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秋海棠》的藝術成就
《秋海棠》為“鴛鴦蝴蝶派”作家秦瘦鷗在上世紀20年代創作的小說。《秋海棠》曾被冠以“民國第一言情小說”之稱。故事講述被軍閥毀容的京劇花旦秋海棠走投無路而自殺的悲慘人生,又稱作舊上海“第一悲劇”。四十年代在“孤島”時期的上海出版后,獲得了空前轟動,并創下了暢銷書的最新紀錄。1942年12月該書還被改編成話劇,歷演150場。
摘要:通俗文學的概念一向為人熟悉,但同時又不為人們正確理解。一般認為通俗小說以商品化娛樂型為主,很少有人注意到有的通俗小說所體現的現代性。《秋海棠》是鴛鴦蝴蝶派作家秦瘦鷗的代表作,作為通俗小說在上世紀40年代在孤島上海出版后,獲得巨大聲譽。書中塑造了秋海棠這個被軍閥毀滅又堅忍不拔的伶人形象,蘊含著不同于一般通俗小說的獨特的思想內涵,表現了突出的藝術成就 ,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關鍵詞:秋海棠 思想內涵 現代性 悲劇意識
提及通俗文學,不少人都覺得很熟悉,但同時對它又有一定的誤解,或許正如錢理群先生認為的那樣:“通俗文學的概念一向比較模糊,是因為他的文學地位不確定性,長期以來人們強調它屬于舊文學或封建文學殘余的一面,而來不及認識它由舊文學向現代性的新文學過度的一面。”[1](P90)二十世紀前半期以來中國的通俗文學又以通俗小說成就較為突出,這不僅體現在這些通俗小說在市場上贏得了勝利,而且在思想內容的現代性和藝術成就上取得了突破。秦瘦鷗的《秋海棠》便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肚锖L摹穼懹20世紀40年代,發表在抗戰時期的孤島“上海”后引起了巨大轟動,其當時的暢銷程度和被改編成電影的轟動場景,一如十一年前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略去其暢銷程度不提,這里僅從其體現的獨特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等層面來論述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
一、黑暗社會的無聲控訴書
從時間上看,《秋海棠》是一部民國言情小說。提及民國言情說,不少人都會想到這類小說的“娛樂性” “商品性”,很少有人會想到這類小說所隱含的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以及批判。其實,批判黑暗的社會現實,反映人生哲理不僅僅是“五四”新文學的專利,相當一部分民國言情小說在文本層面之外亦折射出對黑暗社會的關注以及批判,《秋海棠》便是一例。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軍閥姨太太和憐人相好并造成軍閥摧殘的故事。這種類型的題材在以往的舊派言情小說中并不少見,但是《秋海棠》除了言平民視角,述平民生活之外,還有對現實的更多關注和批判。文本開始時,便有一段吳玉琴不得已學習扮小娘兒的緣由:“進去之后,千萬好好學戲,聽師傅和先生的話!只要你的戲唱好,娘就有飯吃了!”[2](P2) 吳玉琴自小喪父,全靠母親的房租和舅舅的補貼才能過日子,這里的唱戲可不是像今天的一樣為了藝術的追求或者興趣的原因,唱戲僅僅只是為了有飯吃。若不是為了混口飯吃,又有多人大男人愿意扮小娘兒呢?這里對社會生存的困難,雖沒有用言語表現出來,卻在開頭直接用事實呈現出來,不禁讓人深思。當作品中講到袁寶藩為了騙娶羅湘綺竟然發誓“誰娶過老婆,誰就是忘八蛋”的時候,也許是作者都沒抑制出想要表達的憤懣之情,所以才忍不住用玩笑式的調侃來暗示封建軍閥的荒淫無恥吧。最能體現出作品對現實的關注和批判的就是秋海棠這個藝名的由來:“中國的地形,整個兒連起來恰像一片秋海棠的葉子,而那些野心的國家便像專吃秋海棠葉子的毛蟲,有的已在葉的邊上咬去了一塊,有的還在葉的中央吞噬著,假使不能把這些毛蟲驅開,這片秋海棠葉就得給他們嚙盡了……”[2](P18)。國勝則家昌,國敗則家衰。當時的中國,民不聊生,軍閥混戰,各自獨霸一方,甚至還不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在那個沒有民主沒有法制的時代,秋海棠由美男子淪落為被毀容的丑男,并不讓人感到太多的吃驚,這些軍閥門做得出來這種事。這種在今天看來頗讓人震驚的事,在那個時代并不那么稀奇,正是那個動亂社會吞噬平凡人的真實寫照。把悲慘的事當做平凡的事的處理,不正是對黑暗社會最無聲卻最有力的控訴嗎?
二、現代愛情和婚姻自由的啟示錄
愛情和婚姻自由,歷來都是人們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道統文化和禮教制度,形成了聽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不自由的婚姻制度。“五四”以來,雖然新文化猛烈抨擊舊道德,“人”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但是舊的封建禮教還是有相當的余威,不少青年人思想上擺脫了就禮教的束縛,行動上還是被在封建禮教所控制。早期的言情小說《玉梨魂》便表現了青年男女追求現代愛情的悲劇,女主人公以自殺的方式追求獨立自主的愛情,令人可嘆可敬。稍后的言情小說,則融入了更多的對婚姻和愛情的思考!肚锖L摹分袘虬喑獞虻那锖L呐c被騙嫁的羅湘綺同病相憐,一見鐘情。兩人不顧一切相戀,為了真愛以死相拼,表現了對愛情和婚姻自由神圣性的尊重。羅湘綺是軍閥的姨太太,她與秋海棠的相愛和同居表面上是不合法的。然而,丑陋的一夫多妻制本身的合法合理性就很讓人懷疑,更何況這個姨太太是被騙過來的。如果說羅湘綺與秋海棠相愛有錯的話,那么這個社會本身便恐怕是一種更大的錯誤了。羅湘綺與袁寶藩是有名無實的夫妻,與秋海棠才算是真正的夫妻,他們的愛超越欲望,無關世俗,達到了愛的最高和最純潔的境界。秋海棠慘遭毀容后歷盡各種困難仍竭力照顧和培養他和羅湘綺的孩子,正是對大愛無言的最好詮釋。這也是這部小說最能感動人深處的地方:真正的愛情,無關肉體,不在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只在乎愛人的快樂和幸福。
三、非團圓式的悲劇意識
以往的愛情小說,往往脫離不了才子佳人之大團圓式的模式。這與通俗文學中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多少有些相關之處。通俗文學要顧及讀者的需求,適應讀者的閱讀視野,才能有滿足其生存的發行量。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鷗卻一反國人愛看大團圓的故事模式,把秋海棠的結局寫為從樓上摔死。對此作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因為人生本是一番大悲劇,悲痛的遭遇巨虎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上都有,而骨肉重圓,珠還和浦已累得喜事,卻只能在偶然的春夢中做到,所以連梅寶得以重見羅湘綺已經太dramatic了,如何還能讓秋海棠死里逃生的做起封翁來呢?”[3](P3)不過,不少讀者都不愿意秋海棠的一生就這樣悲慘的結束,他們都希望秋海棠能死里逃生,苦盡甘來。改作喜劇固然更符合讀者的閱讀視野,但其中的閱讀趣味便會遜色不少,讀者便會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主人公好人好報的結局,而不去思索造成主人公悲慘命運的深層次因素。悲劇的結局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作者對讀者思想專制的可能性,使得讀者有更大的自由空間來鑒賞小說。魯迅先生增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秋海棠美男變丑再到最后毀滅,讓我們無聲中感到了軍閥專制的丑惡,加深了對那個時代悲慘性的認識。有人認為通俗小說成熟重要表現特征之一便是雅化。秋海棠最后這種悲劇的處理亦是其雅化的重要表現。秋海棠不愿以丑陋之軀相見羅湘綺,在得知愛女梅寶已有歸宿后便毅然自殺。這種悲壯的做法已經超越生死,超脫了欲望,是真真正正的無私的大愛,是為了自己的親人舍棄寶貴生命的生死之戀。正是這種非同一般的愛,把秋海棠的軀體引向了毀滅,也把他的愛升華到了頂點。從這個層面上說,這種非大團圓式的結局使得文本超越了淺顯意義上的愛戀,使得這部小說超越了片面追求銷售量的言情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當時通俗小說的現代性。
四、現代小說藝術形式的探索
從總體上看,民國言情小說較近代以前的古人小說,不再注重小說的載道性,淡化文學的功利性,更加注重小說藝術本身!肚锖L摹匪囆g上已沒有章回形式,多采用新文學手法,但骨子里的情調卻是通俗的,是寫給市民讀者看的。在敘事結構上,采用單一情節的敘事結構布置人物安排情節,以主要 人物命運的變化為中心進行敘述。作品從秋海棠學藝直到秋海棠自殺,依次引出了趙玉昆,袁紹文,袁寶藩,羅湘綺等一系列與主人公命運關系緊密的人物,這樣便使小說的故事情節顯得自然緊湊。同時,小說中巧妙的伏筆手法的運用,也使文本讀起來更具有波動性,體驗性。如文本中羅湘綺的命運的轉變竟是依次極普通的演講,看似偶然,但由于作者在文中事先埋下伏筆,有所交代,便使巧合的事具有了可信性。試看下面這段文字:“這一年,天津省立女子師范的校長侯女士――一個五十二歲的老處女――不幸在無意中鑄下了一見大錯,但由這件打錯所發生的惡果,卻沒有影響到她本人,只是斷送了一個她自以為最得意的女學生……”[2](P28)。羅湘綺這個人物形象這時還沒出場,但作者卻巧妙的安排了這一鋪墊,既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這個重要人物出場,又讓人潛意識里接受了羅湘綺命運的轉折的真實性,不愧為一妙筆?梢钥闯,《秋海棠》對現代小說藝術形式的成功探討,對中國古典文學中才子佳人小說向現代言情小說的轉變起了推動作用。
由以上四個方面可知,《秋海棠》在新文學“啟蒙”與“革命”的現代性追求之外,拓展了通俗文學現代性的一面,凸顯了其作為優秀通俗小說的歷史地位,值得我們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注釋:
[1]錢理群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秦瘦鷗.秋海棠[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
[3]秦瘦鷗.秋海堂-前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
【淺析《秋海棠》的藝術成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