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鑒賞中的社會感情與態度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學鑒賞中的社會感情與態度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文學鑒賞是讀者對文學作品進行鑒定和欣賞的行為,是讀者接受作者通過文學作品傳遞的信息,以讀者的主觀意識作出反饋的過程。文學鑒賞是具有主觀性與社會性的文化判斷與文化擴展,體現出豐富與多樣化的特性,文學也借助于鑒賞的特性得到文化上的增值與延伸。作者的文學創作和讀者的文學鑒賞組成人類社會文學活動的整體,這不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而且是社會文化體系的基礎性構成。文學鑒賞中重要的心理機理是社會感情與社會態度。
關鍵詞:
文學鑒賞;社會感情;社會態度;
引言:
文學鑒賞是讀者對文學作品進行鑒定和欣賞的行為,是讀者接受作者通過文學作品傳遞的信息,以讀者的主觀意識作出反饋的過程。文學鑒賞也是具有主觀性與社會性的文化判斷與文化擴展。具有社會屬性的個體都有不可復制的精神、心理特質,不可能存在在倫理血緣系統、價值觀念系統以及認知、動機、理智、能力、人格上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個體間文學鑒賞的內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當然在某種社會背景下(如社會成員對社會價值觀、社會體制或是某種巨大的政治變革產生普遍認同),社會成員之間會有幾近相同的意識形態,但要完全保持一致是不可能的。
文學鑒賞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同樣會有趨同的現象,如對世界名著廣泛的價值認同;但在趨同之外,也有因讀者個體間特質差異引起的鑒賞水平和傳承程度上的差別。文學鑒賞因此而體現出豐富與多樣化的特性,文學也借助于鑒賞的特性得到文化上的增值與延伸。
一、文學活動的整體——文學創作與文學鑒賞
讀者對一部文學作品的鑒定與欣賞的程度,標志著作品的社會接受度和成就大小。作者的文學創作和讀者的文學鑒賞組成人類社會文學活動的整體,這不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而且是社會文化體系的基礎性構成。
作者是文學作品的創作者,是以作品為媒介傳遞寫作主體主觀意識的信息輸出者。作者的主觀意識不僅是個體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文化觀的綜合,而且是社會價值體系、文化結構以及社會體制、社會秩序、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反映。作者的創作能夠體現出獨有的個體文化背景,包括遺傳倫理系統、價值觀、文化觀、宗教觀、政治信仰、知識結構等。文學創作者不僅是一個個體的人,而且還是社會文化的傳播者,這樣的社會角色使作者在創作時,會把個體文化背景納入到社會大背景下,尋求與社會大眾之間的溝通。傳播主觀意識,獲得大眾(讀者)的認同,是寫作主體的心理訴求,同時也是作者自我價值提升的渠道。
作品是連接作者和讀者的橋梁,是文學的物質存在形態。作品的出版、發表的過程,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學鑒賞,鑒賞者包括編輯、出版商等。只是這樣的鑒賞者比起大眾讀者多了一個職業行為,即進行文學傳播。
大眾讀者是最廣泛意義上的鑒賞者,我們一般所說的讀者的概念就是大眾讀者。讀者的鑒賞賦予文學作品以生命力,文學的美學價值因審美者即讀者的主觀審美理念的觀照才得以顯現。所以也可以說,文學因讀者的存在而存在;具有文學鑒賞能力的人,才能夠稱其為文學讀者。文學鑒賞關聯著讀者的民族性、所處的社會體制和社會階層,但關聯更為緊密的是讀者的心理因素。文學鑒賞中重要的心理機理是社會感情與社會態度。
二、文學鑒賞中的社會感情
社會感情是伴隨著整個社會心理過程產生的主觀心理體驗和心理感受。從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相統一的本質看,人的感情就是社會感情,社會感情由情緒與情感構成。文學鑒賞本身便是一種心理活動,一部文學作品只有與讀者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感受達成和諧的對應,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文學鑒賞。進行文學鑒賞也是讀者的社會感情與文學作品進行交流,并顯現其功能的過程。
1、社會感情的動力功能
感情對人的行為活動具有增力或減力。這主要體現了感情在人的生存發展包括與自身有關的是非和審美判斷上的適應性價值。當讀者被一部文學作品的人物或情節深深打動的時候,他可能廢寢忘食,卻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終日手不釋卷。更有的讀者為了搶購暢銷書、得到作家的簽名而不辭辛勞。同樣,讀者如果在作品中看到一個自己反感的人物形象,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反應,精力的消耗也會很大。社會感情在文學鑒賞中的動力功能,與讀者對現實社會的審美、價值準則緊密相連。
2、社會感情的強化功能
感情可以鞏固或改變人的行為和認知。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感情體驗能對人的行為產生強化作用,并具有影響一個人認知操作活動的功能。文學鑒賞的過程是讀者已有的感情體驗與閱讀感情體驗交織在一起,進而進行有機融合的過程。這種融合會產生一種新的感情體驗,促使讀者的社會認知加深和拓展。社會感情的強化功能使讀者在文學鑒賞過程中,能使原有的對自我、他人及事物的感知和判斷得到印證或修正,并影響因此而產生的行為。這種行為可以表現為持續性的鑒賞活動,對同一作品反復閱讀或者尋找類似題材、寫作風格和手法的作品,其內在的心理機理便是印證和鞏固已有的社會認知。讀者鐘情于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反腐小說等題材的文學作品,就是這種心理機理作出的選擇。在文學鑒賞中社會感情強化的行為還可以表現為與自己在社會中的行為尋找對應點,閱讀行為與實踐行為產生融合。巴金《家》的讀者在當時代所作出的反封建家族的行動也是這種行為的表現。
3、社會感情的傳播功能
感情能通過表情舉止的外顯而具有信息傳遞的作用。感情的外顯傳播,不僅能傳遞情感信息,而且也能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它可以加強言語表達能力,提高言語生動性,甚至可以替代和超越言語。讀者在選擇文學作品時,對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語言風格有很高的要求,甚至認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才是文學寫作的高境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言談舉止表情,也可成為讀者借鑒、仿效、演繹或者是批評的對象。另外,讀者閱讀文學作品的行為本身也是某種情感或情緒的表達。
4、社會感情的感染功能
人的感情具有對他人感情施與影響的作用。感情的感染功能可以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一般的情緒氣氛感染,表現為情緒興奮性的整體提高或降低,另一種是被特定對象引起的與之相應的情緒反應。讀者的社會感情與所閱讀的文學作品發生對應時,往往會產生一種情緒共振,讀喜劇而喜悅,讀悲劇而悲傷,仿佛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一個讀者的閱讀感情可以感染其他讀者,而其他讀者的感情反過來又可以影響這個讀者的原有感情。讀者群感情的感染功能還可以影響到作者,作者也會因此而受感染,加深或改變寫作理念。
5、社會感情的遷移功能
一個人對他人或事物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之有關的對象上去。讀者對一部作品產生肯定性的鑒賞時,就會去尋找同一作者寫的其他作品閱讀,并且對作者本人也會感興趣。讀者還會搜集作者用過的物品,收藏作者的著作,拜訪作者的故居、紀念館等。情感遷移的內在機制,是情感的擴散與泛化。
三、文學鑒賞中的社會態度
態度是內部制約化的心理過程,是個人對人、事、物以及周圍世界,憑其認知及情感所表現的一種相當持久、一致、穩定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態度是因對象引起的,是有組織并且表現于行動的。態度總是針對一定的對象,對象不同態度也不同。文學鑒賞作為一種心理過程,本身已經整合了讀者的認知、感情和動機,鑒賞的結論便是讀者社會態度的表達。借鑒美國學者D。Katzd對社會態度的觀點,可以看到文學鑒賞中社會態度的功能。
1、社會態度的調適作用
態度能幫助個體適應他所在的群體和社會生存環境,個體也往往通過表達社會公認的態度,從周圍人那里獲得有利于自身生存、發展的反應。態度可以保證個體與他人之間互動的順利進行,與他人或組織的關系融洽。文學是社會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構成,在現代人建構個體知識體系、個體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具備能與社會普遍標準相一致、維護社會價值觀和體現大眾感情的文學鑒賞能力,能夠適時表明自己的態度,是個體社會生存與發展的良好素質之一。
2、社會態度的自我防衛作用
個體通過態度保護自己和自我形象,態度被用來減少焦慮,并使情緒沖突轉移方向。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對讀者的社會活動恰恰能起借鑒和啟發作用。良好的文學鑒賞素質的外顯更有助于自我形象的塑造,并獲得組織成員(如同事、同行、書友等)的尊重。
3、社會態度的價值表現作用
通過態度的價值表現作用,個體實現自己擁有的價值的自我表達,公開的表達和信奉的知識是個體價值觀念表達的主要保證。價值表現可以鞏固個體自我概念中積極的方面。社會化的人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同時也會讓自己的心靈走近想象的世界。在想象的世界人會釋放自己的心理能量,修補缺損的心理結構,暗示積極的自我概念,實現理想化的自我價值。文學作品給讀者提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自由的空間。在現實世界,讀者的社會態度可以通過文學鑒賞表達,在鑒賞信息的輸出與反饋中,讀者的價值得到體現,并在現實中強化積極的自我概念。
4、社會態度的知識作用
人們在對世界的知覺中,尋求一定程度的可預見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知識代表態度的認知部分,給實踐以意義和指導。讀者閱讀文學作品,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還有知識與間接經驗(也可稱為一種知識)的獲取。于是讀者個體看待現實社會和從事社會活動就具有了更多的理解力和更大的心理空間,文學鑒賞也成為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鑒賞。
【文學鑒賞中的社會感情與態度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文學創作與鑒賞中想象的作用06-29
網絡文學中的古典文學傳統論文11-15
淺談文學中的北京精神論文11-28
文學翻譯中的文化傳達與讀者的論文12-01
民族院校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實踐課策略-試析文學鑒賞和文學批03-07
關于直覺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論文11-20
論文學翻譯中的創造性叛逆11-27
音樂鑒賞論文05-25
美術鑒賞的論文07-03
音樂鑒賞的論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