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文學對當下電影的思考論文
1電影文學性對電影發展的啟示
80年代對電影文學性的熱烈討論已經過去多年,如今許多人也不再提及電影文學。但觀看近年來的電影作品,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對電影文學性的淡忘,使電影創作只重視形式而忽略內容。電影雖然是娛樂化的產物,但如果沒有內涵的支撐,注定只是流于浮表,對其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當下的中國電影,諸多影片存在的狀況是“只叫座,不叫好”。一邊是電影票房的再創新高;一邊卻是業內學者、評論家對影片的批評。這種現象在近幾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比較普遍。長此以往,國人會漸漸對中國電影失去信心,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良性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如何創作出“既叫座,又叫好”的影片,是當下中國電影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我看來,電影文學性雖然只是電影特性的一個方面,但對電影文學性的重新重視和思考對改變當前中國電影“只叫座,不叫好”的局面有重要的幫助。那么如何來發揮電影文學性在電影創作中的作用呢?這就需要找到電影與文學的'結合點,讓文學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我們都認為文學是電影的基礎,但如果找不到這個結合點,電影創作中仍難以正確把握文學這個重要因素。
2可見的形象
文學與電影的第一個結合點表現為可見的形象上。電影應當把劇本中的文學因素變為可見的感覺形象,這是電影與文學結合的重要方面,也是電影創作的基礎。眾所周知,電影是表現視覺形象的藝術,一部電影要想成功,應當使電影成為一部可見的文學作品。文學是用文字來描寫,使讀者在腦海里產生形象;而電影則比較直接,可以將形象直觀的展現在觀眾眼前。
有人說文學作品擅長的就是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電影不好比較的。但在我看來,電影若借助文學性,則能夠彌補這一所謂的弱點,能更直觀更清晰的展現出人物的心里活動。這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天云山傳奇》中對宋薇這個人物內心的塑造,可知編導在處理這個人物的時候應該是花費了不少心思的。宋薇熱情、善良,但是在政治上則顯得比較幼稚和軟弱。宋薇雖然最終和羅群黯然分別,然后糊里糊涂的和吳遙走到了一起,但她的內心卻是充滿痛苦和掙扎的,羅群的身影始終在她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為表現宋薇的這種矛盾心理,影片是這樣來處理的:在宋薇和吳遙的結婚喜宴上,表面上看是一片熱鬧場景,宋薇微笑著向賓客們敬酒致謝,但電影中卻又出現了一匹雄壯的白馬,這匹白馬在廣闊的草原上馳騁,觀眾們便能清楚的體會到此時宋薇心中絕不像表面那么快樂,而是充滿了矛盾與痛苦的。
同時,影片在表現宋薇的婚后生活時,每每宋薇有不如意或是寂寞的時候,這匹白馬總是會出現,不斷地強化著宋薇內心的痛苦與掙扎。白馬作為一個視覺形象,成為展示宋薇內心的一個窗口。觀眾通過白馬這個形象,就能體會到人物的豐富性,這便是電影借助文學表達的效果。
3時空的自由性
電影與文學的第二個結合表現為電影在表現時間與空間的自由性上。一般來說,文學在處理時空關系上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將電影在展現空間和時間上的自由性與文學處理時空的優勢結合,是電影與文學結合的第二個重要方面。
電影對時空的剪輯和處理,則需要按照蒙太奇理論來進行。簡單來說,蒙太奇就是將兩個單獨的畫面運用一些手段結合在一起,使兩個單獨畫面的兩個單獨意義中能夠產生出第三個甚至更多個含義,且產生出的含義具有較為深刻的內涵性。這方面的例子也是比較多的,如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送自己的學生普羅夫去考高中的場景:考試進行中,普羅夫對答如流,成績很好,表現突出。但接下來影片的畫面,卻是校長在評分表上畫了一個普羅夫的諷刺畫像。
這兩個畫面連在一起,馬上就產生了很好的寓意效果,觀眾不僅會預感到接下來普羅夫考取高中的結果如何,也看到了校長丑惡的嘴臉。又例如《巴山夜雨》中的一段場景:劉文英在醫務室門外聽到屋內秋石向杏花講述自己遭遇陷害的過程時,影片沒有按照一般的套路來展現秋石向杏花講述事件經過的畫面,而是等劉文英在內心沖突中跑到黑夜的江邊時才顯現出來。這樣的處理,能更好的體現出事情的真相對劉文英內心沖擊的巨大,為她后來思想行為的轉變埋下了伏筆。這種處理方法,頗具文學意味,使畫面飽含深意。因此,我們看到,畫面在經過細心的組接之后,能更好的展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而這正是電影與文學結合后產生的特殊表現能力。
【電影文學對當下電影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