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時代比較文學創建思路論文

        時間:2024-08-18 17:09:16 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時代比較文學創建思路論文

          一、中國比較文學的歷史形成及發展

        新時代比較文學創建思路論文

          比較文學是一門從西方旅行到中國的一門學科。在方法論上,中國的比較文學學者沿襲了法國學派的嚴謹縝密的事實驗證方法,考察中西文學之間的關系,并進行分析,同時也汲取了美國學派平行研究方法(重視文學現象的審美分析)的長處。在學術研究上,它跨越了學科的界限,已經滲透到了世界文學和文學理論的研究領域。比較文學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不斷發展并日臻成熟:首先,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萌芽時就已經出版了數以百計的專著和論文,那些用英、法、德、俄、日等語言翻譯的國外專著也頻頻出版,在某個時期中國出版界首選的學術論題之一就是比較文學,產生較大學術影響的同時,也有著眾多的讀者。1985年,《中國比較文學》雜志在上海創刊,比較文學逐漸成型。其次,1985年在深圳成立了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與此同時此學會也成為了國際比較文學協會的團體會員。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全國性比較文學研究的體制化,這也就標志著這一學科具有國際性這一特征。第三,當代中國,有許多高校開設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方面的課程。自1994年以來,在中國就已經有七所高校先后建立了獨立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此外還有二十多所高校建立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第四,中國的比較文學學者頻繁地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并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具有原創性的論文,以便在國際論壇發出中國人文學者的聲音。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多次舉行年會,并在每一次的年會邀請大部分的國際知名學者前來進行文學交流。近年來,在西方高校受過教育的比較文學學者也開始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原創性的文學論文,在國際學術界中國文學者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這就是中國的比較文學如何從無到有,如何從一種引進的研究方法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過程。

          二、學科身份的過去與現在

          比較文學“中國學派”這一概念所蘊含的理論的自覺意識最早出現的時間大約是20世紀70年代。回首這三十多年,我們大致可以將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發展脈絡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7)是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開創與奠基的階段。第二階段(1988-1997)是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基本理論特征及方法體系的建構階段。第三階段(1998至今)是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研究繼續向前推進發展的階段。中國比較文學切切實實推進了世界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中國學派開拓了新的領域;成為全球新時期比較文學的積極倡導者。對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王寧作為我國最早從事文化研究的學者之一,在國內文學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在研究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同時應用了一些西方的文學和理論,也指出了西方文學理論的不符之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西方文學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對西方學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98年,在《后現代主義之后》這部專著中,王寧首次將后現代主義放在一個全球化的廣闊語境下進行考察研究,試圖通過自己的批評和研究實踐,將中國的文化與文學放在一個廣闊的跨文化語境下研究,在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及其研究關系之間協調,最終達到比較文學的超越和跨文化視野的實現。認為后現代主義已經走出了西方世界,成為了一股國際性的理論大潮。王向遠認為:“現在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建設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接受、借鑒、消化外來理論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出一套中國特色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體系。”他研究并發表的《比較文學學科新論》足以啟發人們重新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自己的比較文學,以及比較文學的定位,和向何去的問題。孟昭毅主張在世界范圍文化多元共存中找到東方的本位,要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突出“東方”學者的聲音。強調不僅要對過去西方的中心論作質疑與突破,也要有意識的去避免一定程度上新的東方中心論,根本目的是要作超越前人理論框架模式的探索,建立一種宏觀而廣闊的視閾。他認為在文化、文學交流中,勢能落差在所難免,應該努力縮小和消解邊緣和中心之間的差異,摸清東方文化和文學的基本規律。并對文化和文學各種現象之間的事實聯系展開特有的關注,超越文化與文學的學術界限,盡力從一定程度上超越交流空間、時間和人為的思維界限。其早期代表作《比較文學探索》較好地體現了他的這些學術主張,他在強調和闡釋了比較文學的“可比性”問題的同時更深入地從“文學關系史”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和伊朗、越南、印度等國的文學關系。

          三、不足與未來走向

          新時期比較文學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是比較文學工具書目前仍未出現,如“比較文學詞典”、“比較文學書目”、“國別比較文學研究”等都還沒有出現。有幾本類似工具書的著作,如賈植芳、陳思和主編的《中外文學關系史資料匯編》,劉獻彪、葛桂錄等著《新時期中國比較文學編年史稿》,唐建清、詹悅蘭編著的《中國比較文學百年書目》等。這些工具書類雖然為比較文學作出了貢獻,但仍無法解決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和問題。至于比較文學專著書目索引、比較文學散篇論文索引等,都是治學之重要工具,目前也并不很完備。雖然直到如今,比較文學的“可比性”問題仍沒有完全解決,但在探討的過程中,比較文學取得了許多收獲。例如,我們通過了解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對于各國文學間的聯系有了清醒的認識;通過對美國學派的平行研究以及跨學科研究,對文學與其它學科的異同有了更多的了解。很顯然,“可比性”問題也許會一直存在,但我們相信,隨著我們對比較文學的認識的深入,我們對其研究也許會得出更加豐碩的成果。新時期比較文學學科走向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更進一步地向跨學科研究發展,可以斷言當今已進入了以多元文化體系文學的“互識”、“互證”、“互補”為核心的比較文學發展階段。新時期比較文學中國學派開拓的新的領域,必將彌補歐美比較文學學科理論之不足,推動全世界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建設,必將有益于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首先,從初始的比較文學研究走向比較文化研究這是中國新時期比較文學的發展走向。從比較文學到比較文化,我們已經無法逆轉在跨文化、跨學科的背景中研究文學的歷史潮流,21世紀比較文學發展的總趨勢將是從跨文化角度重新審視文學這一社會現象。第二,新時期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開始從傳統的重視西方向重視東方轉變。并經歷了由“顯學”到“隱學”,由“張揚”到“收斂”,由“重理論”到“重實績”。第三,在文化多元化、文化融合化、文學世界化發展中,比較文學觀察的視野從強調學科特性向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方向發展,其范圍也從以西方文化為中心擴展到東西方文化交流融會,其內容從精英經典研究增加至通俗大眾文化研究,展現出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相結合、自身研究與外部研究相結合、同源研究與異質研究相結合的發展走向。

        【新時代比較文學創建思路論文】相關文章:

        比較文學的小論文05-25

        比較文學的相關論文08-30

        比較文學相關論文06-04

        比較文學論文范文04-28

        比較文學論文4000字05-23

        比較文學定義研究論文06-05

        比較文學論文提綱格式05-22

        比較文學方面的論文10-02

        分析煉鋼天車物流體系創建思路論文07-25

        比較文學雙語創新模式論文10-2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