎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韓熙載的宅第窺視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畫中的主要人物南唐中書舍人韓熙載,出身北方豪族,避難來到南唐,李后主欲命其為宰相,而韓熙載見國事日非,不愿擔當此任,遂終日縱情聲色,與賓客作長夜之飲,畫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真有其人,如狀元郎粲、和尚德明等,都是韓常的?。畫卷里,韓熙載雖放浪形骸,但始終雙眉緊鎖,難掩憂心忡忡。桌案都比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過渡時期,琵琶簫鼓、秀墩床榻,室內的陳設器物無不體現了時代的特點。現實主義的題材要求畫家深入地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細節,目識心記,悉心體會,然后藝術地再現,把自然形態上升為藝術形態。
《夜宴圖》采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著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主要人物韓熙載在每段中出現。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畫家在構圖上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個情節、一個地點、一個人物組合,每段相對獨立,而又統一在一個嚴密的整體布局當中,繁簡相約,虛實相生,富有節奏感,圖中三個屏風絕不雷同的處理方法體現了畫家巧妙的構思。人物的趨向動勢變化豐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態動靜相宜,全圖之勢蓄于畫卷之內,緊密而富有張力。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燭臺,紅燭高照,點明了《夜宴圖》特定的時間,而并不精心描繪夜色,這種中國傳統式的意象表現手法與方式共同構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畫家對人物的刻畫尤為深入,以形寫神,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水平。五代人物畫中肖像畫的技巧前所未有地發展,顧閎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畫家。古代稱肖像畫為“寫真”,“真”就是指對象內在的精神本質,即“神”,具備了高超的寫真技巧,對創作人物畫來說自然是得心應手。通過對不同對象的形體姿態、目光手勢的相應描繪,畫中人物有的彈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賞,情態生動。而對主人公刻意描繪,曲盡神形。韓熙載形體高大軒昂,長髯,戴高巾,從倚欄傾聽,到揮錘擊鼓,直到曲終人散,各個不同的場合始終眉峰雙鎖,若有所思,沉郁寡歡,與夜宴歌舞戲樂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韓熙載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人物特殊的個性,十分傳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圖》的內涵。
無論是設色還是用筆,《夜宴圖》的表現技法堪稱精湛嫻熟。古人善用礦物質顏料作畫,歷經歲月的磨礪依然璀璨奪目!兑寡鐖D》多處采用了緋紅、朱砂、石青、石綠等色,對比強烈,而整個畫卷統一在墨色豐富的層次變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動人。古人作畫,專尚用筆,在準確地把握了對象的形體特征以后,用筆除了勾畫出對象的'外在輪廓之外,同時具有表達對象本質的要求,線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元素,在東方繪畫中具有獨特的審美意味。用筆的變化概括起來說是“輕重疾徐,偏正曲直”八個字,實踐起來卻是千變萬化,全憑畫家妙悟,自然靈變!兑寡鐖D》用筆挺拔勁秀,線條流轉自如,鐵線描與游絲描結合的圓筆長線中,時見方筆頓挫,頗有韻味。人物衣紋組合豐富有變化,須發的勾畫“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畫盡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形象。
附1:韓熙載(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國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進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殺而奔吳。南唐李昇時,任秘書郎,輔太子于東宮。李璟即位,遷吏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書舍人。
958年(交泰元年) 錢貶值,他提議鑄鐵錢,提高幣值。一枚新大錢,當十枚舊錢;一枚新小錢,當二枚舊錢。仿“開元通寶”規格,徐鉉為書篆文。新錢鑄成,廣為流通。韓熙載拜戶部侍郎,充鑄錢使。后升任兵部尚書,勤政殿學士承旨。
他博學多聞,才高氣逸。舉朝未嘗拜一人。善為文,史稱“制誥典雅,有元和之風!蔽娜恕⒌泪屒笏珜戙懼颈浾卟唤^。又善談論,審音能舞,畫筆精妙,工書法,與徐鉉齊名。善品評歌舞書畫。他放蕩嬉戲不拘名節,蓄有愛妓王屋山。王屋山俊慧異常,能歌善舞。韓熙載嘗自擊鼓,讓屋山舞“六幺”,以此為樂。有《韓熙載夜宴圖》、《縱樂圖》,記其奢侈生活。
后主(李煜)以其盡忠敢言,屢欲封他為相,而嫌其荒誕,遂擱置。
他累官至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卒后追封為右仆射同平章事,謚“文靖”。有《定居集》、《擬議集》(已佚)、《格言》50余篇,論古今王霸之道,舒雅為之作序。
附2《韓熙載夜宴圖》賞析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珍藏著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繪畫--《韓熙載夜宴圖》。這幅鎮院之寶出自五代南唐(937年975年)名畫家顧閎中之手,經過千年的輾轉,如今竟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堪稱奇跡。
顧閎中,,江南人,以善畫人物著稱,長期擔任南唐翰林院畫待詔。<<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描寫當時的現實生活,反映真人真事,具有深刻主題思想和較高藝術性的作品。.說起顧閎中這幅傳世名畫,有一段頗不尋常的故事。
據中國畫著錄書《宣和書譜》記載,五代時南唐中書舍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懂音樂,擅長詩文書畫。工書善畫,而且富有政治才能,但是,此人蓄養歌伎,縱情聲色,家里常常云集賓客,時時飲宴,常常酣歌達旦。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權弱的后主李煜倚重韓熙載,想用他為相,又不放心。原來,當時國家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國勢衰弱,北方強大的后周對南唐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后主李煜對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他們存有二心。近日,有人向后主李煜報告,今晚又有一些朝中官員要去北方籍大臣韓熙載家聚會。后主李煜心存疑惑,為了了解真實情況,于是派顧閎中和周文矩深夜潛入韓宅,了解一下他的背后活動情況。
顧閎中發現,賓客中有當年的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雍、紫薇郎朱銑等官員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當時一些走紅的歌女和舞女。夜宴的氣氛異常熱烈,賓主觥籌交錯,大有一醉方休之勢。夜宴進行當中,還有歌女唱歌、奏樂和舞女跳舞助興。賓客們一個個陶醉于歡樂之中。
顧閎中心里明白,韓熙載這種沉湎聲色來消磨時光的做法,實際上是力求自保,想借此來表明自己對權力沒有興趣,以達到避免受皇帝懷疑和迫害的目的。
回去后,顧閎中和周文矩根據自己的目識心記,各自繪制了一幅《韓熙載夜宴圖》送給后主李煜。李煜看了畫以后,對韓熙載的戒心減少了許多。后來,韓熙載在南唐累官至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得善終。
《韓熙載夜宴圖》原兩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傳,今天我們見到的是顧閎中的作品 。 顧閎中《夜宴圖》縱28.7厘米 橫335.5厘米。絹本設色,該圖為手卷形式,以韓熙載為中心,全圖分"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獨立成章,又能連成整體。第一段寫韓熙載和賓客們宴飲,聽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彈琵琶。第二段寫王屋山舞“六么”,熙載親自擊鼓。第三段寫客人散后,主人和諸女伎體息盥洗。第四段寫熙載更便衣乘涼,聽諸女伎奏管樂。第五段寫一部分親近客人和諸女伎調笑。頭兩段最傳神,主賓或靜聽、或默視,集中注意于彈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擊鼓打板的都按節拍演奏,似乎還有聲韻傳出畫外。由于顧閎中觀察細微,把韓熙載夜宴達旦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五個場景,四十多個人物音容笑貌無一不活脫絹上。畫面中樂曲悠揚,舞姿曼妙,觥籌交錯,笑語喧嘩,更突出了韓熙載心事重重,悒郁無聊的精神狀態, 每段中出現的韓熙載,面部角度、服飾、動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點相同,臉上沒有笑意,總是深沉、憂郁的。把一個才氣高逸,但神態抑郁,既置身于聲色之中,又韜光養晦,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刻劃得入木三分。與一般宴樂圖比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張描寫韓熙載私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個特定的時代風貌,揭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從一個側面,十分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在藝術處理上,采取了傳統的構圖方式,打破時間概念,把不同時間中進行的活動組織在同一畫面上。全畫組織連貫流暢.,畫幅情節復雜,人物眾多,卻安排得賓主有序,繁簡得度。在場景之間,畫家非常巧妙地運用屏風、幾案、管弦樂品、床榻等之類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連接性,又有彼此分離感;既獨立成畫,又是一幅畫卷。 這幅圖有些畫面沒有畫出墻壁、門窗、屋頂,也沒有畫出光暗及燈燭,但通過人物的活動,卻能讓觀眾感到宴樂是在室內的夜晚進行,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簡練手法。猶如中國舊戲劇,不用布景,只用手勢、眼神等動作讓觀眾感到周圍景物歷歷在目。 《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著色等方面達到了很高水平。全畫工整精細,線條細潤而圓勁,人物衣服紋飾的刻畫嚴整又簡練,對器物的描寫真實感強。設色既濃麗又穩重.比例透視有法度可尋, 是一幅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和杰出藝術成就的古代人物畫精品.
美術鑒賞的論文10
美術鑒賞與藝術評判的異同
美術作品作為藝術家借以表達心中情感的藝術作品,反映了一個時期的社會思潮和審美文化特征,具有濃重的歷史意義和可取的藝術價值。由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路歷程和感情因子,在欣賞一部美術作品時會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因此從同一美術作品中所能體悟到的感情因素也不盡相同。而不同時期的藝術評論家對于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存在著差異,使得美術作品在不同時期體現出不一樣的藝術價值,使得不同批評家對于同一美術作品的評判也同樣存在差異性,因而美術作品的藝術評判也變得復雜化。
一、藝術評判的定義
藝術評判即藝術批評,是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運用一定的理性思維對藝術作品的創作、藝術風格、藝術流派等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在一定的批評標準下,作出理性的判斷。藝術評判是在一定的立場上對藝術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深層含義、文化韻味的探究,將作品中體現的各種因素提取出來,結合作品創作的年代、歷史背景、藝術家的生活環境、文化意識潮流等進行綜合性分析,而得到的藝術價值得失的評判以及作品對社會藝術形式和規律的影響力的判定。藝術評判的發展在于批評家對于藝術的貢獻,目前的批評家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官方性批評家,在藝術評判中具有權威性、主流型的發言;二是集中在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機構的批評家;三是處于官方體制和研究機構之外的批評家,或者可以稱為獨立的批評人;四是在藝術相關機構(如藝術網、雜志、畫廊等)進行藝術評判的批評家。由于批評家所處的工作環境和自身的專業程度不同,在參與藝術評判的過程中,往往因為自身的立場和評判標準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二、美術欣賞的定義
美術欣賞是人們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觀賞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領略而產生的一種喜歡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人們復雜的精神變化活動,是對美術作品美的贊賞和肯定。美術欣賞對于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情操有很大的幫助,并且還能幫助人們開闊視野、擴充知識。美術欣賞在美術活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美術家在創作自己的美術作品時,需要通過對各類美術作品的欣賞和當時藝術發展潮流來定位自己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價值,并通過不斷欣賞的過程來淘汰不滿意的作品,從而精煉出具有真正價值的美術新創作。而當美術作品創作完成之后,人們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對美術價值的肯定,也就是說,美術創作是產生美術價值的創新活動,是進行美術欣賞的前提。同時,人們對美術的欣賞評論反作用于美術創作,使其不斷改進,不斷地滲入深層次的美術意蘊。
三、藝術評判與美術欣賞的異同
(一)共通之處
1.藝術評判以美術欣賞為基礎
藝術評判的過程是建立在美術欣賞之上,通過對一部美術作品欣賞之后,深入地分析其內在含義而判斷其藝術價值。也就是說,藝術評判必須建立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之上,否則藝術評判就如空中花園一般,沒有堅實的藝術作品作支撐,便不具有時代性價值,其評判結果也可能被列為“謬論”之列。而藝術評判按照一定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來分析作品的美丑從而正確地指導美術創作,并對美術欣賞形成一定的指導。
2.二者都是實現藝術品現實價值的基礎
美術欣賞在美術作品實現現實價值上具有一定的意義。如果在一個時期,一部美術作品被藝術家創作出來之后,沒有人能欣賞其中的藝術底蘊和審美價值,這部美術作品的現實價值便無法實現。而藝術評判可以讓批評家對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科學的判定,并對美術作品產生的思想潮流和審美規律進行肯定或否定,從而決定藝術作品的現實價值。
3.發展根源相同
隨著現代藝術流派的多樣化以及人們對藝術觀念的改變給藝術批判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寫實、夸張、抽象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完全脫離了古典的藝術流派。再加上美學和心理學的共同作用,使得某些夸張的藝術作品備受藝術家的推崇和喜愛,進而形成了美術欣賞和藝術評判產生暫時脫節的現象。原先的美術評判標準已經不適合現代藝術流派的藝術價值的`評定,因而,藝術評判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逐步改進和新增,以跟上藝術形式的流行和進步。而美術創作的改變直接沖擊著人們的視覺效果,使得人們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上逐步產生新的想法和觀念,從而發現新的文化底蘊、建立新的審美體系,使得美術欣賞在觀念上與美術創作共同發展。
(二)相異之處
1.角度和切入點不同
美術欣賞是站在觀賞者主觀意識角度,對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審美、文化底蘊等各方面的欣賞和鑒別,其出發點是對美術作品的肯定。美術欣賞者先從視覺上感覺到美術作品的美之所在,因為這種美使人們產生精神上的滿足和震撼,進而推崇美術作品。美術欣賞是一個心理活動過程,表現在觀賞、體驗和領悟的心理變化;美術欣賞的切入點主要是喚起欣賞者的欣賞欲望,進而引發欣賞者主動對美術作品進行審美,達到其心靈上對作品藝術意象底蘊、意象結構和情感的深層感悟,從而實現人格上的升華和對人生價值的徹底領悟。美術欣賞就是欣賞者對作品的審美感知而產生感性思維。而藝術評判則是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闡釋和評判過程,是建立在理性和科學的基礎上,對藝術作品所體現的各種藝術現象的理性分析和科學評判,具有一定思想立場和美學體系作為評定的基礎。意識評判的切入點是作品的藝術價值,主張的是藝術價值的創造。藝術評判主要包括社會歷史批評、心理學批評、文本批評、接受批評四個范疇。在一定程度上,它與美術欣賞的歷史性是相悖的,批評的是美術欣賞的歷史性“惰性意識”。
2.標準不一
藝術評判的標準是建立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之上,形成的衡量美術思想和藝術價值的標尺,存在著一套標準的批評體系。批評標準的建立是通過當時的社會思想潮流和美學意識而形成的,與當時社會藝術群體的審美趣味和藝術發展形勢需要相符合,隨著社會對審美觀念的改變、歷史條件的變化以及藝術發展的變化,批評標準順應時代而發生變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時代變化性。藝術評判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審美原則和藝術價值原則上。審美原則是對作品中的情感特色、意象特征進行評判,以體現作品美的存在點。情感特色評判是指超越了現有的情感意識,將愛情、激情、悲情以及理性感、個性感等多種情感相互融合而達到的平衡程度;意象特征評判主要體現在作品體現的藝術形象的真實性和虛幻性、邏輯性,卻超越常有邏輯的意象分析,對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意象的推崇和判定。藝術價值原則是對作品在當前社會潮流造成的影響以及對藝術未來發展趨勢的能動性的評判。而美術欣賞具有一定的發散性,是根據欣賞者的主觀意識所產生的美的感官效果。由于不同人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不同、性格特征各異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等因素,其欣賞水平也各異,因此美術欣賞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而是隨著人們的意識不斷變化的。美術欣賞雖然也涉及審美、意象、價值等,但是美術欣賞的范疇更為廣泛,它是一個認知、感悟、接受的精神變化過程。
3.作用不同
藝術評判的作用在于改變欣賞者原有的意識形態,從而影響藝術的發展流向。由于各個民族文化、人們的審美意向不同以及各民族獨具特色的語言韻味,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欣賞群體,這些欣賞群體在各自的潛意識中形成了既定的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等,直接影響著欣賞群體對藝術的理解和闡釋。而藝術評判的存在便是為了改變這種“惰性意識”存在的審美觀,它主張的是觀賞者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發現藝術的創新點和新的藝術價值,從而讓人們在藝術創作上進行突破,促進藝術的發展。
而美術欣賞的作用在于認識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從美術作品中體現出來的美感、時代感、節奏感等多種思想感觸,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見識,在培養藝術鑒賞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美術欣賞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局限于欣賞者的“前意識”,也就是說停留在前人對藝術進行的賞析和評斷而排斥新的觀點和見解。最為典型的是當某人想要創新一個新的流派,在最初的時候,由于人們的審美意識形態停留在原有的審美標準上,對新概念處于完全陌生和迷茫的狀態而忽視它的存在,在經過長時間的流變和積累后,人們才會認可,才會逐步去欣賞新流派中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文化底蘊。
因而,美術欣賞是以歷史的眼光去尋求美術作品的個性特色的,它基于欣賞者的“前意識”而形成的藝術欣賞觀念很難得到突破,當人們懂得用新的觀念去認識欣賞美術時,藝術批評家已經先于美術欣賞者而作出了理性的評判。
四、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評判是建立在美術創作活動和美術欣賞基礎之上的,批評家通過對美術欣賞的結果進行理性和科學的分析,對美術作品進行當前價值和未來價值的判定。藝術家再通過對批評家所提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角度進行自我完善和進步,而實現藝術創作上的創新。二者的相互促進、相互反饋的作用,促進了藝術評判標準的不斷改革和藝術的持續創新發展。但是,人們還需要對藝術評判和美術欣賞進行質的區分
美術鑒賞的論文11
摘要: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對于高中生來說有增加其人文素養的作用,老師在對于教授鑒賞課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們能夠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感受其藝術氣息的同時,還能夠拓寬學生們的視野,增加學生們的知識量,在鑒賞藝術作品的過程當中能夠讓他們對于世界的各個區域的文化產生敬畏感,理解藝術作品當中包含的豐富的人文情懷,經過藝術氣息洗滌來提升了學生們的人文修養。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人文素養
高中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等建立的關鍵時期,這是需要對于學生們的人文素養進行培育,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通過美術的鑒賞課能夠將美術與生活、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感情、美術與知識等方面相結合,從而達到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氣息,讓其成為一個有對于生活充滿浪漫氣息的人。同時,在高中的鑒賞課當中也能夠對于學生的性格等方面進行重塑,帶領學生去發現生活當中的美,去感受這種美,讓學生們的情操得到陶冶,讓學生們的靈魂得到升華。本文對于高中美術鑒賞課對提升人文素養的作用進行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素養:
一、創造情景,培養學生興趣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選修美術鑒賞的大綱當中明確表示:重視文化兩方面作用,其一為在制定的情境下讓學生們深刻理解其藝術作品要表達的信息,其二為幫助學生們在鑒賞藝術作品時能夠了解其作品當中的人文性和社會性,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這兩種性質是相互關聯的。例如,教師在《現代雕塑、繪畫與工業設計的探究》的課堂講解上,為了能夠促使學生很快進人課堂、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有效的調節課堂氣氛,將課堂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愉悅、有趣,此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對一些感興趣的抽象畫進行鑒賞,適當加人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搞笑型的笑料。如,以牛吃草作為一幅具有抽象的畫,但這幅畫卻是一張白紙,于是觀眾便問畫家,而畫家卻是這樣解釋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離開了。教學離不開教材,老師應該充分的研究教材內容,將其人文素養充分的濃縮提煉。在欣賞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這些藝術作品代表了那一時期的文化結晶,可以說這些藝術作品就是那一時期的縮影和體現,從而能夠讓學生們培養良好的鑒賞習慣以及抽絲剝繭的思維能力。老師通過對各個時期藝術作品的充分講解,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時期當中穿梭,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游,體會著不同文化氣息,陶冶情操,能夠讓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得到培養。
二、鑒賞與道德培育相結合,鑒賞作品的同時也要教學生做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但與此同時,生活的壓力、社會的快節奏感也在逐漸的增加,使得素質教學的發展在漸漸受到應試教育的沖擊,不少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成績重視度遠遠大于孩子的人文素養、道德情懷的發展。在美術文化教學中,不僅僅要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重視,還要重視美術和日常生活的相關聯系以及美術對學生全面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對于高中生來說,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處于關鍵時期,良好的人文素養是鑄成更寬闊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術鑒賞課作為學校教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提高學生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感知能力審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課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中美術教師要把我國傳統國學與美術鑒賞中的人文精神相結合,讓學生在鑒賞作品的同時能夠學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三、在性格完善的過程中提升人文素養
個性的地位在繪畫中十分重要,部分專家和學者認為在進行藝術培訓中,知名的美術家和藝術家才能夠具有獨特的`個性和特點。但是實際情況,個性是與生俱來的,在繪畫作用的繪畫中。個性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判斷藝術家繪畫特點的基礎。所以,在培訓藝術創作時,有針對性的培養個性和人文素養十分重要。從另一方面,學習藝術的造型表現隨著學習時間的正長而感悟到的特點,學生所獲得的繪畫技藝的也加強,因此這種造型表現和個性特點會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化。我們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個性的完善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就應該選著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給學生看,不僅要讓學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還要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下藝術家獨特的創作個性和創作靈魂。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的美術鑒賞課堂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懷,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對于其人文素養得到了充分的培養,這些是和美術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思想緊密相連的,老師應該了解學生所想,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們能夠積極的參加鑒賞課,并且在鑒賞課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對于人文素養有所領悟。
參考文獻:
l[]胡知凡t談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J]t課程t教材t教法t20xx(12)
2[]周鳳云.論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加勺培養[J].平原大學學報t20xx(03)
3[]彭西東.美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xx(03)t
4l[曹桂生.論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
美術鑒賞的論文12
一、雕塑在城市景觀中的作用。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的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中,景觀雕塑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雕塑在城市中以其鮮明的個性服務于周圍的環境,其裝飾性也在無聲無息的補充及完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城市中的雕塑可以生動的記錄一個城市的歷史發展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也可以真實的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有其標志性的雕塑作品,所以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中,一定不能忽視雕塑產生的作用。
成功的城市景觀雕塑作品不僅能夠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和美感,還能夠向人們傳達某種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它置身于外界中,人們能將雕塑作品的每個部分都盡收眼底,并受到人文精神方面的熏陶。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真、善、美的統一體,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精神需求,符合和諧社會的要求,而且隨著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雕塑作品的功能和作用也有了拓展,它的概念不再是一種單一的雕刻品,重在體現藝術熏陶、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而且,當前的城市景觀中的,雕塑作品不再是為宗教和政治宣傳服務,而是通過其內涵豐富、個性鮮明的樣式與城市建筑和環境相結合、相統一,強調雕塑作品對人們生活環境的點綴,對人們審美能力、人文精神的影響。正式由于城市雕塑有了豐富的功能,能夠記錄或再現城市的發展歷程,反映城市的文化面貌,所以人們對城市雕塑的美的期待和丑的批評越來越強烈。因此,可以說,一件成功的優秀的城市雕塑,就是一個城市精神的象征、文化的代表,它作為一種紀念,可以使人們加深對一些重要事件、重要歷史時刻的記憶,大多數城市雕塑都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保護。
二、雕塑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
園林雕塑是屬于園林中的藝術品,一個設計精巧、造型優美的園林雕塑猶如點綴在大地中的一顆明珠,光彩照人,對美化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情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雕塑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景作用。在園林空間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還可以把外界的景色組織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在園林空間中形成無形的紐帶,引導人們由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使園林從各個角度看都能構成完美的景色,讓各個角度的景色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二是觀賞作用。園林雕塑小品作為藝術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審美價值,無論是其造型、色彩、尺度,還是與周圍景觀的統一結合,通過設計者合理的布局,每一部分都讓人贊嘆,園林中的雕塑更是一道別致的風景。所以說嗎,運用雕塑的裝飾性能夠提高園林的觀賞價值,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美感,它能讓平常的景色煥然一新,讓人沉浸在藝術的享受中。三是渲染作用。園林景觀中的雕塑作品可以起到渲染園林氣氛的作用。園林中石桌石凳、草坪和花叢的.標識牌、燈具等,雕塑師都把這些很尋常的東西藝術化,設計的非常新穎別致,很有情趣,這些雕塑使園林更有感染力。
三、雕塑在小區景觀中的作用。
雕塑與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關,而且,從古至今,裝飾性都是都是雕塑的功能之一,當代社會,它的這一功能有了更多的發揮,尤其在人們的居住環境中,雕塑的數量、位置、形態對整個小區的布局,以及小區環境氣氛的營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因為,與其他環境相比,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強調營造一個能夠便于人們交流的場所,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場所,因此,小區景觀中的雕塑作品應當圍繞這個主題來展開創作。
雕塑裝飾和點綴著住宅小區的環境,但是它不是獨立存在的裝飾品,而是讓人們觀賞,在觀賞過程中使人們的心情放松、身心愉悅,進而使雕塑作品成為人們共同的欣賞物,成為人們交流的紐帶。這樣,雕塑作品的另一種作用就體現了出來,即讓欣賞它的人們在鑒賞過程中相互交流和溝通,了解彼此的愛好,這樣,雕塑作品就不僅僅是一種“小區景觀”了。
同時,正是人們的相互交流和豐富的激情感受構成了富于生機的社會生活。只要有人的存在,無論在建筑內,在居住小區,在城市中心,還是在其他娛樂場所,人及其他的活動總是吸引著另外一些人。人們被另外一些人所吸引,就會聚集在他們的周圍,新的活動又會萌發。所以,人們總是愿意到有東西看,有事情發生的地方去。比如,如果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一條荒蕪凄涼,一條充滿活力,那么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人會選擇后者。也就是說,人是城市空間中最好的風景線。這對于居住區環境中的雕塑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即在設計中考慮的著重點在于創造富有活力的“場”環境!皥觥痹谶@里不單指雕塑本身,還指由雕塑和雕塑四周所組成的空間,還指不同具體擺放點的雕塑之間形成的無形空間。
小區景觀中的雕塑作品要想充分體現出增強環境活力的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導和鼓勵居民近距離接觸雕塑,不僅要觀察、欣賞和觸摸它,還要鼓勵人們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利用它,并在使用過程中實現雕塑作品與居民的互動、交流。因此,創作者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選擇雕塑主題,因為居住區環境中不同于其他類型的環境,強調的是營造“溫馨親切”的氣氛。這顯然與商業環境的熱鬧、辦公環境的明亮、政府大樓的莊嚴等是不同的。所以這里雕塑所要表達的題材應以人們所熟悉的,所關心的和所喜愛的為主,讓人們在這一題材上“愿意說、有話可說、甚至是不得不說”,在人們的述說中交流也就開始了。
總的來說,雕塑作為一種美術藝術形式,沒有具體的、固定的評價標準,我們需要從藝術的角度,用它所處時代的文化理念來衡量,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它們與周邊的環境是否和諧、是否統一,優秀的雕塑作品應當集藝術性、社會性、生態性等于一體。為了打造更具科學、更合理、更藝術的空間環境,當代雕塑創作者和環境設計者應當共同攜手,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雕塑創作、景觀設計中,進而打造出更具中國特色的雕塑作品,創設出更加宜人的城市景觀、園林景觀、小區景觀等。
參考文獻:
[1]陳天送。景觀設計中雕塑藝術的心得淺析[J].經營管理者,20xx(25)。
[2]潘騰飛。淺談景觀設計中的雕塑藝術[J].鴨綠江(下半月版),20xx(02)。
[3]呂東辰。淺析城市雕塑在景觀藝術中的作用[D].魯迅美術學院,20xx.
美術鑒賞的論文13
摘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是整個高中課程領域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美術鑒賞過程中,鑒賞者是主體,沒有學生的主體行為,僅靠教師的講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活動。
關鍵詞:美術鑒賞、新課程、體驗、多媒體、
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象的活動。可以看出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將藝術大師的杰作展示給學生看,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自己具有獨立思考、評價、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鑒賞之后運用已有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創作。目前美術鑒賞課的現況:
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過去的教學過多完全忘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只是讓學生記住我們教學規定的作品的理論評價,用固定的美術欣賞方法去欣賞,學生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美術課同其他的應試學科一樣死氣沉沉,沒有想象,沒有創造。有時為了活課堂氣氛,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就大講特講美術方面的細節,如某個畫家的風流韻事,或某幅作品的拍賣價格風暴,或就是他所經歷的人與事,學生聽得倒是頗有味道,一笑而過,待教師再回到正題上時,才發覺已經離題千里。在高中的美術鑒賞課上,光是談畫面講故事是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那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美術鑒賞課自然成了高中生的“休息課”了,再次,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媒體眾多的社會里,課本上的圖片知識內容已不再新鮮且缺少生動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即使教師企圖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被提問的學生也只是照著書本干巴巴地念上兩句而已。從深層次看,是我們原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現實情況,本人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做了一些嘗試探索。
一、主持人式美術鑒賞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很多的教學方法都應大膽嘗試。在一堂美術鑒賞課上,我要講述中國古代的陶器與瓷器。由于很多同學來自農村,家里還保存有陶制的“缸”“甕”我請每個同學講解對這種陶器的特點,如顏色,質地及原料構成。當把每個同學的描述歸納在一起后,恰恰就是課文中對陶器定義的描述。同時,我也借助網絡,整理了很多有關陶器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
在我與同學們的共同講解下,我和學生們知道了很多從課本上不能了解的東西: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
課后,我綜合了學生對這堂課的看法,這些看法對我進行節目主持人式的教學的構思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表示喜歡主持人式的教師,“這樣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為輕松”,“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講起課來肯定有趣,決不會讓人懨懨欲睡”,“這樣的老師更富有魅力,課堂內容也鮮活多彩”,極少數同學則認為那樣課堂可能會失控;學生表示很樂意接受課堂上進行比賽這種教學形式,他們對老師展示的大量圖片也很感興趣。學生普遍認為更多的圖片和課外知識能使他們視野更為寬闊,優秀的課件能使他們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實踐,我發現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用啟發、鼓勵的方法,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積極培育競爭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課本,并盡自己所能去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實踐中式鑒賞
在美術鑒賞課中一般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探討和理解,教學手段主要是看圖片,然后就是你說我說,手段的單一性不僅令學生感到乏味,教師也覺得疲憊,學過的東西很快忘記,常言道“動口不如動手”,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和可能的嘗試,著重感受、體驗和興
趣培養。教師對活動結果的評價應具有較大的寬容性,比如:在講授完我國民間剪紙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講內容自己折剪,即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幾分鐘后通過實物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并與眾人分享。這類作業要求在設計時目標明確,作業便于完成,作畫工具簡單,這樣的教學活動效果良好,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被展示出來時,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學都有成就感。
三、多媒體網絡式鑒賞
現在的教學基本上都通過多媒體來完成,而美術鑒賞教學更加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不僅教師喜歡上網收集教學資料,現代的學生也喜歡上網,并成為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鎮里也很難見到畫展、雕塑展等。但網絡卻能給學生打開一扇無所不能的窗,不論是畫家、作品、背景、還有各種畫派、畫種等等,應有盡有,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網絡欣賞作業,可以對作品進行鞏固、拓展延伸。在鑒賞外國美術作品時,學生往往對作者和作品的歷史年代以及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理解起來十分困難,這時網絡就成了很好的幫手。比如:在教學欣賞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羅瓦”,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還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達19世紀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個性和情感的價值,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學生而教,據學情而教,做到每課有反思,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作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與身心發展的促進者,幫助每位同學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馬克思語),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態度。
美術鑒賞的論文14
摘要: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肚迕魃虾訄D》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從問世,人們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和鑒賞從沒有中斷過,可見其藝術價值之高以及作者畫技的高超。在不斷的探索和評價過程中,我們對美術的鑒賞本質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關鍵字: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 美術鑒賞 美術鑒賞的意義
引言:
《清明上河圖》的鑒賞,對畫家張擇端的了解,進一步探索美術鑒賞對我們的意義和啟發。
正文 :
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和欣賞。美術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鑒賞者運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審美經驗和知識修養,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理解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和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過程。它也是鑒賞者面對足以引起審美感情的作品,兩者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心物感應,物我交融的復雜的心理過程。
下面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為例,先對作品進行鑒賞,然后結合這幅作品來談談美術鑒賞的意義。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肚迕魃虾訄D》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畫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轎14頂,橋17座,樹木約180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這幅畫描繪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啊!
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10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這些都體現了張擇端的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才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全畫分為三個部分:
一、汴京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霧中,掩映著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橋流水、老樹、扁舟,阡陌縱橫,田畝井然,依稀可見農夫在田間耕作。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
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二、繁忙的汴河碼頭: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云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
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在大聲吆喝著什么。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三、熱鬧的市區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著“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張擇端在作這幅畫時極注意細節,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動作定格生動,使人身臨其境。他并不注重虛境和實境的對比,而是細致描繪每個角色,甚至畫中的樹木都做細致的刻畫,不同樹木的質感和空間對比都表現得極為充分。人物和食物的比例合度,遠近也層次分明。畫家在作畫時線條清晰自然,顏色深淺濃淡事宜,人物表情豐富,直達內心,景物自然和諧,與人物相應成輝,所體現的朝氣和諧的繁榮景象,充分反映了張擇端對客觀外界和主觀感受的高度尊重。
畫家在注重實際事物刻畫的同時,又注重繪畫本身的筆墨意趣。在畫家看來,繪畫之美并不僅僅在描繪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筆墨本身所體現的美,所傳達出的畫家的主官感受、氣勢和意趣。
下面結合這幅作品來談談美術鑒賞的意義。
通過對這幅《清明上河圖》的鑒賞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不僅可以學到美育知識,更可以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對我們的性格,感情,認識,人生觀,思想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培養我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藝術素養、人文修養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說,美術鑒賞的意義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創作使命。沒有欣賞或鑒賞的作品,即不與觀眾見面的作品是不會產生任何社會作用的,美術作品只有通過鑒賞才能產生作用。美術鑒賞的過程是觀者積極思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掌握的知識,對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達到完善的過程。具體作品面對不同的觀者將產生不同的效應,但美術作品存在的共同效應是主要的。美術欣賞是為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素質,以促進社會發展為目的。
首先美術鑒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人類生活的世界是極其廣闊的,生活內容無比豐富,但對每個兒人來講,不管他如何見多識廣,也不可能體驗到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卻可以使我們形象的接觸到許多人生與經歷遠遠不能涉及的廣闊領域。以中國的美術作品為例,上下五千年,許多繪畫,雕塑,工藝和各種建筑藝術,都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使我們從中了解到許許多多從書本上和個人經歷所無法得到的生動而豐富的知識。外國美術作品,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世界。所以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幫助人們周游世界,漫步歷史,極大的擴展知識領域。
其次,美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美術欣賞活動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它是一種感覺和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因此,欣賞者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而提高認識、接受教育。如我國原始社會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銅藝術,以及他們許多巧奪天工、光彩奪目的工藝品,使人深深地認識到我們祖國歷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輝煌,從而增強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比較鑒別,也可以使我們認識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審美的批判過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過程。
第三,美術鑒賞是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造出動的藝術和能夠欣賞藝術的大眾”。這就是說,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來的作品,反過來又會對人們起審美的教育作用,從而提高人們鑒賞藝術的能力。這種鑒賞藝術的能力的積累,就是人的藝術素養能力提高的過程。藝術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鑒別和欣賞藝術。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劉勰說的“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多欣賞一些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多對日常生活中的美術作品進行審美分析,是提高人們藝術素養和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
我們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會被其中真實而生動的形象所打動,喚起我們優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從而改善人的情感狀態,影響人行為。同時也得到視覺的愉悅和享受,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鑒賞使我了解了中國另一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和人生價值觀,它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對培養我們的認識世界的能力 ,審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以及未來的人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圖》
2、百度 美術鑒賞意
美術鑒賞的論文15
《洛神賦圖》為東晉顧愷之所畫。 畫面內容根據曹植的《洛神賦》創作而成,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確無奈離去的情。分享了洛神賦圖美術的鑒賞論文給大家欣賞!
摘 要:《洛神賦圖》是最早的以繪畫的方式再現一個文學作品的繪畫,將一個浪漫主義題材的名篇轉化成了繪畫史上的杰作,表達出原文中的似幻似真的場景,將洛神無可名狀的美麗描繪的令人神往,帶給人以無限的美的享受。
《洛神賦》這一千古名篇的作者,是魏晉時期,三曹之一的曹子建所創作的一篇名篇。《洛神賦》它的原名其實應該是《感甄賦》,這篇賦文所采用的是一種幻覺效果的形式,所敘寫的內容是人神相戀,最終是因為人神道殊,只好含情痛別;蛞詾榧偻新迳,寄心文帝,抒發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悶。全篇賦文中,將洛神的美極力描繪出來,洛神的形象隱隱躍于眼前。其中的格調顯得有點凄艷哀傷、詞采華茂。洛神,相傳是洛水的一位女神,是伏羲氏的女兒宓妃,在洛水淹死后的化身。也有人說他是曹植愛上了自己的嫂嫂,不能表達感情,于是寄情于詩。 關鍵詞:洛神賦;洛神繪畫
他用這篇美文,形容他心目中的美人,“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這樣一篇美文,受到世人的喜愛和追捧。也激起了當時的繪畫奇才顧愷之的創作想象。因而有了這樣一幅美輪美奐的《洛神賦圖》。依照文中描述的場面,轉化為視覺的美景。
這幅畫卷所描繪的是,曹植從洛陽到他的封地,這段路途中經過洛水的時候看見到洛神女的情景。雖然說是一個虛構出來的夢幻境地,但是,畫卷所忠于的是賦文的結構順序,選擇比較重要的內容來進行描繪,并且用具體生動的形象,依照賦文來給觀者講述,洛神賦中所要講述的故事的全部過程,成為了一幅千古流傳的佳作。在畫中,曹子建帶著自己的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張望,好像看見了思念很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她的衣帶飄逸,動態委婉但是從容,她的目光凝注,表現出來了關切以及遲疑的神情,曹子建與洛神這二人的思念之情,全部都在卷面中展現出來,令人動情。全圖絹本設色,艷麗明快,線條準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時期就是魏晉的這一段時期,同時,中國古代的美術史,在這個時期也是有著重要的發展以及過度。在思想上,因為玄學的興起,其中的文人學士所崇尚的是“清談”,對于名教是藐視的,比較喜歡將自己的個性張揚出來,這就是魏晉時期文人的風度。他們在創作繪畫的時候,會賦予進去他們自己本身的一種世界觀、審美觀以及價值觀。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他們不被一些世俗的觀念所限制住自己的思想,從而有許多非常著名的.畫家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著名的畫家中顧愷之就是其中的一名,并且,這一幅《洛神賦圖》可以說是在這個時期,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從《洛神賦圖》中可以看出,它所采用的造型以及設色的方式都是古代壁畫的一種,它其中對于內容的構圖中,是與漢代的一些畫像石的布局非常類似的,就好像是今天我們所常見的一種連環畫。在《洛神賦圖》中的主人公以及對于故事情節的講述都是在山水樹木這一個場景中開展出來的。雖然說這幅圖主要的是人物畫,但是其中的背景是大量的山水圖畫。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在其中領略到中國古代比較早期的一種山水畫雛形。山石無皴擦,樹木如張扇,布局平列,有些"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味道。比較早期的研究山水畫的創作以及理論的著名大家中,顧愷之也是在這其中。所以,在《洛神賦》這幅圖畫中,可以看出山水部分的畫法,在當時是具備了大眾的審美意象以及藝術形式的。
用繪畫的形式將一個文學作品再現出來,《洛神賦圖》這是最早的一幅繪畫。在這個時期之前,美術作用所體現出來的功能主要還是非新商品,其中的作品很大部分都是歷史的典故、忠臣烈士之類的作品,其主要的目的還是在于“歌功頌德”、“成教化、助人倫”,主要的還是為統治階段作為服務的,對于《洛神賦圖》的出現,那就顯得了格外的珍貴,具有著非凡的意義。
在繪畫的意境上,體現出展現出詩的氛圍和情趣。該圖在表現原詩的內容上有過之而無不及,所帶給人們的形象就是一種“視覺詩”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形象,并且更是畫與詩相互結合的一個典范。其次的一點,就是書法在這幅畫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書畫同源雖然說比《洛神賦》出現得晚,但是,這幅畫其中的筆法遒勁有力,揮灑自如,將書法的功底完美得展現出來。
在傳統的中國畫中,這種畫與詩歌、書法,三種藝術形式相互結合起來,使得了中國畫更凸顯了精神性文化的內涵!爱嬍菬o聲的詩,詩是無形的畫”這給予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在魏晉南北朝的這個時期中,《洛神賦圖》可以說是這個時期的一幅曠世奇畫,同時也是詩與畫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典范,并且在當時,這幅畫也具備了當時所普遍認同的一個美學特征,同時也可以代表中國在那一個時期,繪畫的最高水準。這幅畫卷從各個方面上來看,無論是對于內容的構圖還是藝術結構或者還是對于人物、環境的刻畫等等,種種表現出來的形式,都不愧于是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
參考文獻:
[1]雷灝.感動中國的100幅古典名畫[M].武漢:武漢出版社,20xx(4).
[2] (晉)顧愷之繪周殿富.洛神賦圖人物傳[M].安徽人民出版社, 20xx.
【美術鑒賞的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鑒賞論文12-04
美術鑒賞論文09-29
高考美術鑒賞論文12-01
美術鑒賞論文1800字12-03
美術鑒賞的專題論文12-06
美術鑒賞論文(精選42篇)06-02
美術鑒賞論文參考文獻11-22
有關美術鑒賞教學論文推薦12-05
美術作品鑒賞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