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問策略
物理是一門緊貼人類生產和生活實際的課程,學習物理知識,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養成嚴密的物理思維方法是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由于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較差,很容易出現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初中物理教師一直以來的研究課題.
本文從提問角度入手,就如何通過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來使學生整堂課都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進行探究.
一、提問要具有趣味性
只有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托爾斯泰說: 成功的教學在于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在于強制. 這凸顯了興趣激發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原理的興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課程的學習中來,從而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思想.
提問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恰當的提問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基于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來展開對于教師提問的思考,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紙鍋燒開水實驗時,教師可以在開展實驗前為學生設置一些有關趣味性問題: 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我們通常都用什么材質的鍋來燒開水? 你們見過用紙質的鍋來燒開水嗎? 如果用紙鍋來燒開水會出現什么現象? 通過這些有趣的問題,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們聽課的注意力,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而在學生切身觀察到紙鍋確實可以燒開水后,教師可以繼續進行提問: 你們知道紙鍋可以燒開水的原理嗎? 等等. 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有利于物理課堂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提問要具有激疑性
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主導,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鼓舞、喚醒和激勵學生.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直述的教學方式,這使課堂平淡無奇,毫無生趣,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動力更是無從談起.
初中生大都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地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通過巧妙的設計具有激疑性的問題來充分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促使學生自發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主動學習、探索和研究. 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計一些具有激疑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風暴,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懷著強烈的學習興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例如,在講浮力時,教學的`重點通常是影響浮力大小的各類因素,這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么將鐵塊放入水中會沉入水底,而將木塊放到水中則會漂浮在水面之上? 學生對于這些問題中所描述的現象比較熟悉,他們很容易想到重量這個因素. 這時候教師需要繼續進行提問: 用鋼鐵建成的萬噸航母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之上呢? 通過前后兩個問題的設置,可以使學生在思維和認知上產生疑問,進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就會帶著對于問題的疑問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提問要具有探究性
教育研究表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除了依靠教師知識的傳授外,更主要的是學生自身的思考和探究性學習.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而忽略了學生的存在,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種教學模式往往不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發揮,只能使學生機械地學習和模仿教師的教學方法,通過死記硬背來套用有關的物理公式,即便學生考試成績很好,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的運用能力也不一定很高. 隨著素質教育的日益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弊端越發的明顯,教師和學生也逐漸地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達到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能動性的目的,而學生在對探究性問題進行猜想、分析和論證的過程中,也可以使自身的感性思維和認識得到提升,可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物理原理,從而有效地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
例如,在講電路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自發的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利用有關的實驗器材來驗證歐姆定律等原理的成立性,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提高學生探究性能力的目的.總之,提問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也是一門藝術. 教師如果設置一些恰當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能力.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設疑,通過疑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問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