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數民族舞蹈尚需不斷創新
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期間舉辦的少數民族舞蹈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發言時提及次數多的是四川省代表團的《阿莫惹妞》(阿莫惹妞,彝語,意為"媽媽的兒子")。專家對它的評價是:將彝族自然的舞蹈語匯提升到表現人物性格的高度。雖然表現母子情深的題材不算新,但編導馬琳能打破傳統的寫實技法,在表現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正是這種創新的意識,在參演舞蹈劇節目當中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現,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自1980年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舞蹈藝術有了質的飛躍和長足發展,突出表現就是培養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各民族舞蹈創作和表演人才,產生出不少享譽國內外的優秀舞蹈和舞劇作品。從這次參加會演的舞蹈作品來看,絕大部分都以傳統的、民族的舞蹈為基礎,在保持原有韻味的前提下,既體現出編導的創新意識,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舞蹈理論家張苛談到對幾臺節目的觀后感時說,編導們的手法多種多樣,傳統型、元素型、狀態型、抽象型、意念型等兼具,表現出創新的精神面貌。有的節目抓住細節,淋漓盡致地表現生活內涵;有的用肢體語言打開精神世界的大門;有的突出展示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民族舞蹈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然而創新不單指表現新的主題、運用新潮的動作,而重在拓展。同樣,民族舞蹈的現代化也不是拋棄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強化和發展。一些專家圍繞這些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徐爾充認為,目前各民族舞蹈藝術發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平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舞蹈家群體對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所產生的舞蹈語匯的駕馭和創造能力不同。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需要這個群體不斷努力,一方面提高對傳統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對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鑒能力。
著名舞蹈家賈作光認為,民族舞蹈藝術要在挖掘、繼承和積累的基礎上創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現代的觀念對民族舞蹈加以關照。但是,即使是在發展過程中,創新也應萬變不離其宗,創新的根本是民風、民俗、民情、民味、民神和民族語言。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馬盛德提出,民族舞蹈早已從簡單的展示發展為體現人文關懷和各民族的多樣風格。不足之處在于表現風格有余,而人文關懷不足,這主要是因為編導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他建議有針對性地進行研討,拿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專家們普遍認為,目前的民族舞蹈創作存在一個如何更深入地表現各民族新生活的問題。人民需要既具時代特色,又具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這就需要創作者深入各民族生活,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從傳統中吸取精華。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藝術在新時代的發展走向舞蹈本體的主體化、詩化、內在心靈化、內涵意蘊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而這必然要求舞蹈家在進行舞蹈創作時極大地發揮個人的獨創性,同時要求每個舞蹈團體要有和別的團體不同的藝術風采,每個舞蹈家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少數民族舞蹈尚需不斷創新】相關文章:
堅持不斷創新引領利爾化學快速成長03-02
少數民族村寨的旅游發展模式研究03-21
關于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論文05-24
淺談舞蹈創作中的舞蹈美感06-29
舞蹈理論對舞蹈實踐作用論文11-22
淺談少數民族漢語言文學課程12-14
舞蹈的語言11-19
什么是舞蹈08-15
舞蹈文化對民族舞蹈教學的影響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