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論文15篇(通用)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論文1
一、引導學生學會識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形之美”
在教學有關“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舉例,把“圓”比作太陽、蘋果等有形的東西,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緊密聯系的有關“圓”的東西,如水面上激起的漣漪,既有靜感又有動感,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有所感觸,比教師單純在課堂上用圓規畫圓要形象得多、生動得多、鮮明得多。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美。
二、讓學生學會鑒賞,在鑒賞中感受數學的“和諧美”
美是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美感不但體現在藝術領域,在數學教學中也有一定的美。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發現和鑒賞數學之美,要讓學生學會用審美的視角來觀察數學,深入挖掘數學的結果美、過程美。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在數學中發現和鑒賞數學美的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黃金分割”時,學生一開始會很陌生,不知道什么是黃金分割,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身體的黃金分割點,并講解有關黃金分割點的意義,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找黃金分割點。這樣,學生自然會發現其中存在的美感,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學習。再如,教師在講授數學應用題時,可以借助線段圖形讓學生理解題意。學生在線段的引導下既能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又能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感受到數學深層次的體系美?傊瑪祵W的美體現在方方面面,只要教師善于引導,使學生樹立發現美的觀念,就一定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
三、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數學的“趣味美”
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重視知識,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學方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所以,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盡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其中,一種重要的.參與方式就是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參與游戲,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美。實踐證明,游戲的方式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既能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又能給枯燥的數學課堂增添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對稱、平移與旋轉”時,教師可以采用做“跳棋”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學生在跳棋的游戲中自然而然學到了數學知識,并且會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這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美。
四、結語
總之,數學雖是一門科學,但同樣具有美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數學的美。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廣大數學教師更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論文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基礎教育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反思過去在數學教學中的教學觀念與行為后發現:由于擔心低年級年齡小,加之學習數學有一定難度,于是教師“灌”得多,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被動學習現象,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制約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在近兩年的教學中,我大膽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數學,不但發揮了數學在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優勢,還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此談談我的一些體會及做法:
一、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會探究。 在認識到探究性學習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的同時,還應認識到在學生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是可能的。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小學生具有科學家的本性。當嬰兒呱呱墜地時,他們就動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了解周圍的一切,這就是探究。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兒童的天性,這是探究活動的原動力。經歷了一定的生活和學習,低年級學生具有了一些感性經驗和知識儲備,這為探究活動提供了基礎。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可能的,而且千萬不要低估他們的.探究能力。如美國從幼兒園開始就引導幼兒在探究中學習科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在探究性學習中也不能拔高對學生要求,不能苛求他們象科學家、發明家那樣有發明創造。只是引導他們象科學家那樣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自主地發現問題,獲得結論和知識,只要對學生自身來說是新的發現,就是探究,就是創造。通過學習,我逐步樹立了以上觀念,這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前提。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想探究。學生對什么都好奇,對什么都愛問為什么,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我精心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如:以認“2”為例,老師先出示:2個蘋果、2只小鳥、2個小學生、2輛汽車,讓學生數一數再讓學生在桌上擺2根小棒,2個三角形等具體的實物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一邊擺圖形,教師一邊提問:“這些東西不一樣,它們的數量一樣嗎?”從中使學生得知盡管這些東西各有不同,但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使他們的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并在實物下面寫“2”。再請學生講出數量是“2”的各種各樣東西,然后老師又問:&qut;你們看到或聽到“2”這個數時想到了什么?&qut;他們說,想到人有2只手,2只腳,自行車有兩個轱轆,吃飯要用2根筷子等等,從而使學生又從抽象“2”想到實物,使學生初步形成;的概念。然后問:數字“2”有什么用?于是學生大膽猜測,有的說用來表示物體個數,有的用來表示大小……這時老師不急于告訴答案,故意設下懸念,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有的向大哥哥大姐姐請教,有的向家里人請教,學生主動獲得了許許多多有關數的知識。
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探究。要使探究活動有實效,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教學中,我初步設計了一套讓學生有多次探究機會,能充分探究的教學模式。其步驟如下:師出示學習內容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獨立嘗試(探究) 集體交流 小組嘗試(探究) 師生小結方法 基本練習 延伸練習。這樣的教學設計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探究者,教師只是組織者、指導者,也是與學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學生有兩次探究機會,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開始時我還有顧慮,擔心學生年齡小,探究能力差,耽誤教學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但隨著學生探究意識的增強和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老師上得越來越輕松,學生學得越來越活躍,效果也越來越好。
四、采用多種手段和形式,激勵學生不斷探究。 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例如:學生剛開始探究時,缺乏自信心;在探究中遇到較大困難,一時又無法解決時,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對同一個問題探究時間較長,沒有耐心等。因此,老師應該隨時觀察學生的探究行為,了解探究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學生不斷深入地探究下去。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對探究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濃厚的興趣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多種激勵手段和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
。ㄒ唬、表揚和獎勵。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許,一句贊揚的話,一個甜甜的微笑,一次輕輕的點頭,都能給學生無窮的力量,增強他們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師要抓住各種時機,對每個學生充分表揚,千萬不要吝嗇。同時我還做了許多精美可愛的小禮物(各種圖片、手工作品等),每當學生探究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就獎勵他一件小禮物。在多種手段的激勵下,學生探究情緒高漲。
。ǘ、組織競賽。好勝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他們在探究活動中互相競爭,看誰做得快,看誰的方法多,看誰的方法妙,逐步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推動探究活動深入進行。既可開展個體競賽,也可開展小組競賽,根據表現和成績評出“小能人”、“探究之星”、“金點子”等獎項。
。ㄈ╅_展游戲。游戲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活動,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使教育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根據學生特點,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游戲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如在認識湊數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找朋友》的游戲,先把分別寫有數字1—9的卡片發給學生,接著找自己的好朋友:1找9、2找8、3找7、4找6等。然后手拉手到“10”的家里做客,但在門前必須念一遍兒歌才能進屋。通過游戲寓教于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樂趣。
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數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班學生學習主動積極,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如他們對一切事情不會輕易放棄,有努力探究的欲望和毅力;善于合作,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其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當前大力進行課程標準改革的形勢下,我們應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堅持著眼于使學生學會、會學,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給學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探究活動機會(但探究也要注意適量、適度),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數學論文3
一、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1.用好教材,強調數學的應用性與趣味性
不少數學學困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無味的,是沒有什么實際應用價值的,所以無法喜歡數學。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單調呆板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會教教材,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比如在探究《矩形的判定》這課的時候,教師可創設如下問題情境:教師出示一塊矩形小鐵片,并提出問題———某公司的林老板想招聘一名質檢員,他拿出老師手中的這個四邊形零件,問正在參加應聘面試的陳華:假如現在你只有一把刻度尺作為工具,你能檢測出這個四邊形零件是否為矩形零件嗎?若能,該如何檢測呢?讓學生猜測、討論片刻后,教師告訴學生,陳華利用他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很快就回答出了這個問題,面試順利過關。再問學生是否想學習陳華解決這個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這樣引入新課,學生馬上會感覺到學習矩形的判定有趣又有用,可以大大激發學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學習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時,若只講解教材提供的內容,很多學生都會覺得學這些內容沒意思,也沒啥用。教師可先出示一道題:口算1532-1522,問學生能否口算出結果,學生感到疑惑時,教師立刻說出答案并請學生檢驗是否正確。甚至還可以選一些更復雜的題進行快速口算,讓學生感到吃驚和好奇,這時告訴學生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與趣味性,使學困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倍增。
2.體現主體,促進學困生主動獲取新知
數學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動地建構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條分縷析地“講”、事無巨細地“灌”,學生只能一次一次地聽、一條一條地背,那么學生一定會無比厭煩,當學生面對新知識時,他們依舊很“受傷”。因此,教師應避免“滿堂灌“”一言堂”,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喚起他們沉睡的學習熱情。比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活動,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聽,互相糾正、互相補充。學困生在這個時候往往會表現得更主動,更能得到鍛煉。在學習小組內開展互幫互助,讓學習好的學生多幫助學困生,檢查學困生做的基礎練習,并幫助他們解決練習中碰到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正像某些學困生說的“我在與同學交流時,就覺得更自由、更放松、更容易理解新知識”。有些數學知識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獲得,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協同大腦主動思考,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深刻,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定理時,教師先安排學生準備一些長短不一的小木棍(規定木棍的長度),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圍三角形,想想怎樣的三根小木棍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對于學困生還可以作適當的提示:圍成一個三角形的三根木棍中,較短的兩根木棍長度之和與最長的木棍長度作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用三根小木棍無法圍成三角形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的內容。
二、加強學法指導,提升學習能力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為學困生補缺補漏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中問題的解決為載體,讓學困生逐步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比如教師要指導學困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簡單的問題課前解決了,課上就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指導學困生記好課堂筆記,監督他們獨立完成作業,堅持課后復習,及時系統小結;引導學困生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可利用圖形、表格、知識樹等形式,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框架結構,便于理解和掌握……這樣,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提高,會感到數學越來越好學,慢慢地喜歡上數學。
三、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十分艱巨、長久的工作,需要教師給學困生多一份尊重和關愛,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也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讓數學學困生喜歡數學,進而讓數學學困生學好數學。當然,隨著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也會不同,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關注學困生的成長,最終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教育隨筆。
數學論文4
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币虼,數學教學要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一次知識的發現、創造過程,重新發現前人已經發現的數學結論。這樣一個重新發現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擺脫了單純地接受他人結論、跟著他人走的思維模式,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為學生探索發現新的公式、法則、方法創設情境,提供條件和機會
探索,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運用比較、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或直覺思維及實際操作,探索獲取新的知識。代數中的公式、法則、方法等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之上的,教師可以用舊知識求解舊問題或舊知識解出新問題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探索發現新的公式、法則、方法創設情境,提供條件和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可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以設疑、激疑、導疑、釋疑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意,置學生于“憤悱”情境之中,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教同類項時,先讓學生觀察一些單項式,如5a、7b、3a2b、-2b、-a2b、-4a2b、3a2b、3xy、-2xy,接著,學生思考、操作、議論:
1、請從這些單項式中,按你自己觀察發現的規律或特點,每次選取兩個單項式,求出它們的和。
2、你發現什么樣的兩個單項式的和很好求?結果怎樣?
3、你用的法則是什么?你的`做法可以嗎?有什么依據?你在小學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提供這樣的問題,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首先感覺到有必要構建同類項概念,發現同類項的特征,尋找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其依據、應用范圍。學生在運用舊知識的基礎上,也就發展了自己的創新意識。他們今后在遇到新問題時,就會先觀察或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類似的問題,發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途徑。
二、設計學生重新發現的過程,以訓練他們觀察、思考的能力
在幾何教學中,許多定理的發現、習題的多種證法的獲得,都可以設計為學生重新發現的過程,以訓練他們觀察、思考的能力。比如,《圓的周長》教學可這樣設計:①設疑引入: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②實驗操作:分組測量圓形學具的周長,填表后計算。③猜想結論: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結果,猜想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④驗證猜想:學生確定任意一個,用直徑與圓周長比較進行驗證。⑤教師介紹祖沖之和圓周率。⑥歸納總結:利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沒有任何一個創新行為能離開直覺活動,幾何教學要十分重視直覺思維的作用,因為幾何圖形能為重新發現數學結論提供有力的支持,學生能夠在圖形的直覺作用下,探索出新的結論。因此,許多幾何概念、定理的教學都是從圖形出發,讓學生在此情境中探討問題的答案。在幾何證題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從圖形的特征中思考證明的思路,發現獨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周圍環境中發現與提煉數學知識,發現問題的解答方法
初中數學中有些定義、定理、方法直接源于實際,應該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周圍環境中發現與提煉數學知識,發現問題的解答方法。如相反數、數軸、絕對值、兩點間的距離等概念,都可以在生活實際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可以此設計生動的情境,讓學生重新發現這些概念的內涵。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也可從生活實際中找到類似的東西,學生就能夠由此及彼,掌握數學方法。比如,在教學平面幾何中的“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公理時,我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犯罪分子從一棟大樓的陽臺上試驗射擊,子彈穿過另一棟大樓的一戶人家的玻璃窗直射到室內墻壁上。公安干警沿著墻壁內的彈頭和玻璃上的彈孔所確定的方向觀察過去,直接找到了犯罪分子的準確位置。你能說說公安干警是如何判定的嗎?學生通過分析描述,透徹地理解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道理,并深刻體會到這一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數學論文5
1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模式
小學數學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它的教學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加深對于一些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需要學習者能夠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深化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數學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反饋與點評,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師就應該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借助于電子書包來構建兩種模式,即獲得教學模式和掌握學習教學模式。獲得模式這是小學數學概念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它的教學往往離不開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數學定義和數學公式等,而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建立在這些概念基礎上的。因此,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對于電子書包的應用就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讓電子書包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基于此來切實提高他們進行數學運算與應用的能力。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有些較為抽象,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電子書包來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主動學習,從而使得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并通過監控系統來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習慣的同時,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
掌握模式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更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學。這就需要根據掌握學習理論來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反復練習與測評,根據實際測評結果來強化對小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上,小學數學練習環節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對數學新課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不斷的延伸。應該說,獲得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概念形成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即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來對數學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讓小學生通過一定的數學練習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把握,真正透徹地應用數學概念。此外,它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學習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完善。
2小學數學學科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的測評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電子書包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那么,這就有利于數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情況的實時測評與跟蹤。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給出的相關測評結果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尤其是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性調整,對少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小學生可以在電子書包的及時反饋系統下獲得更為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有利于減少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電子書包來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教學終端平臺,它有著跨越時空的獨特優勢。但是,由于其在我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學校對于它的應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內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為無限網絡連接的移動終端的功能。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把電子書包的多種功能進行最大化的利用,讓其把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進行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接,讓學生采取個性化且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當然,還應該對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更新,讓其成為一個更為高效的數學教學輔助工具。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與電子書包相匹配的課堂使用與管理策略雖然說電子書包可以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學生過于專注于電子書包這樣的新型電子產品,反而分散了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并嚴格實行電子書包的課堂使用制度,經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真正引領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避免出現小學生過于沉浸于電子書包平臺中的不良學習狀況。當然,數學教師也應該提醒小學生在應用電子書包時不必緊張或亂答。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教師板書同步給學生,并重視資源、電子書、搜索、反饋、診斷報告、補救教學等六個教學要素的合理應用,真正讓電子書包成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得力助手。
數學論文6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部分小學的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觀察,以及在課下與教師們的溝通,筆者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上有不少問題亟需改進,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少教師較少運用教學設計,沒有備課階段,采用現成的參考資料直接講課,上課時完全憑著自己的經驗,沒有具體的課程設計環節。二是教學時所涉及的內容設計太過籠統,內容不夠充實,流于形式。授課要素之間的表述極為簡單,各個知識環節處于分割和游離的狀態。各要素之間沒有必然的內在關系。三是在教學設計在主次排序上缺乏嚴謹度,亂而無序。
二、微型實驗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本次實驗的主要目的為:探尋出教師“唯經驗第一”這一教學問題的根源所在,發現問題,對其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讓教師“唯經驗第一”的.思維得到徹底的改變。研究的最終意義在于幫助教師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方式,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設計,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改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優化設計更加便于他們快速學習新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希望可以借助這次研究為豐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三、教學案例微型實驗實踐與分析
研究案例以“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為題,來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本次微型實驗的教學設計共分五步。第一步是設計階段,目的是為了提升教學的可操作性,對教學目標進行排序。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商是一位數,除數選擇兩位數,且整十”的筆算除法,或“除數是兩位數,且不整十”的筆算除法。教師以此為例讓學生進行練習。第二步是開發階段,教師拿出一張紙,紙上畫有圖畫,一個框內裝著140個蘋果,接著提出問題:要把這些蘋果分給20個人,該怎樣分呢?在這一階段促使學生自己動腦,自己判斷,對題型進行分析,同時教師注意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糾正。之后教師可再列出一種題型,如“141÷30”“467÷20”等,要求學生詳細寫出計算的每一步驟,鍛煉學生的腦部思考與手部記錄同時進行的能力。第三步是實施階段,要求教師根據課堂需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進行啟發式、誘導式教學。第四步是評價階段,通過再次進行習題檢測和對教學效果的測驗,評判學生的學習質量。
通過上述實驗發現,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明顯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易到難,從單一學習拓展到了多角度學習,數學學習質量明顯上升,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的改善也有積極影響?梢哉f,教師教學設計的優秀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需要從抓緊教師的教學設計入手。課后有教師反映整個教學設計還是顯得稍有復雜之感,剛上崗的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而無法準確地理解、把握整個教學設計的授課節奏,年長的教師也因為受長期的舊式教學法影響短時間內無法適應。鑒于上述問題,教育工作者還應就如何簡化整個教學設計進行探究,以便實現各個階層的教師都能快速地適應這套教學模式。
數學論文7
什么是“有效教學”?這個問題似乎不難回答。“凡是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實現效果預期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專家這樣告訴我們。
然而,避開理論的思辨,回到實踐的大地,當我們試圖從實踐的層面把握有效教學的方法、策略時,問題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撇開種種復雜的因素,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有效”沒有統一的標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千千萬,學生的需求更是多種多樣,倘若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深入體察教學內容的細微差異,不能細膩把握師生的個性風格,不能針對不同的生活環境靈活、有針對性地展開,那么,有效教學永遠只能停留于思辨層面,只能是一種符號與口頭承諾。于是,我們提出:適合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
首先,從內容層面上看,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對同一類教學內容,我們仍然需要“體察入微”,不能簡單化地選擇統一的教學途徑,否則,只會使教學陷于低效甚至無效。
例如,同樣是面積單位,“平方厘米”的教學可能適合先講授示范,再讓學生在找一找、看一看、估一估、畫一畫的過程中,不斷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與觀念。但“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學如果“依葫蘆畫瓢”,其教學勢必低效,尤其是喪失了一次讓學生經歷類比、遷移、再創造,進而自主建構新的面積單位的機會。而讓學生在直觀感知中建立表象,這樣的方法對這三個較小的面積單位或許挺適合,但是對于像“平方千米”等更大的面積單位,顯然就不適合。認識“平方千米”需要更多的推理、想象,抽象思維在其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再如,同樣是認識平面圖形,由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在生活中較為少見,所以,對一年級學生來說,認識這兩種圖形就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有所不同,與其選擇“讓學生先觀察物體表面,再抽象出相應的圖形”這一方式,不如讓學生直接借助已有的平面圖形,通過剪、折、拼等操作活動自己來“創造”出要認識的圖形。
其次,從學生層面來看,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應該因材施教,這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與此同時,班與班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表現為不同的學習水平、認知風格、經驗儲備等。因此,要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方法,使教學行為與本班學生的“發展可能”同步。
例如,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例題的編排思路是:從“倒水”實驗導出策略,進而探索問題形成策略,最后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在甲班教學時,我們從直觀入手,先教例1,模擬倒水的情境,導出“倒過來想”的策略,進而通過填表、推算,逐步逆推出兩杯水原來的質量。接下來,把形成的策略運用到抽象的問題解決過程之中,完成例2的教學任務,實現了從一次逆推到兩次逆推的思維上的飛躍。面對學習水平、基礎比較好的乙班,我們認為還沿用這樣的方法,會延滯學生思維的發展。應該盡量放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形成“倒推”策略。于是,我們調整了教學方案,先引導學生從做賀卡的實際活動中提煉出與書中例題類似的數學問題,再讓他們自主嘗試探尋策略,導出“逆推法”……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能否針對不同班級學生的思維水平與差異,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同樣是制約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再次,我們還可以探討教師自身的因素。每每觀摩名師教學之后,總有一批教師移植名師教案,“克隆”名師教法,模仿名師教學,以期名師課堂上的精彩效果也能立竿見影地在自己的課堂上顯現。但是,絕大多數的實踐者往往折戟而返。于是感嘆:教案、教法都沒變,怎么就不見效果呢?其實,由于個人氣質、個性以及教學技藝的差異,每位教師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正因為這樣,同樣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所有的教師,而應根據教師實際的經驗水平、個性特點、教學風格有選擇地應用。
例如,同樣教學一年級(下冊)“統計”一課,A教師性格外向,長于煽情,他創設了相對比較動態的教學情境,學生在他的引導下,經過充分的操作、對比、交流,逐漸形成了統計方法;B教師則比較理性,他從喚醒學生原有的經驗入手,通過知識的正向遷移,在引導點撥中使學生逐步接受新的統計方法。可以看出,盡管兩種教學風格迥異,呈現方式也大相徑庭,但都是有效的。因為,兩位教師選擇的教學思路、方法恰恰暗合了各自的教學風格、特長、個性,正所謂“適合的才是真正有效的”。
最后,我們還要考慮到生活環境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例如,由于所處環境的不同,同樣是關于方位的知識,城市學生普遍對“前后左右”掌握得較好,而農村學生則對“東南西北”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學這些內容時,如何實現優勢互補,理應成為我們的追求。再如,農村學生認識“24時記時法”普遍存在困難,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時間的關注較城市學生弱得多。所以,教學這一內容之前,能否“未雨綢繆”,先行引導學生關注時間和記時法,有意識地搜集兩種不同的表示時間的方法,填補農村學生的經驗空缺,顯得至關重要,并將直接影響到本課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論文8
研究的理論依據。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在總體目標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研究的現實背景。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這樣一種事實,就是不同層次的中學生對學習數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更不必談好奇心與求知欲,也無法建立自信心,制約著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提高與發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 北京20xx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 中指出:根據北京教科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最近對北京部分地區中小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1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學業成績不良,專家指出,他們需要特別的`幫助數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數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這部分學生會與同齡人在學習上拉開差距。是哪些非智力因素導致了他們學習上的障礙?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出現影響著中學生對數學得學習,因此,對中學生數學學習困難調查與分析的研究很有必要。
研究對象與范圍。
研究對象界定:本校中學生(農村中學)。
關鍵概念界定:數學學習困難(對數學學習態度不良,目的不明確、呈現一種漫無目的的學習傾向,缺乏學習熱情和自覺性、自制性和堅持性差)。
研究的內容:
、艑W生能力影響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數學基礎情況如何?課前是否預習?預習效果如何?課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聽課效果如何?課后作業是否獨立完成?作業質量情況如何?課外習題是否主動完成?
、茖W生自身認識影響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受某些不良因素影響,能否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有無對學習數學的情感?
⑶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教師是影響學生對一門學科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教師如何對待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發展?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方式?如何衡量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能力?
、葘W生家長認識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家長認同的成才標準是什么?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多高?家長如何認識 讀書無用論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數學成績?
、缮鐣h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調查。網絡游戲對學困生的影響。打工熱潮對學困生的影響。
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觀察法。
(1)確定觀察的目的。在校期間,學生學習數學的舉動。
(2)確定觀察對象。部分中學生。
數學論文9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政府對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性教育,決定了每個學生日后對教育的接受能力。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根本,也是眾多科研項目的基礎。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關乎學生后期的整體學習。本文主要通過對目前我國小學教學計算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和現狀進行剖析,結合教育方式的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為今后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計算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是以數字和計算為主。所以計算能力基本上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整體學習水平。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小學課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針對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的相關經驗和研究,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一、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的數學教育,大多是基礎的計算內容,占了數學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說直接決定了數學成績的質量。而其計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決于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例如,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可以將一些數學概念通過計算和分解的方式來引入;常見的應用題的應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過計算步驟來逐漸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整體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1]
二、數學計算能力的內在含義
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和發展同其自身對數學理論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著深刻的聯系。數學中的計算步驟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關理論為基礎的,數學理論通過計算步驟的完成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數學學習中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一)靈活掌握數學計算法則
計算法則是對計算步驟的總結和概括,所有的數學性理論和法則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概率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需要明確地運用數學理論和規則指導自己的計算,同時,對該理論要有正確的解讀和理解,要知道為什么需要遵循這個規則來進行計算,不能死記硬背。對計算法則的正確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
(二)靈活的計算技能
考核學生的計算技能,主要是通過計算的正確性和效率兩個角度。計算技能掌握越熟練,其效率和正確性也就越高。隨著學生學習程度的加深,其計算過程可以說是一種自動化、本能的`過程,既復雜但是又很完善,是一個目的明確的規范化的練習過程。計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學生已有的數學理論基礎上,通過不斷練習和鞏固來實現的。計算技能可以說是學生的一種內在技能,包括學生的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其中思維能力占據主導地位。[3]
三、加強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對策
(一)明確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要求
老師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確不同年級的數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根據其年齡特點和心理等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于小學生而言,每差別一個年級,其學習能力都會有顯著的區別,要針對不同對象具體劃分教學內容。其次,根據其掌握知識的速度和整體的綜合素質來確定。小學生的計算培養需要按照不同的難易程度和訓練時間的長短確定,老師制訂的學習計劃要有一定的科學性。
(二)明確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目標
老師在教學中要保證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加強。第一,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將每個階段的目標分解,確保每個階段的基礎過關。第二,針對難點和疑點要著重強化,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第三,加強不同數學理論相互之間的練習,教會學生可以靈活運用不同的法則進行轉變。第四,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靈活化、生動化。第五,在教育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和反思,隨時接受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方式。第六,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加強小組學習的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4]
四、結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學習能力和領悟知識的水平都處在一個啟蒙階段。需要一個具有較強引導能力的老師。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教育工作,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考驗,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整體理科學習。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中計算能力的意義和內涵進行解析,結合我國目前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提出了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相應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對老師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隨著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來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必定會更加完善和科學。
參考文獻:
[1]劉靜.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科學:引文版,20xx(2):182-183.
[2]師會林.淺談小學數學中關于計算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都市家教月刊,20xx(8):16-17.
[3]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計算教學[J].教育科學:全文版,20xx(8):109-110.
[4]唐雄.淺談小學數學簡便計算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xx(10):105-106.
數學論文10
摘 要: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是要通過生活活動來進行,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加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探索和親身體驗?梢,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關鍵詞:小班;數學活動;生活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3―6教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與有趣”,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生活活動進行,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因此,文中我以“尋找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一、選擇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
1、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的生活學習中,上課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時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日常生活中度過,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存在數、量、形的關系,而小班認識事物是從身邊開始的,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生活中的情景問題,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感知日常生活的數學知識,引發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的關注和探究。如:幼兒午餐過后,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分類擺放碗筷,吃飯的碗放在哪里,盛菜的碗放在哪里,勺子又應該放在哪里,讓幼兒通過生活實踐操作,初步感知按實物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擺放。
2、從游戲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同時游戲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幼兒在園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游戲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游戲時間滲透數學教育。如:角色游戲“點心店”,我將各式特色點心制作成口味不同(即由顏色來區分口味),并在貨架上設置不同口味的標記,便于幼兒分類歸納擺放。
3、從環境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數學知識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抓住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包括環境。如:平時上課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為幼兒進行分組,“你是第幾組?我是第幾組?”
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1、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幼兒數學發展的要求與主題活動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情境,寓數學教育于生活實踐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投放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開展數學活動
小班幼兒的數學操作具有情境性的特點,所以所投放的材料更適合選擇生活中的常見自然材料,如:在開展數學活動“一一對應”的時候,我設計了活動《整理物品》,提供幼兒不同大小的.瓶子5個,瓶蓋6個,玩具鍋4個,鍋蓋4個,圓珠筆4支、筆套5個,這些材料都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并接觸到的,因此,幼兒一看見材料,并興奮起來了,而且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能夠一下子想到瓶子要蓋上瓶蓋、鍋子要蓋上鍋蓋等,絕大部分幼兒能夠在探索中完成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并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多少的比較。
3、巧妙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環境
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對于小班幼兒而言生活化的數學環境,是十分受歡迎的,實踐證明,只要他能去選擇材料、操作材料,不僅有助于他們積累大量操作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方法,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在小班幼兒剛入園,我們就開始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每份盛放玩具的收納盒上及放置的位置上,我們都用相同的標記貼著,讓幼兒自己取放玩具;逐漸的,我們會在游戲區域有意識的布置數學角,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如;在區域游戲“建筑工地”,我們布置了一塊大型停車場,停車場上設置了標有車牌號碼的數字,小車上也貼有數字,讓幼兒根據車牌號,一一對應找到停車位。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游戲中的簡單問題
情境一娃娃家“分發碗筷”
今天的娃娃家可熱鬧了,洋洋一家都要來到悅悅家為悅悅過生日,爸爸媽媽都在忙著準備,這時寶寶(洋洋)說:“我來擺好碗筷吧!”說動則動,洋洋拿起小碗就擺起來:“一個悅悅的,一個悅悅爸爸的,一個悅悅媽媽的,一個我的……”對于小班的幼兒,如果要他們直接根據人數,找出相應數量的碗筷,是有難度的,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通常會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發碗筷,所以,在游戲中,洋洋會邊說著人名,邊發碗筷。
2、運用數學解決家庭中的生活問題
家庭教育較學校教育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不僅要在學校,也應在家里,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和家長緊密的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幼兒運用分類知識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櫥,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幫助父母做好餐前準備等等,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感受來自于日常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積累數學經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簡單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創設、發現和利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能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生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論文11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構建知識體系、達成知識目標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就是數學情感。它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是獲得成功時的內心體驗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確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克服困難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質,它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數學學習邏輯性、系統性強,要求學生思維嚴謹、縝密,為了避免學生因枯燥而產生厭煩和畏懼的心理,有些教師常用數學家的事跡、數學趣味故事等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數學情感、數學文化滲透于課堂,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嚴謹的思維習慣,從而使數學課堂更高效,使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成為引導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學生感受、體驗和領悟的過程,更成為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感染、滲透的過程。
一、利用認知過程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兩條主線構成。一條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結果)的明線,另一條是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過程),即暗線。這兩條線交織在一起,相依共存,互為補充。在教學過程中,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積極的學習情感能夠促進知識技能的形成,而知識技能形成的過程中又可升華這種情感體驗。如解決“雞兔同籠”“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等具有嚴密邏輯性的數學問題,對于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此時應巧妙穿插學習情感和態度教育,鼓勵學生理清學習思路,不怕困難認真思考,采取問題推導的形式,引導學生尋找數量、圖形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關系轉化,推導出結論,促使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難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舉一反三,不斷總結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識的遷移,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由此可見,在數學認知過程中,認知與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在課堂中進行情感滲透,有助于培養濃厚的數學興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為逐步提升學習能力,形成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背景知識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感受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數學價值與數學歷史發展的滲透!边@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課堂的需要。通過對數學發展歷史的了解,學生可以接觸到廣泛的數學知識,可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可以感受到學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數字的由來,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繩子打結或在樹木上刻出劃痕表示簡單的數概念,當有了10塊小石子后,用大一點的物體表示一個十即“逢十進一”。接著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出現后,記錄方法雖然有效但不統一,對于很大的數字記錄十分不便,于是發明了羅馬數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紀印度人發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個符號的記數法,并且約定數字位置決定數值大小,例如,數字89中8表示8個十,9表示9個一,這一發明被商人帶入阿拉伯后稱為阿拉伯數字,使用至今成為世界數學的通用語言,恩格斯稱它為“最美妙的發明”。又如,在認識“方向”時,結合認識東、南、西、北方位,向學生介紹“指南針”這一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滲透這些數學背景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感受古人的聰慧以及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和向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責任感,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的神奇與價值,使課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數學是為了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而生成的應用性學科,主要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數學新課標要求,“數學內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提煉而成數字、圖形、符號、公式方便了人們生活,形成了獨特的魅力。通過“認識圖形”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圖形的變化組合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美化了我們的環境。通過“統籌方法”“認識時間”的學習,幫學生初步樹立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使學生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通過回收廢品的情景教學解決比多比少的問題,通過捐書、買書情景教學解決進位加法問題;通過種樹活動情景教學解決除法問題等,這些情景的設計蘊涵著一種思想,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具體的數學情景中,通過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即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愛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滲透,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發展的情感態度。經常在數學活動中進行正面教育引導,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習有效性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使積極的態度情感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情感態度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導向、制約作用,知識與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積極情感態度的支撐而最終實現,情感態度是學習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結合教學內容,利用數學家的事跡去影響感染學生,例如,在解決1加2加3一直到加100的和的問題時,高斯發現了計算級數的方法,他這種認真觀察思考、尋找規律,化難為簡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與效仿;又如,數學家們為了證明硬幣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接近二分之一,做了幾千次最高達8萬多次的拋硬幣實驗,這種對待科學的執著態度讓我們景仰;再如,中國現代數學家陳景潤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種鍥而不舍永攀高峰的精神讓我們震撼。在課程設計中,適當加入一些數學家的簡介以及數學知識發現、發展、成型的過程,知道探索知識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通過典型事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家們頑強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和追求科學的高尚道德,使這種寶貴的精神指引學生的思維和內心世界的發展,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成為促進學生人格品質不斷完善的精神力量。總之,在數學活動中對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情感、文化滲透,既是高效課堂形成的一個隱性過程,又具有顯性的特征。這種有效滲透注重在知識技能建構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體驗與內化,使積極的情感態度由量的累積轉化為質的飛躍,成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促進學生愛上數學、鉆研數學的不竭動力,逐步推動數學課堂更加高效。
數學論文12
一、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對數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現在的很多學生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盡管他們是小學生,但是來自家長的潛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學習好,長大了才能有出息”,便從小就逼孩子在雙休日或假期上補習班,奧數班。還有數學比較地偏向理性思維,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學起來較為吃力。所以很多孩子對于數學是有很大的心理顧慮的。那么,對于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學也變得不容忽視。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個他們對于數學的心理定位,告訴他們數學并不難,而且很有趣。這個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地給學生心理暗示,以至于他們能完全接受。當然,不能僅是口頭上的潛移默化,還需要給學生們做一些趣味數學題,不需要太難,但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趣味性。可以出一些趣味數學題,例如:甲、乙、丙三人一起去賓館準備住幾天。恰巧這天賓館有活動,本應每人10元,現在每人9元。三人一共遞上30元,老板現在沒零錢,就讓伙計從庫房里取3元錢來;镉嬆昧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錢給了甲、乙、丙,就沒他們三個的事了,F在問:老板一共收了27元,而伙計拿了2元,加在一起是29元,那1元錢去了哪里?這種題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不難而且有趣。
二、激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會自主地有動力地去學習。首先,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帶有趣味性的語言來。比如說,今天要進行帶有小數點的數的加減運算,那么,我們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情,開場白就可以說“今天大家要一起去吃肯德基”,這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那么接下來,就可以叫大家付賬算錢了。其次,可以是給同學們拋一個問號,以疑激趣。例如:問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誰幫忙解決一下呢?”最后,就是要給學生們一些情境,讓他們充滿興趣地進入,在自然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得到滿足感,得到后續的興趣。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得到尊重
在課堂上,學生于老師的配合特別重要,這不僅能夠激勵學生學習,還可以激勵老師教學。所以課堂氣氛一定是需要和諧和,活躍。做到整體活躍,需要激起學生們的興趣。而上面的一些例子和說明足以激起學生名的整體興趣。但是學生會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么因材施教就顯得至關重要。對于那些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回答較難的問題,以帶起更多學生的興趣,起一個榜樣的作用。而對于不太好的學生,可以叫他們回答一些不太難但是具有挑戰的問題。這樣的話,可以讓同學有一種滿足感,去“征服”下一個難題。但是要有一個和諧的氛圍的話,就需要給予學生一種尊重,不要讓他們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所以教師的措辭很重要。比如:學生答錯很簡單的題目,不要過分地責備,同時請別的同學幫忙。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有些數學問題具有很多的答案也比較難,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和多向思維。而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同學們的合作,這時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遇到一個難得問題的時候,就給同學們自由組合和討論的.時間。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獨立的,也不一樣,在團隊中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思想的碰撞。還需要他們相互摒棄自己的一些思維,進行合作,從而找出答案。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找出不一樣的正確的答案,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為人處事的方式的優化。這種互幫互助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幫助別人,與別人交往,還有凸顯集體和個人的作用。
在小學的教學中,數學很重要,所以貫穿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就會是個培養學生的學習、性格很好的方法。教師需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學習和注重他們的心理教育。這是當代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
數學論文13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辨證地看,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眾所周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一是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二是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三是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本文著重從“練習設計”這個環節談一點體會。
一、練習的針對性。
練習設計時,應充分理解課本上練習的編排意圖,并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基礎知識要變換形式多練,難點處要重點練,易混易錯的知識要突出練,對比練。這樣不但使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和發展。比如:學完“找質數”后,設計的練習是:
1、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為什么?
35 12 37 7 1 19
2、判斷:
。1)自然數分為質數和合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質數。()
。3)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4)合數至少有3個因數。()
學生要完成第一題,必須理解什么數是質數?什么數是合數?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什么?學生明白了要根據一個數因數的個數來判斷時,又要知道怎樣很快找到一個數的因數?當學生做完后,反問:哪個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為什么?這樣自然、巧妙地把“1”的特殊性突出來,學生理解透徹,印象深刻。懂得了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來分,不僅僅是質數、合數,還有1。為了了解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第二題設計判斷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里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么叫做偶數,什么叫做質數,然后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2的倍數里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二、形式的多樣性。
數學課上一般有四種練習方式:口答、板演、筆頭、操作,但這四種練習在設計時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通過多種練習形式,不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例如,講過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課本中的練習題,給出兩個數相加再乘以一個數,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定律寫出與它相等的式子以外,還可以給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判斷那個是錯誤的;或者用3種圖形代替具體的數,寫成兩個式子,如(○+△)×□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相等,并說明根據。這些練習都有助于培養學生演繹推理的能力。
三、解法的豐富性。
一題多解或有多種解決問題策略的練習,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
實驗小學有2500人,其中男生占總數的3/5,女生有多少人?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解法三:2500-2500÷5×3
解法四:2500÷5×(5-3)
…………
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練習題時,不宜讓學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數量,而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路,或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解決,并且要找出簡便的解法。
有些題目是解法和結論都是開放性的,解法不唯一,結論也不唯一,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還必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選擇解決問題策略。例如: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的選擇旅游方案。參加旅游的人數中,大人與小孩的人數直接影響到方案的選擇,所以要求學生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旅游方案,這樣的題目沒有固定的解法。
四、設計的坡度性。
練習題的難度要適當,要是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正確解答出來的。在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思維,往往出一些超過大綱課本范圍的.題目,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而且由于難度太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一般的數學課有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是基礎練習,學生通過模仿性練習,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第二層次是變式練習,如判斷、選擇題,使學生學的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網絡中去,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第三層次是提高練習,題目思維性較強,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有的放矢地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足工夫,在優化聯系設計這個方面下一番苦功。這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數學論文14
一般數學論文發表刊物一:《初中數學教與學》
《初中數學教與學》是江蘇省出版的數學論文發表期刊,緊扣中學數學教學實際。欄目有教學研究、學習導引、解題思路、方法與技巧、復習與考試專題寫作競賽園地等。期刊是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期刊,刊號32-1392/G4,現以月刊周期發行。
一般數學論文發表刊物二:《大學數學》
《大學數學》是安徽省出版的數學論文發表期刊,是以教學為主的數學刊物。適合各大院校數學教師、工作者以及數學研究人員投稿自己的數學論文,閱讀數學領域新進展內容。期刊刊號34-1221/O1,現是雙月刊周期發行。
一般數學論文發表刊物三:《高等數學研究》
《高等數學研究》雜志是陜西省的數學論文期刊,為高等數學的一線教師和數學工作者提供一片交流從事高等數學研究和教學成果的.園地;緊密配合高等數學教育,為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和繁榮我國的數學事業服務。雜志刊號61-1315/O1,雙月刊周期發行。
一般數學論文發表刊物四:《小學數學教育》
《小學數學教育》是遼寧省教育廳主管的小學數學論文期刊,面向全國小學數學教師、教研員等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學術期刊。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索小學數學教學規律,為提高我國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服務關注數學課程改革,聚焦課堂教學研究,展示教學研究成果,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雜志刊號21-1426/G4,月刊周期發行。
數學論文15
摘要:小學數學是學生開始接觸到正規數學教學的起始階段,也將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偨Y這些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覺得小學數學必須做到有尺有度,做到有章可循。因而,筆者建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三度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師;三度教學
小學數學讓學生開始學會正規的計算,小學數學讓學生開始感受數學的規律,小學數學讓學生開始領略數學的神奇。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片新奇的學習天地。對于教師來說,這將是一個新的起點,所有的學生都將從這兒出發,然后再去開拓另一片知識的土地。面對小學數學的教育,面對小學生的教育,筆者選擇了三度教學,即束縛有度、獎賞有度、情感與思想的調度,下文筆者將詳細地對三度教學進行闡述。
一、束縛有度。無規矩不成方圓,面對當下的社會環境,我們必須去遵守社會的規章制度,其實教學亦是如此。小學生需要束縛,教學需要制度。只有適當的束縛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束縛有度。
1、紀律有度。只有擁有良好的紀律,才能保證營造出好的課堂氛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都十分地清楚小學生的性格。他們活潑可愛,他們好動、好表現,當然這些也是他們優點的一部分。紀律有度的要求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分清場所,看環境再決定釋放自我的性格和情感。由于小學生剛剛踏入校園,他們還未習慣被束縛,還不習慣校園課堂生活。因而,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在課堂上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的情緒。遇到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同學分享,遇到問題也要馬上問同學。這樣的情況屢屢發生,也就會導致課堂氛圍的雜亂無章。當然這就必定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同時這也是學生性格缺陷的一部分。課堂是學習、掌握知識的場所,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是需要的,但是這應該是由教師去帶動,并且能在教師的掌控范圍內,才不至于讓課堂氛圍失去方向。因而,小學教師在教學之初要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讓他們理解課堂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在適當的場所控制自我的情緒也是一種能力。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需要在良好的氛圍下開展,小學生的性格也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導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埋下伏筆,因而,紀律有度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前驅步驟。
2、思想無度。就目前社會上反應的情況,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上擁有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正在逐漸地流失。面對這樣的社會狀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筆者不禁開始深思:是否是我們最初的教學已經在剝奪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于是,筆者覺得重視思想這方面的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尤為重要。由于小學生才剛開始接觸到正規的教學,因而他們的思想還是較為原本的思想,沒有受到太多框架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保留這份珍貴的思想,又要引導這份思想的成熟和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發現學生擁有了一份有別于他人的寶貴的獨特思想,那么,教師要做的應該是鼓勵和指導他(她),讓他(她)能夠保持并發展這份思想。事實上,適當地鼓勵和指導,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也能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并且同時擁有了一份獨特?傊,即使小學數學教學教給學生的是統一的知識,但是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獨特的思想,讓他們在正確的導向下暢游無度的思想世界。
二、獎罰有度。針對小學生的性格,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筆者覺得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獎罰有度是可行的。有支持才會有后盾,有鼓勵才會有上進,小學教師理應成為學生的后盾。當學生有所進步時,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適當的鼓勵能讓學生備受鼓舞,能讓他們保持自信,能讓他們愈戰愈勇。當學生犯錯時,我們應該適當地給予懲罰。適當的懲罰是為了讓學生記住這次的錯誤,是為了防止他們的下一次出錯。至于獎勵,筆者更贊同的是精神上的象征獎勵。物質的獎勵可能會讓學生養成不良的習慣,也容易讓他們被寵壞。精神上的獎勵更能鞭策學生的前進,也更能促進學生思想的成熟。因此,當學生有所進步時,在同學、家長面前表揚他們,讓大家目睹他的進步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家一同進步。當學生犯下錯誤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又不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在學生犯錯時,私下教育是最好的懲罰方式。很多時候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或者家長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受,因而在進行教育時更容易觸碰到學生敏感的心靈,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因此,在處理學生的錯誤時,教師或者家長都要顧及到學生的感受,采取一種委婉的教育懲罰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認同自己的錯誤。獎罰有度,其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情況適當地調整。
三、情感與思想的`調度。小學數學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即對數學的情感。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為了數學今后的學習教育,小學教師理應重視情感的培養。因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種更為活躍的教學方式,營造更為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不是枯燥的。對于數學課本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或者是有意思的課題研究,教師都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操練。學習數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只要是學習就可以不分場所和時間。數學思想的教育在小學階段進行還尚早,也并不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當思想理論的教學削減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時,教師就會覺得得不償失了。對于思想的追求,筆者相信學生在情感成熟時就會開始去自我追逐。因而,綜合各方面的考慮,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調度好情感和思想,讓學生帶著感情學習數學,掌握數學。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筆者從不輕視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同樣讓筆者感受到成功,感悟到靈魂,感動到內心。教育事業的發展一直在蒸蒸日上,廣大教師的教學的雄心也從未削減,筆者相信,有小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一切的教學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初中數學論文07-11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優)數學論文07-27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11-23
關于數學論文01-01
初中數學論文02-17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優選]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