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
「摘要」 本文從責任審計的內涵和特點出發,論述了內部控制評審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探討了經濟責任審計中內部控制的涵義及主要,最后,從四個方面論述了經濟責任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 「關鍵詞」 經濟責任審計 內部控制 制衡機制 控制職能 一、經濟責任審計的涵義及特點 經濟責任審計,是特指審計機關或其他審計組織,接受干部治理部分的委托,依據國家法規和有關政策,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在部分、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真實性、正當性和效益性,以及領導干部本人對有關經濟活動應當負有的責任,借以評價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職責情況的較高層次的經濟監視活動。中辦、國辦于1999年5月印發了《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職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標志著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正式納進了國家審計范圍。本文的范圍限定在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職員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內,側重于探討企業領導職員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 ∨c報表審計相比較,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程序、審計等方面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由于審計領域有所不同,經濟責任審計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第一,審計對象的個人性,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直接對象是企業領導職員,即國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這是經濟責任審計區別于其他類型審計的重要特點。財務收支審計、治理審計、經濟效益審計都是對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治理狀況及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和鑒證,而不是直接針對企業領導職員個人。第二,審計職能的綜合性,由于經濟責任審計要評價企業領導職員的個人責任,財務收支及報表審計就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審計職能必須向治理領域延伸,因此,經濟責任審計應當綜合財務收支審計、治理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審計方法和職能。第三,審計的高風險性,經濟責任審計的高風險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領導職員經濟責任審計期限較長,審計跨度大,審計工作量和難度會相應增加;二是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新的審計監視形式,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完善,評價標準不規范,對新題目的評審和定性缺乏法律依據故正確性低。 二、經濟責任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審的重要性 在企業財務報表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審又稱作符合性測試,是為了確定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是否有效而實施的審計程序,測試的目的是確定完成審計工作所需執行的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可見,在財務收支及報表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審只是實質性測試的突破口,并不需要對內部控制的效益性進行單獨評審。而在企業領導職員經濟責任審計中,審計直接目標是評價領導職員的個人經濟責任。在企業制度下,建立企業內部行之有效、公道的決策、執行和監視體系,以及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無疑是企業領導職員一項至關重要的經濟責任;另外,內部控制中的控制直接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以及所有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治理控制則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內部控制效益性評審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 o論是財務報表審計,還是其他類型的企業業績審計,審計重點都在于企業經營的“結果”,而企業領導職員經濟責任審計不單要審查企業經營的成果,還要評價經營治理的過程,審計重點從結果向過程的延伸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特點。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經營治理的作用過程,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控制效果。固然對內部控制的評審難以進行量化,但它卻是評價企業量化指標優劣的定性條件。 三、內部控制的內涵及內容 內部控制,是經濟組織治理者,為了進步經營效率、保護企業財產安全和進步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實現治理目標,通過各項制度化的程序和方法,協調組織內業務執行活動和經營治理環節的整體作用機制! ∫胬斫鈨炔靠刂频膬群皟热,首先要明確內部控制的整個過程。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和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階段:內部牽制以賬目間的相互核對為主要內容并實施崗位分離,這在早期被公以為是確保賬目正確無誤的一種理想的控制方法。內部控制制度理論以為內部控制應當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治理控制兩個部分,前者的目的在于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檢查會計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在于進步企業經營效率、促使有關職員遵守既定的治理方針。內部控制結構理論以為,企業的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公道保證企業特定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其主要內容包括控制環境、會計制度和控制程序三個方面。1992年,COSO委員會在其《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中提出: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視等五個部分! 膶炔靠刂评碚摪l展過程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到,要全面理解內部控制的內容,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第一,內部控制是企業治理的重要機制,現代企業制度下,股東、董事會和經理職員權利、責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第二,企業的內部控制按照不同的控制領域可以劃分為會計控制和治理控制,根據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程序委員會的定義,會計控制“包括組織計劃和所有方法和程序,這些方法和程序與財產安全和財務記錄可靠性有直接的聯系。這些控制包括那些如授權和批準制度、從事財務記錄和簿記與從事經營和財產保管職務分離的控制,財產的實物控制和內部審計”。治理控制“包括組織規劃和所有方法和程序,這些方法和程序主要與經營效率和貫徹治理方針有關,通常只與財務記錄有間接的聯系。這些控制一般包括如統計分析、業績報告、雇員培訓計劃和質量控制”。第三,內部控制框架由五個不可分割的要素構成,其中控制環境囊括了治理思想和經營方式、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多項內容,決定了企業組織的控制氛圍,影響企業組織中人們的內部控制意識;風險評估是指判別和分析實現目標過程中的各項風險,并為風險治理奠定基礎;控制活動是指為確保治理目標的實現而制定的各種政策和程序;信息和溝通是指企業內部各部分的職員在履行責任過程中,以特定形式確定、收集和交換信息的活動;監視是指企業內部評價控制系統運行質量,并在必要時予以糾正的手段。 四、責任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審的 。ㄒ唬┛刂浦坪鈾C制評價 權力制衡包含兩個層次的機制:第一層次是指企業內部決策權、監視權、執行權的劃分是否公道,在企業制度下,具體體現為董事會、監事會、經理階層的權力制衡;第二層次是指企業縱向的授權關系是否明確,是否有利于經濟活動的決策和執行,以及企業組織結構的建立是否符合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原則,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對員工的激勵功能。對于第一層次的機制,在審計中主要應當查明:企業是否依照現代企業權力制衡的原則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企業領導職員是否自覺貫徹決策的***原則,使自身融進企業相互制衡的權力束中。對于第二層次的機制,在審計中應當關注: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是否明確界定關鍵領域的權、責以及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在評價組織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還要評審企業組織內部各層次、各部分單位的橫向權力劃分關系和縱向授權關系,明確各層次治理者的權力來源,繼而從整體上評價企業的權力配置制度和組織溝通。 。ǘ┖诵目刂坡毮茉u價 核心控制職能是指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整體導向,企業的性質、規模不同,所屬的行業及產業類型不同,其核心控制職能也不相同。以企業所屬的產業類型為例,在生產企業中,原材料生產企業的核心控制職能是安全控制或本錢控制;而制造企業的核心控制職能主要是質量控制;在服務企業中,證券企業的核心控制職能是風險控制,飲食企業的核心控制職能是財務控制。因此,對企業核心控制職能的評價,首先要判定其是否適應企業的性質、規模及行業屬性等因素。例如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應以質量控制為核心,由于制造企業的質量控制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根本,若將財務控制與質量控制割裂開來審計其經濟責任,顯然有脫離重心的傾向。而企業領導職員是否以質量控制為中心,建立并完善了以各類規章制度為鏈條的運行機制,并使之有效運轉,既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又與企業長期經濟效果緊密相連,可見,對于制造企業而言,質量控制是企業領導職員經濟責任審計不可忽略的內容之一。之后,還要評價整體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是否體現企業的核心控制觀念,評價標準的選取主要是公認的控制評價標準,比如以質量控制為核心控制職能的制造企業,評價標準就可以選取ISO的認證標準,在審計中應當查明:企業售前服務、產品定位、材料采購、本錢控制、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的控制程序能否保證質量控制標準的實現,控制、治理控制系統是否同一于企業質量控制的目標。 (三)內部控制系統完備程度評審 內部控制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假如內部控制系統殘缺不全,缺乏整體系統性,內部控制的整體功能將大打折扣。對于內部控制系統整體性的評審,重點在于查明: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既包括價值流控制分系統,又包括物流控制分系統,還包括反映物流、價值流控制信息的企業治理信息系統;是否既包括會計控制系統,又包括治理控制系統;會計控制系統是否按銷售與收款、購貨與付款、生產、籌資與投資等業務循環建立相應的控制制度,各項控制制度是否由交易授權、職責劃分、憑證與記錄控制、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獨立稽核等保證經營治理目標實現的控制程序組成;治理控制系統是否建立了戰略計劃、預算控制、績效計量、績效報告、治理者補償等子系統;當然,企業的類型及規模各不相同,對內部控制系統完備程度的要求也不一致,內容控制子系統以及各項內部控制程序的建立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應當根據本錢效益原則,突出控制重點,完善控制手段。 。ㄋ模﹥炔靠刂谱酉到y適應性評審 主要是評價內部控制各子系統是否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以利于整體內部控制系統效率的進步。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生產控制系統與會計控制系統的適應性,生產控制系統與治理控制系統的適應性,會計控制系統與治理控制系統的適應性,會計控制系統內部分系統的相互適應性以及治理控制系統內部分系統的相互適應性等方面。比如,適時制作(生產)為一種基于過程的生產控制系統,不僅對供給商的數目和質量有嚴格的限定,還要求發展員工解決的能力,由于生產中出現的質量題目、溝通、解決題目的時間跨度都可能由于存貨供給中斷,使生產無法持續進行。這時,會計控制系統和治理控制系統的建立就要充分考慮生產控制的特殊性,會計控制系統的采購循環應加強供給商評價與選拔的授權和控制程序,治理控制系統的績效報告與業績計量系統也應從“事后型”向“過程型”轉變,例如“平衡記分卡”績效評價系統,將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與成長作為業績評價的組成部分,這種注重經營治理過程的績效計量和評價系統,恰好適應了適時生產控制系統對員工持續改進工作能力的要求。 。ㄎ澹﹥炔靠刂茍绦星闆r評審 在測評內部控制科學性、健全性的基礎上,還要評價內部控制的實際執行效果,通過檢查證據、穿行測試等,抽樣選取若干項目的若干控制點或關鍵控制點,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測評,發現失控點。而且,內部控制是一個動態系統,應當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適時做出改進,能夠對環境的各種變化做出充分的反應,也就是說,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必須具備一定的靈活性。這樣,就可以根據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測評結果,失控或控制不力的原因,并對現有內部控制系統進行改進,以進步控制效果和經營治理效率。 。 1 中辦、國辦:《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 2 中辦、國辦:《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職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 3 劉平生等主編:《領導職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務與技巧》. 4 楊有紅主編:《企業內部控制框架》. 6 李鳳叫著:《內部控制學》.【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審】相關文章:
淺談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作用12-10
內部控制評審主體研究03-23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5-23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6-11
(經典)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5-26
內部控制審計的探討12-08
淺論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03-02
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防范與控制03-20
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及風險控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