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情商育成過程中的作用
摘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的師生員工在其教育、教學、學習、交往、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體系、情感風貌和行為規范系統的凝聚和外化,也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成為“適者”,其導向功能、規范功能、激勵功能在大學生情商育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 情商育成 大學生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師生員工在其教育、教學、學習、交往、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體系、情感風貌和行為規范系統的凝聚和外化,也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促進、導向、約束、規范、激勵和教育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品質、知識視野、能力特長、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情商育成等諸多方面。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它影響著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素質,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校園文化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成為“適者”
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他們在感到大學不同于中學的同時,對大學表現出不適應。新生們如何能在學習和生活上縮短適應期,從心理和行為上很快從中學生過渡到大學生,這正是多年來思想政治工作所尋覓的一個基點。而環繞這個基點周轉的正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以穩定的形式而存在,這正是它本身的文化屬性,不管是誰,只要在校園中都會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影響,改變著你的心理行和行為。校園文化的社會屬性決定了我國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是影響、培養和塑造校園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大熔爐。
大學新生對大學表現出的不適應,是由于大學與中學各自不同的培養目標以及由此決定的不同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因素決定的,因此這種不適應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兩者都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四有”人才。因而這兩種教育的銜接,最根本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教育,使其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諸方面與現實認同,逐步熟悉和適應大學生活。根據我們的調查,絕大多數大學生正處在獨立意識、自我意識日趨增強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鮮明的特點:其一,日趨增強的獨立性與不可擺脫的依賴性之間存在矛盾:其二,自我意識分化,“主體我”和“客體我”、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矛盾沖突開始加劇;其三,自我評價能力增強,但仍有片面性;其四,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織。
上述矛盾成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是學生思想形成、發展、變化的內在因素。校園文化的各種形式,例如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歌舞演出,討論會、辯論會、演講賽、讀書活動以及優美的校園環境、黑板報、墻報等都可以滋潤和美華學生的心田,提高他們的精神素質。因此,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大學生會感到生活愉快、心情舒暢,可以怡情養性、悅志悅神,增添生活情趣,獲得精神享受,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舒暢的心情和愉快的氛圍可以促進他們生理機能的協調,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能夠較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增強角色感。
二、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
所謂“導向”,是指學生的個體行為和價值觀念順應周圍群體潮流的傾向。因為人對事物的態度在群體中存在著類似現象,個體的信念、抱負、志趣會受到群體中其他人的影響,甚至群體中多數人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會成為個體行為的指南。可見,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對于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校園文化把大學生與集體聯結起來,主要是通過各種社團活動、非正式群體等形式。正規的課堂教育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他們要豐富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各種能力,滿足自己的社會需要和情感需要,自然而然就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入某種社團或參加某些文化活動,這既擴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增長了才干,又鍛煉了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學生參加某種社團或者文化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紀律觀念和對集體(班集體、各種文學藝術團體、年級、學校)的榮譽觀念,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觀念?梢赃@樣說,集體讓學生產生榮辱與共的心理,集體觀念能凈化大學生的心靈,使感情升華,讓整個校園充滿溫馨、友愛。
校園文化把大學生與社會聯結起來,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及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已為國家、社會、學校所共識,在一定意義上成為目前大學生一種能動的主觀愿望。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了解社會發展,感知社會生活,發展個性特征,增長業務技能,完善品格素養。國家、社會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與大學生自身的需求意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達到了和諧統一。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汲取營養,正確中肯地評價自己,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許多大學生對通過社會實踐而學習社會角色,掌握生活技能有很深感受。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各項指標值均高于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智力等方面作用的指標值,這也顯示了社會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常常是生動,有感性認識的思想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校園文化的規范功能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特定文化環境會為受教育者評定自己的品德、行為和人格提供內在的尺度,這種尺度規范著他們的行為。這就是校園文化的規范功能。事實上,學生對自己的品質、行為和人格的評定尺度更多的是在課堂之外形成的。學生對自己的品質、行為和人格的評定尺度往往是他自己全部的生活和學些經驗中積累起來和培養起來的內在信念,在這種信念的基礎上形成的成敗感和得失觀是其自我評定的準繩和準則,他們又往往根據這種自我評價評定的準繩和準則來規范自己的品質,調整自己的行為規范,確定著自己的人格形象。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會給學生提供一個高標準的尺度,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評定準繩和準則,來規范自己的品質,調整自己的行為。
四、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有利于幫助學生保持樂觀心態,培養主體精神
校園文化對受教育者有較大的激勵功能。在校園文化環境中所形成的群體需要、群體目標會增強群體榮譽感和個體發奮向上、不甘落后、努力拼搏的心理傾向,有助于大學生培養主體精神。
實踐證明,一個學生人格的完善、學習的好壞或將來作為的大小,其主體精神往往起主要作用。所謂主體精神,是指人主動適應和改造自然和社會,主動認識和完善自身人格的心理傾向及其行為表現。它包括人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所發揮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高校校園文化是師生在校園環境中創造的一種與社會。時代密切相關,又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和校園精神,對大學生主體精神的培育有著特殊功效。這主要表現在:
4.1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21世紀,世界正走向知識經濟時代,國與國之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實力的較量,是創新上的競爭。青年學生是我們今后發展的接班人,必須具備創新能力。但是,我國教育由于受到兩千年來封建教育思想影響和計劃經濟帶來的束縛,灌輸多,啟發少,因襲著“外壓式”、“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把學生作為“馴服工具”和“知識容器”,造成學生思想上習慣于循規蹈矩和摹仿,缺乏獨立思考、自主意識、勇于探索和大膽創新的勇氣和能力。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文化,體現著大學生朝氣蓬勃的特點,具有激勵前進的推動力。各類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滿足了學生們多方面的精神需要,為學生打破以前的思維定勢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大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學習知識,交流經驗,挖掘潛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了自己的主體精神。
4.2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可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強意識
人的性格發展離不開對自己的評價,個人的完善首先要從正確的自我評價開始。在當代大學生中,不少人缺乏自醉自強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覺得自己在學習上難以成功,因而胸無大志,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嚴重地妨礙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校園文化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在適應大學生性格特征的有益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消解著大學生的自卑感,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和估計自己,對自己做出合理客觀的評價。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具體活動中會發現自己的長處,用己之長來激勵自己,從而克服自卑感,樹立自尊自強意識。
【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情商育成過程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幽門螺桿菌在胃癌發生過程中的作用機制03-19
社會資本在公共政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03-21
教育成功三生為重論文12-03
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的初步設想12-09
論藝術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03-19
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引導作用的論文12-03
舞蹈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