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慣性”說理題的解法
慣性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很多同學由于對慣性意義的不理解,在分析慣性現象的時候,往往抓不住重點,說不清道理,甚至答非所問。下面談談自己對慣性說理題的一點見解:
學習《力和運動》以后,經常遇到一些有關慣性的說理題,那么如何解答這類習題呢?筆者認為主要可以按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依據題意明確研究對象。問題中,研究的對象可能是一個物體,也可能是幾個物體,還可能是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
例如: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當急剎車時會向哪個方向傾倒?為什么?
依題意分析:題目中研究的對象就是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
第二,明確對象所處的運動狀態。對象確定后,分析明確對象(物體)原來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例如上例中“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解析:因為人是站在行使的汽車上,人隨汽車一起前進,所以人是運動的,處于運動狀態。
第三,明確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狀態是否改變。即分析當外力作用在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或與物體相關的其它物體上時,該物體的運動狀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仍然選擇上例: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當急剎車時會向哪個方向傾倒,為什么?
分析: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當急剎車時,汽車受到阻力突然減速,而人的腳由于摩擦隨汽車一起減速,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速度由快變慢)。
第四,明確物體原有的慣性,分析物體沒有受力而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比如上例中“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當急剎車時會向哪個方向傾倒”。
解析:由于汽車急剎車,汽車突然減速,人的下部(腳)因為摩擦的原因也跟著減速。但是,人的上身沒有受到力的作用,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所以繼續向前運動,F在大家都很明白了,人應該向何方傾倒?
最后,根據以上研究對象所處狀態的變化情況作出判斷,緊扣題意,用簡明的物理語言進行正確解答,并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楚,得出結論”。
上述例子歸結起來分析:題目中研究的對象是“站在行使的汽車上的人”;人隨行使的汽車一起前進是運動著的;當“急剎車”時,人的下身(腳)受摩擦力作用,由原來的運動狀態由快變慢;而人的上半身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運動;因此,人的下半身隨車一起減速,上半身仍以原來的速度向前運動,人將向車行的方向傾倒。
總之,解題的關鍵是: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而改變其運動狀態;物體沒有受力時而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同學們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慣性現象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提高解答物理說理題的能力。
【“慣性”說理題的解法】相關文章:
慣性與慣性狀態03-12
論慣性03-19
慣性新理解03-12
慣性獨特視角12-20
淺議刑事裁判文書的論證與說理03-25
慣性與參照系03-12
淺談慣性力03-12
論慣性的本質和起源06-14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03-07
淺談多目標規劃及解法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