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概念隱喻理論對跨文化傳播的闡釋力的論文

        時間:2024-10-22 03:03:36 文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概念隱喻理論對跨文化傳播的闡釋力的論文

          論文摘要:概念隱喻理論對跨文化傳播具有解釋作用。該理論中的映射原理可以用來解釋跨文化傳播中出現的隱喻現象,它們有相同或不同的源域或目標域,實現這兩個域之間的合理映射有助于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在跨文化翻譯的過程中,映射原理部分地解釋了可譯與不可譯的問題。

        試論概念隱喻理論對跨文化傳播的闡釋力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概念隱喻理論;映射;跨文化傳播

          一、引言

          隨著80年代G.Lakof與M.Johnson的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語》(MetaphorsWeLiveBy)的出版發行,隱喻研究開始了“認知轉向”,認知語言學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天地,通過對語言的認知分析,揭示了一個隱喻無處不在的世界。隱喻的研究也就從語言學研究的領域迅速擴展到認知科學、心理學、跨文化研究等許多原來與語言研究關系不大的領域,使隱喻成了70多個學科的研究對象(李福印等,2001)。概念隱喻是通過從一個比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sourcedo—main)”映射到一個不太熟悉、較難理解的“目標域(targetdomain)”來揭示認知過程中的邏輯推理。La—kof與Johnson提出的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Meta-phorTheory)在學界引起強烈反響,被廣泛接受并運用到實踐。筆者認為這一理論對跨文化傳播具有較強的闡釋力,尤其表現在翻譯活動中,因為翻譯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間交流的產物。

          二、概念隱喻理論

          Lakof針對概念隱喻的思想于1993年發表《當代隱喻理論》(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為了區別傳統的隱喻理論,該理論才被稱為“概念隱喻理論”。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有Lakof,Johnson,Gibbs等。

          概念隱喻是基于主客觀相結合的經驗主義的語言觀,對它的介紹離不開映射(mapping)。以Lakof的經典隱喻“Loveisajourney”為例,…journey”是易于理解的源域,因為人們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旅行時的情景比較熟悉,有時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等,而作為目標域的love,過程則比較抽象,這兩個域中包含的部分映射有:

          例1:

          源域(sourcedomain)目標域(targetdomain)

          Travelerlover

          Vehicleloverelationship

          Destinationslovegoals

          Impedimentsdificuhiesinlove

          通過映射可以清楚地說明愛情的過程:戀愛中的人就如結伴遠行的旅行者,要達到共同的生活目標或者是戀愛的目標,即或為結婚或為感情寄托,就像旅行者,或為回家或為看風景;他們的戀愛關系就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使他們能一起追求共同的目標;但是旅途中的人常常會產生分歧,例如走哪條路線,坐哪班車,是否還要一起走下去等等,所以戀愛中的矛盾和爭吵,就如旅行中的壞天氣或崎嶇的道路。

          三、跨文化傳播中隱喻的處理

          Lakof認為我們使用的話語中90%以上會包含隱喻,對于同一個文化背景中的人來說這些隱喻是容易理解的,因為說者和聽者對源域和目標域有共同的理解,不易造成交際或傳播的失敗。在跨文化傳播中,情況則復雜得多,原語中隱喻的映射在譯語中會出現不同的情形,有的映射相同,有的有差異,有的完全不同。以漢語和英語為例:

          1.隱喻在原語和譯語中映射相同

          這種情形目前在跨文化傳播中并不常見。但是隨著地球村的形成,各國間文化的融合與滲透,會加速隱喻的隱性化,使原語和譯語共享相同的映射,從而有利于跨文化的傳播,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例2:漢語中的隱喻:他是個壞蛋。

          英語中的隱喻:Heisabadegg.

          源域目標域

          壞的蛋壞人

          臭氣味壞名聲

          臭液體壞主意

          不能吃不與之交往

          漢語和英語在這個隱喻中共享了源域“壞的蛋”和目標域“壞人”,把壞人比做壞了的蛋,諸如此類的映射讓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受眾有共同的理解,消除了傳播中的文化障礙。

          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主辦的《對外大傳播》從2006年起開設了“雙語視窗”欄目,通過外國人的視角看中國,既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在國際友人眼中的形象,也學到了許多原汁原味的隱喻表達法。如該刊2006年6月刊上的一篇短文是“英文T恤切莫傻穿”,文章的開頭就是一個隱喻“InEnglish,wesaythat‘youarewhatyoueat’,meaningthatyourifguredependsonyourdiet.”其中的隱喻被翻譯為明喻“人如其食”,從文章整體來看,這是一個很貼切的中文表達方式,因為后文的一個諺語“clothesmaketheman”被相應地譯為“人如其衣”。譯者把不同的英文句式用相同的中文句式表達,符合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也準確地傳播了原文的意境。

          另一方面,隱喻的隱性化也會帶來這樣的映射效果。就漢語和英語而言,后者融入前者的更多些。李運興(200l:123)轉述Fung(1995)的比較研究表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國受眾對西方文化比較熟悉,且樂于接受西方文化,而反之不然。李運興認為Fung僅僅指出了這種現象的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中國文化處于劣勢,我們接受西方影響的渠道多種多樣,西方接受我們文化的渠道相對要少得多。筆者認為這種情形實質上就是跨文化傳播中單邊主義的影響。

          例3:英語中的隱喻:ThepowersystemistheAchil.1es’heelofthiscity.

          漢語翻譯:電力不足是該市招商引資環節中的阿喀琉斯的腳跟。

          源域目標域

          Achilles’heelpowersystem

          weakness inadequateness

          bodyorgan municipaldepartment

          easytobeattackedbarriertodevelopment

          這個隱喻出現在某外商獨資公司投資決策的可行性報告中,阿喀琉斯(Achilles)的腳跟用來比做“要害,致命的弱點”,當這個隱喻背后的故事在漢文化中隱性化之后,它就成了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受眾都能理解的映射了:城市就如阿喀琉斯,經濟的發達好比阿喀琉斯強健的身體,各部門的配合就是四肢的協調;雖然該市各方面都令人滿意,但是就像阿喀琉斯的腳跟不堪一擊一樣,電力不足(尤其在夏季)會導致企業停產,從而使企業所有的投資目標無法實現,電力系統就是這個城市的“腳跟”。該外商獨資公司后來經過多方調研,選擇了在另一個電力有保證的沿海城市投資。 2.隱喻在原語和譯語中有不同的映射

          許多情況下,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隱喻會用不同的源域來映射相同的目標域。隱喻是文化傳承的產物,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產生特定的隱喻并被同樣文化背景的受眾理解。因此,在跨文化傳播中找到與原語相匹配的映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漢語中的隱喻:如履薄冰

          英語中的隱喻:walkingOnegshells

          源域是“薄冰”和“蛋殼”,目標域相同,都是指小心謹慎的態度或提心吊膽的心情。在漢文化中,我們的祖先傍水而居,對極易破裂的薄冰有著切身的體會,從而形成了一個共識:在處理敏感問題或身處險境時就會有“如履薄冰”之感;同樣的,雞蛋在西方人的食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蛋殼又薄又脆,需謹慎對待以防止破裂。雖然源域不同,同樣的目標域使受眾能立即理解這個隱喻所要傳達的信息。

          另一方面,“如履薄冰”在英語中還有“walkingonthinice”這樣的表達,與中文映射完全相同,對于非英語國家的譯者來說,源域就要根據語境來選擇了:如果要表達面臨敏感問題的心情或不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境況,通常選用“eggshell”;如果要表達面臨險情的心情,通常選用“thinice”。諸如此類的隱喻在跨文化交際或談判中也常常出現。隱喻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和不同的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隱喻的處理是跨文化傳播中的難點,解決得好就是溝通的捷徑。

          3.隱喻沒有融入譯語文化

          多元的文化構成了繽紛的世界文明,也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隱喻世界。更多的隱喻存在于它們所屬的文化圈中,還沒有融入其他文化,因此在譯語中找不到類似的映射。

          這類隱喻往往傳遞了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特質,應該是跨文化傳播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MartinJ.Gannon(2001)在他的“CuhuralMetaphors:Readings,ResearchTranslations,andCommentary”一書的第三部分引進博弈論(GameTheory)的隱喻,其中介紹的零和游戲(zero—sumgames)與非零和游戲(non—zero—sumgames)對筆者啟發很大。前者,即零和游戲,認為一個集團的贏(win)是以另一個集團付出代價為前提,可能的得與失是固定的,讓每一方都贏,同時得的總量得以擴張是不可能的;后者,即非零和游戲,是指雙方都有可能得,同時得的總量得以擴張。對于沒有融人譯語文化的隱喻分析如果能采用非零和游戲的觀點,即隨著全球跨文化傳播的發展,不同文化中的隱喻資源得以共享,各方就都可以得,隱喻也得到傳播。

          四、概念隱喻理論對跨文化傳播的闡釋力

          1.實現源域和目標域的合理映射

          跨文化傳播的終極目標是讓譯語受眾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語所要表達的內涵,概念隱喻理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源域和目標域在原語和譯語中的異同,選擇合理的映射關系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在翻譯時直接譯出源域和目標域,受眾能立即明白這一隱喻的內涵。很多隱喻在進入譯語文化之前都會有一個歸化的過程,這時就需要加上必要的解釋,等到它們融人譯語文化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2.解釋詞匯上的空缺現象

          在跨文化傳播中對許多習語、諺語、文化載詞(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心理特征等民族色彩的詞匯)的傳播一直處于有爭議的狀態,可譯與不可譯之爭貫穿了我國的翻譯史。概念隱喻理論的出現對這一現象有了新的解釋,所謂的“不可譯”,就是在原語和譯語之間找不到相同或近似的源域或目標域,無法實現映射;持“可譯”觀點的學者,是在上述情況出現時,采用意譯或意譯加直譯的方法,不使用映射。

          五、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運用概念隱喻理論的一些限制

          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運用概念隱喻理論的基礎是有理想的譯者和理想的受眾。實踐表明,翻譯本身就是跨文化傳播的產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語言,而是文化。在概念隱喻理論觀照下的跨文化傳播對譯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熟悉原語中的隱喻,還要了解譯語中相關的隱喻,從而決定采用哪種映射和翻譯方法。正如白靖宇(2000:22)所說,“翻譯是一門雜學,‘雜’實際上是指文化的龐雜……一個寬厚扎實的文化功底,才能夠使譯者肩負起跨文化交流的重任,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

          六、結束語

          概念隱喻理論的運用促進了跨學科和跨文化傳播的發展,尤其對跨文化傳播中翻譯功能的發揮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解釋作用,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闡釋了翻譯中存在的可譯與不可譯現象。隨著翻譯學被納入傳播學進程的加快,這一理論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將得到更大的發揮。

        【試論概念隱喻理論對跨文化傳播的闡釋力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概念隱喻理論與英語寫作教學10-18

        跨文化廣告傳播:試論文化的趨同他與多元他07-07

        試論跨文化廣告傳播中的文化營銷策略07-25

        探析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10-15

        談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8-23

        試論跨文化廣告傳播中的市土化路徑09-27

        談概念合成理論為視角看情感隱喻的認知05-16

        理論旅行與翻譯延異-試論西方思潮在中國的延異與闡釋06-09

        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理論的論文08-09

        傳統音樂之美及內涵的跨文化傳播論文06-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