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腓骨支撐術在復雜脛腓骨粉碎骨折治療中的體會
摘要: 目的 探討腓骨支撐術在復雜脛腓骨粉碎骨折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45 例復雜脛腓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先解剖復位內固定腓骨,通過其內支撐器作用,達到間接復位脛骨骨折的目的,然后行髓內針或外固定架固定脛骨骨折。結果 隨訪10~17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3.5個月,采用Johner?Wruhs評分標準,優40 例,良2 例,可3 例。結論 應用解剖復位內固定腓骨來達到間接復位脛骨骨折,操作簡單,符合骨折治療的微創-生物學原則,有利于骨折愈合。預防性自體髂骨植骨、注意針道護理、加強康復期指導,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脛腓骨;骨折;復雜粉碎性;骨折固定術;微創;
脛腓骨骨折是長管狀骨骨折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由于現代致傷暴力的高能量性,骨折類型常呈多段多塊的粉碎性骨折,脛骨全長的內側1/3僅位于皮下,而無肌肉組織保護,骨折后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甚至開放骨折。傳統的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需作廣泛的軟組織及骨膜剝離,軟組織壞死、感染及骨不愈合率高,因此,原有的骨折治療理念受到了極大挑戰。微創-生物學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以往對骨折內固定的認識,推動了骨折治療觀念的轉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1,2]。我們自2001年開始,遵循微創-生物學固定的原則,對復雜脛腓骨粉碎性骨折先復位固定腓骨,通過間接復位技術整復脛骨骨折后,行帶鎖髓內釘或外支架固定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5 例,男36 例,女9 例;年齡17~63 歲,平均38.5 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6 例,重物砸壓傷15 例,高處墜落傷4 例。閉合性骨折14 例,開放性31 例(Gustilo分類,Ⅰ度11 例,Ⅱ度12 例,ⅢA度8 例)。骨折平面:腓骨上段5 例,中段19 例,下段21 例。脛骨近干骺端骨折8 例,骨干骨折37 例。其中合并腦外傷3 例,胸、腹部外傷4 例,其他部位骨折6 例。急診手術33 例,擇期手術12 例,手術時間1.8~4.5 h,平均2.4 h。
1.2 治療方法 先處理危及生命的合并傷,不具備急診手術條件的,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跟骨牽引,軟組織條件允許時外附夾板協助復位,以利擇期手術時的操作。開放傷口 徹底清創后,作小腿外側切口,經趾伸肌與腓骨肌間隙進入,解剖復位腓骨。根據骨折部位及類型分別予1/3管狀鋼板、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固定。腓骨復位固定后C型臂X線機透視見小腿長度及力線恢復,脛骨骨折達到功能復位標準,如仍有較大的骨折塊分離,透視下進一步通過手法整復、斯氏針經皮撬撥、點狀復位鉗等技術使之復位。近干骺端骨折或傷口污染重的行三維外固定架固定,其余的采用經髕腱入路,非擴髓髓內釘靜力交鎖固定。脛骨下段粉碎骨折,取自體髂骨剪成火柴狀經后外側入路植骨[3]促進骨愈合。閉合骨折經外側切口潛行剪開深筋膜,預防骨筋膜室綜合征發生。對清創后脛骨骨外露創面,經腓骨入路切口向遠、近側延伸,設計小腿前外側皮瓣局部轉移覆蓋,供區中厚皮片植皮。術后不用外固定,指導患者行主被動關節、肌肉功能練習。加強外固定架針道護理,據X線片骨折愈合情況漸進性負重行走。
2 結 果
脛骨骨折均達到了功能復位或近解剖復位,45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0~17個月,平均13.5個月。主要觀察傷口、骨折愈合及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根據Johner?Wruhs評分[4]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所有傷口甲級愈合,無皮瓣壞死,無軟組織及骨感染發生,骨折固定穩定。一期愈合41 例,時間13~29周,平均18周,延遲愈合4 例,經自體紅骨髓移植愈合。除3 例因外固定架螺釘釘道有滲出影響練習,踝關節背伸受限外,其余患者膝、踝關節活動度均正常。本組優40 例,良2 例,可3 例。
3 討 論
以高能量創傷為主的脛腓骨骨折,傷情復雜,治療困難。由于骨折多段、粉碎的特點,切開復位通常既不能達到理想的要求,又破壞了骨折端的生物學活性,易導致骨折延遲愈合與不愈合。因此如何同時達到生物力學穩定和保護骨生物學特性上的雙重滿意,提高其治療效果,仍是骨科一個重要的課題。
3.1 骨折區域的血供對骨折愈合的影響 AO固定原則強調解剖復位、堅強內固定、早期無痛功能鍛煉,但由于堅強內固定,往往可能造成骨折段的骨質疏松和再骨折的發生。近二十年來,隨著生物接骨技術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以往對骨折內固定的認識,其主要強調能夠刺激骨痂形成的固定方法。對長骨干骨折,不強調解剖復位,而重視長骨力線和長度的恢復,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骨折部位的血供。在技術上,采用閉合復位或有限切開的方法,盡量保護骨折碎塊的軟組織連接。不強求以犧牲局部血供為代價的精確復位和廣泛的軟組織剝離,不求內固定物與骨骼間緊密服帖甚至不求骨折斷端間絕對穩定,從而使骨折愈合時間和愈合質量得到有效保證。臨床上常見的單獨脛骨骨折,骨折移位不明顯且穩定,受此啟發,根據微創-生物學內固定理論,我們采用先解剖復位內固定腓骨,通過腓骨的內支撐器作用,牽引骨折的遠近兩端,使骨膜產生張力,借助骨膜和其他軟組織的梳理與擠壓,使骨折碎片得以復位,糾正脛骨的旋轉,恢復小腿的長度及力線。本組復雜粉碎性骨折45 例,骨折復位滿意,由于保護了骨折端的血供,骨折愈合順利。
3.2 脛骨骨折的內固定物選擇 有學者采用雙臂外固定架治療脛腓骨多段粉碎骨折,可使骨折斷端內外側同時受力加壓,骨折端穩定[5],但易引起副損傷。為了維持復位位置、便于功能練習,在脛骨骨折的固定物選則上,作者同意尹承慧等[6]的觀點。在髓內釘與外支架的應用選擇上,以外支架為首選(本組36 例),因三維外固定架獨特的三維立體設計,操作更為簡單,手術創傷小,與外側的腓骨固定結合使用,構成了一個穩定的矩型框架結構,骨折固定穩固,利于早期功能練習,肢體功能恢復良好。
3.3 本術式的優點 由于小腿的解剖特點,骨折的同時常合并脛前軟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骨折端開放。有學者認為早期內固定固然有利于治療骨折、處理創面,但也可增加感染的風險,同時原本已脆弱的軟組織再加上手術的打擊猶如“雪上加霜”,因此主張分期治療,即早期修復軟組織,后期以微創為原則進行骨折內固定[7]。作者認為感染率一方面取決于軟組織的受損程度及污染程度,更重要的是對傷口軟組織是否做到了正確的處理,擴創、徹底清除失活組織,一
【談腓骨支撐術在復雜脛腓骨粉碎骨折治療中的體會】相關文章:
國際商務中談“守時”08-02
談外傷性脾破裂的選擇性非手術治療體會08-25
復雜適應系統中利益群體博弈的形成研究05-04
談盧梭教育理想中的“矛盾”04-24
談音樂在體育教育中的作用論文04-14
談印度歌舞在電影中的敘事作用11-14
區域維護管理支撐系統05-11
談網絡新聞專題策劃中的原創性08-21
談電子商務中的網絡安全治理08-25