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時間:2024-10-11 01:04:59 其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中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論文摘要〕師生關系(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指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和作用而形成并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迅速,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小學師生關系目前的研究進展,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展望。

          〔論文關鍵詞〕師生關系;發展特征;學校適應;健康;主觀幸福感
          
          一、師生關系的心理實質

          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基本的人際關系,其本質是師生之間以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反映了師生間尋求滿足其需要的心理狀態。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這就使教師處在心理的上位,學生處在心理的下位,師生間存在著天然的心理距離。這種心理距離一方面使教師通過努力勞動,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使學生尊敬教師,虛心向教師請教,接受教師的熏陶和教誨。師生間的這種心理距離使得教師和學生不斷產生心理互動。師生間心理上的距離越近,彼此越易情感相悅,坦誠相見,無所不談,互相包容,達成共識,進而共同成長;師生間心理距離越遠,則彼此越易產生敵視,情感相背,使教育教學活動難以開展。

          二、師生關系的重要作用

          國外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良好的個性,形成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不良的師生關系可能使學生形成消極的情緒體驗,表現出孤獨、退縮、不合群、攻擊行為,與教師和同學關系疏遠,影響其課業成績和心理健康。國內研究表明,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師生課堂交往、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師生心理健康。董奇、陳傳升研究表明,師生關系與青少年發展有很高的相關,甚至超過了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發展的相關。
          由此可見,師生關系對中小學生產生的作用必須引起重視。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迅速, 主要表現為從童年期幼稚性逐漸向成人期成熟性發展,其人際關系也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一定的獨特性。在班級下發展起來的師生關系作為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社會適應以及社會化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進而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校的教育行為。

          三、中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

          1. 師生關系的結構測量研究
          Pianta 與 Steinberg研究指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師生關系結構具有三個維度: 沖突性、親密性和過度依賴性,不同年級、種族和地位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都表現出這三個方面的特征 。王耘研究指出, 小學 3~6 年級學生的師生關系具有三個維度: 沖突性、親密性和反應性,并且師生關系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冷漠型、沖突型和親密型 。目前這兩個問卷在小學生師生關系的研究中應用得比較廣泛。
          姚海計、唐丹(2005)在 Pianta與王耕關于小學生師生關系的特點研究基礎上,自編了中學生師生關系問卷,考察中學生師生關系的結構、類型,問卷表明中學生師生關系的結構具有沖突性、依戀性、親密性和回避性四個維度;師生關系類型包括矛盾沖突型、親密和諧型和疏遠平淡型。此問卷是以學生為評價主體編制的適合中學生的師生關系問卷,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師生關系研究的思路。
          張野、李其維、張珊珊(2009)采用深度訪談、理論分析等方法編制了初中生師生關系評定問卷,經因素分析得出初中生師生關系包括理解性、回避性、親密性、反應性及沖突性五個因素;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初中生師生關系包括矛盾困頓型、沖突回避型、親密和諧型及平淡順應型四種類型。
          以上研究表明,師生關系在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維度、類型和特點表現,與個體所處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特征相適應。因此,研究者們在研究師生關系時要注意其測量的針對性。
          2. 師生關系的發展特征及性別差異研究
          探討師生關系的發展特點是進行師生關系研究的基礎,先前的研究對不同階段的師生關系特點從不同方面分別進行了探索。
          王耘、王曉華(2002)采用教師評定量表對小學生的師生關系特點進行測量分析,結果表明:小學生所處年級與其師生關系有顯著的聯系。五年級學生表現出高親密、高反應和高沖突的特點,六年級則表現出低親密、低反應和低沖突的特點。男女學生在師生關系的親密性和反應性上有顯著差異,女生的師生關系比男生更為積極。
          宋德如、劉萬倫(2007年)從學生角度去探討中小學師生關系在親密性、主動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特點。研究結果表明:師生關系親密性、主動性、合作性總體隨年級升高呈下降的趨勢,女生在師生關系親密性上得分比男生高;師生關系的親密性、合作性和主動性三方面并非平均發展,合作性表現最高,主動性表現最低,親密性居中。
          總體來看,中小學的師生關系既存在性別差異,又存在年級差異。在性別差異中,女生的親密性、合作性、主動性明顯高于男生。這說明女生更傾向與教師交往,與教師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可能與女生有較強的交往傾向和歸屬感,男生更傾向獨立、自主有關。在年級差異中,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親密性、主動性、合作性也隨之降低,這可能與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認知能力、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有關。研究啟示: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3. 師生關系與學校適應的研究
          師生關系是學生在學校中重要的人際關系,是學生學業、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校適應狀態。以往關于師生關系的研究主要從教師知覺的角度來考察師生關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感受,基于此,研究者們開始關注學校適應與師生關系二者關系的研究,并且一般用學校態度、學業成績、行為和人際適應等指標來衡量。
          Ladd等人的研究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校態度(喜歡或逃避) 受其學校經歷、 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的影響。劉萬倫、沃建中(2005)以學校喜歡、適應 和學校適應為指標,考察了師生關系與學生學校適應性的關系,發現師生關系與以上三個指標有顯著相關。但是也有研究發現,學校中的環境變量(如班級環境) 與學生的態度、 情感有很高的相關, 但對學生的行為的解釋率很低(10%以下 ) 。鄒泓、屈智勇、葉苑(2007)使用學校態度感、學業行為和社會行為(人際關系)三個變量作為學校適應的指標來考察學校適應與師生關系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校態度、學業行為、親社會行為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總體來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喜歡學校,促進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增加,使其對學校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學生喜歡學校才有可能對學習有興趣、有信心。研究啟示:我們應通過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學校的喜歡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4. 師生關系與健康的研究
          從生態系統觀來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是家庭和學校,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師生關系在中小學生的社會關系網絡中的地位日漸突出,是個體學校適應的重要影響因素 。
          李彩娜、鄒泓、楊曉莉(2005)將青少年學生對師生關系的知覺作為其心理健康的預測源,考察其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表明,不同的師生關系類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水平差異顯著。其中親密型的個體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沖突型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差,一般型則居于二者之間。
          楊雪梅(2005)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對小學生孤獨感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師生關系的親密性、支持性、沖突性維度與孤獨感顯著相關。不同水平孤獨感的小學生在與教師交往的合作性、沖突性、支持性上存在顯著差異,低孤獨感的學生更樂于與教師合作,沖突更少,也愿意與教師親近,與教師合作和親近又會為其帶來愉快的感受,增強學習信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研究啟示:在活動中,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有著廣泛的影響,是制約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親密型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5. 師生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對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性評價,是反映某一社會中某一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心參數。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會關系可以增加人們的幸福感,而劣性的社會關系則會降低幸福感,師生關系是中小學生學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人際關系,其質量好壞也會影響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劉洋(2009)對初中生師生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生師生關系與主觀幸福感密切相關。初中生身心處在特殊發展階段,他們需要被認可,渴望獨立,同時又具有依賴性,教師作為學生學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與學生的關系直接影響其主觀幸福感。研究啟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6. 師生關系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
          Moos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環境包含著諸多因素, 而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因素。一些早期研究發現, 師生關系在學生學習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業成就的高低變化均可以從師生關系的好壞方面找到原因。學生對教師的喜愛程度,在師生關系中體驗到的安全感、 信任感和獲得支持的程度都可以通過增強學習動機對學生學業成績產生影響。 王佳寧、于璐等(2009)考察了初中生主要的社會關系——親子、同伴、師生關系對學業的影響,其中對初中生學業成績影響最大的是師生關系。張野、李其維(2010)考察了初中生師生關系、歸因方式、成就目標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結果表明,高學績組學生的師生關系顯著優于低學績組的學生,并且和教師的情感聯系密切,這可能與高學績組的學生有更高的成績目標定向水平,能夠更多地得到教師的接納和認可有關。
          總的來說,學生感知到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他們對學業的進一步關注,并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合理的情感和行為;相反,以沖突性為特征的師生關系往往使學生對學業失去興趣, 容易被同伴拒絕或輟學。

          四、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中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范圍主要涉及師生關系的測量、結構類型、發展特征以及師生關系與學校適應、心理健康、學業成就等方面的關系研究,但其作為教學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經常、最活躍的人際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化研究。
          首先,師生關系的測量方面。以往的大部分問卷研究側重將教師作為評價師生關系的主體,目前學者已逐漸轉變觀念,以學生為評價師生關系的主體。但往往會出現教師和學生對師生關系評價結果相差太大的問題,這可能因為雙方在評價角度和態度上存在明顯區別。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教師能夠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認識和思考問題,而學生可能比較片面;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在知覺師生關系方面的側重點不同,教師注重與學生有關的學業成績或課堂行為,而學生可能更注重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聯系。筆者認為,在研究師生關系時應該將訪談和問卷以及多種測量的方法結合起來,并主要以學生的評價為主,教師評價為輔。同時,不同階段的師生關系具體的特點表現不同,因此今后的研究也應關注師生關系測量問卷的針對性。
          其次,師生關系的研究方法方面。國內以往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從教育學、、學角度出發采用理論思辨的方法。近十年來, 我國一些心理學研究者開始從實證角度對師生關系進行研究,研究內容多側重于師生關系構成及發展特點,開始逐步探討師生關系的影響因素,且主要集中于學習過程的因素,對學生自身的認知、情緒以及社會性發展的因素探討得較少,因此今后還應進一步加強師生關系的實證研究,深入探討師生關系的不同心理特質之間的聯系。
          最后,目前雖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依然在中小學普遍存在,學生的學業成績往往與師生關系的好壞有很大的關聯,那么,如何促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育公平,也是目前師生關系研究中應該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進展及展望】相關文章:

        中小學師生關系不和諧的拷問與調適11-26

        交通系統中的混沌現象研究進展和展望11-22

        基于“和諧與發展”的師生關系-以“師生關系的思考”論析高中03-26

        師生關系之小學教育論文06-14

        新型師生關系論文參考文獻05-04

        師生關系調查問卷(學生卷)06-08

        紅花的現代研究進展03-18

        降脂中藥研究進展03-19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03-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